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生物,松材线虫的传播对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开展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不仅为制定灾害防控方案、评价灾害控制效果提供重要依据,而且能够科学指导各地区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方法  本研究通过创新性的结合,构建了一套实用性较强的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基于市场经济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综合应用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动态当量因子法,对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在省级尺度上的灾害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评估,评估结果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结果  评估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总成灾面积达85 524 hm2,造成经济损失约19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华东地区为松材线虫病灾害重灾区,总计成灾面积43 883 hm2,造成经济损失101亿元,占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的52%,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占9%,间接经济损失占43%。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省份为浙江省,全省经济损失总计为4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7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4亿元。松材线虫病灾害经济损失在各地区都表现出间接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两者相比平均为4.6倍。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森林物质资源损失、防治费用和无效营林费用损失,单位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21 800、1 783和17 302 元/hm2。间接经济损失包括调节服务价值损失、支持服务价值损失和文化服务价值损失,单位面积间接经济损失平均分别为77 981、70 057和7 741 元/hm2。  结论  2017年中国大陆松材线虫病灾害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华东、华南地区为重灾区,浙江省和广东省分别表现为省级尺度的灾害空间聚集中心。松材线虫病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为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View GIS的松材线虫传入云南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for Quarantine Pests Including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以及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植物保护组织(European and Mediterran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sation,EPPO)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案,应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软件ArcView3.2对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日照、寄主分布和媒介昆虫等信息进行分析,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进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和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 PRA)。划定松材线虫病发生低风险区2县、松材线虫病发生中度风险区20县(市、区)、松材线虫病发生较高风险区49县(市、区),其余县58县(市、区)为松材线虫病发生高度风险区。划定云南省北纬26°以南地区为重点防护区。并绘制寄主分布图、年平均气温图、松墨天牛分布图等风险评估地图。  相似文献   

3.
【目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是威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地理栅格模型及地图代数运算来模拟和表达驱动变量,构建松材线虫病测报系统,并以县域与地理栅格单元双尺度形成空间连续化测报。【方法】集成对松材线虫病扩散传播有影响的地形地貌、气象、寄主、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等地理栅格空间数据集,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将测报得出的扩散风险概率与松科Pinaceae植物易感性叠加进行感染概率地图代数运算,基于地理栅格表达分析松材线虫病在中国范围内扩散的风险等级。【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为83.95%,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精度为77.97%。(2)海拔、年均最低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年均低温对模型构建的贡献率分别为0.151、0.303、0.258、0.194,是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变量的贡献率为0.194,是影响扩散的决定性变量。(3)潜在扩散区位于人类活动密集的低海拔地区、道路通达的林区、城市城镇分布区和人工林分布区。其中,极高风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西、福建,华南地区的广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松材线虫病各疫情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气候因素对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获取其2006—2013年松材线虫病疫情指数数据和发病年份主要气候因子数据,结合数学方法来定量分析不同年份松材线虫病疫情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松材线虫病发病前两年气候条件表现为:年平均气温明显要高于历年平均值,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要低于历年平均值,整体表现出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2)松材线虫发病程度严重的年份,夷陵区主要表现出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较轻的年份,则主要表现出强降水量、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条件;(3)RDA分析表明,月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因素有助于松材线虫病在各个林班之间的扩散传播,月平均风速增大时有利于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远距离的传播扩散,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和月日照时数的增加,会导致马尾松病死总株数和危害面积的增大。[结论]明确马尾松发病林班个数和病死总株数是评估夷陵区内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最重要的指标,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年降水量是主导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预期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松材线虫及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为松材线虫病的预警和防控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松材线虫病与传媒昆虫天牛、伴生真菌的关系密切,研究与松材线虫病关系密切的长喙壳真菌区系,利用生理特征、形态特征和基于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对优势种进行准确鉴定,为揭示病害、传媒天牛与真菌的互作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华东地区松材线虫病老疫区浙江省和新疫区山东省染病的马尾松、黑松树体内松墨天牛幼虫坑道和蛹室样本为对象,分离和鉴定与松材线虫病伴生的可培养真菌区系组成,重点分析长喙壳类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伴生菌区系进行分离培养,在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依据地域、寄主的不同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多位点DNA(ITS和β-tubulin)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98份样本内分离获得254株长喙壳类真菌,占所有可培养真菌区系组成的20.6%,为优势类群;培养特性和显微形态学特征支持其中235株属于齿小蠹长喙壳,占92.5%,同时该种下存在明显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的分化,代表性菌株的生长速率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该种基于表型的鉴定结果。