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尖顶羊肚菌菌丝、分生孢子及原基显微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助光学显微镜对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菌丝、分生孢子及原基进行了显微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尖顶羊肚菌气生菌丝呈透明状,根部粗,直径40~70μm;前段菌丝变细,直径20~60μm,且分叉增多。气生菌丝上有似孢子梗形成。土壤内菌丝粗,直径40~80μm,颜色比气生菌丝深,多见分叉与三角形联接。气生菌丝前端分枝形成孢子梗,分枝菌丝直径约20μm,分生孢子轮生于孢子梗上。同时还观察到,原基根部与1~3根活跃菌丝紧密相连,活跃菌丝直径40μm左右,在近原基端颜色深红,菌丝内分隔清晰可见,常呈叉状。推测是由活跃菌丝与分生孢子相互发生作用形成了原基,据此提出了羊肚菌生活史新模型。  相似文献   

2.
4种甜瓜蔓枯病菌形态特征及其致病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江苏和海南甜瓜种植区的病株中分离得到4种甜瓜蔓枯病病原物,在25℃、16 h光照/8 h黑暗条件下,4种病原菌分离物在PSA上培养后进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菌落形状相似,初为圆形后转变为同心圆;气生菌丝起初均为乳白色,后期为青灰色或者黑色,气生菌丝生长旺盛;其中C的基内菌丝较其它3种发达,可以直接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其余3种只能形成极少分生孢子;4种病原菌产生的孢子大小、形态基本一致,无色无隔或单隔为主;4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在12 h紫外灯/12 h黑暗周期下处理4~6 d,4种病原菌都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此外,以感病品种白皮脆为供试材料,利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方法对这4种病原菌进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但它们之间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收集国内外共20个双孢蘑菇菌株,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综合分析不同菌株在PDA平板上的菌丝生长状态、生长速度以及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子实体出菇时间、产量、质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根据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形态,将20个菌株分为两类,一类为气生/半气生型,表现为菌丝生长速度快,气生菌丝旺盛;另一类为贴生型,表现为基内菌丝发达,菌索明显,菌丝生长速度慢。贴生型菌株的产量高于气生/半气生型菌株。根据出菇时间、采收时间、产量及子实体质量性状评价得到4个(AZ1509、J5、AU02、AZ1109)出菇时间早(覆土后16—17 d)、采菇时间集中(一潮菇采收时间5 d)、产量高(3.6-4.5 kg/筐)、品质佳,适合市场鲜销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高温放线菌属两菌株的化学分类和分子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温泉和火山口分离出两株嗜热放线菌YIM60013和YIM60032。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rDNA序列进行了研究,并与高温放线菌的已知种进行了比较,初步认为这是高温放线菌属的两个新种,分别命名为白色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albus sp.nov)和云南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yunnanensis sp.nov)。两个新种在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上均产生单孢子,纯细胞壁和全细胞糖分析表明含meso-DAP和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及少量的葡萄糖。菌丝体自溶或非自溶,气生菌丝白色或灰色,碳源利用类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单孢子选育种研究的结果表明,利用单孢子分离方法选育的菌株,生长速率一般大于常规菌株。单孢子菌株按生长形态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即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类型、菌丝密集、气生菌丝较多类型,菌丝稀疏、气生菌丝少、匍匐生长类型。从各类型菌株的出菇情况看,出菇时间较母株稍迟,但菇体结实。单孢子菌株的产量变化较大,从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并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可筛选出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专利文摘     
谷子纹枯病生防菌株筛选及其生防机制研究 单位名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该研究由谷子纹枯病根际土壤筛选到一株广谱链霉菌SS56,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显示,防治效果明显高于井冈霉素.与烯唑醇相当,可以对谷子纹枯病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通过对拮抗链霉菌SS56孢子丝及孢子形态显微和电镜观察。根据其在不同培养基上气生菌丝、基丝颜色.可溶性色素产生情况以及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是水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实验之一,实验教学中一直采用压片浸染法和印片浸染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但观察效果不好.采用插片浸染法后,学生通过简单操作即可清晰地观察到完整自然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传统插片法接种操作不方便,接种时间长,效率低;改进后的接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方便省时,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从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子实体上分离得到Az和Bz2个群体菌株,观察其菌落形态并从中选取部分菌株进行子实体产生实验。结果表明,菌落颜色为杏橙色且气生菌丝较少的菌株摇培后菌丝球较小而且密集,出草率高且产量高;菌落颜色为淡柠檬黄色且气生菌丝多的菌株摇培后形成的菌丝球大且稀少,出草率低;菌落颜色为乳白色且气生菌丝浓密基本不出草。  相似文献   

