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番茄品种‘倍盈’为材料,运用人工模拟酸雨研究不同强度酸雨(pH3.0、pH3.5、pH5.6)胁迫对‘倍盈’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处理使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及细胞质膜透性显著上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下降。胁迫停止后SOD的活性逐渐下降,停止胁迫后20d,pH3.0与pH3.5处理均显著低于pH5.6(CK);可溶性蛋白的含量pH3.0与pH3.5多呈现波动性的上升,至停止胁迫后15d,pH3.0、pH3.5与pH5.6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丙二醛的含量则呈现波动式上升,停止胁迫后20d,pH3.5与pH5.6差异不显著,而pH3.0显著高于pH5.6;细胞质膜透性pH3.5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pH3.0表现下降趋势的现象,但至停止胁迫后20d,pH3.0、pH3.5与pH5.6之间无显著差异;pH值3.0和pH值3.5的叶片伤害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至停止胁迫后10d以后基本处于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从番茄植株的外部形态来看,pH3.0酸雨处理在胁迫停止后20d,仍呈现叶片黄化、枯萎状态,说明pH3.0酸雨胁迫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而pH3.5酸雨胁迫处理下‘倍盈’表现出较好的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
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基质栽培番茄为研究对象,观测了番茄的生长发育进程和营养素含量变化,发现在幼苗营养生长阶段叶片营养素含量呈增长趋势,到移植60 d前后达到最大值,从结果期开始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为结果期前后,此时也是番茄生殖生长旺盛的时期,其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番茄和蜀葵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素含量往往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番茄和蜀葵两种草本植物的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色法分别测定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植物幼苗叶绿素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对番茄和蜀葵的抗旱性研究及进一步的品种选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依镁  王娇  王萍  师恺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6):3144-3154
【背景】近年来,我国番茄生产中面临的不良气候环境导致露地和设施栽培中番茄病害日益严重。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所引发的番茄细菌性叶斑病频发,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品质。糖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与营养物质,在植物遭受病原菌侵染时,糖既可以作为信号参与调控植物抗病性,也可以作为主要碳源为免疫反应提供能量。STP(sugar transport protein)家族是一类糖转运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与病原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明确番茄中STP家族是否参与调控植株对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方法】以番茄CR品种(Solanum lycopersicum cv. Condine Red)为材料,通过接种Pst DC3000,明确STP基因家族对Pst DC3000的响应。构建SlSTP2的突变材料与过表达材料,并进行鉴定、繁种。在野生型和SlSTP2基因突变体、过表达植株上接种Pst DC3000,观察比较叶片发病情况、台盼蓝染色显示的死细胞数量,检测叶片菌落数(colony-forming units,CFU)和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明确SlSTP2在植株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作用。为探究SlSTP2防御Pst DC3000的内在分子机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t complimentary,BiFC)试验筛选互作蛋白,构建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突变与过表达材料,并接种Pst DC3000明确其在植株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作用。【结果】在番茄植株上接种Pst DC3000后,SlSTP1SlSTP2表达上调,选取上调最显著的SlSTP2作为后续研究对象,构建其突变材料与过表达材料。在番茄野生型和Slstp2突变植株、OE:SlSTP2过表达植株上接种Pst DC3000,相比野生型植株,Slstp2植株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病情况更严重,叶片CFU与台盼蓝染色显示出的死细胞数均更多,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下降,OE:SlSTP2植株则相反。通过BiFC试验发现,SlSTP2与G蛋白β亚基SlAGB1互作。接种Pst DC3000后,Slagb1突变体发病较野生型重,呈现与Slstp2突变体一致的发病表型;OE:SlAGB1则与OE:SlSTP2植株同样表现出更强的抗性。【结论】SlSTP2受Pst DC3000诱导,并正调控番茄对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且SlSTP2与正调控因子SlAGB1互作,推测SlSTP2调控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抗性与SlAGB1有关。  相似文献   

5.
实验用聚乙二醇(PEG)、CaSOt、肽微肥、KH2PO1、尿素、脱落酸(ABA)不同浓度配比的溶液处理加工番茄种子。结果表婴,加工多茄苗期叶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极显著的增加,说明这些药剂配比可以提高加工番茄的苗期抗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酸雨沉降日益加剧,严重影响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一类植物体中广泛存在的植物激素,具有广谱调控植物抗性的作用.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对模拟酸雨环境下蔬菜作物光合作用和病害发生的影响,明确其对酸雨条件下蔬菜危害的缓解效应,对蔬菜作物安...  相似文献   

