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昌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新昌穿岩十九峰和千丈幽谷两处典型丹霞地貌为例,采用典型样方法对其岩生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内植物种类较少,共有维管束植物30科39属48种,地理成分复杂,主要由北温带和泛热带成分组成,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类型主要有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草甸、晚红瓦松(Orostachys erubescens)+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薜荔(Ficus pumila)灌丛等.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苔藓层;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苔藓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调查,江郎山丹霞地貌岩生植被包括苔藓群落、景天群落、山类芦群落、苦苣苔群落、蕨类群落及木本植物群落等6种,涉及71科136属193种高等植物,其优势科有毛茛科Ranuncul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等。群落上层几乎无高大乔木覆盖;灌木、藤木植物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丰富度及频度相对较小;草本植物优势明显,涉及100多个物种,圆叶景天Sedum makinoi,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及苦苣苔Conandron ramondioides等为群落重要的广布种;苔藓层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该岩生环境中优势尚不明显,但覆盖度较大,且多覆盖于裸岩石壁之上,其中以毛尖卷柏藓Racopilum aristatum,曲柄藓Campylopus flexuosus和扭叶藓Trachypus bicolor等为优势种。江郎山岩生植被能在灼热干旱、土壤贫瘠、石质性强的裸岩环境中生长繁育,对保护和塑造其奇特的丹霞地貌发挥着重要作用。表4参25 相似文献
3.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湿地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分布海拔高并为森林生态系统所涵养,该湿地类型孕育了特殊的湿地植被和物种,并成为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根据考察结果,碧塔海湿地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类型及4个植被亚型和18个群系。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由灌丛、灌草丛、草甸、藤本和苔藓等5种类型组成。其中,灌丛有绣球绣线菊Spiraea blumei灌丛、白鹃梅Exochorda racemosa灌丛、牡荆Vitex negundo var. cannabifolia灌丛和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灌丛;灌草丛有紫弹朴Celtis biondii-苦苣苔Conandron ramondioides灌草丛、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灌草丛和小蜡Lespedeza bicolor-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灌草丛;草甸有山类芦草甸、晚红瓦松Orostachys erubescens-藓状景天Sedum polytrichoides草甸、苦苣苔草甸、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草甸、石韦Pyrrosia lingua草甸和槲蕨Drynaria fortunei草甸;藤本类型有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薜荔Ficus pumila和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苔藓类型有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东亚泽藓Philonotis turneriana-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和真藓Bryum argenteum-矮锦藓Sematophyllum subhumile等。图1参11 相似文献
5.
针对鄱阳湖双退区湿地的植被现状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的生态修复原则,在充分满足湖泊的自然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特征等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双退区植被退化原因和类型,集成了规划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江西省都昌县开展了双退区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在鄱阳湖双退区,保证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维护湿地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及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重建方案,为今后鄱阳湖双退区乃至鄱阳湖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7.
人为活动影响下陆地生态系统退化对于土壤碳库损失的影响规模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在青海省三江源区选择了8个高寒草甸典型样区,划分4种不同退化程度样地(原生植被、轻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收割法采集地上部植物生物量,10 cm等深度采集表土土壤样品,分析了地上生物量、可食牧草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生物量和饲草生物量均表现强烈下降的趋势,但后者的下降幅度更大,在极度退化下损失达99%.研究区内高寒湿地土壤的表土有机碳含量出现极大的变异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呈显著下降.与原生植被下相比,轻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下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平均降低了25%、44%和52%.这种损失固然与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有关,有机碳分层系数显示土壤侵蚀也是重要因素.估计退化下土壤有机碳平均下降36tC·hm~(-2),累积退化下表土有机碳损失可能在200TgC以上,保护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于三江源区土壤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莫莫格湿地植被结构研究及其对碱性湿地演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莫莫格湿地属于典型的松嫩平原碱性湿地,在白鹤的全球迁飞网络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退化过程中植被结
构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以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为基础,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去趋势对
应分析(DCA)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植被进行分类,并以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的方法研究当地物种与环
境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莫莫格湿地的植被可以划分为9 种类型,即羊草群落、水蓼群落、扁秆藨草群落、鹅绒
委陵菜群落、芦苇群落、毛马唐群落、狗尾草群落、虎尾草群落和蒿类群落,其中虎尾草群落和蒿类群落是分布最
为广泛的2 个类型。莫莫格湿地植被主要组成部分为中生植物群落,表明该湿地正处于退化过程中,植被类型
可归类为退化草甸。植被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湿地水文条件的变化,而土壤pH 值、电导率和有机质含量也是影
响该地区植被结构的重要因素。适当干扰促进了虎尾草单优势种群落的形成,羊草群落和过度放牧不是其出现
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唐海湿地自然植被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海湿地自然植被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唐海湿地自然植被分为5个植被型,6个群系纲,14个群系;通过对湿地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湿地植被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剑湖湿地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定位采样及室内试验分析,对剑湖湿地湖滨带水质净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湖口和湖滨带前端水质的多项指标与湖滨带后端及出水口相比均较高。其中,湖滨带前端总磷、总氮、氨氮的含量分别是湖滨带后端的2.68、3.07、1.43倍。剑湖湿地湖滨带通过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系统的过滤、渗透、吸收、滞留、沉积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效应,控制、减少了来自地表径流的溶解性污染物质,达到了降解环境污染、净化剑湖水质的目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为补充和丰富万佛山森林公园的本底资料,更好地保护其健康有序发展,为万佛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对采自贵州省凤冈县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的苔藓植物标本125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有苔藓植物88种(含亚、变种,下同),隶属于63属,28科,其中,藓类植物21科55属79种,苔类植物7科7属9种;青藓科(Br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灰藓科(Hypn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扭叶藓科(Trachypod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青藓属(Brahchytheci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等5属为该区域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13.
