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青梗菜夏尊是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不亲和系Qgc89A、Qgc45B为亲本育成的青梗菜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稍束腰,耐热性较好,生长速度快,秋季生长期50 d;叶色中等绿色,叶面、叶缘光滑,粗纤维含量0.7%,可溶性糖1.5%;商品性好,口感佳。中抗软腐病和霜霉病。该品种适宜华东、华中等地区栽培。颗菜采收采用设施育苗、露地定植栽培,用种量1.2 kg·hm-2左右;鸡毛菜采收可用设施栽培,周年皆可播种,用种量30~45 kg·hm-2,气候适宜时也可露地栽培。定植后3 d或苗龄15 d开始施肥,整个生长期施复合肥300~450 kg·hm-2。整个生长期需要充足水分,雨季时需注意排水。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重点防治菜青虫、跳甲、蚜虫、霜霉病等。作颗菜种植春、秋季40~50 d可采收,夏季30~40 d可采收;作鸡毛菜撒播时夏季最短20 d可采收,冬季最长可达45 d采收,早晨或傍晚采收能保持其商品性。  相似文献   

2.
密度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调控对贵州台江县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调控提高了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的累积,高密度(H)(1 800株·hm-2)、中密度(M)(1 566株·hm-2)和低密度(L)(1 350株·hm-2)及CK(未间伐:2 016株·hm-2)密度下马尾松人工林各组分碳储量乔木层>土壤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乔木层碳储量分别高出CK2.58、5.69 t·hm-2和1.38 t·hm-2;土壤层分别高出CK3.50、4.95 t·hm-2和-13.43 t·hm-2;林下植被层分别高于CK1.88、2.59 t·hm-2和4.14 t·hm-2,凋落物层分别高于CK0.14、0.27 t·hm-2和0.36 t·hm-2,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储量较CK达显著差异(p<0.05);H和M密度下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较CK提高8.1 t·hm-2和13.49 t·hm-2,L密度低于CK7.54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以M密度调控最大,故马尾松中龄人工林林分经营过程中以M密度经营较好。  相似文献   

3.
浙白3号是以强自交不亲和系S99-533-28-8-1-26-10-5为母本,弱自交不亲和系S09-SD-1-12-3-1-6-3为父本配制的秋晚熟大白菜一代杂种。播种到收获85 d左右;植株半直立,株高38 cm左右,株幅75~80 cm;叶球为中桩半叠抱球形,球高27~29 cm,球径约22 cm,单球净重3.0 kg 左右;结球紧实,商品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强,高抗霜霉病和叶柄黑点症,抗病毒病和软腐病,667 m2平均净菜产量5 t左右,适宜浙江省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4.
圆都1号是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交不亲和系V01A107238为母本、自交系2348M832为父本育成的萝卜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叶丛半直立,叶色深绿色,叶片裂刻中等;肉质根呈椭圆形,根长14.3 cm、根粗7.7 cm、根重560 g;皮色白色,肉色半透明白色,肉质甜脆爽口;不易糠心;夏秋季播种至采收60 d左右。该品种在浙江省适宜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直播栽培,株距18 cm左右,行距40 cm左右,播种密度约90万穴·hm-2。肉质根生长盛期必须充分供应水分,雨季需注意排水。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菜青虫、跳甲、蚜虫、霜霉病等病虫害。夏秋季播种后约60 d、单个萝卜肉质根重500 g左右即可采收,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黑龙江省半干旱区谷子产量的影响,文章以黑龙江省主栽的优质谷子品种嫩选1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其中设密度为主处理:分别为40、50、60、70万株·hm-2;氮肥(纯氮)施用量为副处理:分别为0、80、120、160 kg·hm-2。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谷子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 <0.01)。留苗密度为60万株·hm-2,同时氮肥施用量为120 kg·hm-2时,谷子产量最高,可达5 760.3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与氮肥互作处理(P <0.01)。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辽单565(中晚熟品种)和强硕68(极晚熟品种)为供试玉米品种,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104株·hm-2(D1)、7.5×104株·hm-2(D2)、9.0×104株·hm-2(D3)、10.5×104株·hm-2(D4),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及籽粒含水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天数提前4 d,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高0.16 g·d-1;成熟4 d后测定,辽单565的籽粒含水率迅速降到25%。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辽单565最高产量出现在7.5×104株·hm-2(D2),产量为18 597.4 kg·hm-2,强硕68最高产量出现在9.0×10  相似文献   