9.
农用抗生素TS99产生菌YH9407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辽宁省丹东地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新的杀真菌链霉菌YH9407,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在各种合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气生菌丝和孢子堆为灰白色 ,基内菌丝一般为浅黄色 ,有的可产生黄色可溶性色素 ;孢子丝柔曲或直立 ,直径为0.17~0.22μm,孢子呈球形或卵圆形 ,直径为(0.6~0.8)μm×(0.8~1.2)μm ;通过与杀真菌链霉菌已知种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方面的比较 ,YH9407为杀真菌链霉菌的一个新菌株 ,暂命名为StreptomycesfungicidicusNo.9407  相似文献   

10.
独蒜兰共生菌根真菌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对独蒜兰盛花期和盛叶期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结果发现根形成早期、根伸长区和近根尖成熟区、外皮层细胞中以生长快、气生菌丝发达的印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为主,成熟根、近根基部成熟区、皮层中部及内皮层细胞中以生长慢、气生菌丝不发达的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为主.生长快、气生菌丝发达的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对寄主的侵染力强,对菌根的形成及独蒜兰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生长慢、气生菌丝不发达的菌根真菌对寄主的侵染力弱,对菌根的维持起重要作用;这两类Epulorhiza属菌根真菌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菌根的形成和维持,这为组培苗的菌根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杀菌剂对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是进行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药剂处理1 d后,菌丝局部不规则膨胀,菌丝隔膜间距变短;药剂处理3 d,菌丝局部严重膨大,且膨胀部位失水畸形。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药剂处理1 d后,菌丝细胞线粒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细胞核的结构已不明显,细胞内出现囊泡;3 d后,各细胞器结构紊乱,并含有大量的无膜透明内含物,有较大的空腔形成,细胞壁外围沉积大量的外渗物,菌丝组织坏死。【结论】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于常用杀菌剂品种,预示丙烷脒的作用机理独特。对丙烷脒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杀菌剂新的作用靶标,为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寄生放线菌F46和PR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重寄生放线菌F46(Streptomycessp.)和PR(Streptomycessp.)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镜检可以观察到F46和PR在灰葡萄孢菌丝上产生附着胞、缠绕靶标菌丝,使靶标菌丝畸形等现象;诱发接种后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苹果、草莓、番茄采后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在低温下的防效优于高温,提前诱发接种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13.
对分离自东北蔬菜保护地土壤的一株拮抗菌株HVG60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链霉菌HVG60菌落圆形,气丝稀疏不发达,顶端直线型、大环状或松散敞环螺旋状,基丝发达,多分支;聚类分析表明,菌株HVG60与教酒链霉菌、拒霉素链霉菌、美浓链霉菌、纳塔尔链霉菌和橄榄产色链霉菌的同源性均较高,达98%,但又有所差别,最终将菌株HVG60确定为链霉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瓜类链霉菌.  相似文献   

14.
党参茎基腐病镰孢菌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党参茎基腐病害的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类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 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孢菌(F.sonali)和木贼镰孢...  相似文献   

15.
^60Coγ射线对侧耳属变异株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0Coγ射线对侧耳属变异株的双核菌丝体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并对其再生菌落进行菌丝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发现,诱变株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气生菌丝减少,生长过程减慢,细胞直径变大,分枝增多,与出发菌株拮抗线明显,EST,POD同工酶显示其酶谱差异显著,结实性研究表明,诱变株较出发株子实体分化正常,产量提高,抗性强,品质良好。显示^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是改良侧耳属菌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自然感病的桃蚜幼虫上获得的顶孢霉菌株(Acremonium hansfordii)的最适培养条件及对甘蓝蚜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顶孢霉菌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为木糖,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分别为1.806 mg/mL和7.061×106个孢子/mL;最佳氮源为尿素,其菌丝体含量和产孢量分别为0.242 mg/mL和54.07×106个孢子/mL;最适于顶孢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C/N为10∶1.液体培养至6-7 d时,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均达到高峰,因此液体发酵终止时间应选择在接种后6-7 d.在接种后的第6 d,顶孢霉菌对甘蓝蚜的LC50为1.650×106个孢子/mL.  相似文献   