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了齿小蠹长喙壳是我国松材线虫病伴生真菌区系中的绝对优势种,今后针对该种真菌与传媒昆虫天牛及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病害真菌区系对松材线虫种群扩散流行提供生态缓冲适应性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可为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类毒素过敏原蛋白(VAPs)是松材线虫侵染松树过程中分泌的一类蛋白。此类蛋白可通过抑制松树的防卫反应,从而利于松材线虫在松树内的定殖与扩散。本研究对4种类毒素过敏原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和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明确松材线虫Bx-VAPs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阐明该类蛋白在松材线虫与寄主松树互作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基础支撑。   方法   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松材线虫4个Bx-VAPs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不同龄期松材线虫4个Bx-VAPs基因的表达量。同时,将扩增的4个基因全长产物分别转化至pET32b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b-VAPs,经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的Bx-VAPs蛋白分别免疫Balb/c鼠,4次免疫后获得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抗体血清效价;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进行蛋白鉴定。最后,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四个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预测B细胞抗原表位。   结果   松材线虫4个Bx-VAPs基因在不同龄期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Bx-VAP1和Bx-VAP2基因在成虫期表达量较高,Bx-VAP3和Bx-VAP4基因在繁殖型L3时期表达量较高。构建获得的重组质粒pET-32b-VAPn诱导表达的蛋白分子量介于21 ~ 31 kDa之间,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anti-VAP1、anti-VAP2和anti-VAP3均对松材线虫蛋白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anti-VAP4抗体未能与松材线虫蛋白液结合反应。4个Bx-VAP蛋白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存在信号肽,具有SCP结构域,无跨膜结构域,Bx-VAP1潜在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较多。   结论   重组质粒pET-32b-VAPn诱导表达的蛋白大小与预测的蛋白大小一致,均为包涵体表达,制备的多克隆抗体anti-VAP1、anti-VAP2和anti-VAP3效价高,特异性良好,Bx-VAP1具有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优势,为进一步研究松材线虫VAPs蛋白的功能及其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材料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PLUS模型的山区城镇景观生态风险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山地重点开发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模拟预测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趋势,为缓解中小城镇生态保护和建设开发矛盾、促进中小城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中小城镇区域中枢功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方法  以2000、201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云南省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在FLUS模型基础上改进的PLUS模型动态模拟预测安宁市2030年不同情境下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果  2000—2020年,研究区人造地表面积呈上升趋势,耕地、草地、灌木地、水域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林地面积相对稳定;景观生态风险值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整体以中等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为主,占总面积的59.76%~52.95%;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中生态保护情景下的高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小,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大,恶化区最少。  结论  山区中小城镇生态风险管控和建设开发矛盾明显,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与人类活动干预强度密切相关,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各街道城镇扩展的边缘地带,应重点关注城镇用地扩张所导致的景观类型结构及其生态风险的动态变化;基于生态保护情景的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更接近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路径,更符合安宁市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图5表5参30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松材线虫危害程度进行时空预测,旨在为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2008年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96个松材线虫病疫点定点观测数据为主要信息源,与松材线虫危害程度相关的6个生态环境因子作为辅助信息源,采用GIS平台及贝叶斯最大熵(BME)方法,对松材线虫危害程度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2004-2008年,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松材线虫病各个疫点的林木平均死亡株数从29.96下降到8.17;在空间分布上,2008-2012年,紫金山西部的疫情得到缓解,中部的疫情得到控制,东部依然较为严重,死亡株数多的高疫点之间的连通性降低。2012年松材线虫病疫点林木死亡株数空间聚类结果表明,交通不便、林龄老化、蓄积量大、松林分布面积较广的紫金山深山区域,是松材线虫危害严重、需要重点防治的区域。【结论】借助于GIS平台和BME方法及少量的定点观测数据,可以对松材线虫的危害程度进行时空预测,这为森林重大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因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入侵对松林内植物群落演替、节肢动物群落、鸟类群落及微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展望了松材线虫病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方向。在探究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技术及措施上,一方面要深入探讨松材线虫的入侵机制,揭示它们对特定松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同时还应从增强系统自身抵抗性和系统应对生物灾害的自我补偿和生态修复能力入手,以期从生态尺度上探求松材线虫病的防控策略。参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lius病疫木采伐对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分结构的影响,对松材线虫病入侵后的马尾松林分的经营管理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方法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分别选择松材线虫病危害及周边未受害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纯林设置样地并进行调查。  结果  疫木卫生伐12 a后的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卫生伐之后马尾松重要值显著下降,从100.00%降至38.41%;胸径结构由正态分布变为反J型曲线;树高结构由单层林变为复层林;林木大小个体差异显著增加,两级分化显著加剧;林木分布从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林木竞争压力增加,6 cm径阶林木竞争压力最大。  结论  卫生伐促使受害马尾松纯林向混交林演替的速度加快,多个林分结构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单层马尾松同龄纯林演替为复层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异龄林。图2表4参18  相似文献   

11.