7.
小篷竹天然林分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新竹平均地径、株高及小篷竹的出笋率逐渐降低,密度在30 000~45 000株·hm-2时变化不大;小篷竹的出笋数、成竹数和成竹率先升高后下降,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时最高,且与30 000、60 000株·hm-2区组有极显著差异。综合而言,试验密度为45 000株·hm-2左右适宜小篷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采用4种微生物药剂对水稻主要害虫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适于应急防控的微生物药剂。结果表明,80亿孢子·mL-1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7.2×104亿g·hm-2和400亿孢子·g-1球孢白僵菌18×104亿g·hm-2对稻飞虱有较好防效;30亿PIB·mL-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25×104亿g·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9.
圆都2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V01A107238为母本、自交系1974Y137为父本育成的萝卜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叶丛姿态半直立,叶色绿,叶片数16片;叶片近板叶型,最大叶长43.6 cm、宽14.2 cm;白皮,白肉;肉质根窄椭圆形,根长17.3 cm左右、径粗约7.5 cm;不易糠心,肉质清脆爽口;早熟,播种后55 d左右可采收;单根重500 g左右。该品种适宜浙江省夏秋季直播栽培,一般株距20 cm左右、行距30~40 cm,播种密度约9×105穴·hm-2。肉质根生长盛期需保证水分供应,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菜霜霉病、青虫、跳甲、蚜虫和地下害虫等。根据市场需求及萝卜长势情况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10.
以油菜品种秦优10号、湖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宜施壮”牌油菜配方缓释肥(N、P、K为25-7-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秋播育苗移栽油菜株行距在32 cm×70 cm及不同施氮水平下植株长势和产量等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稀植移栽对油菜群体生殖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移栽株行距在稀植32 cm×70 cm密度4.5万株/hm2及不同追肥量水平下,追施尿素81 kg/hm2(折纯N 37.5 kg/hm2)、162 kg/hm2(折纯N 75 kg/hm2)、243 kg/hm2(折纯N112.5 kg/hm2),在薹高13.4 cm左右时用刀片摘取薹尖3~4 cm,试验与未打薹株高降低10 cm左右,花期推迟10 d左右,一次分枝数增多,角果数增加,成熟期推迟6~8 d;各小区抽薹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一致。追施不同腊肥量做处理,追施纯氮112.5 kg/hm2产量最高,为3 027 kg/hm2...  相似文献   

