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为明确孕穗期土壤渍水对花后不同土层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扬麦18和烟农19为供试品种,采用管栽方式,在小麦孕穗期进行渍水5 d、10 d和15 d处理,以无渍水处理为对照(CK),分析孕穗期不同渍水持续时间对花后不同土层小麦根系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能显著影响小麦花后根系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随孕穗期渍水持续时间的延长,花后6 d和18 d,不同土层小麦根系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累计根体积及根平均直径均呈减少趋势;各渍水持续时间处理下,根系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累计根体积、根平均直径与CK的相对值变化不大。随孕穗期渍水持续时间的延长,花后18 d不同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呈减少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小麦成熟期茎叶的干物质分配指数呈增加趋势,而籽粒的干物质分配指数呈减少趋势。孕穗期渍水通过影响穗粒数及千粒质量使籽粒产量降低。花后18 d 20.1~60.0 cm土层的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累计根体积及根系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给小麦耐渍品种选育以及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鄂麦006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包括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期渍水均导致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不同的时期渍水其影响程度不一,其中开花期渍水影响最为严重,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渍水还导致了小麦干物质积累速率和灌浆速率低于对照,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影响最为明显的也是开花期渍水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小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渍水均导致其旗叶光合作用降低,衰老加快,干物质积累减少,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开花期为小麦水分敏感期,这一时期渍水,小麦减产53.62%,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模拟渍水逆境试验方法,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对不同耐渍性小麦品种产量及N、P、K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逆境显著降低不同小麦品种粒重和籽粒产量,影响N、P、K吸收、运转和分配,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籽粒N、P、K积累量,而对N、P、K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的影响各异,渍水逆境导致根系、功能叶片N、P积累量占单株总积累量的比例下降,茎鞘和籽粒所占比例上升;而对K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因此,基肥中施足P、K肥和拔节孕穗期及时追施速效N肥,对于减轻花后小麦渍害,提高受渍小麦粒重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指标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计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措施试验形成不同产量小麦群体,分析小麦不同群体物质生产与产量及产量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群体总生物产量、提高经济系数,可以提高经济产量。拔节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穗数和成穗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至开花期干物质积累与群体总结实粒数呈正相关,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多少显著影响可孕花数的高低,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出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后期追氮时期对扬麦20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麦20为材料,研究后期追氮时期对小麦花后LAI、叶绿素含量、光合物质生产与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150×104、225×104苗·hm-2、氮肥运筹5:1:2:2(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后期追肥)条件下孕穗期追肥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在基本苗225×104苗·hm-2、氮肥运筹3:1:3:3条件下剑叶露尖追肥处理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剑叶露尖、孕穗期追施氮肥可维持群体花后较高LAI和SPAD值,延缓植株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降解速率,提高开花期、花后20d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97~1999年在安徽农业大学试验总场进行试验,采用柱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小责中后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逆境促使单茎绿叶衰亡加快,单茎绿叶干重、单茎茎鞘干重和穗干重下降;同时严重影响小麦中后期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运转和分配,最终导致粒重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宁麦13和扬麦23为供试材料,设置渍水(WG)、寡照(SG)和渍水+寡照(WS) 3种胁迫处理方式,并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及灌浆期进行不同持续时间(5、10、15 d)的盆栽试验处理,研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渍水寡照胁迫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WG处理和WS处理导致茎分配指数增加,绿叶分配指数降低;孕穗期WG处理导致穗与绿叶分配指数下降,WS处理茎分配指数最高而绿叶分配指数最低;灌浆期WG处理导致茎分配指数增加,而使穗分配指数降低,WS处理茎、绿叶、穗分配指数所受影响均较小。拔节期SG处理绿叶分配指数降低,茎分配指数增加,孕穗期SG处理穗分配指数降低,灌浆期SG处理造成穗分配指数下降和茎分配指数增加。拔节期WG处理对产量影响最明显,宁麦13号和扬麦23号分别减产37.4%和28.5%;孕穗期和灌浆期均以WS处理减产幅度最大,孕穗期WS处理宁麦13号和扬麦23号产量分别下降47.9%和36.0%,灌浆期2个品种分别减产49.1%和37.3%。综合而言,拔节期不同处理导致的平均减产幅度最小(19.5%),而孕穗期不同处理导致的小麦平均减产幅度最大(28.7%)。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二氢卟吩铁(ICE6)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抗渍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方式在孕穗期和开花期通过人工淹水处理来模拟小麦渍害过程。