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是我国半荒漠、荒漠地区的常见鼠种之一,是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的优势鼠种,也是荒漠草原的主要害鼠.2002年-2006年每年4月、7月、10月上旬,采用铗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开垦区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进行了专门调查,结果表明,子午沙鼠种群的数量变动可以引起种群内繁殖特征的变化,而繁殖特征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种群数量调节表现为典型的密度制约.种群数量升高时雌雄性比和胎仔数相对下降.反之则雌雄性比和胎仔数相对升高.繁殖特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节种群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五趾跳鼠是内蒙古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鼠种之一。本文根据区内五趾跳鼠的形态差异,通过对其体长、耳长、尾长等5项外部性状特征及头骨14项特征的测量,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收集到的标本进行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其前6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71.423%,通过分析各项测量指标在前6个因子上的因子负荷量最终确定了系统聚类所用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各类群的分布特征将内蒙古地区的五趾跳鼠分为四大类,即应有四个亚种。  相似文献   

3.
不同干扰条件下构树盆栽苗芽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通过对构树苗木不同部位截断、抹芽及喷施5种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田间干扰试验,旨在探明不同干扰方式对构树苗木芽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干扰和化学干扰均能刺激构树芽萌发;在物理干扰条件下芽种群增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表现为春季芽种群增量最大,为43个;在1年4个季节中,通过去顶芽获得的芽种群增量最大.不同浓度的化学干扰对芽种群增量的影响差异显著,3种生长素促进萌芽的效应依次为6-BAGA3KT,3种生长素促进萌芽的适宜浓度分别为50,80和50μg.L-1,芽增量分别为50个,31个及24个.因此,春季去顶芽的物理干扰和喷施50μg.L-1 6-BA的化学干扰2种方式可以刺激构树芽的大量萌发并生长发育成萌枝,对退化喀斯特植被的早期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84~2014年贵州省余庆县、息烽县、岑巩县、凯里市、雷山县、都匀市、瓮安县、大方县8个县(市)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动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区域共有小型兽类14种,不同生境黑线姬鼠组成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分布于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平均占捕获兽类数的71.01%,不同地区组成比例有所不同,占捕获兽类数的22.01%~91.34%,均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不同地区、年度、月份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多年平均捕获率0.75%~5.83%,总体平均捕获率为3.04%。一年内种群数量高峰出现的次数和早迟有所不同,其中,余庆县、息烽县、岑巩县、凯里市、都匀市、瓮安县在5~7月和8~11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大方县仅在6月、雷山县在7月出现1个数量高峰。  相似文献   

5.
构树是喀斯特地区的先锋树种之一,文中分析了喀斯特地区不同干扰条件下构树萌枝种群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构树萌枝种群年龄结构呈现增长、稳定和衰退的趋势;萌枝种群结构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各类型的数量和年龄结构与干扰有关,说明萌枝是主要的更新方式,干扰是影响萌枝产生的主要因素,中度干扰促进了构树萌枝的发展。萌枝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乔木层呈随机分布型,而灌木层呈集群分布型,主要与构树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受干扰及群落内生境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临海市1986-1995年10年农田鼠情系统监测记录,分析农田鼠类构成及其变化特征,阐述农田鼠类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规律及三大主要影响因素,建立3种种群动态模型,可反映全年1-12月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作提前两个月的预报,回测吻合度达86.7%《  相似文献   

7.
