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贵州的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pH值、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分布地土壤类型属于黄壤,2个属于紫色土;46.9%的土壤pH值在4.5~5.5,是茶树最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21.9%的土壤pH值小于4.5,土壤酸化较重;31.3%的土壤pH值在5.5~7.0。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分别在11.01~162.62 g·kg-1、0.05~8.13 g·kg-1、0.02~4.03 g·kg-1、24.81~456.01 mg·kg-1、3.89~84.04 mg·kg-1、27.31~516.67 mg·kg-1;多数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高,有效钾、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过量,交换性铝、交换性镁、交换性钙、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范围分别在0.08~8.80 cmol·kg-1、0.18~4.05 mg·kg-1、0.86~10.46 mg·kg-1、5~142.5 mg·kg-1、0.24~9.88 mg·kg-1、0.27~12.04 mg·kg-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麦区监控施钾下小麦产量与养分吸收分配变化与土壤速效钾的关系,为节约钾资源,实现小麦丰产优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20年在我国北方麦区4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下监控施钾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籽粒氮磷钾含量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北方麦区农户小麦施钾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小麦产量随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增加,在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为6 340 kg·hm-2。土壤速效钾过高并不能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当土壤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平均为5 409 kg·hm-2。与农户施肥相比,在土壤速效钾含量<90、90—120、120—150和>180 mg·kg-1时采用监控施肥技术增加了钾肥用量,在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减少了钾肥用量,各土壤速效钾水平下采用监控施肥技术施用钾肥均提高了小麦产量,且在速效钾含量<90和>180 mg·kg-1时显著增产。土壤有效磷含量>30 mg·kg-1时,土壤速效钾含量120—150或>18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产量有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农户施肥和监控施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速效钾含量>180 mg·kg-1时不施钾肥的小麦籽粒磷钾含量显著降低。速效钾含量>150 mg·kg-1时,监控施肥的钾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吸收效率较农户施肥显著提高。【结论】在北方麦区,土壤速效钾含量150—180 mg·kg-1时,合理施肥可使小麦产量达较高水平,但当土壤有效磷较高,超过30 mg·kg-1时,不施钾肥小麦有减产风险。应根据土壤速效磷钾和小麦产量水平监控施肥,合理确定钾肥用量,实现北方麦区小麦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沈月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4):673-674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从浙江省不同地区取样的沼液、沼渣中的钙、镁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沼渣的钙含量分布在10.53~107.21 g·kg-1,平均值为60.28 g·kg-1;镁含量分布在3.18~22.02 g·kg-1,平均值为11.01 g·kg-1。沼液中钙和镁含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0.09、0.05 g·kg-1。  相似文献   

4.
利用GPS定位在西双版纳橡胶园采样,分析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橡胶叶中钙、镁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橡胶园养分高效利用及合理施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分别在西双版纳植胶区于2017-2019年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进行分析,测定钙镁含量,探讨土壤及橡胶叶钙镁分布特征,分析土壤交换性钙镁与叶片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橡胶园交换性钙含量0.17~17.22 cmol·kg-1,交换性镁含量0.11~6.31 cmol·kg-1,分别有70.8%、76.3%低于临界值,大部分胶园处于较低含量水平;对比不同土壤类型,中性土交换性钙镁高于酸性土;分析不同土层,交换性钙土层0~20 cm高于20~40 cm,交换性镁土层0~20 cm低于20~40 cm。橡胶叶钙含量在5.81~21.23 g·kg-1,绝大多数属于正常范围,但变异系数较大;橡胶叶片镁的含量1.41~3.99 g·kg-1,整体含量处于较低或极低水平;橡胶叶钙含量上部叶整体低于中下部叶,镁的含量上部叶整体高于中下部叶。叶片钙与土壤pH、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镁与土壤p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橡胶园钙镁养分不均衡状态较显著,橡胶树缺镁状况较明显,因此,应在增加镁肥使用量同时,调节其他相关养分施入量,合理配施,提高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曾宇 《浙江农业科学》2023,64(1):123-127
为全面了解永丰县植烟土壤养分状况,我们采集土壤样品并分析样品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交换性镁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永丰县植烟土壤pH均值5.80,适宜样品比例为56.41%;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30.73 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10.26%,含量普遍较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为135.22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64.10%;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为27.79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30.77%,多数样品有效磷含量偏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值为123.90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28.21%,速效钾含量普遍偏低;土壤有效硼含量均值为0.62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71.79%;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均值为86.11 mg·kg-1,适宜样品比例为23.08%,交换性镁含量普遍偏低。整体来看,永丰县约1/3植烟土壤pH偏低,碱解氮、有效硼含量总体适宜,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普遍偏高,速效钾、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因此,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连续施用沼液后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在浙江省桐乡市设置不施沼液和连续沼液施用时间为4、2 a的稻田样区各1个,并在各样区采集4个0~30 cm的土样,分析其土壤肥力主要指标。结果显示,1)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pH比不施沼液的土壤pH显著降低;2)施用沼液4 a的土壤有机质含量(27.98 g·kg-1)、阳离子交换量(19.75 cmol·kg-1)、电导率(116.5 μS·cm -1)显著高于不施沼液土壤;3)施用沼液4 a土壤全氮(1.45 g·kg-1)、全磷(2.61 g·kg-1)、全钾(26.3 g·kg-1)、碱解氮(89.7 mg·kg-1)、有效磷(234.7 mg·kg-1)、速效钾(254.5 mg·kg-1)和NH4-N(48.40 mg·kg-1)含量均比不施沼液处理显著提高;4)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C∶N∶P比为8.71∶1.00∶4.84,显著低于不施沼液的土壤。稻田施用沼液4 a处理与不施沼液的C∶N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P比和N∶P比则低于不施沼液的土壤。在土壤肥力较高稻田上施用沼液导致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的累积以及C∶P、N∶P比的降低,稻田土壤可能存在养分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苯并吡唑类杀菌剂多菌灵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方法采用二氯甲烷超声提取, 固相萃取氨基柱净化, 氮吹后定容,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多菌灵。结果表明, 添加浓度为0.01~0.05 mg·kg-1, 多菌灵在食用植物油中添加回收率为81.8%~93.5%, 相对标准偏差RSD值是4.6%~8.9%, 本方法检测多菌灵灵敏度高, 方法检出限为0.30 μg·kg-1, 定量限为1.00 μg·kg-1。  相似文献   

8.