试验处理设置为小麦渍水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02%ICE6:0 mg/L (CW)、100 mg/L (E1W)、200 mg/L (E2W)、300 mg/L (E3W)、400mg/L (E4W),同时增设常规种植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CW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不同质量浓度ICE6于孕穗期和开花期进行渍前喷施处理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孕穗期渍前ICE6喷施处理E2W~E4W效果较好,相比CW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开花期渍前ICE6喷施处理E1W~E3W效果较好,相比CW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但均未达到CK水平。外源ICE6喷施处理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提高,并且处理后7~28 d剑叶叶绿素含量大于CW处理,使植株花后地上部光合同化产物积累量以及开花期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随着植株光合生产能力提高而提高,从而使植株在成熟期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并且在成熟期植株干物质分配中,籽粒占据较高的积累量及比例,最终使小麦产量得到提高。本...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技术对孕穗期受渍小麦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严重影响旗叶SOD、POD活性,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从而加速了小麦衰老。不同氮素运筹技术与小麦后期旗叶衰老有着密切关系。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5:2处理与10:0:0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旗叶SOD和POD的活性,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减少旗叶细胞内过氧化物的积累,显著延缓了旗叶叶片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麦幅(20 cm)相间宽空幅(40 cm)种植模式下冬季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拔节孕穗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经济效益和化肥N偏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108.0 kg/hm2)化肥氮条件下,冬季施用12.0、18.0和24.0 t/hm2有机肥处理较不培肥对照分别增产小麦13.83%、17.81%和19.03%;小麦单位面积穗数随着冬季培肥量的增多而增加,小麦单位面位穗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拔节孕穗期化肥氮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根据新增纯收益率≥22%和边际成本报酬率≥1.5的经济效益显著标准,冬季培肥18.0~24.0 t/hm2配合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化肥能获得小麦生产的高产量和高效益;各冬季培肥处理的化肥N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麦幅(20 cm)相间宽空幅(40 cm)种植模式下冬季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拔节孕穗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经济效益和化肥N偏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108.0 kg/hm2)化肥氮条件下,冬季施用12.0、18.0和24.0 t/hm2有机肥处理较不培肥对照分别增产小麦13.83%、17.81%和19.03%;小麦单位面积穗数随着冬季培肥量的增多而增加,小麦单位面位穗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拔节孕穗期化肥氮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根据新增纯收益率≥22%和边际成本报酬率≥1.5的经济效益显著标准,冬季培肥18.024.0 t/hm2配合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化肥能获得小麦生产的高产量和高效益;各冬季培肥处理的化肥N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明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选育高产品种、制定育种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2个20世纪不同年代代表性小麦品种于2007-2009年进行大田试验,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与积累转运特性的演进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随着品种改良进程,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逐步提高,而20世纪60年代品种生物产量显著降低随后保持稳定;开花期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旗叶光合速率逐步提高,为花后物质积累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品种改良显著提高了小麦拔节前和开花后物质积累量及群体生长速率,但降低了拔节至开花期积累量和生长速率;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贡献率,但降低了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小麦籽粒产量与拔节前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生长速率及花前干物质贡献率显著正相关,与拔节开花阶段物质积累量和生长速率及花后干物质贡献率显著负相关。【结论】品种改良提高了小麦物质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物质积累,平衡了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因此,提高拔节前营养生长、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花前物质转运是小麦产量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池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小麦氮素营养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逆境显著影响小麦氮素的吸收量,降低茎鞘、功能叶片和全株含氮量和全氮积累量,而对氮素在地上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由于渍水逆境影响了小麦根系正常吸收氮素,使叶片含氮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降低,影响小麦功能叶片正常光合性能,最终使小麦粒重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免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免耕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分配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从花后到成熟总干物质变化趋势呈"S"型,均在花后第30天达到峰值后下降,且达峰值时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套草木樨处理的总干物质比CK分别高2 013.48,2 832.28,2 116.85,1 469.56 kg/hm2;4个不同时期处理在整个灌浆期间干物质总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1%,58%,54%和46%,可见,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提高了花后小麦总干物质积累水平.