棕榈蓟马在茄子不同叶位的种群数量分布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棕榈蓟马成虫与若虫在茄子植株上,中、下不同叶位及一张叶片的叶背,叶面上的种群数量动态分布是不同的。成虫与若虫种群数量,在植株上,中,下不同叶位的平均分布比例分别为51.3%,32.1%,16.6%和31.8%,44.7%,23.5%。在同一张叶片的叶面,叶背上平均分布比例分别为56.27%,43.73%和26.59%,73.4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民勤县荒漠-绿洲交错带梭梭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等研究来揭示种群数量动态特征;并选取6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判断梭梭种群在交错带不同区域、不同龄级分布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民勤县荒漠-绿洲交错带梭梭种群以中幼林为主体,为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种群数量在Ⅰ~Ⅴ龄级内波动较大,个体死亡现象较多,在Ⅵ~Ⅹ龄级内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在Ⅹ龄级以后,个体死亡现象又开始升高,呈现衰退趋势,种群期望寿命在Ⅳ~Ⅵ龄级较高。种群分布格局总体呈现聚集分布,从绿洲边缘向沙漠边缘延伸方向,其种群分布格局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龄级的增大,种群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趋向均匀分布,期间有少量随机分布出现。  相似文献   

9.
种群数量调查生物科学相关多门课程的重要实验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本实验设计结合地方特色,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广泛分布的鼠妇为实验对象,利用不同取样方法设计种群数量调查实验,并对不同取样方法的统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更好地了解濒危植物浙江楠(Pheobe chekiangensis C.B.Shang)种群的结构与现状,为该树种的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样方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种群生命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对安徽祁门地区浙江楠的种群结构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祁门浙江楠种群在结构上大体呈"金字塔"形,幼树数量较大,中间径级和大径级个体数量保持一定水平。生命表数据显示死亡率(qx)第I、第V和第VI径级均为负值,说明幼树前期死亡率较高,其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是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期望值(ex)最大值出现在第III径级,Deevey III型曲线斜率大,死亡率和致死率(Kx)曲线有一定波动,表明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种群结构动态指数在无干扰和非完全随机干扰情况下分别为0.249和0.134,偏离0的程度低,种群较为稳定,这与时间序列预测结论基本一致。【结论】目前,祁门浙江楠种群结构相对稳定,采取种群就地保护、封山育林保护生境、加强种群幼苗抚育管理,建立基因通道和确保遗传多样性条件下加强回归引种等将更有利于种群的生长发育,促进种群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2~2004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选择4种不同干扰生境,在3个空间尺度上对啮齿动物群落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扰和尺度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具有明显差异。随着尺度的增大,不同干扰生境种类组成明显增加,优势种组成格局明显变化,开垦干扰下子午沙鼠在3个空间尺度上都为优势种;轮牧干扰下子午沙鼠只是在小尺度上占有优势,而小毛足鼠在2个较大空间尺度上始终为优势种;过牧干扰下同样子午沙鼠只是在小尺度上占有优势,而三趾跳鼠在2个较大空间尺度上始终为优势种;禁牧干扰下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的优势地位在1hm2和10hm22个空间尺度上交替出现,但在40hm2空间尺度则同时成为优势种。在荒漠栖息地破碎化过程中,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三趾跳鼠在群落中数量升高是荒漠生境开始破碎化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植物与啮齿动物群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004年对阿拉善荒漠不同干扰方式下植物地上生物量、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区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各年间存在明显差别,但较为一致的特点是7月是各区绝大多数灌木地上生物量最高的季节,10月是各区绝大多数草本地上生物量最高的季节。轮牧区3 a较一致的特点是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从4月到10月变化不明显;过牧区草本地上生物量在3 a中均处于较低水平,且季节变化不明显;禁牧区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3 a中大部分处于较高水平。(2)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均匀性指数的比较分析说明,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产生了明显不同的作用,特别是在过牧干扰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的生物量均匀性指数其3 a的平均值均处于较低的水平。