不同增温模式下我国松材线虫适生分布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近50年6—8月份平均温度场,在1 km×1 km空间尺度上计算了我国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气候适生概率,对松材线虫适生分布进行了数字化测报;分别在1.1、1.5、2.1、2.3、2.8、3.3℃增温模式下,预测了松材线虫气候适生概率分布。目前,气候适生概率较高的区域涉及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重庆、贵州、四川东部、贵州东部、云南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大范围地区;叠加疫区、媒介昆虫、人为干扰数据之后,适生分布呈条带状,从东部沿海向西逐渐从高度适生过渡到不适生,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广东、重庆、贵州等10个省份。随着温度增幅增加,适宜松材线虫发育生长的潜在区域逐渐向北、向西南转移,高度适生区呈逐渐缩小趋势,但山西、云南、辽宁、甘肃、陕西等省份的高度适生区明显扩大;中度适生区面积呈上下波动变化;适生区分布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随中度适生区扩大及缩小而减小和增加;不适生区范围一直维持最高水平且变化较小。以像元为单位的测报预警结果改变了以往以行政区区划等大区域为空间评估单元的预测方式,实现了精细化、连续化的松材线虫适生分布模拟和预测,为实现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精细化空间测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城市边缘的浅山区是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生境的交接缓冲区,也是人居环境面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脆弱性较高的区域.相比通过工程方法降低浅山区中自然灾害威胁,防灾林选址规划作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可以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多样的生态系统服务并有效降低灾害风险,提高人居环境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与适应力.[方法]本研究提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究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破坏及景观结构变化的原因,[方法]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地物信息,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建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确定土地类型间数量转移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驱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松材线虫对药物敏感能力产生的分子机制,为防治松材线虫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本研究从松材线虫基因组中获得秀丽线虫同源解毒基因Bx-pgp23,并对该基因蛋白编码区进行PCR扩增,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蛋白质Bx-PGP23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分布、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通过RNAi技术对Bx-pgp23进行沉默处理,分析Bx-pgp23沉默与否对松材线虫药物敏感程度的影响。  结果  生物信息预测结果显示PGP蛋白稳定系数为38.31,亲水系数为?0.018,三级结构预测PGP蛋白具有多个氨基酸参与构成α螺旋和β折叠并且具有多个核苷酸结合域和跨膜结构域。应用RNAi技术对Bx-pgp23基因进行基因沉默,沉默后的Bx-pgp23基因表达量变为原来的42.65%。药剂敏感性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1.5和2.5 g/L苦参碱溶液处理24 h后,RNAi组松材线虫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了7.2%和6.4%,在1.5和2.5 g/L的苦参碱溶液处理48 h后,RNAi组松材线虫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升高9.0%和7.2%。  结论  蛋白质Bx-PGP23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蛋白,具有跨膜外排功能。成功克隆Bx-pgp23基因并合成了该基因dsRNA。Bx-pgp23基因沉默影响了松材线虫对苦参碱的敏感性,在相同质量浓度的苦参碱胁迫下,RNAi组线虫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Bx-pgp23基因在松材线虫药物代谢调控中发挥着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浙江省庆元县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中植被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庆元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中48个样方的植被群落,并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群落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结果   ①共调查记录植物66科129属193种。植物物种数较多的科分别为壳斗科Fagaceae(19种)、樟科 Lauraceae(18种)、山茶科 Theaceae(9种)、杜鹃花科Ericaceae(9种)、蔷薇科Rosaceae(9种)、冬青科Aquifoliaceae(6种)、禾本科Gramineae(6种)、茜草科Rubiaceae(6种)、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5种)和百合科 Liliaceae(5种)。乔木层优势物种主要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甜槠Castanopsis eyre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少叶黄杞Engelhardia fenzelii和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灌木层优势种为杜茎山Maesa japonica、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隔药柃Eurya muricata和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草本层优势种为蕨Pterid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中华薹草Carex chinensi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和荩草Arthraxon hispidus。②双向指示种分析将植被群落分成10个群丛类型。③10个群丛在去趋势对应分析排序图中呈现有规律的分布,反映了较好的环境梯度。④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影响各群丛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为土壤类型、土壤温度和坡度;各优势树种的分布特征与各群丛的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   结论   海拔是影响庆元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海拔对山地植被群落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图4表4参22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基于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方法,构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的预测模型,对研究混交林中树种结构及立地生产力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与白桦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83块标准地调查数据,基于哑变量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方法,构建不同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模型。  