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城市绿地内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影响OC和EC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依据。选取4种绿地(居住绿地、商业绿地、广场绿地和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采集绿地空气中的PM2.5,通过热光反射法(TOR)检测样品上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4种绿地内OC和EC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一致,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春、夏、秋3个季节OC和EC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一日双峰”型,8:00-12:00和16:00-20:00为早、晚高峰,12:00-16:00和20:00-次日8:00出现低谷值。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为春季(2.84±0.27 μg·m-3)、夏季(2.82±0.32 μg·m-3)、秋季(2.99±0.34 μg·m-3)和冬季(3.15±0.25 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29.50%、11.96%、25.47%和32.12%,表明二次污染在各季节均存在。冬季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是PM2.5中OC和EC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细颗粒物(PM2.5)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城市道路林对其的阻滞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何种配置的林带所发挥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  方法  选取了3种结构共12种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首先分析了林带内外PM2.5的日动态、年际动态和水平空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减尘率评价不同模式林带对PM2.5的阻滞作用;最后通过减尘率和小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植被减尘率的可能因素。  结果  PM2.5日动态变化呈早晚高中间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10:00和14:00最低;年动态规律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PM2.5在林带内水平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春夏季节,林缘至林内呈逐渐递减趋势;秋冬季节,林缘至林内25 m处呈递增趋势,在25~30 m处下降且低于林外林缘处。对PM2.5减尘率最高的是乔灌草结构,其次是针阔混交乔木结构,单排乔木结构的减尘率最低;春夏季,12种道路林对PM2.5阻滞率为正值,秋冬季只有A5(针阔混交乔木)、B1~B3(单排乔木)和C2、C3(乔灌草)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小气候因子与PM2.5关系存在季节差异,PM2.5浓度在春秋冬季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P<0.05),春夏季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冬季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林地PM2.5阻滞率在秋季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秋冬季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林地阻滞率和风速相关性不显著。  结论  在城市道路林建设中合理增加林带宽度及加大常绿针叶乔木和灌草的比例对于降低PM2.5质量浓度效果显著。图5表6参32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四平市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方法]于2016年3月1日—4月20日对四平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采样期间3次污染事件发生时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比较颗粒物与相关气体污染物的相关性,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在3次污染事件中,PM10的平均浓度为339.9μg/m3,是采样期间的3.0倍,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2.0倍;在污染事件1(3月28日)和2(3月31日)发生时,PM2.5浓度也相应升高,分别是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1.2倍和1.4倍。污染事件1和污染事件2中,在粒径0.56~1.00μm时颗粒物质量浓度出现峰值,而污染事件3(4月8日)并无相应的峰值出现。[结论]该研究为四平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津市细颗粒化学组分特征,于2006年8~12月采集PM2.5样品,分析天津市PM2.5中离子、元素碳、有机碳、无机元素等主要化学成分浓度及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为165.90μg/m3,有机碳(OC)、硫酸盐和地壳元素为其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浓度之和占PM2.5的37.0%。SO42-、NO3-、NH4+和Cl-为无机离子的主要成分,占全部无机离子的88.6%。OC/EC平均比值为4.21,冬季二次有机碳污染较重,SOC浓度占OC比例为34.5%。微量元素含量不足检出无机元素总量的10%,Zn、Pb等含量较高,质量浓度分别为623.8和302.3 ng/m3,分别占无机元素总量的3.6%和1.8%,表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贡献突出。  相似文献   

6.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因此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受到学者们的广泛研究。针对颗粒物中重金属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及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含量和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来源解析和形态分析上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研究的成果,并就该领域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夏季大气PM_(10)、PM_(2.5)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M2.5、PM10、TSP便携式采样器、TAS-990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采集了乌鲁木齐市5个功能区大气PM10、PM2.5样品,并检测了PM10、PM2.5样品中Cd、Cr、Cu、Ni、Pb、Mn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PM10质量浓度除卡子湾水泥厂区采样期间全部超标外,其他地点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PM2.5质量浓度与美国日均值标准相比,卡子湾水泥厂区采样期间全部超标,安宁渠良种场超标天数为20%,友好路超标天数为60%,其他地点均低于标准。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5个采样区夏季大气PM10、PM2.5中Cr、Ni、Cu、Cd、Pb5种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Mn则来源于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8.
