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疆西部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为草地碳储量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测定新疆西部4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和根冠比特征。【结果】 新疆西部天然草地中,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地上活体生物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1.27和110.78 g/m2,是温性荒漠草原的2.21和2.02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相对最大,为2 517.77 g/m2,分别是其他草地类型的1.39、2.12和3.85倍;高寒荒漠草原草地的总生物量相对最大,达到了2 578.49 g/m2,草地总生物量最小的温性荒漠为777.92 g/m2。不同组分生物量中地下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到总生物量的89.90%、97.65%、96.77%和84.16%,各类草地中高寒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根冠比相对较大,分别为41.58和32.79,显著高于低地盐化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地,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疆西部4种天然草地类型地上活体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而其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根冠比的特征均表现为:高寒荒漠草原>温性荒漠草原>低地盐化草甸>温性荒漠,各类草地不同组分生物量的占比特征均表现为:地下根系>地上活体>凋落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草地的生产力状况及生态服务功能,对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为区域草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植被调查监测数据,借鉴前人构建的草地生产力指数、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指数和草地生态功能分区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的草地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结果】(1)草地生产力指数水平最低的为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最高的为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和温性荒漠。(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主要是高寒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3)玛纳斯河流域草地从空间上可划分为3种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区主要包括温性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温性荒漠类(沙质荒漠);经济功能区面积最大,包括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混合经营管理功能区主要是温性草原类。【结论】不同的草地类型其生产力状况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有所差异,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经济发展,对草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TVDI的内蒙古草地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伟  辛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3):2728-2742
【目的】 研究内蒙古草地2000—2017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期为研究区的生态预警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产品构建Ts-EVI特征空间,根据该特征空间计算TVDI,对多年TVDI均值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来研究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及时空演变趋势。【结果】 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地多年平均干旱程度西南高东北低,各草地类型年均TVDI大小依次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沼泽>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其中荒漠型草地(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主要为重度和轻度干旱状态,非荒漠型草地(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主要为轻度干旱、正常和轻度湿润状态。18年来荒漠型草地整体在缓慢变干;而非荒漠型草地除温性草原类外基本在缓慢变湿。从空间分布上,三类荒漠型草地干旱程度保持稳定以及具有变干趋势(轻微变干、变干、显著变干)的面积比之和分别为44.93%、55.01%;五类非荒漠型草地干旱程度保持稳定以及具有变湿趋势(轻微变湿、变湿、显著变湿)的面积比之和分别为72.19%、24.27%。【结论】 18年来,荒漠型草地的干旱情况主要为保持稳定和持续变干状态,并且持续变干的区域较多,草地生态环境在持续恶化;非荒漠型草地干旱情况主要为保持稳定状态,少部分面积具有变湿趋势,草地生态环境在稳定好转。此外,降水稀少对非荒漠型草地的干旱程度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对荒漠型草地的影响并不显著。温度升高则仅对温性草原类以及温性草原化荒漠类的干旱程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黄河源青海片区草地退化状况,基于遥感信息技术对黄河源青海片区退化草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黄河源青海片区植被覆盖草地总面积96 489.84 km2,有温性荒漠类、沼泽类、高寒草甸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高寒草原类等8个类型。提出黑土型、砾石型和岩石型“黑土滩”概念,并以植被覆盖度<70%作为退化草地识别标准,黄河源青海片区黑土型“黑土滩”退化高寒草地14 239.47 km2,占草地总面积的14.76%;砾石型、岩石型“黑土滩”面积分别为2 445.37 km2和376.07 km2,分别占2.53%和0.39%;沙化草地5 739.75 km2,占5.95%;重度沙化草地面积1 516.35 km2,占1.57%。退化草地总体分类精度为98.93%,Kappa系数为0.977 2。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测不同草地类型载畜量,为草畜平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野外地面调查取样、室内分析结合为研究手段,对2006~2008年三年间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地垂直带7种主要草地类型的载畜量进行动态研究和生产效益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7种典型草地类型草地群落的合理载畜量差异大,山地高草草甸草地合理载畜量最大,荒漠草原草地合理载畜量最小.三年中,气候变化决定了草地生产效益的最高年份.[结论]亚高山高草草甸草原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居于前列,亚高山低草草甸草原、草甸草原和干草原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居于其次,高寒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居中,荒漠的草地资源环境容量最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草地的水平分布,在热量、水分、纬向、向地带性和大地形的综合影响下,表现为东南部森林地带草丛、灌草丛类草地,以纬向地带性分布为主;西北部从草甸草原、草原到半荒漠、荒漠,以偏斜的经向地带性;青藏高原草地呈现以经向分异为主导的特殊的高原地带性分布。