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是哺乳动物分泌乳汁以哺育后代的重要器官,也是奶牛的主要生产性状器官。然而,乳腺癌、乳腺炎等乳腺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大量实验证明,乳腺肿瘤的迁移和炎症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都出现在乳腺引流淋巴结内。因此,乳腺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而乳腺免疫系统的研究也就成了很多乳腺疾病防治研究的先决条件。关于人、奶牛和奶山羊乳腺的引流淋巴结早已有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1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切除淋巴结范围不同,分为A组:98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187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组:34例,仅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转移的差异。结果:永久性声带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在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1%、1.6%,在A组和C组均为0。暂时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率A组、B组分别为7.1%、8.0%,比C组的2.9%要高。暂时性低钙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18.4%、34.2%和5.9%。各组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A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例,B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肺转移1例,C组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手术清扫的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尤其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结合患者癌灶的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单侧或者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纳米碳示踪剂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甲状腺全切除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观察组加用纳米碳示踪剂.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和转移数、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 d血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CK)免疫组化染色在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HE染色、CK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51例胃癌中,HE、CK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分别为58.8%、80.3%;在送检的848个淋巴结中,HE、CK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113例ⅠB1至ⅡB期宫颈癌患者行术前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或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94例(83.2%)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无淋巴结转移,19例(16.8%)有淋巴结转移.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38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患者性别及肿瘤位置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患者年龄(P〈0.05)、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术前CEA(P〈0.01)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按密切程度依次递减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结论: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有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术前CEA,其中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肠癌侵犯浆膜面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51例病理证实浆膜面受累的结肠癌患者术前MSCT检查资料,分析MSCT表现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 MSCT表现为癌肿肠周脂肪间隙清晰6例,脂肪密度增高15例,索条、结节样强化30例,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40.0%与76.7%,转移度分别为4.2%、11.5%与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大小联合癌肿肠周索条、结节样强化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高于单纯以淋巴结大小为判定标准(P<0.05).结论 癌肿肠周系膜索条、结节样强化的MSCT征象在术前评价结肠癌T3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临床触诊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性。方法:应用双盲法对53例(55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触诊、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5侧中,病理证实41侧有淋巴结转移,临床触诊和超声检出侧分别为35侧和39侧,触诊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3%、50.0%、63.6%,超声则分别为87.8%、78.6%、85.5%,两组间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特异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触诊,可作为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外周型直径<2 cm的T1a期肺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T1a期肺腺癌的患者347例,搜集入选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对于行PET-CT检查的患者,记录最大标准摄取值,记录患者术前CT检查情况并分类,对可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34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7个月,未出现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像学特征为实性结节或混合型、肿瘤直径1.0~2.0 cm、癌胚抗原>5 μg·L-1,以及行PET-CT检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5是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学特征实性结节和混合型是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42,95%CI:12.943~21.816,P<0.001);对患者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影像学表现为纯毛玻璃影的56例患者中,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混合型的142例患者,134例(94.4%)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而表现为实性结节的149例患者,97例(65.1%)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像学特征为实性结节或部分实性毛玻璃结节是直径<2 cm的T1a期肺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影像学特征为纯毛玻璃影的患者一般不存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早期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负荷的诊断价值.方法 9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经皮内超声造影确定SLN,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造影增强模式诊断腋窝SLN负荷的价值.结果 95例患者术前超声造影SLN检出率为94.7%(90/95).23例转移患者中,6例为高淋巴结负荷(≥3个SLN转移),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治疗胃癌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通过使用亚甲蓝对40例患有胃癌疾病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术后进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术中注射亚甲蓝后前哨淋巴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中有39例检出SLN,其检出率为97.5%.一共检出54枚淋巴结,平均每例1.35枚.