建立应用QuEChERS-HPLC/MS/MS法测定鸡蛋中氯羟吡啶和阿维菌素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阿维菌素和氯羟吡啶添加浓度为5.0、10.0、20.0 μg·kg-1时,回收率为76.5%~86.7%,相对标准偏差为3.3%~7.1%,两种化合物检测限分别为0.25和0.5 μg·kg-1,定量限为0.5和1.0 μg·kg-1。此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日常快速检测筛选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湖南省主要茶叶产区的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和茉莉花茶中铜(Cu)、锌(Zn)、硒(Se)、钒(V)、铬(Cr)、钴(Co)、镍(Ni)、砷(As)、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 对照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和NY/T 288-2018《绿色食品 茶叶》, 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茶叶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所测茶叶样品中Cu、Cr、As、Cd和Pb含量均在国标限量范围内, 1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为Zn(39.15 mg·kg-1)>Cu(17.75 mg·kg-1)>Ni(7.77 mg·kg-1)>Pb(0.62 mg·kg-1)>Co(0.56 mg·kg-1)>Cr(0.36 mg·kg-1)>V(0.21 mg·kg-1)>As(0.08 mg·kg-1)>Se(0.07 mg·kg-1)>Cd(0.059 mg·kg-1)。茶叶中Cu的单项污染指数最高, 为0.592。所采茶叶样本中, 红茶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0.648), 小于0.7, 整体来看, 所有茶叶样本均属于安全等级, 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金华两头乌猪肉中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分析影响UPLC-MS/MS测定金华两头乌猪肉中4种氟喹诺酮残留量测定影响结果的因素。不确定的来源主要为2类,合计10个方面。量化各因素的相对不确定度后,计算金华两头乌猪肉中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残留量的合成不确定度并计算其扩展不确定度。当金华两头乌猪肉中氧氟沙星的含量为15.20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450 μg·kg-1(k=2);当诺氟沙星的含量为19.32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291 μg·kg-1(k=2);当培氟沙星的含量为9.34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829 μg·kg-1(k=2);当依诺沙星的含量为16.34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1.275 μg·kg-1(k=2)。研究发现,导致金华两头乌猪肉中氟喹诺酮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是由标准曲线拟合和添加回收引入。  相似文献   

11.