本文概述了中国草地水平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蕴含着巨大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青藏高原3种不同类型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荒漠)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腐殖质组分碳(胡敏酸碳、富里酸碳和腐殖质碳)、团聚体碳及团聚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腐殖质组分碳、团聚体碳及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包括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0.25mm的团聚体所占含量及水稳定团聚体比例)的顺序均为温性荒漠<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草甸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新疆伊犁地区典型草地土壤无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草地土壤无机碳(SIC)分布特征对研究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新疆伊犁地区6种典型草地土壤剖面无机碳含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草地的SIC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100cm土壤深度内,SIC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0.05),表现为高寒草甸<温性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荒漠;从土壤剖面垂直变化来看,除高寒草甸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各类型草地SIC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土壤无机碳密度(SICD)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增加趋势;各类型草地土壤无机碳主要分布在底层(50~100cm),所占比例达67.1%~86.5%;100cm内,SICD为0.30~19.30kg/m2,平均SICD为12.21kg/m2。SIC含量与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相关性逐渐增大,在20~100cm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EC)仅在土层20~30cm达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全县草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为今后大力发展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7个月时间,对全县的草产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人工种草留床面积0.57万公顷,亩产干草469公斤;利用率99%;天然草原302万公顷,亩产干草130公斤,利用率503%,农作物面积3.07万公顷,饲草总量21900万公斤,利用率60.7%。结果表明,该县草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分布不均匀,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突出,草地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户种草积极性不高,为此,建议加强组织领导,立草为业,大力推广人工种草,改良天然草原,发展龙头企业,搞好技术研究和增加种草资金等6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气象卫星植被指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多年牧草产量资料和NOAA/AVHRR资料,计算不同试验区和主要天然草地类型牧草产量与卫星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用NOAA/AVHRR植被指数对大面积草地生产的遥感监测效果较好,按草地类型划分,产量较高的草甸、草原与气象卫星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比产量较低的草原及荒漠与气象卫星植被数的相关系数大,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对草甸草地和草原草地的监测效果比对茺漠草地监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国南北样带草地资源的一般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以GIS技术为平台 ,建立了中国南北样带之北部草地资源数据库 ,由此得出样带内草地资源特征及分布概况 ,即样带内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35 %左右 ,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低地草甸是样带内主要的草地景观类型 ,三者占样带内草地资源总面积的 90 % .总体上评价 ,该地草地资源品质中等偏上 ;5、6级草地所占比例最大 ,占全区草地面积的 5 8% ,2、3、4级占 2 5 % ,其余为 1、7、8级草地 .中国南北样带内草地资源品质、生产量组成的特征显著 ,是其特定草地资源类型组成必然结果 .样带内草地资源空间格局分布明显 ,可分为西中部和中部地带性草原景观区域、东北部和中东部低地草甸草原区域、东南部山地草甸区域和南部暖温性灌草丛草地区域 4个区域 ,这样的分布特征反映了样带生态交错区的特征 .此外 ,样带内的湿地与沙地可能引起的环境作用应给予应有的重视 .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温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生态及气候特点、代表性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在草原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发挥着生态缓冲区功能。草地作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农牧业生产、生态及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 明确不同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为草地研究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92年、2015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支持向量机、面对对象分类法获得研究区地物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地统计方法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植物-生境学分类法划分地带性草地类型潜在分布、社会统计数据、地物类型转化过程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草地类型分布的影响。【结果】 研究区耕地、林地、沙地碱地、人工表面4种地物类型面积增加,草地、水体面积减少。草地作为研究区最大的覆盖类型,1992年、2015年分布面积为7 601 258 hm2、7 148 085 hm2,减少幅度5.96%。研究区分布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及沼泽,前3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较大,共占研究区总面积70%以上,后2种草地类型分布面积相对较少,占2%左右。除典型草原面积增加外,其他草地类型面积减少,典型草原面积增加283 790 hm2,增加幅度7.12%;草甸草原减少面积最大,减少563 439 hm2,减小幅度28.72%。研究区水分状况相对较湿润的草地类型向相对干旱的类型转换占据主导地位,1992—2015年转移面积466 687 hm2,水分状况相对较干的草地类型向相对湿润的类型转移面积212 330 hm2。【结论】 呼伦贝尔草原区不同草地及地物类型空间分布变化较为剧烈,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趋势性、长期性、难恢复性,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破碎性、可逆性、易恢复性。  相似文献   

13.
