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太子参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子参茎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茎尖在含有0.5~1.0mg/L 6-BA 0.1mg/L NAA 3%白糖 0.4%琼脂的MS培养基中芽的诱导率高达100%,茎尖的诱导分化能力较茎段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 1.0mg/L 6-BA 0.1mg/L NAA 3%白糖 0.4%琼脂,且不定芽经30d培养,增殖系数达10。在增殖培养中同时分化出根系,可免去根的诱导环节,简化快繁程序;适宜试管苗移栽基质为河沙:珍珠岩=2:1,移栽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3.
4.
对施秉县太子参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进行分析,发现0~20与20~40cm土层重金属元素含量不同,Cr、Cd和Pb元素在太子参连作10a的土壤中含量最高,并且随连作年限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在各种植方式下,上下2层土壤Cr、Cd和Pb含量变化不大;在轮作方式下,土壤中Cu、As、Hg、Mo和Mn等含量均高于同一土层在其他种植方式下的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0~20cm土层,太子参在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下,除Zn、Mo和Mn 3种元素外,其他各元素的平均值均低于连作3、6和10a的土壤。连作6a和连作10a土壤中的Cd、Cu和Zn含量远高于连作1a土壤;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单因素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但连作6和10a种植区的综合污染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种植方式。不同种植方式下,太子参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远小于0.7,属于安全、清洁水平,土壤环境质量为1级,符合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的土壤要求。  相似文献   

5.
施秉县太子参规范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GAP生产基地情况的全面调查研究,提出了太子参的栽培管理种植技术,结合中药材GAP规定要求,探讨了如何提高太子参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变太子参不容乐观的生产现状,从繁殖和栽培2个方面综述了太子参近年来的研究概况。建议建立太子参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体系,从种子繁殖、品种复壮、脱毒培养、微块根培养、新品种培育等方面改善繁殖现状,从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自毒作用等方面改善栽培现状,以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同时为太子参的繁殖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太子参脱毒种苗的繁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刘开智 《农技服务》2014,(10):23-23
近年来,受环境的影响,农户们通通改变了对太子的种植方式,一改以往对太子参的种植方法,这就对太子参的品质和产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太子参的品质变差,产量大幅度降低,也就使得种植户们的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一些地区太子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各种不同种植方式(包括轮作、间作、套作、连做以及连作三年、连作六年、连作10年)对太子参的品质和产量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紫茎泽兰不同繁殖材料繁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进行紫茎泽兰根、茎、种子等繁殖材料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根不能长成新的植株,即不可进行无性繁殖。紫茎泽兰的繁殖体主要是种子、茎,且茎的不同部位成株率不同,以上部一年生茎成株率较高,平均为51%;下部茎成株次之,为46%;中部茎成株率仅为29%。种子出苗率为26.5%。紫茎泽兰茎的生根原理为皮部生根。  相似文献   

10.
陈传艺  肖承鸿  江维克  杨昌贵  熊厚溪  艾强 《农技服务》2013,(9):1008-1009,1012
为探索太子参适宜种植区域及合理选择种植材料,以3个引种地,2种种植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太子参药材的外观性状及采用HPLC法、UV法检测药材质量,比较各引种地太子参的药材品质。结果表明:贵州贵阳(仅为块根种植)的太子参单个块根干重最高,为0.253 9 g,最低为贵州贵阳(种子种植);贵州施秉太子参药材的太子参环肽B含量最高,为0.024 4%,最低为山东嘉祥(仅为块根种植);云南石屏(仅为块根种植)的多糖含量最高,为68.68%,最低为贵州施秉;贵州施秉太子参药材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2.01%,最低为贵州贵阳(种子种植)。贵州施秉和贵阳有较适宜太子参生长的环境,种子种植的太子参可作为增加抗性、更新复壮的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太子参组培苗规范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太子参组培苗的种质特征、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采收加工、包装、储运方法等,侧重规范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种植环节,为太子参的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苎麻不同繁殖材料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苎麻扦插苗、种根苗、实生苗等不同繁殖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经济性状、光合强度和株高整齐度等方面,扦插苗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不同组培脱毒苗产量与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子参的3种组培脱毒种苗(即茎尖苗、愈伤组织苗、种子苗)的大田生长速度、参根产量性状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茎尖苗和愈伤组织苗的生长速度和参根产量均显著优于对照苗;种子苗的生长速度与对照苗无显著差异,参根产量低于对照苗.3种组培脱毒苗的参根氨基酸总量都明显分别高于对照苗,而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对照苗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太子参冬芽茎尖为外植体,采用茎尖脱毒的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组织培养筛选出了适宜太子参芽增殖诱导、丛生芽的快速繁殖、生根壮苗,炼苗移栽的最适条件,为太子参规模化育苗生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太子参茎尖脱毒后,其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2.5mg/L 6-BA+0.2mg/L IAA;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2mg/L KT+0.4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2mg·L-1KT+0.5mg·L-1d A-6。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不同组培苗农艺性状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子参茎尖组培苗、茎段组培苗、实生苗、种根苗等4种组堵脱毒种苗的大田生长速度、根数、根长和参根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茎尖苗的生长速度、根数、根长和参根产量均显著优于种根苗,且单株产量比种根苗高102.7%.此外,研究了行株距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子参组培苗不同行株距处理组合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行距15 cm、株距12 cm组合的太子参产量最高,可作为太子参组培苗的最佳种植规格.  相似文献   

16.
 太子参茎尖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繁殖、生根等关键技术。不同发育阶段适宜培养基组成:茎尖培养基MS+NAA0.5mg/kg +BA0.5mg/kg,出苗率86.7%。继代繁殖培养基MS+NAA0.5mg/kg +BA 0.5mg/kg和MS+NAA1.0mg/kg +BA0.5mg/kg。生根培养基1/2MS+IAA1.0mg/kg,生根率为76.7%,茎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85.2%,定植成活率100%,近3年研究一个简易、快速、实用太子参工厂化育苗生产程序已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石灰、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将太子参以撒播和条播的种植方式播种在改良后的土壤中,然后对太子参的产量进行计算,研究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结果]土壤改良及种植方式对太子参的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及条播方式播种的太子参的产量最高。[结论]施用生石灰和有机肥及条播种植能明显增加太子参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调查寿宁县太子参病害种类,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介绍,包括太子参花叶病、太子参叶斑病、太子参根腐病、太子参白绢病、太子参紫纹羽病,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子参生长点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太子参0.2~0.5 mm大小的生长点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确定了茎尖诱导成芽初代培养基为MS+6-BA 2 mg·L-1+NAA 0.2 mg·L-1+GA3 0.1~0.2 mg·L-1+蔗糖30g·L-1;适于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增殖的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0.01 mg·L-1+蔗糖30g·L-1;再生植株的快速繁殖可通过愈伤组织不断分化不定芽和单茎节切段繁殖2种途径进行;单茎节切段快繁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适于试管微形参形成的培养基为MS+蔗糖60 g·L-1,pH 6.0,最适培养条件为20℃,光照16 h·d-1;生根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在气温15~20℃、空气相对湿度90%条件下,试管苗定植于细沙土中的成活率达98.6%;太子参茎尖组培苗田间花叶病发病率比普通苗低94.75%.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太子参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宜地块、选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及种苗贮藏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