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闷棚减轻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正值盛夏高温季节,利用这个机会采取高温闷棚消毒,消除病菌、杀灭虫卵、清除杂草,减少病虫草害的基数,可为下阶段蔬菜育苗和移植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一、高温闷棚的优点1.防治枯萎病效果好。该病原菌常在土壤中繁衍,当存活量较大时,就会暴发枯萎病。夏季高温闷棚对其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闷棚后表土20厘米深的土层中,90%以上的枯萎病原镰孢菌会被消灭,故其难以在短期内积累到很大的量。所以能一年一度进行夏季高温闷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生防细菌B1619对番茄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离鉴定了江苏省铜山、溱潼和沭阳3个番茄种植基地枯萎病菌的种类,检测了番茄全生育期土壤中枯萎病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枯萎病菌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的3个种,它们出现的平均频率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74.5%;茄病镰刀菌F.solani为21.3;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为4.2%。尖孢镰刀菌是引起番茄枯萎病的优势种群。3个番茄种植基地番茄全生育期枯萎病菌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番茄枯萎病菌数量在番茄定殖后迅速繁殖,盛果期达到最大值,采收后数量开始下降。在番茄定植时用生防菌B1619处理土壤后,枯萎病菌的数量明显比未处理过的对照低,在盛果期枯萎病菌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43%,说明生防菌B1619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3个番茄种植基地开展了生防菌B1619防控番茄枯萎病田间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用生防菌B1619处理土壤后,铜山基地的番茄枯萎病发病率为1.5%(对照17.8%);溱潼基地没有发病;沭阳基地的发病率为0.1%(对照52.3%)。生防菌B1619具有开发成防治设施茄科蔬菜枯萎病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铜绿假单胞菌FJAT-346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对该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番茄枯萎病的生防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JAT-346菌株对香蕉、番茄、西瓜、甜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均有良好的离体拮抗效果。该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可达81.57%。FJAT-346菌株能使番茄枯萎菌菌丝扭曲变形、细胞壁破裂、纠集成团停止生长,但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大。FJAT-346产生的抑菌物质可以被饱和度为70%的硫酸铵完全沉淀下来,初步判断该物质为大分子蛋白。在盆栽试验中,FJAT-346菌悬液对番茄出苗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番茄苗株高、根长和鲜重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番茄枯萎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番茄枯萎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及活体盆栽试验,对分离自不同地区和生态环境的100株土壤放线菌进行活性筛选及活性菌株作用方式的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初筛后有36个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7个菌株抑菌带宽度大于10mm;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活性复筛结果表明,有5株放线菌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其中NY-20菌株抑菌能力最强,其发酵原液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9.28%和83.04%,并可导致番茄枯萎病菌的基内菌丝细胞畸形;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Y-20发酵液对番茄枯萎病具有较好的保护(56.67%)和治疗(50.18%)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5.
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73株细菌,其中7株细菌对番茄枯萎病病菌表现出抑菌活性,4株对番茄根腐病病菌表现出抑菌活性,其中YD11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达到82.4%。同时,YD11菌株对枯萎病及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较好,分别为58.8%、52.2%。研究发现,当基质配方中酱渣、草炭、蛭石的质量比为5∶1∶1时,与拮抗菌株YD11稀释液混合对番茄枯萎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0.7%、73.9%,推荐在农业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6.
