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贵州老鹰茶原料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老鹰茶原料植物生产和利用现状,通过走访调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息烽、湄潭、绥阳、赤水4县市老鹰茶原料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老鹰茶原料植物主要是樟科植物的豹皮樟,其次是红果黄肉楠;民间饮用的老鹰茶主要以豹皮樟嫩叶制作而成.老鹰茶原料植物豹皮樟由于过度采摘,基本丧失种子更新能力,种群数量濒于灭绝.  相似文献   

2.
毛豹皮樟感染白粉病菌后生理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毛豹皮樟(老鹰茶)不同品种受白粉病菌侵染后在各感病时期多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毛豹皮樟受白粉病菌侵染后,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比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白粉病抗性呈正相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则与抗病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感病期间病叶均低于健康叶,而且均在感病末期时降幅达最大,但各品种间变化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夏爱红 《农技服务》2008,25(6):115-115
老鹰茶是用豹皮樟的嫩芽、嫩叶加工而成的一种产品,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是一种纯天然、无公害的健康保健饮品。豹皮樟主要由天然形成,人工栽培难度大,但近期技术有所突破和发展。老鹰茶在宁国市为新兴产业,豹皮樟在宁国市以天然形式在板桥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状分布,宁国市老鹰茶在栽培和加工方面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宁国市亿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老鹰茶的开发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通过对宁国市的老鹰茶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宁国市老鹰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工方法和成熟度对老鹰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传统工艺、仿绿茶工艺和半发酵工艺,对贵州湄潭4月中旬和5月上旬的老鹰茶新梢进行加工,测定老鹰茶中内含物、氨基酸、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和成熟度的老鹰茶生化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半发酵工艺制作的老鹰茶生化品质较好,成熟度越高的老鹰茶内含物、氨基酸、矿质元素的含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贵州虫茶资源及其利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虫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走访调查和室内饲养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产虫茶昆虫种类及分布、生产虫茶的寄主植物、虫茶品种以及虫茶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产虫茶昆虫为鳞翅目螟蛾科米缟螟、紫斑谷螟、灰直纹螟、黄环纹丛螟和织蛾科米仓织蛾等5种。其中,米仓织蛾为新发现的产虫茶昆虫种类。寄主植物为豹皮樟、红果黄肉楠、化香树和三叶海棠等4种。贵州虫茶品种主要有米缟螟豹皮樟虫茶、米缟螟红果黄肉楠虫茶、紫斑谷螟豹皮樟虫茶、紫斑谷螟红果黄肉楠虫茶、米仓织蛾豹皮樟虫茶、灰直纹螟化香虫茶、灰直纹螟三叶海棠虫茶和黄环纹丛螟化香虫茶等8种。黔北地区工厂化生产虫茶的昆虫主要是米缟螟和紫斑谷螟,寄主植物是豹皮樟和红果黄肉楠;黔东南地区生产虫茶的昆虫主要是灰直纹螟和黄环纹丛螟,寄主植物是化香树和三叶海棠。  相似文献   

6.
老鹰茶是以樟科、木姜子属植物中毛豹皮樟的嫩梢和叶片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非茶之茶"饮料,其味清香独特,醇厚回甘,能消暑解渴、提神助兴,是一种纯天然、无毒、无污染、风味俱佳的绿色饮品,四川民间有悠久的饮用嗜好和习惯.随着人们对老鹰茶认识的不断提高,这一传统饮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者喜爱,正逐步走俏市场.老鹰茶这种植物遍及四川盆周山区,《四川野生经济植物志》中直称其为老鹰茶树.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准确评价重庆市老鹰茶种质资源情况,调查了123份老鹰茶种质资源的生长势、芽叶颜色、发芽密度等形态指标,对其中27份种质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等级评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老鹰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份种质的平均水浸出物含量为29.25%,WX18的水...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为水涝胁迫以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式研究了毛豹皮樟4个品种幼苗的生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对于SOD活性及其MDA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对于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无显著性影响;水涝胁迫对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性影响,但对其他几个指标则无显著性影响;水涝胁迫过程中MDA呈上升趋势, Chl.(a+b)呈"升-降"趋势,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上无明显变化,可溶性蛋白总体呈下降趋势;这5个指标中只有SOD是品种和水涝胁迫均对其有显著性影响的指标,因此它是毛豹皮樟耐涝性测定的最好指标.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得出,4个品种耐涝性强弱为8号>6号>12号>38号;SOD与毛豹皮樟抗涝性有极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谢伦  彭娟  白雪  杨永仪  熊彪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980-2988
