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T.D.Lysenko(1928)的春化理论及W.H.Garner和H.A.Allard(1924)的光周期学说,许多学者都把冬小麦列为低温长日作物(low-temperature and long-day pla-nt),即冬性小麦生长早期必经一段时间的低温春化,和在其后的生长中处于较长日照条  相似文献   

2.
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促进国外资源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有效利用,以小麦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及光周期位点Ppd-D1标记对23个国家的755份品种检测,同时在河南安阳秋播,观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Vrn-A1、Vrn-B1、Vrn-D1和vrn-A1+vrn-B1+ 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0%、21.1%、15.6%和64.2%,显性等位变异Vrn-B3在检测材料中缺失。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Vrn-A1、Vrn-B1和Vrn-D1主要分布在中国春麦区和长江中上游冬麦区、意大利、印度、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上述地区的小麦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美国中部和南部、德国、法国、挪威、乌克兰、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这些地区的小麦为冬性类型。光周期迟钝型Ppd-D1a的分布频率为55.2%。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即美国各麦区以及德国、挪威、匈牙利、中国东北、加拿大、智利和阿根廷,来自其余麦区的品种均携带光周期迟钝等位变异Ppd-D1a;携带Ppd-D1a的品种在河南安阳大部分能够成熟,而携带Ppd-D1b的品种在河南安阳基本不能成熟。在安阳春化显性等位变异Vrn-A1a未加速小麦抽穗,而携带Vrn-B1和Vrn-D1等位变异的部分春化需求品种能够正常抽穗,主要因安阳生长季节的温度能够满足春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4.
傅金锋  齐绍亮 《种子》1999,(4):30-31
以北方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的15个小麦品种为试材,用不同方法测定了种子活力,分析了种子活力与小麦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前后的活力的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发芽势,幼芽长,幼芽鲜重和幼芽干重等活力指标各自的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些活力指标都可用以表示种子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以单株产量等为代表的重要性状是选育小麦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性状,分析小麦重要产量性状的数量遗传特性,为深入研究其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品冬34为母本(P1)和BARRAN为父本(P2)配置杂交组合,在2年4个环境下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该组合单世代(P1、P2、RIL7:8、RIL8:9)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旗叶上节间长和分蘖数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和分蘖数外,其余性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穗下节间长与旗叶上节间长平均相关系数达0.91 (P≤0.001)。最优遗传模型对于单株产量是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3.78、2.89、–6.18和0.15,多基因遗传率为86.23%;对于千粒重是2对互补作用主基因+加性效应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基因加性效应值是22.37,主基因遗传率为66.96%,多基因遗传率为28.25%;对于株高是2对累积作用主基因+加性作用多基因混合遗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小麦春化基因Vrn-1的遗传效应,以15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发育进程的影响,并采用分子标记鉴定了上述品种的Vrn-1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Vrn-1等位基因组合的小麦品种抽穗期存在很大差异;3个显性Vrn-1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表现为Vrn-A1>Vrn-D1>Vrn-B1;春...  相似文献   

7.
小麦产量与若干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 ,我国小麦生产一直偏重追求产量。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麦作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小麦生产已在数量上暂告别了短缺 ,出现了过剩和积压现象 (普通小麦品种及品质差的品种 )。与之相反的是 ,我国每年还需进口相当数量的优质小麦 (90年代以来每年约 10 0 0万t) ,以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小麦面粉制品的品质要求。因此大力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生产 ,既是我国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更是中国“入世”后 ,在世界贸易市场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培育优质品种 ,选择适宜生态地区种植并配套规范化栽培措施 ,使优质与产量达到较高…  相似文献   

