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五倍子生产现状及发展意义五倍子是倍子蚜虫寄生在盐肤木和青肤杨等复叶组织内而生成的疣状虫瘿,依寄主不同而通常有肚倍、角倍、倍花三大类。五倍子的主要成分为单宁酸,含量约为60%~70%,是生产单宁酸、焦性没食子酸、药用鞣酸的主要原料。其抽提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国防、科研等方面,有着极其显著的经济阶值。五倍子生产和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这一传统的土特产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通称“中国五倍子单宁酸”,在国内亦有广阔的市场。但是由于它对生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产量,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始终存在。据资料介绍,目前国内五倍子年需求量约  相似文献   

2.
对比了蒸汽烫漂(SB)和沸水浸烫(BWB)2种预处理方式对新鲜五倍子的影响,以及经过预处理后分别采用烘箱干燥(OD)、流化床干燥(FBD)、自然干燥(ND)和紫外光辐照(UVI)4种干燥方式所得五倍子产品的品质。对干燥速率及产品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后五倍子含水率和单宁酸含量均有所降低,尤其是蒸汽烫漂后,含水率降为47.68%,与未处理五倍子含水率(55.77%)呈显著性差异;加热处理会使五倍子干燥产品中单宁酸的含量降低而没食子酸的含量增加,自然干燥的五倍子单宁酸质量分数在50.12%~56.84%之间,没食子酸质量分数在0.29%~0.46%之间,而烘箱干燥后五倍子中单宁酸质量分数仅为32.48%~42.43%,没食子酸质量分数高达2.97%~4.39%;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产品品质有不同的影响,沸水浸烫或蒸汽烫漂与紫外光辐照相结合可提高五倍子的干燥速率,且对产品单宁酸含量影响较小;烘箱和流化床干燥可将干燥时间降为5 h以内,但所得五倍子产品中单宁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均在32%~43%之间;沸水浸烫或蒸汽烫漂后自然干燥能保证单宁酸的结构最接近原始状态,但干燥时间高达200 h以上;所以可根据实际的操作条件和后续的应用选择五倍子的采后处理方式。工业化五倍子的采后处理因更注重干燥效率,以蒸汽烫漂预处理辅之以流化床干燥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在中国倍子单宁及倍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用HPLC梯度洗脱分离中国肚倍、角倍的倍子单宁及试剂单宁酸中的倍酸、二倍酸和三倍酸的方法,试验结果发现,两种倍子单宁的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阐明森林凋落物累积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2013-2014年,采用时空互代法和标准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兴隆山山杨-白桦-青杄林演替过程中山杨-白桦-青杄中龄林、青杄中龄林和青杄近熟林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累积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森林凋落物层厚度和总累积量先减小后增加,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厚度均值依次为5.26、5.03和5.59 cm,总累积量均值依次为57.08、51.44、56.34 t·hm-2; 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青杄近熟林凋落物总累积量不断增加,海拔2300、2400和2500 m均值依次为48.56、55.93和64.55 t·hm-2;林分密度大的、坡度小的青杄中龄林凋落物总累积量较大,林分密度为2133、1705和1065株·hm-2的均值依次为49.87、48.59和45.36 t·hm-2,坡度为22°、32°和41°的均值依次为58.35、49.90和48.59 t·hm-2; 3)凋落物未分解层与林分胸径、树高、针叶树密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森林凋落物累积量影响因子较多,其大小是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林分和立地因子中,海拔影响较为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林分密度、坡度等因子均有影响,但作用不明显;林分胸径、树高、针叶树密度与未分解层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已分解层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杉木闽楠复层林经营模式(TN40处理和TN60处理)中的闽楠叶片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处理对闽楠阴生叶、阳生叶的表型性状、解剖结构及气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同一光环境不同叶型来看,TN40处理的闽楠阳生叶的叶片厚度、比叶重、栅栏组织厚度、中脉厚度较阴生叶分别增加了13.77%、9.86%、7.49%、11.7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TN60处理的闽楠阳生叶的叶片厚度、叶组织密度、比叶重、气孔密度较阴生叶分别增加了6.32%、9.46%、8.70%、6.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从同一叶型不同光环境来看,闽楠阳生叶在TN40处理下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重、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中脉厚度、气孔密度较TN60处理分别提高了6.13%、4.00%、11.62%、12.17%、15.22%、8.80%、9.00%,而叶片含水率、叶组织密度则分别降低了5.04%、3.9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闽楠阴生叶在TN40处理下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气孔密度较TN60处理分别增加了5.52%、5.50%、11.25%,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中密度纤维板(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MDF)剖面密度分布曲线特征参数与吸水厚度膨胀率、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和表面结合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平均密度水平下,MDF表芯层密度比与吸水厚度膨胀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芯层密度、平均密度与内结合强度分别呈极显著相关性(P0.001)和显著正相关性(P0.01),同时芯层最低密度处不一定是试件破坏位置。受压面、受拉面的峰值密度(PD)与静曲强度的关系无显著差别;陡平型MDF峰面积的减小会导致PD与静曲强度相关性降低,平均密度与静曲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01)。铣槽深度处剖面密度与表面结合强度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  相似文献   

7.