【目的】对狭叶润楠和山胡椒鲜叶制作的老鹰红茶品质进行分析,为贵州当地老鹰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狭叶润楠和山胡椒的鲜叶为试材,参照传统红茶工艺制作老鹰红茶,对2种老鹰红茶进行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及其相关分析,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挥发性物质。【结果】山胡椒老鹰红茶外形卷曲、香气持久高扬、滋味醇和,综合得分为90.08分;狭叶润楠老鹰红茶外形细紧、香气持久、滋味鲜爽甜醇,综合得分为89.84分。山胡椒老鹰红茶的多酚类物质、蛋白质和茶黄素含量分别较狭叶润楠老鹰红茶显著提高62.3%、37.5%和11.1%(P<0.05,下同),而狭叶润楠老鹰红茶的总黄酮含量较山胡椒老鹰红茶显著提高29.3%。2种老鹰红茶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组分,其中山胡椒老鹰红茶的氨基酸组分总含量较狭叶润楠老鹰红茶提高5.4%,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是2种老鹰红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山胡椒老鹰红茶的水浸出物与茶红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总黄酮、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粗脂肪呈显著负相关;狭叶润楠老鹰红茶的水浸出物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与总黄酮、茶黄素、粗脂肪和灰分呈负相关。山胡椒老鹰红茶共检测出15种挥发性物质,包括8种萜烯烃类、2种醇类、1种醛类、2种酯类和2种其他类化合物;狭叶润楠老鹰红茶共检测出14种挥发性物质,包括5种萜烯烃类、1种醇类、4种醛类、1种酯类和3种其他类化合物;2种老鹰红茶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均为萜烯烃类化合物。【结论】通过感官审评结果、生化成分和挥发性物质的测定,山胡椒和狭叶润楠的鲜叶均适合制作老鹰红茶,其品质均表现良好,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米为原料,在0.4~0.8 MPa气压下进行气流膨化,制得苦荞全麦茶样品.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感官评价得分、复水率、总黄酮含量、芦丁含量和槲皮素含量,分析气流膨化生产苦荞全麦茶的最好气压条件.结果表明,在0.6 MPa气压下苦荞全麦茶感官评价得分为81.10分、复水率为110.61%、槲皮素含量为0.91%,均为所测定的最高值,其中总黄酮含量为1.46%(干基,以芦丁计)和芦丁含量为0.73%,都处于较高水平;在0.6 MPa气压条件下气流膨化生产苦荞全麦茶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湄潭茶区土壤-茶叶系统中微量元素的迁移与特征规律,采集湄潭县洗马镇、鱼泉镇等12个村镇的茶叶与土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茶叶、土壤中11种微量元素(Ce、Co、Fe、La、Mg、Mn、Na、Ni、Pr、Se、Zn)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土壤Ni、Zn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低于国家限定标准,所测重金属中单项污染指数(Pi)≤1,地累计指数(Igeo)≤0,表明这些地区土壤均未受到污染,且湄潭茶区达到富硒土壤要求;但Co、Pr、Ni的污染指数接近污染值界限,建议茶区减少含有Co、Pr、Ni 3种元素的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以便解决未来元素污染的隐患,保持土壤清洁状态;对照国家标准,湄潭茶叶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且湄潭部分茶区符合富硒茶叶要求;茶叶-土壤-pH值系统中,茶叶与土壤上下层大部分元素含量有正或负相关关系,上下层土壤pH值与其部分元素含量也有正或负相关关系,茶树中Mn元素富集能力较强,Mn元素的吸收与Mg、Na、Ni、Pr、Co、Se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拮抗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典则判别分析探讨湄潭茶区土壤上下层以及茶叶特征规律,发现主成分分析和典则判别分析均可将12个茶区的茶叶、土壤各自区分,其不仅实现了不同茶区土壤的区分,而且相同茶区土壤上下层也得到区分,且典则判别分析结果图中数据点的聚集性更好,以上结果证实,湄潭茶区不同地域茶叶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存在差异性,特征规律明显。系统地对湄潭茶区土壤-茶叶体系中微量元素的特征规律进行探究,可为贵州省湄潭茶区土壤-茶叶体系中微量元素富集、迁移规律,以及产地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石阡苔茶群体品种鲜叶和成品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石阡苔茶群体品种鲜叶中,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Vc的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鲜叶,其中B样点鲜叶中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均高于A、C样点,A样点Vc含量最高达1.13%;成品茶茶多酚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茶,而咖啡碱、水浸出物、Vc含量明显高于福鼎大白茶。说明作为贵州地方又一群体品种,石阡苔茶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野生半夏和栽培半夏中主要微量元素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采自贵州12个不同地区的野生半夏和4个栽培半夏进行了微量元素(Pb,Cd,Cu,Zn,Fe,Mn,Hg,As)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半夏和栽培半夏样品中8种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均为铁>锌>锰>铜>镉>铅>砷>汞,不同地区间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相差370多倍;贵州半夏存在较严重的镉污染,超标率达62.5%;其余重金属含量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贵州绿茶品质优异,但目前对其滋味特征的评价仍缺乏数据支撑,介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春季斗茶大赛5个贵州代表性绿茶样品为材料,通过利用人工感官评价、化学分析及智能感官评价,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多因子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探究5个代表绿茶的滋味特征与其呈味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人工感官评价结果表明:5个茶样滋味特征略有差异,滋味特征均以醇、爽为主,以GZ1茶样鲜醇较优于其他茶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样咖啡碱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较高,分别在37.43~42.66 mg·g-1和38.80~70.64 mg·g-1,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较低,分别在193.47~219.63 mg·g-1和165.42~187.30 mg·g-1,茶氨酸、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智能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舌检测5个样品具有较高的鲜味值和丰富度,与感官审评结果“醇、鲜爽”较一致。相关性表明,苦度与咖啡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涩度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水浸出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总量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青与揉捻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杀青与揉捻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快速杀青(5.5 min)、慢速杀青(9.5 min)和轻揉捻、不揉捻组合处理。