8.
小麦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8个小麦品种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各生育期性状与千粒重、穗粒重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基本呈显著正相关,与退化小穗数极显著负相关。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4y=0.5671),达极显著水平;“出苗-抽穗”天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负向显著(p1y=-0.2554),但经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有一个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p1→4→y=0.4499);“抽穗-开花”天数以及“开花-成熟”天数对产量直接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主要小麦品种春化基因的STS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来自中国各麦区的260份小麦品种,用STS标记对其Vrn-A1、Vrn-B1、Vrn-D1和Vrn-B3四个春化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小麦田间生长情况记录,探讨春化基因的4个位点显隐性情况对品种冬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位点显性基因频率以Vrn-D1位点最高,而Vrn-A1和Vrn-B1显性等位基因对品种冬春性的影响高于Vrn-D1和Vrn-B3基因,且所含显性春化基因越多的品种生长习性越偏向春性.另发现,Vrn-A1仅存在于春性品种中;而对于冬性品种来说,各位点均不含显性春化基因.本文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冬春性观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小麦育种及品种推广中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邦发  周俊儒 《种子》1997,(6):27-30
对87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绵阳26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1084.3321+5.265x1 9.0142x2+5.2486x3+8.3796x4+6.3627x5。经偏回归和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有效穗对绵阳26的产量贡献和影响最大(b'4=1.2769.b'2=1.1272,R2y0=0.7287,R4y0=005689);而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之间为负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在本资料现有产量的基础上,稳定千粒重,主攻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是发挥绵阳26高产潜力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钟声  阮培均 《种子》1995,(6):24-26
该文对1983 ̄1994年南方冬麦区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毕节试点6轮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内育成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较高,系丰产潜力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性状与数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穗粒数〉亩有效穗数〉千粒重,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系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都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与子粒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所有品系都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供试品系的产量与株高和株高构成指数呈正相关,穗长、单穗重与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3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为千粒重>穗长>穗粒重>苗叶宽>有效分蘖数>株高>苗叶长>生物学产量>小穗粒数>不育小穗数>每穗小穗数>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苗叶宽>不育小穗数>有效分蘖数>株高>每穗小穗数>生物学产量>分蘖数>苗叶长>穗长>小穗粒数。因此,高产选育应充分考虑千粒重和穗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矮秆基因小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含有不同主效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1+Rht2)的三组春小麦进行了两年,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半矮秆基因Rht1的小麦表现出较高的生物产量,穗粒数和容重,它们以此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具有矮秆基因Rht1和Rht2的小麦,则表现出较高的千粒重,通过半大收获指数获得高产;在两个半矮秆组内,籽粒产量与株高之间,粒数/m^2与千粒重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就矮秆组而言,在籽粒产量与粒数/m^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究春化基因VRN1在小麦发育进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VRN1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新春2号、京841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VRN1基因在新春2号叶片和茎尖中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VRN1基因在京841叶片中呈波动上升趋势,在茎尖中表达量趋于0;以p FGC5941载体为基础构建含有VRN1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茎尖转化法转化新春2号获得了再生植株,并通过PCR法检测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为从分子水平上实现小麦发育特性遗传改良和创育小麦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麦几种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早代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彬  范濂 《华北农学报》1990,5(4):29-34
以三个冬小麦单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遗传力、遗传进度和杂种后代品质性状表现在年份间的稳定性等分析方法,对小麦几种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早代选择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淀值、容重的遗传力较高,蛋白质含量和单株蛋白质产量的遗传力较低.沉淀值、蛋白质产量在各杂种早代的相对预期遗传进度均在20%以上.不同的品质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但所表现出的稳定性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普通小麦春化特性理论基础,从不同春化特性小麦品种RNA-Seq结果中筛选得到一个春化诱导上调表达的EST序列Unigene3230,经NCBI比对与小麦wcor14a基因序列一致。为进一步明确该基因在春化过程中的功能,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wcor14a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wcor14a基因能够响应低温、ABA、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对wcor14a基因在不同春化发育特性小麦品种中的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不同发育特性小麦品种中的表达总体表现为春性半冬性冬性强冬性,而且表达时间表现为冬性和强冬性早于春性和半冬性。  相似文献   

19.
早抽穗是小麦育种中的一种最重要的性状;为了在雨季前收获,日本西南部已育成了早抽穗品种。本试验为了调查日本诬南地区小麦基因型与早抽穗问的关系,对8个小麦品种的春化反应和光周期反应进行了遗传分析。春化反应基因的等位性试验表明,小麦品种Fukuwasekomugi、Zenkoujikomugi和Schomburgk分别单独含有Vrn—D1、Vnz—D1和Vrn—A1基因。在被试验的8个品种中,Haruhikari对短光期是敏感的,而其他品种不敏感。在F2和B1F1群体中进行的光周期反应的分离分析表明,抽穗很迟的品种没含有光期不敏感的主要基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