以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扬州段为研究区域,分析了道路两侧土壤、气态颗粒物和树叶中Cd、Co、Cr、Cu、Ni、Pb和Zn等重金属污染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车流量与表层土壤、表层土壤与气态颗粒物、树叶与表层土壤、树叶与气态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都有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清晰地反映了高速公路两侧重金属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9.
细颗粒物(PM_(2.5))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城市森林可以通过削减大气中的PM_(2.5)来提升空气质量,为城市环境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采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UFORE(Urban Forest Effect)模型的核心方法,估算了上海城市森林对大气中PM_(2.5)的削减量。结果显示,2013年上海城市森林对大气PM_(2.5)削减总量为442.4t,小时浓度削减量为0.44μg/m~3,大气中PM_(2.5)浓度的改善率为0.07%。2013年上海不同类型林分PM_(2.5)削减量排序为常绿针叶林(290.6t)落叶林(76.1t)混交林(56.6t)常绿阔叶林(18.9t)。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控和宜居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赫章土法炼锌区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赫章土法炼锌区河流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受到多种重金属污染:地表水体中Pb、Zn、Cd的均值分别为137.19×10-3、1 919.38×10-3、14.2l×10-3mg·L-1,分别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的2.74、1.91、2.84倍;沉积物中Cu、Pb、Zn和Cd的均值分别为702.79、3242.8、5 427.6、32.19mg·kg-1,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的1.76、6.49、10.86、32倍.水体和沉积物中Cu、Pb、Zn和Cd沿河流总体呈无规律性的变化,受炼锌废渣堆和铅锌选矿厂影响的地点,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较高,污染严重.近lO年来,炼锌区河流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仍然很严重,水体重金属污染呈加重特征,沉积物中Pb、Zn污染呈减轻趋势,Cd和Cu污染则加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点监测、水平分布监测和垂直分布监测方法考察了重庆市城区道路PM10和PM2.5的浓度分布;并结合车流量调查,探讨了交通干道PM10,PM2.5浓度分布与车流量,以及距离干道不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干道PM10, 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05.364 μg/m3和261.878μg/m3,PM10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规律,质量浓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PM2.5没有明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至7月连续对巢湖8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Zn、Hg、Cr、Ph、Ni和Cu 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据此探讨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时空分布特征,评价巢湖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并筛选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3月至7月期间,全湖范围内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河流入湖区的污染程度高于其他区域,Zn、Cu、Pb的污染程度高于其他重金属,表层12 cm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随深度增加污染情况呈加重趋势;从潜在生态风险角度分析,巢湖表层沉积物总体只具有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生态风险指数排名前两位的区域是南淝河入湖区和十五里河入湖区,3月至7月期间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级别逐渐降低,巢湖生态安全主要风险因子为Hg,其次是Pb和Cu.  相似文献   

13.
14.
对试验点土壤及荸荠种杨梅(Myrica rubra)的根、枝条、叶片、果实进行了铜(Cu)、镉(Cd)、铅(Pb)、汞(Hg)和砷(As)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采样点土壤中均检测出Cu、Cd、Pb和As,而Hg未检出;检出的重金属在0~20 cm、20~40 cm土层中均有不同程度存在,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深层土。Cd、Hg、Pb、Cu在杨梅根、枝、叶、果实中均检出,而As只在果实中被检出;不同重金属元素在杨梅树体同一器官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一年生枝除了Hg外,其余3种重金属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同一种重金属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Pb和Cu的分布呈现出一年生枝二年生枝二年生枝老叶一年生枝新叶二年生根果实的相同特征,Cd主要分布在一年生枝和二年生根当中,Hg则主要分布在叶片中。  相似文献   

15.