皱缩型收缩是低中等密度桉树人工林木材被用于实木产品加工时最难以克服的缺陷之一.为此,本研究对种植在广西国营东门林场的3种易皱缩桉树(尾叶桉,巨桉,尾巨桉)木材的基本密度,微纤丝角(MFA),纤维双倍壁厚(DWT), 射线薄壁组织率(RP), 单位胞壁收缩率,总收缩率和残余皱缩几个与皱缩相关的材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单位胞壁收缩率与基本密度具有极强的线性正相关性,与纤维双倍壁厚表现出中等至强的线性正相关性,而与射线薄壁组织率和微纤丝角呈现弱至中等的线性负相关性.基本密度能作为单独因子很好的预测单位胞壁收缩率(R2≥0.9412); 2)总收缩率与基本密度、纤维双倍壁厚、射线薄壁组织率具有弱至中等的线性正相关性,与微纤丝角呈现线性弱的负相关性.基本密度和上述3个解剖指标均不能单独作为预测总收缩率的因子(R2≤0.5712); 3)残余皱缩与基本密度和纤维双倍壁厚表现弱的线性负相关性,与微纤丝角呈现弱的线性正相关性,与射线薄壁组织率则表现了强的线性正相关性.因此,射线薄壁组织率是较好的残余皱缩的预测因子(R2≥0.7454).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正确认识台风对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对尾巨桉树干液流在台风前后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对台风天气的响应,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台风过程中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风当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台风登陆前后(单峰)不同,呈不规律多峰型曲线,树干日均液流密度(2.89 mL·h~(-1)·cm~(-2))较台风前减少53%,夜间液流波动较大;日间最大峰值(7.76 mL·h~(-1)·cm~(-2))出现在下午,峰值较台风前降低55%,树干液流日通量极显著小于台风登陆前后;台风登陆前树干液流密度峰值(17.4 mL·h~(-1)·cm~(-2))及平均液流密度(6.15 mL·h~(-1)·cm~(-2))分别是台风登陆过后的1.24倍和1.14倍,台风后树干液流日通量较台风前均有所下降;台风当天,影响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风速、大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亏缺和降雨量,液流与风速的相关系数较台风前增大52%,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是台风前的2.6倍,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台风前均下降了50%左右,而台风登陆前后之间的主要影响因子差异不大。[结论]台风当天的日均液流密度、白天的平均液流密度和日通量均极显著小于台风前后,而夜间液流显著大于台风前后;台风前后的日均液流密度差异不显著,夜间液流台风前显著大于台风后;台风过程中风速成为影响液流的关键因子,与太阳辐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影响因子与台风前后相同,但相关系数除风速和降雨量外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系五倍子蚜虫所产生的虫瘿寄生于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幼枝上,又称倍子。主要成分为单宁酸,属水解类单宁,含量65~70%。国内已知的倍子按其外形分9个品种(倍蛋、角倍、圆角倍、倍花、红倍花、红小铁枣倍、蛋铁倍、枣铁倍、铁倍花);商品倍子归为肚倍、角倍、倍花三大类。五倍子种类不同,采摘期亦不同,一般在倍子爆裂之前采摘。采摘后,农民习惯用沸水烫杀,在沸水锅中搅动2~3分钟,待倍子表面色泽转变为半透明时,捞出晒3~4天,即为商品倍子。此法处理的倍子完整、饱满、色泽透明。另外,将采摘的倍子晒  相似文献   

10.