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慢速杀青过程中茶叶自身酶类的酶促作用较充分,杀青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糖含量分别为46.49%、3.92%、3.08%,均高于快速杀青叶的45.52%、3.77%、2.87%,而茶多酚含量25.44%,稍低于快速杀青叶的26.90%;轻揉捻茶样的酚氨比值平均下降4.61%,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品质优者总分达90.75分,因此,名优绿茶初制宜选用慢速杀青和轻揉捻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原生地与引种区内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品质差异,为后续茶叶加工、资源选育与品种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贵州省贵定鸟王群体种的3个原生地和3个引种区春季一芽一叶茶鲜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等生化成分及10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并进行氨基酸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原生地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引种区,云雾镇方家茶园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最高为44.32%和27.40%,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54%。原生地除云雾镇鸟王村上坝组茶园外,贵定鸟王群体种的氨基酸总量、鲜味和苦味氨基酸总量均低于引种区,且引种区的甜味氨基酸总量高于原生地。对氨基酸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甜味氨基酸中的苏氨酸和脯氨酸及苦味氨基酸中的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能较好地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原生地与引种区贵定鸟王群体种的Ca、Fe、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Se含量符合富硒茶标准,原生地云雾镇中心茶场的Ca、Se、Zn、Mn和Mg等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05.42、2.52、22.33、419.86和252.19 mg/kg,都匀市黄河村茶园的Fe含量最高,为349.92 mg/kg。【结论】贵定鸟王群体种原生地与引种区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矿质元素等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通过氨基酸组分的组成及含量特征可区分贵定鸟王群体种的原生地与引种区。  相似文献   

17.
以竹溪县11个不同区域内所产龙峰茶为研究对象,从感官品质、主要品质成分及矿质元素方面进行分析归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所产龙峰茶外形、汤色和叶底较一致,而香气、滋味差异较大;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龙峰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1.93%~44.78%、28.43%~34.23%、150.00~171.88 mg/g、2.58%~3.75%、1.87%~2.52%、2.32%~3.07%和0.084%~1.129%。矿物质元素分析表明,龙峰茶氮、磷、钾、钙含量分别为5.47%~6.65%、0.410%~0.502%、0.966%~1.129%、0.097%~0.135%,镁、铁、铜、锌含量分别为603.13~855.39、50.55~71.25、8.46~10.86、22.91~36.51 mg/kg。系统聚类分析表明,竹溪龙峰茶品质可分为4种类型,类型Ⅰ:氮磷钾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水浸出物丰富;类型Ⅱ:低营养元素和生化成分;类型Ⅲ: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类型Ⅳ:钙镁含量高,咖啡碱和儿茶素总量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黔湄系列品种所制普洱茶品质,以晒青、炒青为原料,采用普洱茶熟茶发酵工艺生产普洱茶,并用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黔湄系列普洱茶滋味带鲜爽味、叶底嫩、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远远大于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含量。可为贵州茶产业多样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雨  崔晓明  罗显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11-13312
[目的]研究修剪和施肥交互作用对低质低效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探讨修剪方式和施肥方式对低产低效茶园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4种修剪方法分别为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2种肥料分别为氨基酸肥和塔式生物肥,分析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结果]轻修剪结合施用有机肥可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重修剪结合施用有机肥可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叶咖啡碱含量。[结论]该研究可为低产低效茶园茶叶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堆层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临沧的晒青茶原料,在其进行大生产加工过程中取样,参照国标检测项目及分析测定方法,系统地研究在普洱茶(熟茶)后发酵过程中各堆层的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从而探究后发酵工艺条件对普洱茶(熟茶)主要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茶坯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原果胶的含量均减少,其中氨基酸、原果胶的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茶褐素、咖啡碱和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则增加,其中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茶红素含量减少较明显,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含量则增加较明显。从不同层次来看,上层茶坯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糖、咖啡碱、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中层茶坯的堆温、氨基酸、茶黄素、水溶性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下层茶坯的氨基酸、原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对不同发酵阶段及不同层次发酵情况的研究,可以增加对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过程物质变化的可控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普洱茶(熟茶)深加工产品提供部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