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高黎贡山南段3种生境(荒草地、林下、苗圃)中生长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长蕊木兰幼苗进行连续3d的光合特性测定,为其科学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结果显示:(1)3种生境下的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未见"午休"现象,9:00—11:00所测值为1 d中最高;水分利用率无明显变化规律;胞间CO_2摩尔分数与其他光合参数日变化相反。(2)相关性分析显示,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大气CO_2摩尔分数对幼苗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为,荒草地幼苗从大到小依次是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大气CO_2摩尔分数;林下幼苗从大到小依次是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CO_2摩尔分数;苗圃幼苗从大到小依次是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大气CO_2摩尔分数、空气温度。(3)荒草地幼苗光饱和点为(1 284.96±48.231)μmol·m~(-2)·s~(-1)、林下幼苗(1 052.31±24.746)μmol·m~(-2)·s~(-1),苗圃幼苗(1 255.62±52.374)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28.65±1.094)、(17.09±0.828)、(6.75±0.317)μmol·m~(-2)·s~(-1),饱和点后,三者均出现抑制现象。(4)CO_2响应曲线差别较大,其中荒草地幼苗最高,三者CO_2饱和点不明显,补偿点分别为荒草地幼苗(103.75±6.826)μmol·m~(-2)·s~(-1)、林下(102.67±5.081)μmol·m~(-2)·s~(-1)、苗圃(130.1±2.022)μmol·m~(-2)·s~(-1),说明不同生境下的幼苗光合特性存在细微差别,苗圃环境下光合特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云南高黎贡山保山茜天然更新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茜(Fosbergia shweliensis)为云南特有树种,分布范围窄,数量少.为了对保山茜实施有效的保护,了解保山茜天然更新的状况,以云南高黎贡山南段保山茜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域为研究区,通过设置样圆对保山茜天然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保山茜的更新主要在以母树为中心的10 m半径范围内,种群分布格局(S2/m)为130.69,表明保山茜种群个体分布不均匀,幼树的分布是集聚型;(2)保山茜在10个样圆更新幼苗较多,但随着苗木龄级增长,数量急剧减少,长成小树或大树的苗木不多,不同龄级的更新分布株数差异显著(P<0.05);(3)保山茜不同方位角更新株数的分布差异不显著,表明保山茜的更新株数的分布和方位角关系不大;(4)距离母树2 m相似文献   

3.
为了弥补高原高山森林天然更新研究的不足,促进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种群更新和恢复,通过野外样方调查,分析了海拔与坡向、种子质量、林隙等对急尖长苞冷杉种子特性和幼苗数量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种子质量、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与幼苗数量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由于海拔与坡向的不同,急尖长苞冷杉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均存在差异性,尤其是阴坡与阳坡种子带翅长度均表现为显著差异;阴坡种子千粒重分布范围为3.32~12.86 g,阳坡为3.72~14.68 g,阳坡种子质量要优于阴坡;在海拔3 800与3 900 m处千粒重表现为显著差异,阴坡与阳坡亦然。在阴坡与阳坡,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去翅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子千粒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幼苗数量亦然。林隙研究结果为天然更新幼苗数量林隙>林缘>林下。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种子质量、凋落物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苔藓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因素可能有利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其中苔藓厚度是影响其天然更新最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垂直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聚类分析(最远距离法)和主分量分析,研究了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垂直空间格局,根据鸟类的栖息取食行为格局将其分为6个栖息取食集团:地面杂食性鸟类集团,树枝层杂食性鸟类集团,树枝层其它肉食性鸟类集团,树干层食虫鸟类集团,树枝层外层食虫鸟类集团和树枝层内层食虫鸟类集团。  相似文献   

5.
利用群落学方法对浙江省泰顺县黄连山村的毛枝连蕊茶Camellia trichoclada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58科104属153种。按Rua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85.0%,地上芽植物占2.6%,地面芽植物占13.1%,隐芽植物占8.5%,1年生植物占0.7%。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最大,分别为95,5.585 9和0.966 9;乔木层的分别为14,2.285 5和0.770 5;草本层为:38,3.845 9和0.870 5。乔木层的均匀度指数最大,为1.275 5,而灌木层和草本层次之,分别为1.226 6和1.057 3。表4参18  相似文献   

