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木麻黄树皮提取物的清除羟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4种木麻黄树皮水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对绝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因素,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了不同树种和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溶剂对木麻黄树皮提取物组成、绝对分子质量分布影响较大.盐酸-丙酮-水溶液(HAW,1.0%盐酸与丙酮溶液质量比7∶3)作提取溶剂可大幅提高提取物的总固形物和多酚含量.应用激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SEC)技术测得山地木麻黄树皮HAW提取物的绝对分子质量为5×102~2×105.木麻黄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高,质量浓度为2g/L的山地木麻黄树皮HAW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81.6%.提取物的组成影响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2.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酶标仪法,对亚热带常见的50种木材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木材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差别很大,最大相差15.48倍,其中刺槐、桑树、李树、桃树和杉木的木材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它们单位质量干样的半数清除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52、0.64、0...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4种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为铁皮石斛的栽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用煎煮法回流提取了4种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浓缩冻干得到铁皮石斛提取物,以抗坏血酸(Vc)为对照,分别测定了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结果表明:4种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林下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的·OH清除活性(IC50值为4.329mg/mL)在4种栽培模式中最好;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的DPPH(IC50值为4.494mg/mL)和O-2(IC50值为2.773mg/mL)清除能力在4种栽培模式中均最强,且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的O-2清除活性于对照抗坏血酸(Vc)的IC50值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铁皮石斛提取物可以抑制抗氧化活性,且林下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大棚床栽。  相似文献   

4.
红松子种皮提取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福林酚法及三氯化铝法分析红松子种皮提取物中多酚及黄酮类成分组成;通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脂蛋白过氧化能力及金属离子鳌合能力的测定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红松子种皮提取物富含多酚及黄酮类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262及174mg/g。红松子种皮提取物对卵黄脂蛋白的过氧化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添加提取物质量浓度0.5~1.5g/L时脂蛋白过氧化抑制率由49.27%升至95.44%,极大程度地抑制了脂蛋白的过氧化;提取物具有较好清除自由基能力,在0.16~1.6g/L范围内对2,2′-连胺-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由17.53%升至97.83%,红松子种皮提取物同时具有较强的金属离子鳌合能力,10g/L样品质量浓度对应的Fe2+鳌合率为57.74%。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对香椿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将香椿老叶甲醇提取物划分为4个不同极性部位,通过测定其总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试值,确定香椿老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中的强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该部位的总还原力相当于467.53mg/gVc的总还原值,FRAP值相当于10578μmol/g硫酸亚铁的FRAP值,质量浓度50mg/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2.84%,均比同浓度的2,4-二叔丁基甲基苯酚(BHT)强.相关性研究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在于其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所致.TLC和HPLC分析表明:香椿老叶提取物强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由4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黄藤熟笋、生笋(鲜切笋)、熟笋干和生笋干的水和4种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研究了煮熟、干燥加工方法对黄藤笋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煮熟处理能保持或提高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干燥处理则相反。乙醇提取物比水提取物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以50%~75%的乙醇提取溶剂效果最好。熟笋在所有溶剂中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表现出最高水平,表明煮熟是黄藤笋适宜的加工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甲醇、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为提取液,采用浸提法提取白苞蒿可溶性物质,福林酚法测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水杨酸法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实验测定提取物抗氧化性。结果表明4种溶剂中甲醇提取率最高,可达34.4%;乙酸乙酯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总酚含量为22.31μg·g~(-1);4种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强弱为甲醇提取物无水乙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率可达95.5%。说明,白苞蒿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树莓中含有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研究用溶剂法提取悬钩子中生物活性物质,并测定总多酚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丙酮作为溶剂提取的树莓中总多酚,用福林酚法测定其含量为708.54mg/100g鲜果。通过测定树莓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这可能与树莓中的多酚含量有关。因此,悬钩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用于抗癌活性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以刺五加茎叶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醇提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浓度对其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30 g/ml,超声功率240w,提取时间50min,乙醇浓度85%,在此条件下提取物DPPH清除率为72.35%。此外,将最佳条件下获得的刺五加茎、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分别测定其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NO2-离子和还原能力,并与抗氧化剂V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茎叶提取物具有体外抗氧化功效,同浓度条件下,抗氧化剂Vc的清除率远远大于刺五加叶和茎提取物,刺五加不同部位醇溶性有效成分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叶茎。  相似文献   