17.
甜瓜蔓枯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瓜蔓枯病是甘肃白兰瓜的常发病,各瓜区普遍发生,发病率在10~65%。该病的病原菌甜瓜蔓枯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与裘维蕃先生描述的A,As一致。分生孢子有单孢、双孢、三孢3种。单孢菌株在培养中菌丝间有结合现象,即病菌有同宗配合现象。此菌的菌丝在5~35℃间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5℃;分生孢子在5~38℃间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8~30℃;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能很好地萌发;在pH4~9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为pH7;适宜浓度的马粪、蔗糖、瓜叶汁液对分生孢子萌发有刺激作用;白炽光对孢子萌发有利。病株上的菌丝有3种类型:即普通菌丝、大型薄壁菌丝和索状菌丝。在甘肃,索状菌丝是病菌的重要越冬形态和初侵染来源,而子囊座产生很少。  相似文献   

18.
食线虫真菌在生物防治线虫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圆锥掘氏梅里霉(Drechmeria coniospora)是一种典型内寄生真菌,专一地侵染和寄生其宿主--线虫。利用高分辨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D. coniospora侵染秀丽隐杆线虫整个过程的清晰图片,为研究D. coniospora侵染线虫及与侵染相关的基因提供了直接、客观地依据。扫描电镜结果显示,D. coniospora 通过分生孢子完成对线虫的识别,特异地吸附在线虫头部或生殖孔,进而进入线虫体内。分生孢子在线虫体内萌发,长出菌丝。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穿透线虫体壁,造成线虫死亡。在空气中生长的菌丝体产生新一代分生孢子,这些孢子成熟后,遇到线虫幼虫又将开始新一轮侵染周期。D. coniospora的这种特异侵染方式和高效侵染能力,使其成为生物防治线虫的潜在优良菌株,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孙琦  何芳  邵胜楠  刘政  黄家风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4):2872-2884
【目的】明确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中一个新基因(VdHP1)的功能,为解析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机制以及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大丽轮枝菌野生型菌株V592的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对VdHP1全长进行克隆并测序;利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对棉花根系诱导不同时间VdHP1的表达量及V592菌株不同组织中VdHP1的表达量进行测定;构建针对VdHP1的敲除载体、互补载体和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筛选VdHP1基因敲除突变体、互补菌株和过表达菌株;以野生型菌株V592为对照,对VdHP1基因敲除突变体及互补菌株的菌落及菌丝形态进行观察,并对微菌核量、产孢量及致病力进行测定;通过RT-qPCR测定其他致病力相关的基因在VdHP1基因敲除突变体及过表达体菌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dHP1全长为862bp,预测编码蛋白含268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注释的基因没有任何的序列相似性。野生型菌株V592受棉花根系诱导6—12 h时VdHP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表明VdHP1在大丽轮枝菌侵染早期发挥作用。VdHP1在分生孢子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菌丝和微菌核中的表达量,表明VdHP1在大丽轮枝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与野生型菌株V592相比,VdHP1基因敲除突变体产孢量和产孢梗显著减少,菌丝分支呈螺旋状,对棉花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与侵染钉形成相关基因(VdCrz1VdNoxBVdPls1)、分泌蛋白释放相关基因(VdSep5)及分生孢子产生相关基因(VdpfVdSge1VGBVdPLPVdCYC8VdNLP1VdNLP2)在VdHP1基因敲除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在过表达菌株中上调;而与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VdCmr1VdSho1VdLACVdPKS1)在VdHP1基因敲除突变体中则显著上调,在过表达菌株中下调。【结论】VdHP1与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和产孢梗的产生有关,参与大丽轮枝菌致病;VdHP1对与侵染钉形成、分泌蛋白释放及分生孢子产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对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光照处理对中国被毛孢生长代谢的影响,通过分离单子囊孢子获得单孢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光照处理。观察记录光照处理30 d后菌落和菌丝形态的变化,测量菌落鲜质量、干质量以及分生孢子量,通过比色法检测甘露醇、多糖、尿素和多酚4种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并通过UPLC检测腺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处理后中国被毛孢菌落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菌落鲜质量显著低于黑暗处理组,干质量无明显差异;菌丝的延伸被抑制并出现扭结现象;分生孢子数量显著高于黑暗处理组;多糖和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黑暗处理组;甘露醇和多酚含量无显著变化;腺苷含量显著高于黑暗处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