7.
<正>番茄细菌性病害很多,除了危害维管束的番茄青枯病外,还有主要危害地上部的番茄溃疡病、番茄叶斑病。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从番茄育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主要侵染番茄茎干、叶片和果实。番茄细菌性叶斑病亦称番茄细菌性斑疹病,主要侵染番茄茎干、叶片和果实。一、典型症状及诊断要点1.番茄溃疡病。在温室条件下的典型症状:病株初期叶片表现可逆性萎蔫,在叶片的叶脉间产生浅褐色的坏死斑点,最后出现永久性萎蔫,致使整株干枯而死。在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8.
为避免夏季晴天午间强光对棚室作物产生不利影响,生产中常采取人工遮荫的方法降低棚室内光照强度和温度,但遮荫不当会影响番茄生长。针对此情况,本文研究了遮荫15 d对棚室番茄叶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显著降低了番茄植株中上部复叶的叶长、叶宽和顶端裂叶长以及植株中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因此,夏季遮荫要适时,遮荫时间不应过长,以防影响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9.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糖分组成和含量变化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果穗各部位组织中的糖分组成和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组织中的糖分组成和含量是不同的。花梗和果柄维管束中主要含有蔗糖,而果实的其他部位中则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在核桃期含量最低,至果实成熟期含量达到最高。在果皮细胞和果实维管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果胶质和隔壁中含糖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选用野生型番茄克梅留斯基(Solanum chmielewskii)和普通栽培型番茄Micro-Tom(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验材料,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番茄花后不同生长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动态变化,明确其在开花后叶片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规律,为以Micro-Tom为试材的糖代谢研究及野生型番茄资源的利用服务.结果表明:在番茄开花后25d,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含量Micro-Tom明显高于克梅留斯基,分别高出247%和290%;花后25,35d,45d Micro-Tom叶片中蔗糖含量高于克梅留斯基,分别高出111%、96%和169%;而克梅留斯基在花后15d,叶片中淀粉含量明显高于Micro-Tom,为142%.转化酶(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花后25d Micro-Tom叶片明显高于克梅留斯基,分别高348%和138%;而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Micro-Tom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都高于克梅留斯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则是克梅留斯基较高.  相似文献   

11.
番茄疮痂病病原菌T3小种是严重威胁我国番茄生产的优势小种,采用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是唯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途径,而抗性遗传研究和抗病基因的鉴定是利用抗性资源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利用感病材料Super Sioux与野生醋栗番茄材料LA1589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分析了LA1589对T3小种的抗性遗传,并对抗性基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海南省姜种植地发生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根据对该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寄主范围等测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甘蓝黄单胞菌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ris pv.zingibericola(Ren etFang1981)Bradbbury 1986].  相似文献   

13.
Diagnosis of bacterial spot of tomato using spectral signatur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ltraviolet,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isease severity of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eaves infected with Xanthomonas perforans, the causal agent of bacterial leaf spot of tomato. Chemometric methods were used to identify significant wavelengths and create spectral-based prediction models. Significant wavelength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B-matrix from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pectrum, and through the use of a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SMLR) procedure. These analysis methods revealed several significant regions wavelengths and produced predictive models of disease severity based on absorbance spectra. The best model predicted the disease severity of the validation data set with a root mean square difference (RMSD) of 4.9% and 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of 0.82. The results of this initial study indicate the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spectral technology to detect bacterial leaf spot of tomato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4.
番茄灰叶斑病是中国近年来新发生及流行的一种病害,给番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对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发病规律、病菌侵染过程、病菌生物学特性、病菌分子生物学、抗病机理、病菌毒素、抗性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深入开展抗番茄灰叶斑病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已构建的SUC2-GroEL和pBI121-AC1-AC2植物表达载体共转化番茄,共获得19株卡那霉素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和RT-PCR检测,初步获得转SUC2-GroEL载体的阳性植株5株,转pBI121-AC1-AC2载体的阳性植株3株以及转SUC2-GroEL/pBI121-AC1-AC2双载体的阳性植株2株。利用TYLCV侵染性克隆农杆菌注射接种法对T0代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获得抗TYLCV的转基因植株7株。对T0代未扩出病毒条带的T1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转SUC2-GroEL、pBI121-AC1-AC2、SUC2-GroEL/pBI121-AC1-AC2不同载体的株系植株中平均带毒率依次是35%、25%和15%,推断转双基因的植株的抗病能力优于转单个基因植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海南甜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6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6种药剂中表现最好的是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其药后5d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9.3%,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对甜瓜细菌性角斑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其他3种供试药剂防效较差,基本上没有表现出对该病害的控制作用.因此,生产中主要以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为推荐药剂,但在使用过程中该药剂的可溶性较差,建议各生产厂家对该药剂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个水稻品种Acc8518、Acc8558、H359及建农8号,配制F1、BC1、BC2和F2等世代,研究了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水稻对细条病的抗性与细胞质无关,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符合简单的加性模型,基因的效应为积加作用,具有较高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大豆种质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是大豆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2009年在大豆灰斑病病圃,对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单位近期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大豆R3~R4阶段,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鉴定出10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宝交04-4036、钢0027-3、九...  相似文献   

19.
间作对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流行危害引起番茄产量大幅度下降,番茄间作其它作物,可减轻媒介昆虫传毒,是综合防治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有效方法之一。番茄间作黄瓜、玉米、菜用大豆、黄秋葵、红薯后对发病情况及白粉虱虫口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定植58d后,病害发生达高峰期;白粉虱成虫迁飞高峰在1月份,1月中旬至2月中旬白粉虱幼虫虫口密度最大;定植后37、47、58、78d,不同间作作物上白粉虱幼虫虫口密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黄瓜、菜用大豆是白粉虱偏爱的寄主植物;番茄间作菜用大豆、玉米、红薯、黄瓜对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有一定防效。  相似文献   

20.
2000-2001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发现一种桔梗病害,并从其病叶上分离得到了26个菌株。菌株接种于桔梗叶片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G C)%等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该病菌能引起桔梗细菌性叶斑病(又称斑点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