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一个新的职业群体或农民群体,近些年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较好成果,但有关制度建设及实践探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为制度目标偏差、相关内容缺失等。探讨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介绍了粮食安全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的创新的基本要求,即应体现职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要求,并从动力系统重构、主体构成调整和运行机制的创新3个方面,讨论了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
当前,无锡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正在对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然而,实践中也存在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农村的现实需求适应不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新时代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缺少配套扶持政策,涉农职业培育与成人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建立完善的职业农民资格准入制度,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配套政策扶持等方面,构建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体系,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环境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安徽省桐城市被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为契机,客观分析了桐城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情况,积极探索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提出了桐城市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以及实施乡村振兴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诉求。分析了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发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还存在培训制度不完善、培训精准度不够、培训供给能力不强等问题。最后,提出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政府高度重视突出责任、加大经费投入、改革传统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等对策,以确保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2014年永城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的“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摸索出“建立四个工作机制、完善八大培训制度、探索三个认定扶持制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路,求真务实,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2014年河南省永城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该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以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的"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摸索出"建立四个工作机制、完善八大培训制度、探索三个认定扶持制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路,求真务实,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把握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性质、对象、过程、策略、培训中不同主体的作用发挥及培训体系与机制建设,从而构建起适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需要千千万万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存在观念障碍、机制障碍、制度障碍和生活环境欠佳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从业氛围,创新培训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激励制度,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更是有中国特色农民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类别、培育要求,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对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农业尧农村的主体,"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致富问题。要使农民致富,最基本路子就是培育 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从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界定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意义尧途径尧培育现状及困境等进行分 析,提出了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尧加大政府政策的倾斜力度尧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供给等重要 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抓手。在分析安徽省巢湖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成效以及存在问题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与建议,为加快职业农民制度建设、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245-247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了安徽省巢湖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以期为加快职业农民制度建设、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国家战略已经得到全面确立和总体部署。农业部积极贯彻中央部署,组织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等工作,初步构建起"三位一体"、"三类协同"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为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下了坚实基础。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门机构,正在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下的"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培育体系,打造资源聚合平台,有序高效利用相关资源,合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4.
实效性关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败,但由于对其问题起点、理论架构、发展方向缺乏必要的理论阐释,导致现实中培育效果差强人意。文章通过对相关政策的研读,结合实证调查,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起点是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针对农民问题;应该从培育"新型职业"入手,而不是从"新型农民"的层面架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从厘清职业农民的对象范围、探索建设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摸索建立职业农民认证制度等方面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展方向。同时,还需关注与其相伴随的农民归宿问题,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还是乡村人才的振兴,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能否有效推行将直接关系着“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将从培育机制入手,对湛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同时运用交易费用、委托代理、制度供给、制度变迁、非正式制度等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阐述和分析当前湛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湛江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的完善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得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更好地服务于湛江地区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新政     
《新农业》2015,(6):17
<正>我国将推行田间学校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好2015年财政支农相关项目的通知》,《通知》明确,2015年将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充分利用智慧农民云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巍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14-4218
新型职业农民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世袭身份”的“农民”概念,其在主体身份、观念意识、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分类等方面具有“新型性”和“职业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是“三农”发展新阶段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作者参与组织开展了湖北职业农民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基于对调研情况的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及比较研究方法,归纳提炼国内外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了5项建议: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聚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育的社会资源、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设专项,以期推动农民职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由于相关制度体系的缺失,使得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受到了严重地制约。因此,当务之急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大制度供给,构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制度、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7,(20):131-132
截至2016年底,东台市已累计培训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7.36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38.72%。初步建立起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为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范化、系统化、长期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展开研讨。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制进行分析,倡导政府主导制定长远培育计划,统筹规划注重顶层设计,部门联动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采取分类施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根据不同类型,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只有更好地为职业农民搭建好平台,才能切实解决好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问题,使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