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棉花产量提升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聚乙烯地膜的长期使用,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棉田土壤环境和棉花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我国棉田地膜残留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危害,从土壤结构变化、水分迁移状况、有害物质释放、土壤物质代谢、微生物种群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棉田残膜污染的危害机制,归纳了现阶段我国棉田残膜污染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优势与不足,并对残膜污染防控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棉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棉田残膜污染危害与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棉花产量提升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聚乙烯地膜的长期使用,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棉田土壤环境和棉花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我国棉田地膜残留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危害,从土壤结构变化、水分迁移状况、有害物质释放、土壤物质代谢、微生物种群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棉田残膜污染的危害机制,归纳了现阶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疆地区残膜回收含杂率高、地膜抗拉强度差回收不完整等问题,对耐候型地膜开展了对比试验,对其性能变化、试验棉田生长情况进行全生育期跟踪监测,并完成数据的采集、收集与整理。建立新型残膜回收机具的作业试验示范,验证其残膜回收率、含杂率、可靠性等相关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耐候型地膜性能稳定,保水保墒性能良好,秋后产量与普通地膜一致;新型秸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实现了残膜卷收作业,膜杂分离效果好,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4.
农户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促进新疆地区残膜治理工作的开展,以新疆典型地区的覆膜农户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农户残膜治理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当前残膜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回收残膜,只有6.7%的农户选择使用可降解地膜;农户的农业收入、残膜危害认知水平、残膜回收站、治理效果以及机械化水平是影响其残膜回收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农户使用可降解地膜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家庭从事农业人数、主要经济来源、农业收入以及降解膜价格是影响农户使用可降解地膜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加大关于残膜危害和相关治理措施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残膜回收机和降解地膜的研发力度以及严格落实相关法规条例作为推进新疆残膜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田土壤中地膜污染存在问题及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因具有有效提高地温、防止幼苗冻害、抗旱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延长部分作物生长期及提高作物产量等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于旱地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该项技术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产业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该区棉花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聚乙烯地膜很难进行自行降解,对棉田土壤构成了严重污染,且近年来呈现不断加重之势,直接影响到新疆地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新疆棉田土壤中地膜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降解膜在干旱区棉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垦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已推广数十年。地膜覆盖在保墒、增温,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同时,也给土地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膜越来越多,据统计,新疆棉花地废旧地膜残留量已达5.73kg/667m^2,埋在土壤中的聚乙烯地膜200年不降解,并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通透性降低,地力下降,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造成作物播种后烂种、烂芽,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因此,治理残膜污染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种厚度地膜覆盖条件下棉花生长、产量及品质特性的调查表明,与采用0.008 mm地膜覆盖处理相比,采用0.010 mm地膜覆盖处理的棉花单株果枝数增加0.2个,有效铃数增加0.4个,籽棉产量增加5.35%,皮棉产量增加7.39%,绒长、衣分和马克隆值等品质性状有一定改善。同时,采用0.010 mm地膜覆盖的棉花花铃期的地温与土壤含水量较0.008 mm地膜处理高10.04%和13.33%,其防草效果提高45.83%,残膜回收率提高10.00%,综合效果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疆农业生产中地膜投入量不断增加,但残膜回收率却较低,土壤中残膜量的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无膜棉综合植棉技术能够实现不用地膜种植棉花,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难题,实现绿色植棉。但当前无膜棉种植苗期生长缓慢一直是制约无膜棉高产的一个因素,为此,2020年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无膜棉苗期发育缓慢等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旨在为南疆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业快讯     
正阿克苏地区:推广机械化回收残地膜为改善农村土地污染现象,阿克苏地区筹集1 7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在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阿克苏市、温宿县、阿瓦提县、乌什县的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示范区开展地膜机械回收模式试验推广,以不断提高残地膜回收率。博格达村千亩板蓝根花开飘香助村民脱贫  相似文献   

10.