郑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88-3091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主要分布在北疆各山地山前砂砾质冲积平原、洪积扇到前山、低山丘陵区中,在新疆各类草地中共有2个草地类、3个草地亚类、7个草地组和9个草地型,面积约600万hm2,不仅是新疆重要的春秋牧场,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受地质地貌、土壤及气候因素的影响,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发育为典型的中亚荒漠草地,每年春秋两季利用。由于人类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资源经营的不合理,使其处于持续退化与草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利用现状。针对利用现状和草地资源经营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灌溉对希拉穆仁荒漠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希拉穆仁荒漠草地设计不同水分梯度的草地恢复试验,对封禁草地不同水分供给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水分是影响草地植物长势的关键因子,水分条件不同导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结论]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对水分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内蒙古巴盟草原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初步统计,共采到昆虫8目51科119种1772头。植食性种类占74.8%,捕食性和寄生性种类占21.8%,其它种类占3.4%。不同草场类型昆虫群落组成不同。2、应用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分析,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以荒漠草原最高,草旬最低。3、通过 Mountford 相似性指数分析,荒漠草原中锦鸡儿—针茅+冷蒿草场与锦鸡儿—沙蒿草场昆虫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草甸与其它草场昆虫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都较低。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下降水时间的改变将深刻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而草原生态系统ANPP是区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利用1998-2007年的SPOT-VEG NDVI数据并结合111个样点的ANPP地面样方调查数据,获得了内蒙古温带草原1998-2007年的ANPP区域数据,依此分析了中国内蒙古温带草原以及区域内的3种植被类型(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降水时间对A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内蒙古温带草原来说,一个水分年内(从上一年9月份到当年地上生物量达最大值时的8月份)影响ANPP较为重要的降水月份为2-7月份,其中,5-7月份降水尤为重要。具体到每个月降水的影响,研究发现,7月份降水最重要,而仍处于生长季的8月份降水相对于其他生长季降水作用最小;影响不同草地类型最重要的降水时期存在一定差异,对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区来说,ANPP达最大值前3个月(5-7月份)的生长季降水最重要,而8月份降水影响较小,而草甸草原地区8月份和非生长季的3、4月份降水最重要,但各个降水时期降水对ANPP的影响都较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小,大部分地区降水对ANPP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具有丰富草地类型的甘肃省为研究区,研究了中国6种主要类型草地各自植被生长过程特征并量化分析了影响各类型草地分布的自然因子特征.其中,6种草地类型是基于TM和MODlS两种遥感数据,综合运用自动分类及决策树分类方法划分而得,按照分布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典型草地、草甸草地、荒漠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灌丛草地.引入了区域平均EVI值作为遥感因子,构建6种类型草地生长过程曲线,揭示各类型草地生长过程及相对生物量之间的差别,给出遥感划分草地类型的最佳时相.运用空间叠加分析手段,揭示了各种类型草地分布区的自然因子特征.分析发现水热的配比及海拔是影响草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天然草地不同类型群落年际动态变化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天然草地不同垂直带草地类型群落年际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野外地面调查取样、室内分析结合3S技术应用为研究手段,通过3 a的动态测定,分析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中段天然草地垂直带7种主要草地类型植物生育节律、群落生物量动态.[结果]乌鲁木齐市7种典型草地类型草地群落的年际变化差异不大,但是各月的变化趋势有差别,出现峰值的月份不同,盖度和高度的峰值都出现在7和8月.[结论]正常年份,可以根据7月的生物量大小来决定载畜量.高草草甸草地的生物量最大,草原化荒漠的生物量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