11.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以9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3种主要人工林为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草本层、凋落物层)获取这3种人工林的生物量,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结果表明,尾巨桉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9.950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15.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08%和18.98%;草本层生物量为0.698t·hm-2(0.87%);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539t·hm-2(18.07%)。木麻黄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630t·hm-2,地下部分为20.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65%和24.60%;草本层生物量为0.017t·hm-2(0.0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0.488t·hm-2(12.73%)。纹荚相思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130t·hm-2,地下部分为13.76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4.43%和17.34%;草本层生物量为0.093t·hm-2(0.1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369t·hm-2(18.11%)。3种人工林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排序相同,表现为木麻黄(82.40t·hm-2)>尾巨桉(80.46t·hm-2)>纹荚相思(79.35t·hm-2),且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3种人工林的净生产力表现为木麻黄(16.21t·hm-2·a-1)>尾巨桉(14.00t·hm-2·a-1)>纹荚相思(12.51t·hm-2·a-1)。凋落物碳氮养分年总归还量表现为木麻黄(3.953t·hm-2·a-1)>尾巨桉(3.329t·hm-2·a-1)>纹荚相思(2.751t·hm-2·a-1)。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雨养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绿豆各生长指标影响情况,本文通过设置4个不同的氮肥施用量水平0kg·hm-2、40kg·hm-2、80kg·hm-2、120kg·hm-2,探究绿豆各处理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要素、生育期性状、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内绿豆干物质积累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40kg·hm-2时绿豆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68.10g。氮肥施用量为40kg·hm-2时绿豆产量最高,其产量为1293.61kg·hm-2。除了荚长和单荚粒数外,其它产量构成要素均受氮肥显著影响,且在40kg·hm-2处理时数值最高。各生育期绿豆茎粗的最大值均在氮肥施用量40kg·hm-2时出现。不同施氮处理对分枝与花荚分化期、花荚期的株高影响不显著。在灌浆期、成熟期时氮肥施用量80kg·hm-2时株高数值最大。适当的施用氮肥会对绿豆生长起促进作用。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对菊芋块茎产量、植株光能截获及养分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宜种植密度,为菊芋优化栽培种植及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分别于河南省新乡市和南阳市布置菊芋密度效应田间试验。以“南芋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D1(1.80×104株·hm-2)、D2(2.25×104株·hm-2)、D3(2.70×104株·hm-2)、D4(3.15×104株·hm-2)和D5(3.60×104株·hm-2)。于菊芋成熟期(mature period, MP)测试块茎产量,并分别于营养生长中期(medium the vegetative period, MVP)、营养生长末期(late the vegetative period, LVP)和开花期(flowering period, FP)测试地上部植株生物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甘蔗主产区产量差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一帆  杨林生  孟博  战健  邓燕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77-2388
【目的】对中国甘蔗主产区的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现状进行研究,进而分析讨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消减产量差的潜力,以期为中国甘蔗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统计数据和文献数据收集,从国家统计局获得1999—201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的甘蔗产量及种植面积数据147条;从数据库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对1980—2019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甘蔗主产区的下种量、施肥量、品种及对应产量的国内外期刊与硕、博士论文等进行检索,排除异常数据后,共获文献93篇,其中广西54篇,云南14篇,广东25篇。以不同产区试验产量数据前5%的平均值为产量潜力,以统计数据平均值为农户产量,以此计算各产区的产量差;进一步分析产量与施肥量、下种量及甘蔗品种的关系,得出各产区的推荐施肥量、下种量及高产品种,并讨论了优化施肥量、下种量和品种消减产量差的潜力。【结果】广西、云南、广东是中国三大甘蔗主产区,产量潜力分别为137.1、147.2、145.8 t·hm-2,农户平均产量分别为74.2、62.0、78.3 t·hm-2,分别实现产量潜力的 54.1%、42.1%和53.7%。施肥量、下种量和品种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并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为提高甘蔗产量,广西产区推荐施肥量270 kg N·hm-2、99 kg P2O5·hm-2、208 kg K2O·hm-2,云南产区推荐施肥量228 kg N·hm-2、117 kg P2O5·hm-2、281 kg K2O·hm-2,广东产区推荐施肥量240 kg N·hm-2、71 kg P2O5·hm-2、193 kg K2O·hm-2;广西、云南、广东推荐下种量分别为8×104—10×104、10×104—12×104、8×104—10×104芽/hm2;三大产区高产品种分别是桂辐系列、桂糖系列和粤糖系列。【结论】广西、云南、广东三大产区甘蔗的增产潜力分别为62.9、85.2、67.5 t·hm-2;优化施肥可使广西、云南、广东分别增产16.9、28.4、25.3 t·hm-2,优化下种量可分别增产23.6、27.9、22.1 t·hm-2,优化品种可分别增产26.8、42.4、15.1 t·hm-2。  相似文献   

15.
为识别植被恢复流域侵蚀变化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包含RUSLE(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IC(Index of Connectivity)和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的径流侵蚀功率方程所构成的侵蚀过程识别模型方法框架,以探究延河流域侵蚀过程的变化及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延河流域侵蚀情况总体持续向好,1985—2000年间多个年份的流域平均侵蚀模数超过80 t·hm-2·a-1,而在2015年左右下降至10~30 t·hm-2·a-1,植被恢复造成了流域侵蚀的动态变化,两者呈负相关的年际变化趋势,表明植被增加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土壤侵蚀。径流侵蚀功率时空变异性较大,最大值从1985年的13.28×10-4m4·s-1·km-2下降至2020年的4.40×10-4m4·...  相似文献   

16.
采用Komiyama红树林异速生长模型,对海南清澜港杯萼海桑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植被层总生物量为(177.89±14.36)t·hm-2,碳密度为(80.35±6.9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76.52±14.23)t·hm-2,碳密度为(79.69±6.86)t·hm-2,占林分植被层总碳密度的99.2%。杯萼海桑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库密度为(536.91±54.99)t·hm-2,其中0~105 cm土壤碳密度为(456.56±48.07)t·hm-2,占总碳贮量的85.0%,植被有机碳密度占总碳贮量的14.85%,林下植被层和现存凋落物层仅占0.15%。  相似文献   

