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采用热脱附-气象色谱-质谱联用(TDS-GC-MS)法对浙江省永嘉县四海山林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林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分含量及变化进行了春夏秋冬各1次测试。结果显示,黄山松林空气VOCs全年共检测到69种,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年均相对含量最高,达40.92%,出现的物质有α-蒎烯、桉树脑和柠檬烯等;其次为其他类、醛类和脂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12.45%,12.22%和11.00%。黄山松林空气VOCs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以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VOCs的32.06%,52.15%和58.86%;冬季以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达34.29%。总体来看,黄山松林空气中VOCs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有利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林分内芬多精成分及相对含量时间动态特征,以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香樟(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和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分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的2月、5月、8月和11月分别对5个林分内的VOCs进行了4次采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法分析、鉴定林分VOCs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内源萜烯类和外源烷类是林分VOCs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有样本均检出了芬多精主要成分桉油精和(+)-柠檬烯,其他萜烯类偶有检出;林分芬多精相对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5月和8月最高;柏木林分芬多精含量在5月和8月明显低于其他林分;柳杉林分芬多精相对含量在11月份明显高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3.
利用HQWAS-200PRO空气负离子监测系统,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监测了南京南郊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内麻栎+枫香树+马尾松林分内空气负离子的浓度,结果表明: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总体上呈现白天高、晚上低的变化趋势,但随天气不同呈现一定的差异。全年不同天气的负离子日平均浓度大小依次为雨天(6 586个/cm~3)晴天(2 365个/cm~3)雾霾天(1 353个/cm~3)阴天(1 122个/cm~3)。1 a中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依次为夏季(6-8月)秋季(9-11月)春季(3-5月)冬季(12-2月),其中夏季6月负离子浓度最高,平均达5 432个/cm~3,冬季1月的负离子浓度最低,仅1 421个/cm~3。林内全年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值为2 398个/cm~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PM2.5含量呈负相关,与风速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但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体标样注入、采样管先连续后间隔采样、自动热脱附仪(ATD)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数据拟合积分计算等方法和技术,建立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环境测试舱(简称VOCs舱)对8种VOCs(甲苯、乙烯基环己烯、对二甲苯、苯乙烯、2-乙基己醇、萘、4-苯基环己烯和正十二烷)的回收率测试方法。对比两台VOCs舱回收率的测试结果发现,对小分子化合物的回收率数据基本一致,均在83%~99%之间;但对大分子化合物的回收率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尽早开展制定VOCs舱回收率的测试标准。甲醛测试舱(简称甲醛舱)对8种VOCs的回收率测试结果远低于VOCs舱,尤其是萘和4-苯基环己烯,其回收率小于11%,建议在采用改造甲醛舱进行VOCs测试时多关注甲醛舱对于VOCs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1年生枫香树Liquidatubaformosana容器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根淹和冠淹2种淹水胁迫对枫香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淹和冠淹胁迫下枫香树均生长旺盛,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都显著高于常规水分条件(P0.05),产生了叶面积减小、皮孔增大和茎秆增粗等适应水淹环境的形态变化;光合能力总体上呈现出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胁迫初期,枫香树的光合能力升高,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增大、光补偿点(LCP)下降而光饱和点(LSP)升高,光合日变化曲线在胁迫初期为双峰型,后逐渐平缓,胁迫使光抑制提前。胁迫45 d后,光合能力显著下降(P0.05),胁迫解除后恢复,枫香树能够60 d内耐深淹,且长势良好,表明枫香树幼苗具有较强的耐根淹和冠淹抗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进行不同造林密度和施肥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随造林密度的增大,枫香林的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呈现出递增趋势;但除了树高在最小与最大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胸径、冠幅、枝下高无显著差异.在尿素不同量(100 g、300 g、500 g)与过磷酸钙不同量...  相似文献   

7.