黄瓜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天津地区蔬菜种植区分离选育出一株假单胞菌。该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土壤接种实验表明对黄瓜枯萎病的温室内防效达67.5%。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中筛选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方法】随机采集多年耕作的番茄大棚土壤样品30份,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细菌,以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菌丝形态的影响及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效。用饱和度分别为10%,20%,25%,30%,35%,40%,50%,60%,70%,80%,90%和100%硫酸铵对拮抗菌株无菌发酵液进行沉淀,测定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沉淀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从采集的3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3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黑胫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有较强生防效果的细菌FC12-05,经鉴定FC12-05为西姆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FC12-05菌株无菌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02%和92.43%,EC50分别为10.14和10.78 mL/L;对抑制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4.60%和92.45%,EC50分别为2.09和2.53 mL/L;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盆栽防治效果高达93.50%。在硫酸铵饱和度为10%~25%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硫酸铵饱和度为20%时获得的抑菌物质对辣椒疫霉病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19.33 mm;硫酸铵饱和度≥30%时,无沉淀析出,对辣椒疫霉病菌无抑菌活性。【结论】筛选到的拮抗细菌FC12-05对番茄疫霉根腐病有较强的生防效果,能显著抑制番茄疫霉根腐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强度利用下设施内番茄连作土壤消毒与改良措施,通过高温闷棚、石灰消毒、大水漫灌和有机肥平衡施肥,实现大棚土壤持续利用.结果表明,石灰消毒+高温闷棚+大水漫灌处理对番茄开花期和结果期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和产值均影响明显,配合使用生物菌肥经济效益最大,且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实现土壤改良与长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土壤消毒剂,采用含药培养基法测定了棉隆、1,3-二氯丙烯、异硫氰酸烯丙酯、环氧丙烷、戊二醛、三氯异氰尿酸和氯溴异氰尿酸7种土壤消毒剂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ce race 4,简称Foc4)的室内毒力,且研究了抑菌作用最强的2种土壤消毒剂对香蕉枯萎病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的影响和香蕉苗的盆栽防病效果。结果表明,7种土壤消毒剂对Foc 4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且抑菌率随各土壤消毒剂浓度降低而减小。其中,在200μg/mL时,戊二醛和棉隆对Foc4菌和100%,EC50分别为52.50μg/mL和66.15μg/mL。在香蕉枯萎病菌土壤消长动态中,戊二醛的抑菌作用比棉隆更显著,土壤含菌量消减更快;当土壤含菌量达到稳定后,戊二醛处理的土壤含菌量为0.020×106CFU/g土,而棉隆处理的土壤含菌量为0.024×106CFU/g土。在盆栽防效方面,每株香蕉苗灌注40 mL浓度为2 000μg/mL的戊二醛时,防效最佳,达89.91%;而每株香蕉苗灌注20 mL浓度为500μg/mL的棉隆时,防效为79.41%。首次筛选出戊二醛作为防治香蕉枯萎病菌的土壤消毒剂。  相似文献   

10.
黄瓜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反季节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因轮作换茬周期短,病害严重,如黄瓜枯萎病平均发病率在30%左右,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3~4年,连作3年以上的温室大棚中,黄瓜枯萎病发病率可达50%~90%。南瓜和黄瓜同属葫芦科,南瓜根系发达,有极强的抗病能力,尤其对根际传染的土传病害和疫病具有高度抗性,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几乎免疫,因此,用南瓜和黄瓜进行嫁接,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在杀菌剂减量施用方面的作用,通过抑菌圈法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木醋液及其与苯甲·多菌灵、腐霉利等杀菌剂配施对番茄枯萎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醋液小于500倍的稀释液对番茄枯萎病病菌、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倍稀释液抑菌率分别达85.82%、90.97%;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EC90分别为4.07、12.22 μg/mL,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的EC50、EC90分别为3.87、10.62 μg/mL,木醋液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好于对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木醋液小于300倍的稀释液对盆栽番茄枯萎病、灰霉病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木醋液与农药配施可提高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所选杀菌剂减量20%与木醋液300倍液配合使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达91.43%、70.65%,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的预防性防治效果分别为69.62%、74.38%,治疗效果分别为64.67%、69.33%,均与农药不减量处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木醋液对番茄枯萎病、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且与农药配施可降低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番茄枯萎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筛选拮抗菌,为生物防治番茄枯萎病原菌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平板对峙培养实验、发酵液拮抗实验等方法.[结果]从新疆多年种植番茄的土壤中分离出64株细菌,初筛有7株细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复筛得到2株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1)f.sp lycopersici)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菌B-5、LYT -5,初步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Bacillus velezensis的近似种;对峙实验结果表明:B -5、LYT -5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生长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带较宽;发酵液拮抗实验表明:B -5、LYT -5对于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在一周内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前5d内的抑制率达到100;,后5d仍然能够保持在98;以上.[结论]所分离获得的2株拮抗菌对番茄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香蕉根际促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4种香蕉根际促生菌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和几种重要作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番茄和玉米的促生作用.【方法】在培养皿中测定根际促生菌对作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根际促生菌发酵液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和结论】从健康香蕉根际土中分离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耳炎假单胞菌Pseudomonas.otitidis和绿针假单胞菌Ps.choloeaphtis对香蕉枯萎病镰刀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病菌C.musarum Cooke et Mass、青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Schl.)f.sp cucumerinum Owen、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和荔枝霜霉病菌Penorophythora litchi Chen等作物病原菌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4种香蕉根际土壤细菌中耳炎假单胞菌生长最快、抑菌效果最好,其生长半径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绿针假单胞菌的2.75、2.61和2.70倍,其对香蕉枯萎病、番茄早疫病菌、玉米纹枯病菌、荔枝炭疽病菌、香蕉炭疽病菌、青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荔枝霜霉病的抑菌率分别达到50.70%、62.95%、70.85%、68.10%、58.58%、59.30%、51.34%和63.08%;用耳炎假单胞菌发酵液培养植物使番茄和玉米株高分别提高16%和33%,并且使番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增加40%.以上结果表明,香蕉根际微生物耳炎假单胞菌对作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并且促进番茄和玉米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在番茄的种植过程中,番茄枯萎病是危害番茄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疾病,种植户为达到杀灭番茄枯萎病菌的目的,滥用各种化学杀菌剂,不仅影响番茄品质,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对番茄枯萎病进行有效生物防治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选取银杏与连翘2种药用植物作为原料,使用索氏提取器获得2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经浓缩后将2种提取物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并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浓度为20 mg/mL的乙醇提取物菌体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最高为16.42%。同浓度下复配物与单个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相差不大。结果表明,抑菌效果随乙醇提取物浓度的降低而下降。银杏与连翘2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溶剂对番茄茎叶进行系统提取,以4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每种提取液对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不同提取液对葡萄白腐病菌抑制率达83.93%~100%;对苹果腐烂病菌抑制率达63.99%~98.21%;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为25.42%~86.01%;对棉花枯萎病菌抑制率为29.46%~88.42%。整体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6.
