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省"七.五"期间入库的131份贵州地方辣椒品种的抗病性(TMV,CMV和炭疽病)鉴定结果进行概述、评价,筛选出一些对某一病害抗性强或对多个病害抗性较强的遗传资源,并提供可供利用的优良品种,为我省辣椒抗病育种和基因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收集于贵州黔西南州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鉴定,并进行了变异度分析和抗病性比较.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平均单果重、果实纵茎、果肉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种质间遗传物质存在差异.抗病性比较表明,24份资源中有3份对青枯病表现为抗病(R),其余资源均表现为高抗(HR),所有种质对疫病、白粉病均表现为高抗(... 相似文献
3.
贵州辣椒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我省124份辣椒资源的分布情况,生物学特性及品质进行了分析,对我省辣椒资源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了依据的条件。并筛选出了一些优异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宁夏农林科学院收集的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来自美国、日本、荷兰、中国多个省份(云南,山东,湖南,四川,沈阳,安徽,河南,北京,宁夏)的220份辣椒种质的22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7.25%~57.65%,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888~2.185,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23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63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1.041%,6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220份种质聚为五类,聚类结果与引种来源不一致。本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宁夏辣椒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辣椒育种亲本选配以及优异种质的挖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川省辣椒资源的辣椒素含量分布,为辣椒资源分类、鉴定、保存和育种提供参考,采用GB/T 21266—2007的方法对四川省83份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素含量和果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辣椒外形和辣椒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2)83份参试材料的辣椒素含量差异显著,辣椒素含量最高为22.61 g/kg,最低仅为0.16 g/kg,平均含量2.20 g/kg;(3)通过类平均法将83份辣椒种质资源按照辣椒素含量聚为5类,分别为极高、高、普通、低、极低,普通和极低类群包含的种质最多,分别为18、48份,而极高和高包含的种质最少,分别为2、8份。本研究明确了一批四川辣椒种质的辣椒素含量,为辣椒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为了加强辣椒耐低氮种质资源的利用,本研究对从国内外收集的102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耐低氮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相对叶面积、相对地上部分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整株干重和相对根冠比的变幅分别为0.40~1.71、0.48~1.93、0.58~2.00、0.50~1.92和0.86~2.16,变异系数均大于18%,说明基因型间耐低氮性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102份材料分为了4个类群,第Ⅰ类群的93份材料为中间型,第Ⅱ类群的6份材料为低氮敏感型,第Ⅲ、Ⅳ类群的3份材料为耐低氮型,耐低氮材料与其余材料间欧氏距离较大,有利于杂种优势组合的组配。本研究利用聚类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筛选出的低氮敏感材料和耐低氮材料完全一致,证明了筛选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辣椒耐低氮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辣椒4种重要病害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对26份辣椒资源的抗病特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的4种病害(辣椒炭疽病、疫病、早疫病和灰霉病)病原物分别为半知菌果腐刺盘孢属真菌,卵菌门辣椒疫霉属真菌,半知菌茄链格孢属真菌和半知菌灰葡萄孢属真菌.在供试辣椒材料中,就单一抗性而言,Fr 18、14-2、81、P-1-2、永宁紫椒和二金条对炭疽病抗性最高;永宁紫椒和P-1-2对疫病抗性最高;81对早疫病抗性最高;贵州海椒和TT-1对灰霉病抗性最高.对4种病害的综合抗性分析与聚类表明,14-2、81、45、14-2-1、P-1-2、Fr18和贵州海椒,以及永宁紫椒、TT-1均为高抗种质材料,其Delphi综合等级和分别为14、16、29、30、32、33、35、40及55.试验为多抗辣椒新品种F1选育时亲本的配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辣椒自南美洲引进中国后,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辣椒品种并成为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和调味品。而当前由于单一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使大量农家品种丢失,某些种质资源也随之遗失。通过综述辣椒种质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体系。同时,从遗传关系、生物化学、细胞学等方面对辣椒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通过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辣椒种质资源的数量就会不断地扩大,进而供人类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致病型分析对165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165份感病样品中均扩增得到PMMoV 220 bp的目的条带,阴性对照未扩增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为PMMo V的外壳蛋白(CP)基因,与已报道的各PMMoV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9.5%~100%。通过CP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分离物与PMMoV P1,2致病型完全一致,确定辣椒园圃的PMMoV分离物为P1,2致病型。证实PMMoV已经在辣椒上发生危害,旨在为针对性地制定PMMoV的防控措施以及辣椒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了解决加工番茄采收劳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新疆天业集团公司在石河子垦区进行了加工番茄机械采收栽培模式的田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4份国外番茄种质资源综合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番茄产量、品质、感病率等一级指标赋予相对一致权重的前提下,根据三项一级指标中不同二级指标影响程度的大小再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对14份从国外引进的番茄种质资源综合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Sapho明显优于其它材料;表现较好的还有PI174263、T14、T31、T13,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而Ac++、Vitagold、Black plum的表现较差。DTOPSIS法通过计算参试材料与理想解、负理想解标准距离而得到的关联度大小与材料在田间表现上较一致,认为是比较可行的番茄种质资源综合性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红橘种质资源,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33份红橘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 2.10e构建UPGMA树状图,从27条引物中筛选出14条,对33份红橘种质资源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14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位点百分率80.53%。33份红橘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0.970之间。以遗传相似系数0.780为阈值,将33份红橘种质资源划分为7个组(A,B,C,D,E,F,G)。该研究结果表明33份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ISSR能较好地将它们区分开,有助于福橘果实品质改良和福建省红橘种质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引进的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84~2.0333,其中,株高、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株型、种子表面、粒形和花色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2000。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可筛选出丰产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类群Ⅱ包含13份材料,可筛选出高产、高秆和中籽粒型的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92%、19.25%和15.82%,累计贡献率为79.99%,主成分1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评价值(D值)均介于0.136~0.874,排名前20的D值均高于0.600。根据聚类分析和D值可初步筛选出20余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潜力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为培育抗疫病加工型辣椒品种,本研究利用花药培养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assisted selection,MAS)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疫病材料PPTC54和PI201234的抗性基因导入优良自交系939、812、83-3、968和花培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 H12-11,进行抗疫病新种质创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加工型辣椒基因型中以(PPTC54×83-3) F1诱导出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可达87.1%;流式细胞仪测定36个花培再生株的DNA含量分布,其中单倍体株数占80.6%;经PCR检测,筛选出14个抗疫病DH系,且聚合抗疫病基因的各株系间农艺性状存在差异。本研究说明结合花药培养与MAS可快速创制特异育种新种质,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以70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连续3年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大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大麦材料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第一茎节长变异系数最大,为56.24%,其次是主穗粒数(44.31%)和单穗粒重(41.50%)。聚类分析将参试大麦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高秆―短穗型,可作为粮饲兼用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Ⅱ属于大粒―高产型,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中矮秆―大粒―高产型品种选育的亲本,或生产上直接利用;类群Ⅲ可作为长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Ⅳ可作为矮秆多穗型品种选育的亲本;类群Ⅴ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建议作为资源材料保存;类群Ⅵ材料属于小粒―多穗型。结合二维排序分析,筛选出以矮秆、强分蘖、高产为基础,分别兼具短穗、多粒、长穗的3类大麦种质,并构建了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方程。本试验为大麦种质的评价、利用及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ˊs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F值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干旱地区64份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30,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高,为30.6%;主成分分析将苦荞种质的11个农艺性状降维为累计贡献率达87.580%的6个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根据综合得分F值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份具有不同育种目标选择潜力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