水分、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含量是评价五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的方法获得,繁琐且时效性得不到保证。为了探讨快速测量这些指标的可行性,通过采集五倍子样本130份,采用化学法测量化学值,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五倍子样本的光谱扫描,将其与传统方法测定的化学值进行拟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数学模型,对比模型相关系数和误差评估模型预测性能。最终得到五倍子中水分、单宁酸和没食子酸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分别为FD+MSC、FD和FD+ML,水分的特征波段为9 403.7~7 498.2、 6 012.0~5 774.1、 4 601.5~4 246.7 cm-1,单宁酸的特征波段为9 403.7~7 498.2、 6 102.0~4 597.7 cm-1,没食子酸的特征波段为6 102.0~5 446.3,4 601.5~4 246.7 cm-1;主因子数分别为9、 10和5;水分、单宁酸和没食子酸校正集相关系数(Rc2)分别为0.968、 0.915和0.9...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五倍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五倍子单宁及其应用概况,倍蚜及其冬夏寄主种类、倍蚜生物生态学习性等研究现状,提出保护、发展五倍子资源和加强五倍子新产品、新用途开发利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茶条槭叶部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茶条槭叶部没食子酸含量的个体变异、年龄变异、季节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条槭叶部没食子酸含量个体之间差异显著;茶条槭的树龄不同,其叶部没食子酸的含量也明显不同;不同生长季节,其叶部没食子酸的含量也不同,处在生长旺盛时期其叶部没食子酸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皮粉法与胶体滴定法测得pH=7时木麻黄树皮单宁的胶体滴定值与单宁质量的标准曲线,所得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4852x+0.8755,线性系数R2=0.9997。再用胶体滴定法滴定来自同一株木麻黄树的叶、粗枝和细枝的浸提液,根据胶体滴定值在标准曲线上对应的单宁质量计算出干体各部位的单宁含量。木麻黄的叶、粗枝和细枝的单宁含量分别为12.11%、7.31%和6.29%,相对极差R小于2%。  相似文献   

14.
黄连木叶单宁化学组成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黄连木叶获得的提取物,经葡聚糖凝ephadexLH-20分离得到的各种含单宁级分,用硫酸水解,水解液经纸层析检测,表明含有没食子酸和D-葡萄糖,证实黄连木叶宁是Bang单宁,用UV光谱测得黄连木叶提取物含有游离和结合的没食子酸,一为29.20%。这种单宁经纯化后,用它代替工业单宁酸制备三甲氧苄氨嘧啶(简称TMP)抗菌增效的中间体(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和三甲基苯酰肼),初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研究西加云杉木材中植物单宁的提取工艺、分布和组分构成,为木材单宁变色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结合L9(34)正交试验,优化西加云杉木材中植物单宁的提取工艺;采用香草醛-紫外法测定西加云杉木材内植物单宁在径向(由髓心至树皮方向)和轴向的含量分布;通过定性鉴定试验确定单宁类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16.
Genetic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for wood and growth traits in two 19-yr-old clonal trials and a 40-yr-old full-sib progeny trial of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In the clonal trials high (>0.4) broad-sense heritabilities were found for wood density traits, lignin content, number of internal cracks, growth traits, spiral grain and number of resin canals. Moderate (0.2–0.4) heritabilities were found for tracheid lumen diameter and cell wall thickness, microfibril angle and tracheid length, while low heritabilities (<0.2) were found for pulp yield, fibre strength, wood stiffness and wood colour. Lignin content and pulp yield showed low genetic variation, whereas the g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r most other traits ranged between 5 and 15%. Most traits showed low levels of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mong the wood properties, latewood proportion, earlywood density and ring density showed significant, adverse correlations with volume in both clonal trial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角倍在其速生阶段及成熟爆裂阶段的个体生长发育、单宁含量变化及其成熟爆裂等规律的研究,并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条件,提出了角倍的适宜采摘期最好是10月中旬,其次是9月底,从而可较9月初采摘嫩倍提高产量1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2级保护植物夏蜡梅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总黄酮、总酚酸、总鞣质等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叶片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5月和7月出现2个峰值;总酚酸的含量在7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总鞣质的含量在6月和8月出现2个峰值。3种酚类化合物总含量的变化呈现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以7月最高,10月最低。3种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与总酚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苹果苦痘病与果实品质及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苹果果实品质及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与苦痘病发生的关系,从而为其生产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测定了'长富2'苹果苦痘病不同发病等级果实的外观与内在品质指标及果实中主要矿质元素N、P、K、Ca的含量与比值,分析了其与苦痘病发生的相关性。测定结果表明:果实硬度、糖酸比、果形指数与苦痘病病级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93、-0.89;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含量与苦痘病病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7;单果质量、横径、总糖与苦痘病病级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2、0.90。果实中的Ca含量,苦痘病病果低于正常果;而果实中N、P、K的含量,苦痘病病果却高于正常果。苦痘病病级与果实中N、P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N/Ca、K/Ca、P/Ca之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K/P、N/P之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痘病的发生会影响苹果的单果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而且果实中较低的Ca含量和较高的N、P、K含量及较高的N/Ca、K/Ca、P/Ca之值、较低的K/P、N/P之值,都是导致或者加重苦痘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