在干物质分配方面,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甚小.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中期套草木樨处理分别增产24%,45%,22%,28%,这主要是因为免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提供科学依据,以高产小麦洛麦26、洛麦28、洛麦29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在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受不同品种和不同灌水处理影响显著(品种和灌溉次数显著影响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二者交互作用对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灌水处理下穗数均有所增加,穗粒数有所降低,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产量的提高主要来自穗数的增加;籽粒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在不同灌水处理下变化较大,不同灌水处理下的营养品质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处理间的规律性相同。处理W5(越冬期+拔节孕穗期+开花期灌水)和W3(越冬期+拔节孕穗期灌水)利于改善产量三要素,从而提高产量;处理W4(拔节孕穗期+开花期灌水)利于提高营养品质;处理W3(越冬期+拔节孕穗期灌水)利于加工品质的提高。本试验条件下,越冬期+拔节孕穗期灌水是获得高产、优质的最佳灌水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开花期渍水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江汉平原小麦抗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适宜长江中下游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襄麦55和扬麦23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 (纯氮135 kg/hm2)、N2(纯氮180 kg/hm2)],用盆栽方法于开花期进行7 d渍水试验,分析小麦旗叶SPAD值、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籽粒产量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开花期渍水显著降低小麦旗叶SPAD值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旗叶SPAD值降低8.61%~39.78%,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降低4.49%~12.24%,降低幅度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少。渍水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35.39%~58.37%、6.04%~21.88%、8.94%~29.32%。在渍水期间(花后0~7 d)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41.81%~63.50%;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21.89%~62.15%。花后7~21 d表现为硝态氮含量升高,铵态...  相似文献   

17.
氮肥后移减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湘农玉27号”为材料,以100%基肥为对照,设置4个氮肥后移模式,研究了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后移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贡献率;显著提高了玉米行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40%基肥+30%拔节肥+30%开花肥施氮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表现最好,氮肥利用效率最高,是较好的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根系形态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宁麦13’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期设置不同时间渍水处理(0、3、6和9 d,分别用W0、W3、W6和W9表示),研究其对根系形态和抗氧化酶活性、成熟期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W3处理根系形态与W0无显著差异,而W6和W9处理根系总长、平均直径、干重、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显著低于W0;2个品种根系中MDA含量和POD活性随渍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SOD活性随渍水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花后21 d, W6和W9处理根系中MDA含量和POD活性显著高于W0,而SOD活性显著低于W0。W6和W9处理2个品种成熟期籽粒干重及其占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比例、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降低,‘皖麦52’的W6和W9处理的穗粒数显著下降。不同水分处理下2个品种花后21 d根系干重、总表面积、总体积与产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开花期渍水3 d对2个品种的根系形态、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而开花期渍水6和9 d小麦灌浆中后期根系总长、平均直径、干重、总表面积、总体积和SOD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成熟期籽粒干重及其所占比例减少,进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9.
江苏里下河地区小麦拔节孕穗期常遭遇低温寒潮,造成小麦冻害,影响小麦生产。本试验针对生产上小麦拔节期前后发生冻害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施肥量和肥料运筹等补救措施,以期阐明小麦拔节期遭遇冻害后应对措施。结果表明,对于小麦已拔节且施过拔节孕穗肥的田块,以冻害后施复合肥690 kg/hm2保产效果最好,其次为冻害后施尿素75 kg/hm2 +10天后追施尿素75 kg/hm2。对于未拔节且未施拔节孕穗肥田块,以一次性施复合肥225 kg/hm2+尿素225 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追肥时期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追肥时期、追肥量对小麦若干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拔节和孕穗肥能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促进小麦的光合作用,使干物质积累增多,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