刘艳红  张德刚  刘杰  全舒舟  田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312-13314
[目的]研究云南某锡矿区周边玉米植株中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情况。[方法]对云南某锡铅矿区周边污染土壤上种植的玉米植株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矿区周围不同区域玉米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各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Cu〉Pb〉Zn〉Cr,Cd属于重度污染,Cr在各采样点均未受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区域采集玉米植株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Pb〉Cd〉Cr〉Zn〉Cu,其中除cu大部分样品污染较轻外,Pb、Cd、Cr和Zn均为重度污染。重金属在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为:叶〉茎〉果实,玉米各器官中重金属富集系数总体上也表现为:叶〉茎〉果实。[结论]锡矿区周边土壤及玉米植株均受到重金属污染,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草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来源,将沉积物重金属与贵州表生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值进行比较,阐述重金属沉积特征,以生物效应浓度为参考,评价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两种模型解析重金属污染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只有Cu、Cr平均含量未超过背景值,Cd、Zn、Hg、As、Pb相对背景值的超标率分别为100%、95.23%、92.86%、83.33%、66.67%,Cu、Cr的含量大多低于效应浓度低值(ERL),部分样本的Cd、Hg、Zn含量大于效应浓度中值(ERM)限值范围;两种模型均识别出4种污染源,分别为地表径流源占13.31%,人为活动源占45.13%,地质背景源占38.32%,大气沉降源占3.24%。研究表明,两种模型解析的污染源均可得到很好的表达,说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明确,在制定污染防治措施时应重视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重金属Cd、Cu、Zn和Pb对克氏原螯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值)。[结果]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随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d>Cu>Zn>Pb。根据毒物的分级标准,Cd和Cu对克氏原螯虾为中毒物,其SC值分别为0.037 4和0.052 8 mg/L,均高于渔业水质标准。Zn和Pb对于克氏原螯虾是低毒物质,其SC分别为0.220 9和0.753 8 mg/L,均远高于渔业水质标准。96 h联合试验表明,Cu+Pb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克氏原螯虾对这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然群落中常见重金属分布格局,为环境治理功能型常绿阔叶林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华西雨屏区典型常绿阔叶林不同生活型的5个优势乔木物种、3个灌木物种和3个草本物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器官(叶、根、皮、枝和茎)常见重金属Cu、Zn、Cr和Pb的含量。【结果】①从生活型来看,草本叶片中Cu、Zn和Cr含量均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且草本根系中Cu和Zn含量也显著高于乔木及灌木;Pb含量在不同生活型叶片和根系中均无显著差异。②相对于其他物种,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叶、皮、枝和茎中Cu含量相对较高,丛枝蓼(Polygonum posumbu)叶和根系中Zn含量相对较高,灯台(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各器官Cu和Zn含量相对较低,而在灯台根系及皮中Cr和Pb含量相对较高,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各个器官中Cr和Pb含量相对较低。【结论】同一群落中不同物种表现出对不同重金属富集或排异等不同的适应对策,在功能型常绿阔叶林的构建过程中可根据污染源类型选择合适物种进行配置,研究为环境治理功能型常绿阔叶林的植物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将蚓粪应用于牧草栽培,研究牧草对蚓粪中Cu、Zn的吸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牧草品种在Cu、Zn污染蚓粪基质中的生长及重金属吸收情况。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株中的Cu、Zn含量,用Statistic6.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墨西哥玉米的生物量和Cu、Zn总积累量最大。欧洲菊苣地上部分的Cu、Zn含量相对较高。紫花苜蓿南方型地上部分的Cu吸收率和欧洲菊苣地上部分的Zn吸收率最大。[结论]在试验条件下,串叶松香草、高丹草、冬牧70黑麦、墨西哥玉米能够较好生长并收获相对较高的生物量。各牧草品种对Cu、Zn污染蚓粪具有一定的耐性和对Cu、Zn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潼关县某金矿排水沟附近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Rb、Sn、Sb和Cr 4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为金矿周围土壤污染治理及人工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内,Sn和Sb积累严重,其含量分别是国家背景值的47.7~52.9倍和112~124倍,在各样区变异系数较小,且分布特征相似,复合污染可能性较大;Cr在所有样区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其含量是国家背景值的2.3~2.4倍,Rb含量低于国家背景值,尚属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