6.
以随机路线踏查法为主,样地法为辅,对该区林下大型真菌进行较系统地调查,除随机踏查路线外,共选取8块标准样地,调查高黎贡山南段大型真菌资源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内大型真菌种类223种,隶属46科、86属。其中食用菌77种,药用菌21种,毒菌25种,食药兼用菌15种,不明80种;易危1种,近危1种,无危101种,中国特有种8种。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蘑菇科(Agaricalceae)、小菇科(Mycenaceae)。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属(Amanita小菇属(Mycena)、小皮伞属(Marasmius)、多孔菌属(Polyporus)、粉褶菌属(Entoloma)、蜡蘑属(Laccaria栓菌属(Trametes)、马勃属(Lycoperdon)、湿伞属(Hygrocybe)、小孔菌属(Microporus),不同样地的优势属各有不同。区系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与热带—亚热带大型真菌区系具有一定的关系,与云南大围山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长蕊甜菜树不同器官和组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芽萌发的影响;同时以长蕊甜菜树的胚乳、胚轴、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有效浓度范围。结果表明,诱导腋芽萌发的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3%蔗糖+3%椰乳;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0.05 mg/L+2%蔗糖+3%椰乳;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AA 0.1 mg/L+2%蔗糖+3%椰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长蕊万寿竹的大规模生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以长蕊万寿竹茎段为外植体,灭菌后将带芽茎段剪成1~2 cm的小段,接种于培养基中。研究外源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对诱导生根和丛生芽的影响。[结果]启动培养时,外源激素为6-BA 1.0 mg/L+2,4-D 0.01 mg/L+NAA 0.1 mg/L+IBA 1.0 mg/L的培养基的效果最好,启动率达到85.20%。1/2 MS添加外源激素NAA 1.0 mg/L+AC 5 g/L的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生根率达到96.13%。适合丛生芽诱导的培养基是6-BA 0.5mg/L+KT 1.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丛芽增殖系数达到6.1。[结论]建立了以长蕊万寿竹茎段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可有效地启动培养,诱导生根和丛生芽。  相似文献   

9.
红松林天然更新对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是影响森林类型分布及其更新的重要生态因子,研究海拔梯度上森林更新的变化,对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经营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红松母树林群落的天然更新为研究对象,在小兴安岭地区东折棱河林业经营所56号林班,以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沿林班内山坡下部、中下部、中部3个坡位,设置12块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无人为干扰条件下,随海拔梯度升高,林内针、阔叶树总株数逐增,立木层(红松、臭冷杉、鱼鳞云杉等)针叶树逐渐取代伴生阔叶树(青楷槭、花楷槭、黄桦、白桦等);林冠下层,针、阔叶树更新苗株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针叶树更新苗数量与阔叶树差距逐渐缩小,在海拔447 m时,针叶树更新数量首次超过阔叶树更新数量。(2)有人为干扰条件下,立木层林木稀疏,林内针、阔叶树更新不良,样地H主要树种更新频度均为0,林窗下以阔叶树更新为主(样地F、I仅有1种更新苗,分别为花楷槭与青楷槭),红松仅有极少幼树存在。(3)随着海拔梯度升高,红松断面积组成与重要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保持稳定增长,红松群落优势更加明显。(4)海拔变化对立木层红松分布格局无明显影响,低海拔区红松无更新或更新极少且呈随机分布,中海拔区红松更新良好且多呈聚集分布,在演替过程中,最终以随机分布进入主林层。  相似文献   