10.
余甘子树皮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树皮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局部棓酰化的聚原翠雀定-原花青定混合物,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化学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强化提取、冷冻絮凝沉降和大孔树脂吸附等方法提取分离获得的目标产物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率平均达91.13%,略高于茶多酚;对金属离子Fe2 的络合能力达358mg/g;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强于马尾松树皮提取物.研究表明余甘子树皮提取物可望进一步开发成为新型天然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1.
为给荔枝副产品的增值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荔枝核样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荔枝核总皂苷含量,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多糖的含量,分别采用纸碟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荔枝核提取物对细菌和真菌抑菌圈的大小,并采用混平板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不同荔枝核样品中总皂苷含量在1.30%~1.40%之间,总黄酮含量在5.78%~6.80%之间,多糖含量在2.85%~3.34%之间。不同品种荔枝核提取物具有不同抑菌活性。妃子笑荔枝核的抑菌活性强于其它品种,其甲醇提取物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1~2mg/mL之间。  相似文献   

12.
用二苯基苦基苯脱自由基(DPPH)酶标仪法,对亚热带常见的80余种芳香油树种鲜叶80%甲醇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所有树种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都随质量浓度的增加和随着37℃下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中,黄连木、枫香、杨梅、木香花、小果蔷菇等树鲜叶的提取物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它们在相当于鲜叶质量浓度为0.5mg/mL、37℃下孵育20min时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90.6%、85.7%、79.1%、62.5%和61.3%。同时,紫楠、湿地松、大果山胡椒、红果山胡椒、月季、刺柏、豹皮樟等也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它们在质量浓度为0.5mg/mL时的自由基清除率都在50%以上。这些树种均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冷提法(CE)和热提法(HE),以水和乙醇为溶剂制备奇楠(QN)、传统沉香(TA)提取物,通过GC-MS和HPLC法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QN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少于TA,但是两者共有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QN高于TA。QN中基本不含四氢-2-(2-苯乙基)色酮(THPECs),主要含有Flidersia型2-(2-苯乙基)色酮(FTPECs),其中2-(2-苯乙基)色酮质量分数可达10.87%,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质量分数为4.80%。TA中THPECs种类和含量丰富,沉香四醇质量分数可达1.50%。QN与TA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随乙醇体积分数(0~55%)提高而增加,QN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低于TA,但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优于TA。QN和TA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无显著的抑菌活性,两者水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法、2,2'-连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法、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隐孔菌碱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6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醇沉物4个粗提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总自由基能力最强,其对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率(IC_(50))达到(67.43±1.41)mg/L。进一步对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隐孔酸A三甲酯(1),隐孔酸A(2),隐孔酸D四甲酯(3),隐孔酸D(4),隐孔酸C(5),隐孔酸C五甲酯(6),隐孔酸E五甲酯(7),隐孔酸B三甲酯(8)和隐孔酸B(9),其中化合物1、3、6和8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8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其(IC_(50)=(5.29±0.25)mg/L,清除能力优于阳性对照V_C,V_C的IC_(50)=(5.76±0.58)mg/L。  相似文献   

15.
竹醋液及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PPH·法测定了竹醋液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竹醋液及其提取物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但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APR)是竹醋液的6.27倍;其反应动力学方程不符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枳实类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70%乙醇微波中火提取干燥的脱脂枳实粉1.5min,浓缩干燥得枳实粗提物.提取液过D101大孔树脂,将洗脱液浓缩干燥得枳实纯化物,经测定总黄酮达到92.78%,HPLC测其黄烷酮含量,并测定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枳实粗提物、纯化物及黄酮单体均对羟自由基(·OH)、2,2-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有清除效果,并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正相关.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枳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单体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β-胡萝卜素漂白抑制、还原力测定及抗脂质过氧化等试验方法对山竹果皮提取物及其二氯甲烷可溶部分、正丁醇可溶部分、水可溶部分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估,同时对总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山竹果皮提取物的各分离部位以正丁醇可溶部分的抗氧化活性最好,总酚含量也最高。因此,山竹果皮提取物正丁醇可溶部分具有极佳的抗氧化能力,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建立了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抗氧化剂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通过测定芦丁、檞皮素、抗坏血酸、没食子酸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曲线,提出以IC50值作为评价试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并将此应用于测定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测定香椿叶提取物与DPPH溶液反应后,DPPH溶液在517 nm处的吸光度的变化,确定了测定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条件。即:测定波长517 nm,反应时间50 m in。在此条件下测得的以总黄酮计的香椿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22.026。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松针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HT作为对照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松针甲醇溶剂提取物(Pine needle extract,PMNE)在体外对1,1-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Fe3+的还原能力,同时测定了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结果显示,PMNE在体外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弱于BHT,还原Fe3+能力则比BHT稍强,提取物内总酚含量为10.5μg/mg,因此PMN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研究测定了侧柏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双条杉天牛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对4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EAG反应。乙醇提取物和二氯甲烷提取物的EAG反应活性较高于石油醚提取物和正己烷提取物,且用量为20μL时触角反应达到最大值。这表明乙醇和二氯甲烷提取的植物气味中含有较多的对双条杉天牛成虫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在4种溶剂中,乙醇和二氯甲烷两种溶剂更适合于提取侧柏植物中的挥发性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