玛纳斯县自2012年开展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以来,有效解决了农田残膜回收问题,2013年玛纳斯县被新疆自治区列为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县。本文通过对农田残膜危害的分析,总结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要点以及经济效益情况,从而提出玛纳斯县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建议,为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综合治理机制提供有效方法,有力的推动了玛纳斯县生态农业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兵团的塑料 薄膜的使用量迅速增加,每年用量数万t而且不断 增长。现在使用的大多数是厚度为0.008mm以下 的"超薄膜"。由于难以及时回收,残留在地里的残膜 已超过10万余t。所形成的"白色污染"对生态环 境、土壤结构、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残膜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作物对水份和养份 的吸收,使棉花等作物的产量下降。有资料表明:连 续三年残膜没有清理的地块,小麦产量下降2%~ 3%。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产量下降10%~ 15%。目前残膜污染严重的地块已达到43.7kg/ 667m2(旧制1亩,下同)残膜,棉花减产20%~30%。 残膜污染土地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根据目前 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采用机械清理是比较 现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滨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良的抗虫性,但其抗病性均较差,特别是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多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病害的种类根据调查,在本市棉田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褐斑病、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等,为害比较重的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2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2.1棉花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棉田使用PE地膜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3种可降解(氧化-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棉花对比试验,设置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3种可降解地膜降解速率及强度不同,当季质量损失率达26.06%~79.96%,降解效果明显;降解诱导期相差15 d左右,具有一定可控性,降解后地膜残片变薄、变脆并紧贴地面,继续起到一定的增温、保墒作用。棉花地膜覆盖与露地栽培相比,播种后50 d内日平均地温提高2~3℃,单株结铃增加1.3个,铃重增加0.7 g,籽棉产量增加583.5 kg/hm2,达显著水平。可降解地膜覆盖与PE地膜覆盖栽培相比,对土壤温度、水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以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棉花覆盖栽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技术由于其具有很好的保墒增温、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所以被广泛运用,但是残留的地膜却成为了无法解决的白色垃圾。针对残膜污染治理回收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地膜回收率,减少残膜污染,采用头水前揭膜方法进行试验,研究了头水前揭膜与全生育期覆膜对地膜回收率、子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相比,头水前揭膜可提前回收地膜40%;子棉产量较全生育期覆膜增加4.7%;二者纤维长度和衣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典型地区农用地膜利用现状及残膜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山西省目前的地膜利用和残膜污染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样方检测方法,对山西省各市县进行地膜问题的相关统计分析,同时对寿阳大田中的铺膜情况进行实时观测。结果表明:目前全省使用的地膜厚度大多在0.008 mm以下;全省90%以上都使用普通地膜,可降解类地膜很少;地膜覆盖面积居前三位作物分别是:蔬菜、玉米、马铃薯,南部盆地内有部分覆盖冬小麦;地膜使用量最多的市级单位是大同、忻州、临汾;地膜回收率极低,且大都是搁置路头、填埋、焚烧或者直接翻入土壤,残膜在土壤里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若一直沿用目前的地膜覆盖方式,不重视对残膜的回收,很快就会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制标准,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质量。本次调研统计分析可为山西省残膜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翁牛特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翁牛特旗就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但随着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的增加,废旧残膜对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开展农用残膜回收、治理,减少土壤中残膜量,对翁牛特旗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翁牛特旗农用地膜使用情况翁牛特旗从1983年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主要用于玉米、甜菜、谷子、葵花、蔬菜等作物,地膜覆盖面积和覆盖量逐年增加,应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8.
棉花覆盖降解膜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覆盖地膜栽培具有保温增温 ,调墒防旱防渍 ,增肥通气 ,抑制杂草和减少劳动用工的作用。同时还能充分地利用其有效生长季节的光热资源 ,促进棉花早现蕾 ,早开花 ,早结铃 ,增加单成桃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因而 ,自棉花覆盖地膜栽培技术应用以来 ,为我省棉花夺取高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 ,由于地膜难于分解 ,长期使用后会不断地积累在土壤中 ,造成土壤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耕种难度加剧 ,棉花产量和品质相应受到严重影响 ,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地膜给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引进了国内研制成功的 6种降解膜进行棉花覆盖…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棉田后土壤水分、温度、通透性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除具有普通地膜的增温、保水、提墒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外,更具有普通地膜所不具有的从膜面垂直入渗降水的作用,使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具较高水平,水分供应充足,同时,由于渗水地膜的微通气作用,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气相比例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温度较为稳定。(2)渗水地膜覆盖进一步改善了棉田土壤水分、温度及通透性等生态环境,为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看出,棉花植株抗逆性增强。渗水地膜进一步提高了棉花覆盖栽培的增产潜力。(3)在北部特早熟棉区降水较多的年景下,渗水地膜覆盖棉花产量比露地增产22.3%,比普通地膜增产12.1%,增产效果显著。渗水地膜比普通地膜增产主要在于铃重的增加,普通地膜比露地的增产主要得益于衣分的提高,渗水地膜比露地的增产是得益于铃重及衣分的共同作用。渗水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并未增加投资。(4)在同等条件下,渗水地膜总耗水量比露地降低10.1%,比普通地膜降低6.5%。水分利用率比露地提高36.7%,比普通地膜提高20.7%,此结果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旱作棉花提高降水利用率及新疆内陆棉区灌溉条件下的棉田节水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区不同农田管理模式的残膜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更科学地应用地膜技术减少残膜污染,研究不同农田管理模式对农田残膜污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农田残膜人工采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兵团和地方2种不同农田管理模式下农田地膜残留量、地膜回收现状和残膜处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膜残留量方面,北疆兵团和地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没有显著差异;南疆地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兵团,高38.93 kg/hm2(P<0.05);东疆兵团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地方,高162.60 kg/hm2(P<0.05)。在地膜回收方式方面,兵团和地方都是主要采用了地表全部清理干净后在翻耕时再捡拾一遍和只进行地表清理的方式。在残膜处理方式方面,兵团主要采用收集后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而不同地方残膜收集后填埋、焚烧、放置在路边和卖掉的方式都有使用。不同的农田管理措施导致农田地膜残留量出现差异,本研究为新疆农田残膜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具体化和高效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