对福建柏林秋季空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规律的分析表明:(1)福建柏林内外颗粒物日变化林内外差异不大,林内外在17:00或(19:00)四种粒径空气颗粒物浓度差异显著(P0.05),林内外均在7:00出现全天的第1个高峰、林内在19:00而林外在17:00(TSP、PM_(10)、PM_(2.5))或者19:00(PM_(1.0))出现全天的第2个高峰;林内外均在11:00-13:00出现全天的低谷;(2)4种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趋势大体相似,TSP两个峰值出现在中午和傍晚,两个低谷值出现在9:00或15:00-17:00,PM_(10)比TSP提前2h,PM_(2.5)的两个高峰值出现在13:00和19:00;两个低谷值出现在9:00和15:00;(3)天气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温、低湿、相对静风状态空气颗粒物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对人的健康影响,对某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整车空气质量进行实验,分析研究不同工况和不同下线时间的车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TVOC)和甲醛,以及健康高度关注的其他VOCs,同时通过查阅文献获得实际运营车辆的车内空气质量,并依据美国环保署颁布的“致癌物的风险评价导则”,分析研究车内空气中“五苯三醛”对司机和上班通勤人员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以尝试分析和建立VOCs成分及浓度与人体健康效应关联关系,探讨车内空气质量对人的健康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某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内的一级致癌物质苯及甲醛对人体的致癌风险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司机室及客室中“五苯三醛”对人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美国EPA规定的非致癌危险风险基本值,对司机及上班通勤人员均不存在不可接受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烟煤、无烟煤、蜂窝煤等典型民用燃煤燃烧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特征及臭氧形成潜势(OFP).结果表明:燃煤烟气的VOCs物种组成随着煤种类及燃烧温度的变化而呈现较大差异,烟煤在较低燃烧温度下(460℃)排放的VOCs物种种类较多且T VOC浓度较高,排放的VOCs种类和T VOC浓度均随着燃烧温度的增...  相似文献   

10.
2018~2020年,在大连市开展了城市大气中VOCs(臭氧前体物)的连续自动监测。采用SynSpec GC955-611/811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大连地区VOCs组分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2018~2020年,大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VOCs平均体积浓度为9.27×10~(-9),体积浓度从高到低为:烷烃芳香烃炔烃烯烃。采用臭氧生成潜势(OFP)计算方法计算了各种VOCs组分和物种的活性水平:2018~2020年,大连市活性浓度为13.22×10~(-9),烷烃和芳香烃的臭氧生成贡献最高。大连市TVOCs体积浓度体现为:秋季高,春季低,烷烃、芳烃和炔烃体积浓度秋季最高。关键VOCs活性物种甲苯、丙烷、正丁烷、间/对二甲苯和异戊烷等排名靠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黑松阔叶林内黑松(Pinus thunbergii)、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3树种的树干径流对表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大气降水,3树种的树干径流p H值均有所下降,化学元素浓度则有所提高,导致树干基部土壤p H值较低,但其影响主要局限在离树干90 cm范围之内;树干径流的养分输入增加了树干基部土壤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从树种看,黑松树干径流的p H值最低,化学元素浓度最高,但离树干不同距离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枫香树和樟,其原因是黑松的枯枝落叶比枫香树、樟不易分解,说明土壤养分更多地受枯枝落叶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0月和2016年9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的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林和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林设立样地调查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并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个样地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70种,隶属于37科56属,其中乔木13种,灌木30种,草本13种,藤本13种,竹类1种;木本植物53种。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层次优势种明显。毛竹林样地内乔木层毛竹单占优势,灌木层以杜茎山Maesa japonica占绝对优势,草本层以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薹草Carex sp.和杏香兔儿风Ainsliaea fragrans占优势;苦槠-枫香树林样地内乔木层以苦槠和枫香树共占优势,灌木层以苦槠,柃木Eurya japonica,堇叶紫金牛占优势,草本层以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占优势。堇叶紫金牛在群落中呈小片状集群分布,优势明显或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林隙环境状况、林隙内物种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与林内物种丰富度不同,乔木物种丰富度略高于林内,而灌木和草本物种丰富度则明显高于林内;林隙内物种种间关系多数呈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种对数较少(乔、灌、草),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显著负相关(P<0.05)种对数也较少(乔)或没有(灌、草),物种间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林隙中小气候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变,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显著高于林内(P<0.01),空气相对湿度和地温变化规律也表现出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短人造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周期,降低检测成本,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设计出新型DL-SW微舱。以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及刨花板为研究对象,在设定条件下对3种板材释放的VOCs进行快速检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VOCs的具体成分及各组分含量,对比分析DL-SW微舱法与气候箱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L-SW微舱法测得第1~3天3种板材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量下降最快,最终均在14 d内达到稳定状态。