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5,(4):90-93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在葡萄叶片上的定殖能力,本研究先后采用利福平和链霉素对解淀粉芽孢杆菌N24进行双抗诱导,获得了菌落特征与野生菌相同且抗药性稳定的双抗菌株(抗利福平320μg/m L、抗链霉素150μg/m L)。此双抗菌株在葡萄叶片上的定殖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104cfu/m L和1×106cfu/m L的菌液喷施叶面后,5~10 d菌量快速增加,10 d达到最高峰,此时其定殖和繁殖能力最强,尤其是起始菌液浓度为1×106cfu/m L时,叶片上的定殖量可达1.7×103cfu/g。浓度为1×108cfu/m L的菌液喷施叶面时,在喷雾后5 d菌量达到最高峰。综合来看,生防菌N24的最适喷施菌液浓度为1×106cfu/m L。添加增效因子后有利于双抗菌株在葡萄叶片表面的定殖,其中,添加壳聚糖的效果最好,其次为苏氨酸。添加磷酸氢二钾后的菌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GFP标记短小芽孢杆菌LYMC-3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短小芽孢杆菌LYMC-3的内生性及其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菌株在马尾松组培苗体内的定殖,并采用高渗透法将质粒pGFP78转入菌株LYMC-3,对其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同时测定标记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以GFP标记和抗性标记作为示踪手段,将标记菌株接种到2年生马尾松盆栽实生苗的根部,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稀释涂板的方法,对马尾松根部、茎部的标记菌株进行定期回收检测.结果显示,通过SEM成功观察到菌株LYMC-3在马尾松体内的定殖,并成功获得LYMC-3菌株荧光表达强烈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经过连续8次的稀释培养,其遗传稳定性为96.8%.GFP标记菌株在接种马尾松根部后的第4天,根部、茎部都能回收到大量标记菌株的存在,随后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且根部的下降速度快于茎部.接种40 d后,根部回收标记菌株数量为0.3×102cfu/g,茎部回收标记菌株数量为0.8×102 cfu/g.以上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LYMC-3具有内生性,能在马尾松体内良好地定殖和传导.  相似文献   

3.
采用质粒消除与热激法构建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B2-GFP,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稳定性及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同时,采用灌根和稀释平板法测定该菌株在烟株土壤中的活菌数.结果表明:工程菌株B2-GFP较野生型菌株B2提前1 h进入指数增长期,在培养11 h后同时进入稳定生长期;B2-GFP与烟草疫霉对峙培养后抑菌率达48.30%;在不含卡那霉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0代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菌落及菌体仍具有较强绿色荧光.烟株根际土壤活菌数大于根围土壤活菌数,且均呈现先升后降再趋于稳定的规律.在灭菌土壤中接种工程菌株B2-GFP第14天,烟株根际土壤活菌数达1.61×107 CFU·g-1;在自然土壤中接种该菌第42天,烟株根际土壤活菌数达1.46×107 CFU·g-1;接种第70天仍能保持绿色荧光表型.本研究证实工程菌株B2-GFP在烟田土壤中能够定殖并保持其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初步解析脂肽类抗生素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9601-Y2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敲除B9601-Y2中的杆菌霉素D合成基因,获得了敲除突变体Y2ΔbmyA;通过平板离体对峙实验比较观察了Y2ΔbmyA对尖孢镰刀菌拮抗能力的变化,并动态监测了其在玉米根系组织及根际环境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Y2ΔbmyA对平板尖孢镰刀菌的拮抗能力较B9601-Y2减弱了83.53%;Y2ΔbmyA在根际土壤环境中的定殖量较B9601-Y2减少了42.25%,在根系组织内的定殖量较B9601-Y2减少了16.88%。上述结果证明杆菌霉素D合成基因对B9601-Y2菌株的抑菌和定殖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短小芽孢杆菌转座突变株的GFP标记及在水稻上的定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GFP标记的短小芽孢杆菌在水稻植株上的定殖规律,为其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短小芽孢杆菌GFP标记的转座突变株库中筛选强表达GFP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用作水稻植株的定殖示踪。【结果】采用荧光酶标仪、流式细胞术检测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手段,对1 467株Tn5-egfp随机插入突变株的GFP表达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获得8株荧光表达较强的突变株,并对突变株作了T-DNA插入拷贝数鉴定。在开放和封闭系统中,标记菌在水稻幼苗根际土壤中均可以存活15 d以上,且前者标记菌的数量下降相对更慢。【结论】短小芽孢杆菌在根毛区及侧根分生处的数量最多,并在根表面形成菌膜。该菌可通过水稻幼苗根部的伤口或幼嫩根毛等部位侵入根系,主要分布在皮层细胞及其间隙,在植物的维管束内亦可观察到荧光标记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水稻幼苗根际土壤中有着良好的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短小芽孢杆菌BX-4抗生素标记及定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短小芽孢杆菌BX-4在作物根际的定殖及防病效果,通过浓度梯度法用氨苄青霉素对其进行了抗性标记,并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在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规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突变体菌株BX-4'能够耐受浓度为200 μg·mL-1的氨苄青霉素,并且具有耐药和遗传双重稳定性;应用试验显示该突变体菌株能成功在番茄根际定殖.接种20 d后根际土壤中存活数量达到最高值1.34x108cfu·g-1干土,以后逐渐下降,到50 d时趋于稳定;筛选的突变体菌株对番茄青枯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达37.9%~50.9%.短小芽孢杆菌BX-4在作物根部的定殖规律为揭示其生防机理及应用该菌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7.
利福平抗性和抗病原真菌标记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辣椒的2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BS-2和BS-1经浸种、涂抹、浇灌土壤等接种处理均能进入辣椒植株体内.涂抹接种1-5d后,接种上部叶中的菌量逐渐上升;浇灌土壤接种,在1-15d内植株体内菌量逐渐上升;浸种接种,植株从子叶出现到第1片真叶刚展开时,植株茎和叶中的菌量逐渐上升,之后下降.说明两菌株为辣椒的内生定殖细菌,且可在辣椒体内繁殖和传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及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相关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结晶紫染色法、运动性平板法等研究不同pH条件对菌株的生长速度、趋化性、生物膜形成、涌动性及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适合生长和定殖的pH值范围为pH5~10,其中最适pH为7~8,且在pH为7~8的环境中,菌株有较好的涌动性运动能力。解淀粉芽孢杆菌TR2在pH7的中性环境中向不同pH环境的趋向中,向pH 8的趋向最为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TR2在pH8~9形成良好复杂的生物膜,在pH8的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好于其他处理。【结论】中性或弱碱性土壤更利于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的生长与定殖,为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发和应用概况,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淀粉芽孢杆菌是具有良好生物防治功能的益生菌,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防治,其功能基因组、蛋白组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述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在分类学鉴定、抗菌物质、抗菌机理以及与植物互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用称量法、硫代巴比妥酸法、茚三酮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经不同浓度FeSO4预处理后山核桃在干旱胁迫下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山核桃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微量元素Fe对山核桃抗旱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干旱胁迫15d后,当FeSO4预处理浓度为0.08%时,山核桃叶片相对含水量可达到最大值;当FeSO4预处理浓度为0.12%时,能最大程度抑制山核桃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最终分解产物丙二醛的产生;当FeSO4预处理浓度为0.09%时,山核桃叶片脯氨酸含量可达最大值。因此,当FeSO4预处理浓度为0.08%~0.12%时,能增强山核桃对干旱的适应性和提高抗旱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别山山核桃的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系统地探讨了以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快速繁殖的途径.以叶柄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进行培养,诱导叶柄形成愈伤组织的较适宜激素组合是2,4-D4.0mg/L+KT0.4mg/L,对于芽的增殖,较适宜的激素组合是6-BA 2.0mg/L+IBA0.4mg/L或6-BA 3.0mg/L+IBA0.4mg/L;而根的诱导则在MS+IAA 0.5mg/L或MS+NAA 0.5mg/L培养基上进行最好.  相似文献   