湿地缓冲带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缓冲带是介于水-陆之间特殊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水体净化功能。基于国内较少开展自然湿地水体净化功能的研究,选取扎龙湿地湖滨湿地缓冲带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导率的剖面变化判断水流的方向,同时利用氯离子作为示踪剂验证剖面水体来自同一水源。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对水体中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去除效应,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4.1%、84.6%。缓冲带内的湿地植物量较小,决定了植物吸收并非氮磷去除的主要机制。根据溶解有机碳和重碳酸酸根的变化,认为反硝化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剖面末段处的浅水位和相对茂盛的植物,使其具有相对较强的脱氮能力;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湿地缓冲带去除磷的主要途径,剖面起始处较高的磷浓度使其具有较高的磷去除能力。因此,利用并强化湿地缓冲带的自然净化能力有助于控制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应用扎龙湿地周边5个测站1961 ~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的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年平均气温为3.9℃,平均气温突变年份为1986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气温显著升高,近50年升温速率0.42℃/10a,年平均气温存在2~8、10~30年的周期变化;扎龙湿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12.3 mm,富裕站的降水存在减少趋势,其他4站的降水有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变化存在3个转折点,分别位于1966、1982和1998年,扎龙湿地周边地区降水量存在2~8、10和20 ~30年的周期变化;干燥指数存在增大(变干)趋势,其中林甸站干湿变化最为平稳,泰来站干湿变化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本地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的底泥特性,了解外来植物对湿地生态环境潜在的影响。【方法】采用仪器原位测定及土壤常规测定法分析广州南沙湿地公园4种植物林下底泥的温度、p H、氧化还原电位(Eh)、电导率、有机质和营养元素(N、P、K)含量及机械组成。【结果】外来植物底泥温度(无瓣海桑15.59℃、拉关木16.85℃)比本地植物(桐花树15.18℃、卤蕨15.06℃)的高;外来植物底泥p H(无瓣海桑6.97、拉关木6.54)小于本地植物(桐花树7.21、卤蕨7.09);拉关木底泥的Eh(30.16 m V)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物(无瓣海桑-5.02 m V、桐花树-11.99 m V、卤蕨-4.85 m V)。外来植物底泥有机质质量分数(无瓣海桑8.41%、拉关木8.75%)显著低于本地植物(桐花树10.22%、卤蕨10.25%)。无瓣海桑底泥为砂质黏壤土,可能导致有效K含量有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底泥均为壤质黏土。【结论】外来红树植物和本地红树植物的底泥生态因子有明显差异。外来植物生长迅速,可能加快了有机质分解与物质循环过程,从而改变了底泥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选用9种人工湿地基质(包括3种人工土基质)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浓度为100~500mgP·L^-1条件下,试验所得结果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并且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要好于Freundlich方程。在9种基质中,最大吸附量以草炭最大,达到4242.48mg·kg^-1土;中粗砂最小,仅为404.11mg·kg^-1土,其余基质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高炉渣人工土、高炉渣、煤灰渣、耕层土、煤灰渣人工土、中粗砂人工土和砾石。在溶液初始磷浓度为5mgP·L^-1条件下,草炭对磷的吸附去除率最高,达到92.0%,砾石仅为3.1%,其余基质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煤灰渣人工土(57.3%)、煤灰渣(55.7%)、耕层土(40.7%)、高炉渣人工土(24.1%)、高炉渣(20.6%)、中粗砂(18.9%)和中粗砂人工土(11.8%)。 相似文献
17.
兴隆山地貌特征及地貌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隆山受古构造运动影响,褶皱、断块成山。在强烈差异性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大幅度抬升到3,000米以上高度。同时,接受流水等外营力侵蚀、切割,形成现今的石质构造——侵蚀中高山。前山侵蚀强烈,呈齿状起伏;后山夷平面仍有保留,地势较为坦荡。以地貌成因形态为分类依据,可将全山区地貌划分为构造、侵蚀、冰缘、黄土、重力、人工等六个大类及相应的35个类型。提出兴隆山水土保持、山地合理利用及风景资源开发的问题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ZHANG Yichuan LI Dongsheng WANG Shanshan School of L scape Architectur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China Forestry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Luoyang China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8,15(4):63-69
There has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ark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wetland parks that covered the aspects of wetland resources,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The function of wetland parks,the evaluation of landscape and the exploiting of resources;the landscape concept an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the plant environment,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recreation environment were all reviewed.The research of Chinese wetland parks started later but developed rapidly,having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practice and functional studies,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researches to be improved.At last,the key points which should be researched urgently in the futur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