测得3种板材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为芳香烃、烯烃及烷烃,占TVOCs总量50%以上,其次为醛类、醇类、酯类和酮类。高温和高相对湿度环境下,3种板材TVOC释放量有显著增加,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TVOC初始释放量分别为970.56,3 954.49和658.00μg/m~3。DL-SW微舱法与1 m~3气候箱法测得的3种板材释放的VOCs物质种类相同,TVOC释放趋势一致,达到稳定状态时TVOC浓度相对偏差分别为13.95%,11.04%和9.06%。测得的TVOC稳态释放量拟合得到公式y=0.877 5x+0.344 7,拟合度R~2为0.996。DL-SW微舱法较1 m~3气候箱法检测时间缩短50%以上,且成本低、可靠性强,能同时调节温湿度及空气交换率,可作为1 m~3气候箱的比对产品,有助于提高人造板产品的环保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西天山地区春夏季森林内外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森林内外各气象因子的差异情况,分析森林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4-9月林内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风速相比林外总体偏低,但土壤湿度相比林外明显偏高。(2)林内外气温和土壤湿度的差异性在6-8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的建立方法和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分析了我国基于排放清单的VOCs排放量及排放特征,提出了加强本地化VOCs排放清单的研究,以及因地制宜地采取VOCs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灰霾天气的产生,而且吸入会对人身体产生危害。VOCs的来源广、组成复杂,不同来源的VOCs采样要求各异,尤其对工业VOCs监测还没有标准方法。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与危害,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行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提出了VOCs监测重点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风倒区1.5 hm2的样地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且包含坑和丘微立地的大、中、小3个代表性林隙。在每个林隙中心安装HOBO自动气象站,测定了7—9月林隙中心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在郁闭林分和空旷地设置对照。分析了不同大小林隙之间以及林隙内丘顶和坑底之间小气候在生长季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林隙总辐射、PAR以及空气温度依照大林隙、中林隙和小林隙的次序依次降低;同一林隙内,丘顶的总辐射、PAR和空气温度大于坑底,丘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坑底;月均气温和月均PAR均为7月>8月>9月,绝大多数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递减,仅9月份小林隙的气温大于中林隙。同一林隙的平均气温日较差均为7月>9月>8月,相同微立地(林隙中心、丘顶、坑底)气温日较差均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相同月份丘顶的气温日较差均大于坑底。各林隙空气相对湿度均为8月>9月>7月,并按照空旷地、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和郁闭林分的次序依次递增。7月份大林隙的总辐射、PAR与8、9月份相比均差异显著。9月不同大小林隙之间的总辐射、PAR差异均不显著。7—9月,大林隙和小林隙中心的空气湿度均差异显著。同一林隙相同月份丘顶和坑底的PAR、空气相对湿度差异均显著,空气温度差异不显著;无论是在林隙内还是林隙内的丘顶和坑底,同一林隙不同月份的温度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9.
林窗的产生使森林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演替.本文选取东北地区具有典型性的次生林生态系统中人工小林窗(林窗直径与边缘木高之比小于0.5)为对象,对林窗内部及其附近林分的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距地面10 cm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0-15 cm,15-30 cm)进行了观测.实验在林窗形成后的第二年进行,时间为2006年5-9月.结果表明:PPFD最高值出现在林窗北部边缘,尤其在生长季初期的五月份最为明显;晴天时PPFD到达最大值的时间较阴天提前;林窗北部的气温较高,南部的气温较低.土壤温度在林窗内变化剧烈,范围为1-8℃,最大值出现在林窗北部,且与气温最大值显著相关(R = 0.735, P<0.05).表层土壤水分高于下层土壤水分,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主要是受林窗面积和地表植被的影响所致.上述结果表明,辽东山区次生林小林窗光量子最大值出现的位置与以往在北半球林窗观测结果基本一致,但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不同的纬度间存在着差异.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最大值也都出现在林窗北部,体现了光照对温度变化的影响.由于面积因素的影响,七月份温度变化与其它月份不同.土壤水分在雨季和旱季变化不大,这可能与林窗大小和所处地理位置有关.在本次观测的形状不规则小林窗中,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对物种更新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图5参44.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秋冬季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监测,探索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和最大值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规律为:热带低地雨林枫香林人工林热带山地雨林草甸热带亚高山矮林热带山顶灌丛,其中各植被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别为(5360±2484)、(3800±1390)、(2490±784)、(1640±530)、(1030±209)、(850±554)、(270±33)ion·cm~(-3);2、低地雨林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为12330 ion·cm~(-3),出现在17:00左右,最低值为1510 ion·cm~(-3),在15:00左右;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4、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相关性极显著:当气温19℃时,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当气温19℃时,空气负离子浓度先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随后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