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垣庆 《杂交水稻》2022,(S1):38-43
<正>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艰苦历程袁隆平老师于20世纪60年代在湖南安江农校教学时,在水稻田间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株,就想利用这种雄性不育系选配杂交组合,以达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当时,只安排了两位学生李必湖和尹华奇做他的助手开展这项研究工作。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华国锋同志十分重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这项研究。为了增强研究力量、加快研究速度,华国锋同志提议成立湖南省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由安江农校、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派员组成。湖南师范学院负责水稻雄性不育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其他3个单位派人集中在湖南省农科院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各项研究。安江农校派袁隆平老师参加协作组,袁隆平老师是这个研究团队的学术带头人,负责筹划协作组的整套研究计划。因为杂交水稻研究的贡献,2019年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年的研究团队也为之高兴。  相似文献   

2.
谭毅挺 《杂交水稻》2022,(S1):167-171
<正>“这首歌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写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师去世的日子里,网络上悼念袁老师的视频如雪片,不少视频的配乐是李叔同的《送别》。听到这首歌,我不禁泪水涌下,因为我曾经听敬爱的袁老师亲口唱过这首歌。1983年到安江农校采访袁老师时,跟他聊到了刚刚上映的电影《城南旧事》,我说电影中的《送别》太好听了。袁老师说:“那可是我们青少年时代的歌哟,  相似文献   

3.
邓兴旺  李磊 《杂交水稻》2022,(S1):21-25
<正>寻找“野败”袁隆平先生系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1949年8月考入重庆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学习,1953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市(原黔阳地区)安江镇的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中专)任教。在这个位于雪峰山下、沅水河畔,后来被誉为“杂交水稻发源地”的安江农校,袁隆平在1964年提出了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杂交水稻育种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全永明 《杂交水稻》2022,(S1):245-247
<正>1960年,我考入安江农校农320班,袁隆平老师给我们上遗传育种专业课。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湘西自治州永顺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受袁老师的教导,我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1976年,县里派我带队到三亚制种,开始与袁老师的杂交水稻事业有了直接联系。1984年,县里积压了4万公斤杂交水稻威优64的种子,我当时任万坪区区长,时任永顺县县长彭时来来找我帮忙解决种子积压问题。当时,杂交水稻种子要8公斤粮食指标才能买1公斤种子,我多方筹集粮食指标和购种款,  相似文献   

5.
马国辉 《杂交水稻》2022,(S1):257-259
<正>我来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袁隆平先生身边工作相处了34年,有幸见证了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袁隆平先生从安江农校的一名作物育种学和俄语教师,一路走来,成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事业的国际大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杂交水稻,他用一粒种子改变着这个世界!为了更好地向袁隆平先生学习,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解读袁隆平先生的科技创新精神,以继承先生的遗志。  相似文献   

6.
<正>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方志辉著的《稻可道》,是首部反映和记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的"跨国奋斗史"的大型原创纪实文学。《稻可道》揭秘了中国与世界首笔知识产权交易,首家以农业科学家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隆平高科诞生的过程。首次描写了袁隆平团队中"八大金刚"、"五朵金花"等在国外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解开了神秘安江的面纱,探寻了"世界最早的城市"。上自中华万年古文明,横向到各国的人文地理风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22日,恩师袁隆平先生仙逝,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我跟随恩师从事杂交水稻工作已有37年,桩桩往事萦绕心头,恩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作为袁老师的学生和助手,我承蒙师恩厚重如山;作为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之一,我从恩师身上学到很多,例如,奉献、创新、务实、协作、爱国等精神,这些都使我受益终身.其中,恩师的...  相似文献   

8.
李楚甲 《杂交水稻》2022,(S1):190-194
<正>2021年5月22日下午,我突然看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辛业芸秘书发给我的信息:“袁隆平老师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我感到震惊,心如刀割,悲痛万分,泪如泉涌。但又想,袁老师没有逝世!他身体还很好,肯定是我年老眼花看错了信息。但是,此后连续几天,看到微信、网络、电视等媒体纷纷报道,5月22日13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老师逝世了。数万人前往湖南省湘雅医院送别,数十万人前往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送行,  相似文献   