13.
根据健康成人和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exocrine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EPI)人群的肠道条件,设置不同的胆盐浓度、肠道pH和胰脂酶浓度,分析加工山核桃基质降解率(matrix degradation rate,MDI)、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总酚和抗氧化活性,探究不同肠道条件和粒径大小对加工山核桃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粒径大小对加工山核桃体外消化影响最显著,小颗粒加工山核桃MDI、抗氧化活性以及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均高于大颗粒加工山核桃。pH和胆盐浓度与脂肪消化和抗氧化活性相关,pH 7,胆盐浓度为10 mmol·L-1时,脂肪消化效果更好;胰脂酶浓度越高,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率越高。因此,EPI人群可适量摄入补充益生元、胰酶制剂,提高对山核桃制品营养素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适生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青青  吴达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20-11022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各种农作物土宜工作及其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DEM、气候气象数据等作为数据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约简山核桃适生环境的评价因子,得到关键因子集;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建立山核桃适生环境综合评价模型,为山核桃的引种、扩种和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尿素包合纯化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工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尿素包合反应中温度、时间、脂肪酸/尿素、甲醇/尿素等因素对亚油酸纯度及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脂肪酸)/m(尿素)为0.3,V(甲醇)/m(尿素)为2.5,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24 h的优化条件下,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由23.80%提高到80.73%。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雌花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掌握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雌花花芽分化规律,从超微结构、显微结构和外部形态变化多个层次上综合研究雌花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雌花发育过程从3月下旬开始到5月中旬基本完成,历时约35 d,整个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总苞形成期和雌蕊形成期共5个时期。未分化期雌花芽外部形态与叶芽无区别;分化初期生长点趋于半圆形;花序分化期3个小花原基形成;总苞形成期每一小花周围形成1个总苞片和3个小苞片;雌蕊形成期小花继续发育,胚囊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大田条件下山核桃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灰岩母岩土壤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开展定位研究。通过对土壤养分及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变化的动态分析测定.研究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水平现状及季节性变化,探讨山核桃叶片养分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养分水平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与10a前相比较,山核桃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但是土壤酸化严重,土壤pH4.5。对山核桃叶片养分动态分析显示,随着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直至成熟,山核桃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变幅在10.6~15.4,0.9~2.2和5.2—11.8g·kg^-1。叶片养分水平与果实之间养分供应源库关系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目前山核桃林地氮、磷、钾肥料施用过多,应根据山核桃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控制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量,加强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从而实现稳产高产并提高品质。表3参18  相似文献   

18.
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的差异,于2008年7月采集和分析了板岩、花岗岩、千枚岩和砂页岩等4种母岩发育的土壤和山核桃植株叶片。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土壤酸碱度最低(pH 4.72),有机质(43.11 g·kg-1)和有效硫(38.73 mg·kg-1)质量分数最高,交换性钙(5.22 mg·kg-1)和有效锌(1.65 mg·kg-1)质量分数最低;而有效磷(7.29 mg·kg-1),有效铁(31.24 mg·kg-1)和有效锰(67.49 mg·kg-1)质量分数则以千枚岩发育的土壤为最高;山核桃叶片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表现为氮>钙>钾>镁>磷>锰>铁>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的山核桃叶片氮、钙、镁、锌质量分数最高,磷、铁质量分数最低;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与多个大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叶片氮、钾、钙、镁、铁与土壤多种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5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