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赣优673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三系不育系赣香A为母本、恢复系福恢6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3-2015年在福建沙县连作晚稻种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叶姿挺直、熟期转色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宜机插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
赣科甜7号是江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以自交系T14-6-6为母本、T7-1-2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口感好、风味佳,综合抗性强;2017-2018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每hm2平均鲜穗产量为12604.5 kg,比对照赣科甜6号增产9.1 %;品质得分84.6分,与对照 赣科甜6号(85分)相当,于2019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赣科甜3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323”为母本,“T725”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2011-2012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株高175.6 cm,穗位高39.9 cm,株型为半紧凑型,穗型为筒型,穗长18.0 cm,穗粗4.6 cm,穗行数14.6,每行粒数37.0粒,鲜出籽率68.8 %,鲜百粒重30.6 g,单穗净重为226.9 g,籽粒黄白色,平均鲜穗产量为11957.6 kg/hm2,品质得分87.1分,优于对照“粤甜3号”和“粤甜16号”,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玉2013001”。  相似文献   

4.
<正>赣科甜3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323为母本、T725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出的优质、高产、抗倒伏、抗病性强的甜玉米单交种。201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玉2013001。1选育经过赣科甜3号是以自交系T323为母本、自交系T725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母本T323是选自华甜6号的二环系,于2007-2008年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及海南三亚连续选单株自交6代而  相似文献   

5.
颜小文 《中国种业》2015,(11):63-64
<正>赣芝11号(试验名称为BS55)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地方品种金黄麻作母本,外地品种安徽宜城洪材黑芝麻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的黑芝麻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整齐,株型紧凑,终花成熟一致性好;植株高,结蒴密,着果均匀,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广,耐渍、耐肥抗倒,稳产性、丰产性好,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201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赣认芝麻2014001。1选育经过2004年夏季用金黄麻为母本,与安徽宜城洪材黑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特殊玉米类型,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风味独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膳食结构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对糯玉米的需求急剧增加.赣玉糯2705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5年用自选的GW05为母本和自选GW2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单交种.母本GW05是从中糯2号中选育出的二环系,其植株茎秆粗壮矮小,半紧凑,株高1.28m,果穗长14.5cm,叶片宽大,叶色浓绿,后期保绿度较好,与不同自交系测配,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7.
赣渝3号(原系号:赣薯2-01)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以渝6-3-9为母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201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广,定名为赣渝3号。  相似文献   

8.
李权芬 《种子科技》2019,(10):46-46,49
水稻直播栽培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过渡了育秧及移栽环节,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栽培方式,与移栽水稻对比,不仅能够节约劳动力,避免发生劳力季节性矛盾,还能促进水稻生产向轻型化、便捷化、规模化发展,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促进农户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分析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2年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栽培模式试验及生产实践,渭源县北部山区除了大面积种植的陇薯10号、陇薯7号外,晚熟品种青薯9号、定薯3号、陇薯14号、定薯4号、陇薯9号、青薯10号、陇薯15号、L1036-34(拟登记陇薯22号)适宜该区域种植;熟性偏早的冀张薯12号、L12141-6(拟登记陇薯20号)可作为错峰收获品种应用。栽培模式采用机械覆膜垄作放苗、机械覆膜人工点播、机械播种膜上覆土、机械露地起垄播种等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优质香稻新品种赣晚籼3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雪娇  方加海 《作物杂志》2006,22(4):40-40,I0004
赣晚籼31号是江西农业大学利用粤香占变异单株、结合稻瘟病抗性鉴定选育成功的高抗稻瘟病、优质香稻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12月通过江西省科技成果鉴定,并获江西省2003~2004年度农牧渔业技术改进奖。至2005年12月,累计推广面积26万hm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在优质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特征特性赣晚籼31号株高90cm左右,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茎秆直立,株型紧凑,剑叶直立微内卷,叶色浓绿,后期转色好,抗倒伏。穗形中等,穗粒数13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8g。在南昌做二晚全生育期125d,做一季稻栽培135d左右。经农业部稻米及制……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育苗及栽培技术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树木栽培中的常见树种之一,应积极贯彻落实落叶松育苗和栽培工作,对技术方案加以创新,选用前沿栽培技术,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落叶松育苗和栽培技术的发展。基于此,将落叶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育苗与栽培技术,希望对栽培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王之国 《种子科技》2020,(7):61-61,64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对各类蔬菜的需求量也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而增加。如何实现各类蔬菜产量的增长和品相的提高是所有农业技术工作者应当共同探索的问题。以辣椒栽培为例,寻求如何在种植过程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法和高效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赣芝10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鄂芝1号为母本,地方品种钟祥6月炸为父母,通过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油用型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性,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435.5kg/hm2,比对照赣芝3号增产4.36%,含油量58.18%(对照含油量54.81%),适宜江西及周边省份种植,作为高产、油用型芝麻品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欣荣优华占在江西上犹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欣荣优华占(欣荣A/华占)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籼型三系杂交稻。2013—2015年在江西省上犹县推广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两优88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选育而成的籼型两系杂交晚稻中熟品种,202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江西省引种备案。对两优88在江西省的种植表现进行介绍,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研究了玉米简化栽培技术,阐述了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种类,并对各项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列举了部分案例,旨在强化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种植手段,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市场地位,其中玉米、水稻、小麦种植产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三大产业.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我国玉米栽培技术及玉米病虫害早期防治技术,通过高效的栽培技术,提升玉米品质,从而推动我国玉米栽培技术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下,玉米的栽培技术也日益被人们重视,种植规模较大,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种植.因此,全面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及品质非常重要,这也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主要从玉米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三军 《种子科技》2019,(12):92-92,96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小麦种植业发展的过程中,小麦栽培技术对产量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小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此外,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影响小麦质量的一个因素,只有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便于实现产量的提升。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重视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而农作物的优质高产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根据笔者多年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经验总结,提出了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初步技术措施,与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关系农业发展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