17.
浙白1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苗用型大白菜一代杂种,由强自交不亲和系S99-533-28-8-1-26-10-5为母本,弱自交不亲和系H2-3-1-10-18-3-6为父本配制而成。适宜冬春季作苗用型大白菜(又名小白菜)栽培,冬季低温下生长势强,春季不易先期抽薹;叶色浅绿,叶面光滑、无毛、有光泽;质糯、风味佳、品质优,产量高;秋季也可作大白菜栽培,生育期65 d,株高37 cm左右,开展度65~70 cm;叶球为矮桩叠抱球型,球高23 cm,横径19 cm,单球净重1.5 kg左右,结球紧实,商品性好,优质高产;高抗霜霉病、病毒病,抗软腐病,667 m2净菜产量3 t左右。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南疆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以中棉所8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种植密度(P1:9万株·hm-2,P2:12万株·hm-2,P3:15万株·hm-2,P4:18万株·hm-2、P5:21万株·hm-2,P6:24万株·hm-2),研究了一膜六行机采棉模式下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节枝比、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冠层开度、叶倾角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增大密度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冠层开度及节枝比(P<0.05);主茎日增量在初花期以前为密度越大其越高,初花期后则反之;各处理LAI均在盛铃前期达到峰值,以P4处理最高为4.74;叶倾角则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各处理在30.0°~46.9°浮动;籽棉及皮棉产量均在P5处理达到最高,分别为6 272.79 kg·hm-2和2 874.82 kg·hm-2但其与P3、P4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综上得出,在一膜六行机采模式下,南疆棉花的种植密度在15万~18万株·hm-2范围内,棉花株型及冠层结构良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胡麻木质素代谢与抗倒伏性能对钾肥和密度的响应规律,以‘陇亚11号’胡麻为供试材料,设置施钾(K2O)量(0 kg·hm-2、60 kg·hm-2、90 kg·hm-2 分别记作K0、K1、K2)和种植密度(6.0×106 株·hm-2、7.5×106 株·hm-2、9.0×106 株·hm-2分别记作D1、D2、D3)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钾和密度对胡麻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木质素代谢关键酶活性、木质素含量及分布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胡麻生育时期的推进,PAL、TAL活性迅速增加,在青果期达到最大值;青果期,各钾肥水平PAL、TAL活性较K0水平显著升高2.90%~16.78%、12.39%~33.72%,中密度D2水平下木质素含量较其他密度水平显著增加1.32%~14.01%,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均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密度水平差异显著;密度/钾肥...  相似文献   

20.
麦田播娘蒿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锋  李美  高兴祥  李健  李燕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3):2559-2568
【目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是中国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产区发生最严重的阔叶杂草之一,严重威胁冬小麦生产安全。研究旨在明确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田间消长动态及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4年在山东省济南市选取播娘蒿发生严重的冬麦田,小麦播种前耕作方式为玉米秸秆还田浅旋耕,采用固定样方和随机样方取样的方法研究冬小麦田播娘蒿的出苗规律及在田间的消长动态。设置小麦播种量67.5、135.0、202.5 kg?hm-2 3个密度处理,在不同小麦播种密度下,播娘蒿结合人工接种方法,分别控制为0、10、20、40、60、80、160、320、640和1 280株/m2不同密度处理,试验小区内播娘蒿分冬前、初春、返青期3次定苗。比较不同小麦播种量下不同密度播娘蒿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应用Excel作图分析播娘蒿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原因。【结果】小麦播后1周至11月中旬为麦田播娘蒿出苗高峰期,周平均气温在13.5-14.8℃,冬前出苗量占全年出苗总量的96.7%。3月下旬周平均气温上升至8.0℃左右,播娘蒿开始快速生长,4月上旬后平均株高开始超过小麦,5月中旬播娘蒿平均株高趋于稳定,达到115.6 cm,高出同期小麦43.4 cm。越冬期播娘蒿和小麦的平均单茎鲜重变化缓慢,4月上旬后,播娘蒿单株平均鲜重迅速增加,5月上旬达到最大值50.2 g,约为单茎小麦的4倍。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而实现,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在小麦播种量为67.5 kg·hm-2条件下,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428.9万穗/hm2降至27.8万穗/hm2,减少了93.5%。小麦播种量在135.0 kg·hm-2时,当播娘蒿株密度从0升至640株/m2时,小麦穗密度则从549.3万穗/hm2降至188.1万穗/hm2,减少了65.8%。小麦播种量在202.5 kg·hm-2时,小麦穗密度从669.3万穗/hm2降至321.5万穗/hm2,减少了52.0%。当播娘蒿密度为320株/m2时,小麦67.5、135.0、202.5 kg·hm-2 3种播种量下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4.7%、71.9%、64.9%。小麦播种量为67.5和135.0 kg·hm-2种植密度下,当播娘蒿密度为640株/m2时,小麦产量分别为2 396.3、1 680.2 kg·hm-2,损失率分别高达97.5%、87.9%,濒临绝产。【结论】播娘蒿的出苗、株高和鲜重的变化与时间、温度密切相关,通过适时进行防除,能够有效控制播娘蒿的危害,适当密植能够减轻播娘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