建立猪肝中3种β-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3种β-受体激动剂在0.1~10.0 μg·L-1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8,检出限为0.002 8~0.011 0 μg·kg-1,定量限为0.009 3~0.038 0 μg·kg-1,加标回收率在86.9%~116.8%,相对标准偏差在0.67%~3.41%,分析在7 min内完成。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肉类样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探明高产稻田土壤肥力特征,对于培育高产水稻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浙江省6个县(市)具有代表性的稻区水稻土,采集54个水稻土样品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以期揭示高产稻田的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高产稻田耕层土壤pH平均为7.1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6.40 g·kg-1,全氮含量平均为2.19 g·kg-1,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43.85 mg·kg-1,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0.12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88.44 mg·kg-1;土壤机械组成中粉粒占55%~68%,黏粒占20%~24%;0.005~<0.010 mm微团聚体含量25%~49%,0.001~<0.005 mm微团聚体含量23%~50%。土壤剖面中耕作层厚度15~20 cm,犁底层厚度5~8 cm,渗育层厚度30~50 cm,淀积层厚度达40 cm以上,潜育层土层深度≥100 cm。因此,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的土体构型、丰富的基础肥力和较强的供肥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2种施硒方式及不同硒浓度对油菜进行处理,测定油菜各部位的干质量及硒与其他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施硒方式,低浓度(土壤施硒0.1 mg·kg-1或叶面喷施0.1 mg·L-1)的硒有助于提高油菜生物量,而高浓度(土壤施硒1.0 mg·kg-1或叶面喷施0.5 mg·L-1)硒处理均降低了油菜生物量。外源硒增加了油菜根、茎、叶中氮、磷、钾、钙、镁、锰等的含量,以及油菜根中铁含量、叶中铜含量和根、茎中锌含量。外源硒促进了油菜茎中氮、磷、钾、镁、铁、铜、锌向叶的迁移,降低了根中磷、钾、镁、铁、锌向茎的迁移。低浓度硒降低了油菜根中钙向茎的迁移,高浓度硒促进了油菜茎中钙向叶的迁移。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贵阳市开阳县植烟土壤中量元素状况,科学补充烟田中量元素,对开阳县79个植烟土壤样本交换性钙、镁及有效硫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开阳县植烟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1.1430.41cmol/kg范围内,平均交换性钙含量为9.51cmol/kg,有34.18%的土壤较缺钙,宅吉植烟土壤交换性钙最高,冯三最低。交换性镁平均为2.36cmol/kg,有12.66%的土壤缺镁。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在0.6730.41cmol/kg范围内,平均交换性钙含量为9.51cmol/kg,有34.18%的土壤较缺钙,宅吉植烟土壤交换性钙最高,冯三最低。交换性镁平均为2.36cmol/kg,有12.66%的土壤缺镁。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在0.6716.91范围内,平均为4.49,有67.09%的土壤存在生理性缺钙的风险。钙镁比值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55。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逐渐增加,特别是交换性钙增加显著。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丰富,平均为30.88mg/kg,有18.99%的土壤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ICP-OES法同时测定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钾钠。[方法]用pH 8.5的0.1 mol/L氯化铵溶液-70%乙醇溶液作为交换浸提液,交换浸提液稀释5倍,盐酸酸化,ICP-OES同时测定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钾钠。[结果]方法检出限:Ca0.751 cmol/kg,Mg 0.344 cmol/kg,K 0.060 cmol/kg,Na 0.135 cmol/kg。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不同地区石灰性土壤进行验证,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小于5%。[结论]该方法能够满足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钾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陈安娜  孙敏  李博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594-1595
本研究建立使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竹荪中镍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镍在0~1.0 μg·mL-1浓度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8,通过三水平六平行加标实验验证,加标回收率为102.2%~106.3%,相对标准偏差为0.7%~2.0%。本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可用于竹荪中镍含量测定。实验选取的3个产地竹荪均含有一定量的镍,福建古田的竹荪镍含量为2.41 mg·kg-1,四川广元的竹荪镍含量为2.10 mg·kg-1,贵州织金的竹荪镍含量为2.21 mg·kg-1。  相似文献   

17.
QuEChERS-LC-MS/MS测定芹菜中吡虫啉和唑螨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芹菜根、茎、叶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的QuEChERS-LC-MS/MS分析方法,采用QuEChERS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通过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LC-MS/MS)测定样品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5~1.00 mg·kg-1时,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15%~103.48%,RSDs为1.40%~9.97%;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35%~100.42%,RSDs为2.01%~6.95%。吡虫啉、唑螨酯的检出限(LODs)分别是0.120、0.015 μg·kg-1;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的定量限(LOQs)分别为1.65、0.87、1.08 μg·kg-1;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的LOQs分别是1.24、0.75、0.78 μg·kg-1。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合实验室大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茭白中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茭白中阿维菌素残留量为25.9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6 μg·kg-1(k=2);当茭白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为117.7 μg·kg-1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8.4 μg·kg-1(k=2)。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曲线拟合、试样转移和定容、标准溶液配制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和根结线虫危害情况,采集了海南岛68家火龙果园的土壤样品共204份,分析测定了土壤氮、磷、钾、钙、镁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根结线虫的数量,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果园土壤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了根结线虫数量与土壤养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火龙果园土壤pH为6.4,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有机质含量为19.9 g·kg-1,碱解氮含量为63.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95.8 mg·kg-1,均处于缺乏状态,而有效磷、交换性钙含量为丰富及以上等级,交换性镁处于中量水平;土壤pH与有机质、交换性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维持中性的pH水平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对钙、镁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土壤基础矿质养分的含量;各火龙果园根结线虫数量差异较大,其中,每100克干中土根结线虫2龄幼虫(J2)数量最多的可达736条,而较少的仅有14条;根结线虫发生轻重情况南北差异较大,整体上北部地区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分析菜用大豆对铜、镁和钠等3种元素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豆荚干物质含量23.0%24.1%,秸秆干物质含量32.6%35.6%。菜用大豆豆荚干物质中铜、镁和钠含量分别为11.0013.93 mg·kg-1、3.404.19 g·kg-1、10.0719.00 mg·kg-1。菜用大豆秸秆干物质的铜、镁和钠含量分别为8.7118.50 mg·kg-1、3.413.94 g·kg-1、26.3346.73 mg·kg-1。菜用大豆豆荚和秸秆中铜、镁和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01 g·hm-2、7.84 kg·hm-2和54.93 g·hm-2。建议在长期种植需铜镁元素较多的菜用大豆的地块应适时补充铜肥和镁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