9.
夏胜平 《杂交水稻》2022,(S1):236-238
<正>2021年5月22日,我们敬爱的袁隆平老师与世长辞。袁老师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和世界农业科学事业的重大损失,对此我们深感悲痛。我与袁老师交往长达35年,袁老师出生于1930年,我出生于1958年,年龄上相差一代,可谓忘年之交。但由于事业和志趣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唐文帮 《杂交水稻》2022,(S1):260-261
<正>袁老师离开我们半年多了,我一直很难释怀。今天,我怀着一颗至诚至敬之心,深切缅怀袁老师,感恩袁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们一起缅怀袁老师,学习袁隆平的高贵精神品格,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遗志,薪火相传。一、我与袁老师的认识与相知最初对袁老师的了解来自教科书,“杂交水稻之父”的头衔如雷贯耳。大学,我选择了学农,就读于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1.
黄培劲 《杂交水稻》2022,(S1):66-68
<正>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于我而言,是个最黑暗的时刻,敬爱的袁隆平老师与世长辞!每每想起老师对我的栽培、提携,我都会感激涕零,往事言犹在耳,历历在目。一、“这个成果,我亲自给你鉴定!”初次得见袁隆平老师是在1992年1月13日,袁老师正主持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国际水稻无融合生殖会议。彼时的我,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一套能够有效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在此次国际会议召开的前一天,袁老师从助手冯玉秋先生处获悉,我有方法能够大幅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于是让我13号来长沙汇报。当天中午一见面,袁老师就对我说,“给你半个小时,你把这个事情讲清楚”。我汇报了20分钟,袁老师听后非常高兴,“啪”的一声,用力拍了一下大腿,手上的烟灰都散落在裤子上,大声说:“这个成果,我亲自给你鉴定!”然后接着说,“今年4月份,  相似文献   

12.
钱前 《杂交水稻》2022,(S1):307-308
<正>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们心里非常悲痛。我本人在年轻时就认识了袁隆平先生,接受过袁老师的很多指点,袁先生经常鼓励我们创新,贵在创新是他的精神,也是他一辈子所做的事情。“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这种大国基石,正是袁隆平这样的前辈们努力付出的成果,使我们终于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他们的功绩将永留青史。  相似文献   

13.
谢长江 《杂交水稻》2022,(S1):250-252
<正>这是恩师袁隆平老师62年前的1959年国庆前夕写的一篇自我剖析的思想总结,标题为《我的十年》,珍藏在他的人事档案中。为了完成恩师的首部科学家传记,经领导批准,学生我于1989年10月19日赴省委组织部调阅了老师的人事档案,发现老师亲笔书写的珍贵思想总结,太宝贵了。经组织同意,我当即迫不及待地用我带去的采访笔记本抄录了下来(注:当时规定,不准复印。若能复印,保留老师的手迹则更为珍贵)。  相似文献   

14.
赵炳然 《杂交水稻》2022,(S1):279-281
<正>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老师离开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向袁隆平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高度肯定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袁老师过世后,社会各界许许多多中青年、老人孩子特地赶到长沙雨中排长队送袁老师最后一程,或通过各种方式缅怀袁老师。  相似文献   

15.
李莉 《杂交水稻》2022,(S1):319-320
<正>我叫李莉,是袁老师的学生,也是袁老师的科研助手,主要从事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研究。2006年5月2日,我第一次见到袁老师,是在湖南省农科院杂优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简称,下同)的办公楼里。那时,马上就要硕士毕业的我,正在到处投简历找工作。进到杂优中心办公楼,也是想去人事处问问情况。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袁老师正好迎面走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在书本上、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袁隆平院士。还没有回过神来,袁老师就亲切地问我:  相似文献   

16.
黄大金 《杂交水稻》2022,(S1):145-148
<正>“袁定三生,稻谋天下”是2011年5月我为抓拍的一张袁隆平老师忙碌瞬间照片题注,一晃已是10多年前的事了。而令人伤感的是,不知不觉间,袁老师离开我们竟有快一年了。清明节我到湖南省农科院袁老师铜像前祭拜,见铜像旁人们用心雕刻的“稻圣”,第一反应真真地默念成“福圣”。顺袁老师目光远望,依稀看见无边无际金灿灿的稻田,微风拂过,满鼻稻香,不胜感怀。  相似文献   

17.
杨远柱 《杂交水稻》2022,(S1):216-218
<正>湘江呜咽,麓山俯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袁隆平老师,因病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伟人陨落,山河失色,天地同悲。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将一生倾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9月15日,在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研究50周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隆重举行了第8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仪式。经推荐、评选及基金会理事会审议通过,本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共有5人获奖,分别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朱运昌副研究员、云南省个旧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袁隆平老师、尊敬的方智远老师、尊敬的范云六老师、尊敬的官春云老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庆典大会,在这里我谨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向麻类研究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长沙出席今天庆典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界人士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赵炳然 《杂交水稻》2022,(S1):317-318
<正>我叫赵炳然,1987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十多年来,一直跟随袁隆平老师开展南繁科研工作。2021年5月22日,我们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袁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他的学生,我一直守候在灵堂前,锥心之痛无法言表。23日一大早,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步履蹒跚地来到灵堂前,深深鞠躬后,一下子匍匐在地上嚎啕大哭,边哭边念叨:“袁老师啊,我们舍不得您走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