10.
森林经营方案能够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它的实施能够有效、合理、有序地管理经营森林,笔者依据河北省木兰林管局1994年和2004年二类调查数据资料,在分析与评价区域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明确了木兰林管局区域森林经营的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并提出了方案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蕴含着万物有灵,崇拜神山神林神树,与猎神对话等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它对高黎贡山的环境保护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体现出物种丰富、村寨环境优美的特点,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做样地调查,对其地理成分和群落成分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维管植物61科94属130种(含亚种、变种)。植物群落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该区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与古热带、泛北极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而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的联系缺乏。热带和温带区系交错十分明显,明显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热带性质。群落成分分析表明,植物组成种类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生活型谱显示,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种群生活于高黎贡山山地针阔混交林或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阴凉湿润处,生活力强,以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为主。中等的土壤湿度,微酸性、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弱等的光照,以及亚热带温凉湿润的气候是适宜该种生存的生境。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高黎贡山支脉云峰山35km2范围内的全部种子植物进行标本的采集和考察,对云峰山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峰山种子植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该地区有种子植物92科247属431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7种,被子植物88科242属424种.分布类型多样,形成以热带亚热带成份为主的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4.
以分布在高黎贡山大脑子的白尾梢虹雉群体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直接观察其取食行为,用样方法研究其春季取食地特征,以探讨野外白尾梢虹雉的取食习性。结果表明:天气会对白尾梢虹雉取食行为产生影响,晴天其取食行为多发生在晨昏,而雨雪天气时则多在雨雪停歇后取食;取食地点偏好选择草坡和裸地,而避开箭竹林,尤其是箭竹密度超过20株/m2的密集林;在草坡和裸地取食时,60%的觅食地点在距离林缘2 m内的范围;取食地多选择坡度较大的地带;水源对白尾梢虹雉取食地点选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吴伟  刘德波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51-3452,3605
[目的]了解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不同植被类型瓢虫的物种多样性。[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农田、板栗林、核桃林和咖啡林4种植被类型上瓢虫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在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共采集到瓢虫3亚科17属30种1 027头,瓢虫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板栗林、农田、核桃林和咖啡林。物种多样性在6~10月间较高但波动大,6和9月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咖啡林与板栗林瓢虫群落为中等不相似,农田与核桃林间极相似,其余植被间中等相似。[结论]为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瓢虫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4年3—5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片马垭口共找到20个白眉雀鹛鸟巢,对其繁殖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的各个阶段均有双亲共同参与,筑巢期、孵卵期和育雏期分别为10、17d和14d (n=1);窝卵数为 (264 ± 093) 枚 (1~4枚,n=14),卵的大小为 (167 ± 008)cm × (128 ± 005)cm (n=33),鲜卵质量为 (147 ± 013)g (n=14);在孵卵期,亲鸟每次孵卵时间为 (3207 ± 1472)min,每隔 (1413 ± 1380)min翻卵1次;每 (1611 ± 1414)min亲鸟喂食1次;至5月18日,20个巢中,仅1个巢幼鸟成功出飞,7个巢繁殖尚未结束,12个巢由于被蛇、小型兽类捕食等原因而导致繁殖失败,大风和降水对白眉雀鹛繁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在综述高黎贡山保护区微生物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黎贡山保护区微生物资源的应用价值,并就高黎贡山微生物资源的合理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春、秋两季食物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和油重法等方法,测定风干样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和总磷等成分,比较不同取食部位食物间及春、秋季节间不同食物类型营养成分的差异,并对春、秋季的采食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春、秋两季野外各采集13种白眉长臂猿的食物,春季包括植物茎1种,果实4种,植物嫩叶8种;秋季包括花1种,种子2种,果实和嫩叶各5种;2个季节白眉长臂猿共同取食的植物仅有丝线吊芙蓉。结果表明,白眉长臂猿春、秋季食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但除嫩叶粗蛋白含量(P=0.016)和果实的钙(P=0.003)及总磷(P=0.010)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测定组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的林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株中63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隙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关帝山天然次生针叶林林冠空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5.78~234.48m^2,平均为60.07m^2;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范围为18.49-349.68m^2,平均为114.92m^2。大多数林隙是由1~4株形成木创造的。径级为20~40cm,高度在20~30m的主林层树木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林隙形成时间以5-20a这段时间为主。不同森林类型的林隙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云杉Picea spp.林以小林隙为主,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则分布着不同面积的林隙。林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砍伐、折干、掘根风倒和枯立等、表7参19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昆虫8种和保护种类9种.其中,污色无翅刺螨[Cnipsus colorantis (Chen et He)]和竹南无僧叶蝉[Namsangia bamvusae(Yang)]为云南特有种,大宽喙象[Baryrrhynchus cratus(Zhang)]为高黎贡山特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