结果  基于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分位数回归预测模型精度高于最小二乘法,其中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不同树种模型,其确定系数、平均差及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787~0.814、1.581~1.877、2.447~2.654;而利用非线性分位数回归不同树种不同分位点模型,其确定系数、平均差及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839~0.921、0.213~1.469、0.561~2.322,经过残差分析确定,当分位点τ=0.7时,不同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预测模型精度较高。  结论  与最小二乘法相比,基于非线性分位数构建的包含哑变量不同树种树高与胸径关系的预测模型精度更高。图3表3参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辐射效益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其辐射效益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时空流动特征。  方法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流失量模型和沙尘空间传输模型,评估了2000—2019年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功能的辐射效益变化情况。  结果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沙尘沉降量由2001年的3.22 × 108 t逐渐减少至2019年的1.99 × 107 t,2019年沙尘沉降量仅为2001年的6.18%;该自然保护区防风固沙率稳步上升,由2001年的55.65%升至2019年的74.83%,增长了19.18%。不同辐射范围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如辐射范围等级为 ≤ 6的区域(沙尘传输距离 < 508.5 km),沙尘沉降量由2001年的2.03 × 107 t逐渐减少至2019年的4.25 × 106 t。近20年沙尘沉降减少量最大的3个行政区为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其沙尘沉降减少量分别为5.45 × 106、4.49 × 106、4.06 × 106 t。以陕西省为例,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年沙尘沉降量分别占该行政区近20年沙尘沉降总量的11.38%、9.83%、5.33%、4.37%、2.96%、1.78%、1.24%;近20年沙尘沉降减少量超过106 t的行政区还包括湖北省、河北省、山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分别为3.62 × 106、2.70 × 106、2.55 × 106、2.31 × 106、1.77 × 106、1.14 × 106 t。受沙尘灾害影响较弱的行政区主要有福建省、浙江省、天津市等8个行政区。  结论  该自然保护区下风向区域的沙尘沉降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不同行政区和不同辐射范围等级区域内的沙尘沉降量均呈逐渐减小趋势,防风固沙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浙江省庆云县范围内楠属Phoebe植物野生资源,以期为楠木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样方法每木检尺对庆元县域范围的野生楠木野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其分布数量、分布格局、生境及居群状况。【结果】庆元县域楠属植物有浙江楠P.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紫楠P. sheareri等3种,分布点23个,覆盖9个乡镇街道。浙江楠和闽楠多分布于800 m以下,紫楠水平分布跨度最大,垂直分布可达1 250 m,但种群植株数量少。现有居群多存于村旁风水林或人为干扰较少的保护区,楠木群落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为壳斗科Fagaceae和樟科Lauraceae树种。【结论】庆云县楠木野生资源稀少,亟需保护,人为活动频繁及楠木自身光需求特性是导致濒危的主要成因。表5参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已经成为旗舰保护类群,科学规范识别长江流域兰科植物的迁移规律,探究濒危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确定重点保护物种和热点地区,对于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长江流域1981—2019年的代表性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考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资讯机构(GBIF)数据库选取兜被兰属Neottianthe、独蒜兰属Pleione等130个(10种)物种分布点为代表,根据植物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理论,采取核密度、莫兰指数和热点分布等方法,对长江流域濒危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1998—2019年长江流域代表性兰科植物的密度高值区减少,分布在广西、贵州的兰科植物消失。密度中值区发生变化,兰科植物由四川中部向四川北部迁移;(2)长江流域代表性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值和空间位置呈显著正相关水平,1998—2019年比1981—1997年相关性更强;(3)高危险区发生变化,1981—1997年兰科植物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和湖北,而1998—2019年主要分布在湖北。【结论】全球变暖、基础设施建设、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福建省三明地区为森林火灾多发地区,为了阻隔森林火灾的蔓延、切断火源,降低火灾造成的亏损,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为研究区域,整体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    方法   通过分析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计算得出阻隔网密度和最小控制面积,然后利用空间分析、水文分析以及面向对象的空间特征提取等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位置,再结合阻隔网现状,优化选取防火树种与阻隔网宽度,最终计算得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密度,对将乐县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综合规划。    结果   最终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密度为19.04 m/hm2,最小控制面积为10 hm2,共需营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3 591.67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1 846.64 km,沟谷防火林带阻隔网384.21 km,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1 360.82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12 m进行计算,沟谷及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9 m,得出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总面积为3 786.49 hm2,通过对比将乐县主要树种的抗火能力,选取以木荷为主,油茶、毛竹等为辅的防火树种 ,既能发挥较好的抗火性能又兼具经济效益。    结论   依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重在实效的原则,在总结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营建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阻隔网密度、最小控制面积、林带的位置、林带的有效宽度、树种的选择等重要参数之后,对将乐县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了优化,不仅达到相关规定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标准,并且建设成本可控,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好的防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