(3)通过Spearm an相关分析表明在不同干扰方式下只有灌木地上生物量与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均匀性指数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且均呈正相关作用,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呈负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干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2004年在阿拉善荒漠区的典型地区选择了4种不同干扰条件的样区:开垦区、轮牧区、过牧区和禁牧区。4种不同干扰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的调查采用铗日法,在每个干扰区布设4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10hm^2,每个样地布放500铗日,每个干扰区共布放2000铗日。取样时间为每年的4月、7月、10月。以不同月份下各干扰区各布铗样地啮齿动物群落的鼠种组成比例建立数据矩阵,应用SAS8.1软件的对应分析程序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月份各干扰区各布夹样方啮齿动物群落在前两个主因子轴上排列的二维散点图。结果表明,开垦区和禁牧区的群落格局相似,黑线仓鼠和子午沙鼠与开垦区和禁牧区有着较稳定的对应关系;小毛足鼠与轮牧区有着较稳定的对应关系;三趾跳鼠和三趾心颅跳鼠与过牧区的对应关系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环境胁迫下银杏构件种群药用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不同环境胁迫下银杏构件种群中Jie皮素和芦丁2种药用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Jie皮素含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旱胁迫反过来抑制了芦丁含量的增加;遮荫处理对提高银杏幼树叶片中药用成分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养分条件下银杏幼树叶片药用成分含量在1年中出现2次高峰;施肥对提高银杏药用成分含量作用明显,其中施尿素对提高叶片Jie皮素含量有显著作用。施复合肥对提高叶片芦丁含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拉善荒漠主要啮齿类种群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儿种主要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位研究表明,子午沙鼠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为0.786.该种对7种资源等级的利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7种生境中均有分布,且以人工草地和农田生境的数量最高,天然草地的数量最低;五趾跳鼠和三趾跳鼠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次之,分别为0.649和0.610。长尾仓鼠和黑线仓鼠以及五趾跳鼠和巨泡五趾跳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分别为0.857和0.828。说明前两种鼠和后两种鼠对其所栖息的环境中的资源利用方式趋于一致,并存在一定的竞争。短尾仓鼠和长尾仓鼠,短尾仓鼠和黑线仓鼠,三趾跳鼠和三趾心颅跳鼠的生态位重叠指数次之,分别为0.700,0.700和0.706。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不同环境胁迫下银杏构件种群中木解皮素和芦丁2种药用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木解皮素含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旱胁迫反过来抑制了芦丁含量的增加;遮荫处理对提高银杏幼树叶片中药用成分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养分条件下银杏幼树叶片药用成分含量在1年中出现2次高峰;施肥对提高银杏药用成分含量作用明显,其中施尿素对提高叶片木解皮素含量有显著作用,施复合肥对提高叶片芦丁含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生态系统蚯蚓种群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8.
荒漠植被类型和条件与啮齿动物的关系,是多年来干旱区动植物关系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为较为全面的了解荒漠啮齿类数量与栖息环境间的关联度,明确荒漠啮齿动物与其栖息环境中植物因子的关系,2005~ 2007年,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过牧干扰下啮齿动物优势种种群的密度和植物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全年分析发现,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和三趾跳鼠(Dipu s sagitta)均为优势种,平均捕获量比例分别为(38.82±4.34)%和(38.44±4.27)%;同时小毛足鼠密度与沙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密度显著正相关,三趾跳鼠密度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密度显著负相关.在春、夏和秋不同季节,小毛足鼠密度分别与沙木蓼密度、霸王(Zygophyllum pterocarpum)密度和红砂(Reaumures soongorica)密度均显著正相关;三趾跳鼠密度在春季与白刺高度正相关,在夏季与藏锦鸡儿(Caragana spinifera)高度显著负相关,在秋季与藏锦鸡儿密度显著正相关.植物因子对阿拉善荒漠区过牧干扰下优势鼠种密度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同时优势鼠种对微生境中植物的利用也显著不同,从而形成相互适应、长期共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库布齐沙漠气候条件下的降水量将其分为东、中,西3段。并确定出每段的特点,不同的自然区段应该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模式。库布齐沙漠东中西段地带性土壤差异十分显著,土壤质地和结构等理化性状不同。使得不同地段的土壤在相同季节中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产生极大差异。综合分析每段的降水量,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等因素,进一步确定出每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