由SLN组织学状态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92.6%(36/39),敏感性为87.5%(21/24),假阴性率为12.5%(3/24).同时,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随胃癌浸润的深度增加而降低,T1期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100%,T3期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84.6%、88.2%.21例转移的SLN中,3例为SLN唯一转移部位,均为T1、T2期.结论SLN能较准确地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为进一步行前瞻『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早期胃癌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nterior thoracicnerve,ATN)、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住的92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病人,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尽量保护ATN及ICBN,而对于被迫损伤者或因淋巴结清扫不能保护者予以切除ATN及ICBN。将保护ATN、ICBN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切除ATN、ICB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按乳腺癌临床常规行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转移、复发情况;胸肌萎缩及外形改变、患肢上臂及腋窝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以及患侧上肢负重情况等。结果:通过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及转移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胸肌萎缩发生率分别为20.83%、40.91%;患肢上臂及腋窝区皮肤感觉异常率分别为16.25%、25.00%;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17%、18.18%。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上肢负重正常率分别为100%、79.5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安全可行,能够降低术后胸肌萎缩及皮肤感觉异常率,其上肢负重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全甲状腺切除术(TT)+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LND)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疗效.方法 将104例术前诊断为单侧Ⅰ或Ⅱ期DTC患者分为A组(54例)和B组(50例).A组行TT+患侧中央区LND,B组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LND.分析两组癌灶检出率、手术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双侧癌灶和多发癌灶检出率较高(P<0.05),手术时间延长(P<0.01),出血量增多(P<0.01),暂时性低血钙发生率增高(P<0.05),但术后复发率、转移率较低(P<0.05).结论 TT+患侧中央区LND对Ⅰ或Ⅱ期DTC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BRAF~(V600E)突变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相关性及其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影响。方法 150例cN0期PTMC患者术中均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前外周静脉血血常规计算NLR,Ventana免疫组化检测术后病理标本BRAF~(V600E)突变情况;采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归因比以及协同指数分析BRAF~(V600E)突变和炎症指标间的交互作用。结果不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PTMC患者CLNM转移比例最低(P0.05);而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PTMC患者CLNM比例明显高于仅存在BRAF~(V600E)突变或NLR≥2.5及不存在BRAF~(V600E)突变且NLR2.5的患者(P0.05)。BRAF~(V600E)和NLR交互作用分析显示RERI=4.987(0.159~11.011),AP=0.497(0.199~0.802),SI=2.313(1.502~4.605)。结论 BRAF~(V600E)突变和NLR具有明显交互作用,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促进了PTMC患者CLNM。  相似文献   

15.
口腔鳞癌(OSCC)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对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就颈淋巴结转移影像学与超声引导细针穿吸活检和前哨淋巴活检术的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随访分析中央区及内侧象限乳腺癌常规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探讨行内乳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内侧象限及中央区乳腺癌、110例外侧象限乳腺癌常规术后复发转移情况临床资料。结果56例内侧象限及中央区乳腺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总复发转移率高达23.2%,110例外侧象限乳腺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总复发转移率为10.9%。结论内侧象限及中央区乳腺癌主要向内乳淋巴结转移,常规乳腺癌根治术不能有效清除内乳淋巴结,所以术后复发转移率较外侧象限术后复发转移率高,内侧象限及中央区乳腺癌应常规行内乳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裸鼠淋巴结及肺组织石蜡连续切片的制作体会李飞虹,黄剑(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湛江524023)近十年来,我室利用裸鼠进行了鼻咽癌转移及致病机制的科研课题研究。裸鼠淋巴结及肺组织石蜡连续切片或半连续切片的制作,对了解裸鼠移植瘤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Th1/Th2平衡漂移中IL-4、IL-10、TGF-β表达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9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IL-4、IL-10、TGF-β染色,观察肿瘤不同区域IL-4、IL-10、TGF-β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HIPAS100图象分析软件获取各指标表达水平灰度值,综合分析3种指标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发展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以及部分间质浸润淋巴细胞表达IL-4、IL-10、TGF-β,3种指标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差别,中央区阳性细胞较多,呈现高水平表达,肿瘤浸润前沿内阳性细胞较少,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区域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IL-10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GFβ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体积、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肿瘤中央区IL-4、IL-10、TGF-β表达水平之间两两密切相关(IL-4、IL-10间r=0.6617,P<0.05,IL-10、TGF-β间r=0.8862,P<0.05,IL-4、TGF-β间r=0.5731,P<0.05),肿瘤浸润前沿组织中IL-4、IL-10表达存在明显相关(r=0.7529,P<0.05)。结论口腔鳞癌及其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与肿瘤相互作用使Th1/Th2平衡向Th2漂移,肿瘤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并且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更具侵袭性,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美蓝示踪法在乳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美蓝染料示踪法对6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分析SLNB的检出率及安全性.结果 67例患者中,58例检出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为86.6%;共切除SLN 128枚,未发现术后感染、美蓝过敏等并发症.成功行...  相似文献   

20.
猪淋巴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6头猪的空肠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颈浅背侧淋巴结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猪淋巴结组织结构并不完全属于皮质和髓质倒置,而是皮质可以位于外周,髓质可以位于中央,通常是皮质沿小梁分布。皮质由淋巴小结和弥散性淋巴组织构成;髓质无明显的髓索和髓窦,淋巴细胞数量少,T,B淋巴细胞的分布类似于其他哺乳动物;树突状细胞,并错镶嵌型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形态,分布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