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防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遮阳网覆盖、穴盘基质育苗、药肥和生物菌肥灌根、土壤处理等防治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大棚秋番茄覆盖遮阳网,晴天遮阳率比对照大棚下降49.89%,白天地表温度平均降低5.58℃,地温平均降低约1℃。覆盖大棚内小气候的改善促进了秋番茄的茁壮生长,降低秋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率达64.32%,使秋番茄第1穗果实产量比对照棚的提高23.30%。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可使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47.95%。采用"可立克"药肥对秋番茄秧苗喷灌根,促进秋番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使番茄第1果穗产量提高40.84%,且茎基腐病发病率为0;而冲施"968"生物菌肥会加重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生。春番茄秸秆还田对大棚秋番茄前期生长有抑制作用,可使秋番茄前期结果率和产量下降,且有利于秋番茄茎基腐病的发生。棉隆处理大棚土壤抑制秋番茄前期的生长,使番茄第1穗果实膨大受到抑制,单果质量明显降低,而且对秋番茄茎基腐病无抑制作用;而"棉隆+生物菌"处理土壤可使秋番茄第1果穗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和棉隆处理,降低茎基腐病发病率达79.62%。综上,遮阳网覆盖大棚、穴盘基质育苗、"可立克"药肥喷灌根及"棉隆+生物菌"处理土壤均是防治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多年种植的大田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番茄枯萎病菌的细菌S-13,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定殖能力和防治效果.[方法]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菌株种属,利用该菌株的耐受300μg/mL抗利福平的突变菌株,采用盆栽试验和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拮抗菌S-13突变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定殖能力以及对其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结果]S-13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U323369.1)的近似种.盆栽试验表明:灌根组和喷施组在45 d内对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100;和93;.拮抗菌接种后7、25和45 d的分离培养表明: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到第45 d达1.6×105 cfu/g根际土壤和6.6×104 cfu/g鲜根重,但在茎和叶中的定殖并不稳定,到45 d时只在灌根组的叶中检测到有生长为4×102 cfu/g鲜叶重.同时DGGE分析表明S-13在分离土壤是优势菌之一,在接种的第25 d土壤中细菌多样性降低,但在45 d检测时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逐渐减小,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拮抗细菌存在的、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结论]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S-13能够在番茄根际土壤、根、茎、叶中定殖,土壤和根中的定殖数量较高,能够抑制番茄枯萎病的发生及扩散,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稻轮作和不同土壤处理对甜瓜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以甬甜5号甜瓜为对象,探究了不同处理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处理、微生物菌肥补充、大棚水稻轮作均有利于提高甜瓜的品质、产量和收益,降低甜瓜枯萎病的发生,其中以水稻轮作后的甜瓜产量和收益最佳。  相似文献   

19.
杀菌剂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杀菌剂。经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EC50值分别为0.2055μg/ml和0.3509μg/ml;在200~400 g/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3次后,25%啶菌恶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5.58%~89.79%和83.87%~89.14%,均优于当地常用药剂的防效。苗期在2 g/L使用剂量下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20.
以从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细菌为材料,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抑菌活性、抑菌谱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以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所分离的12株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菌株的抑菌广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中,GZ-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GZ-3次之,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FQ-1的抑制率分别可达86.6%,83.0%,且2个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等9种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拮抗活性;通过对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初步将GZ-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Z-3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