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调查数据开展。随着网络电子地图的发展,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数据和通行时间数据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大数据来源,但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省域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研究的实例较少。为此,以高德地图POI数据和百度地图驾车通行时间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工具,研究了浙江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农业在浙江省省域尺度上呈多核集聚分布,形成了杭州-湖州核心密集区和安吉县核心密集区,以及其他都市依托型密集区和景区依托型密集区。休闲度假类、田园农业体验类、农家乐类、回归自然类休闲农业项目呈现连片集聚,民俗风情类、村落乡镇类休闲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均匀,科教旅游类休闲农业项目数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消费能力、农业发展水平是影响休闲农业密集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休闲农业分布的都市依托性和景区依托性明显:田园农业体验类等依赖地理区位和地形特征的类型连片集聚,而民俗风情类等与地理区位和地形特征联系较弱的类型则分布较为均匀。整体上,资源禀赋丰富、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较高、客源市场较大、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江苏省休闲农业资源,基于多源数据采集,利用Python软件抓取休闲农业地图导航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POI),同时和传统统计数据相结合,将江苏省内休闲农业园区分为自然资源型、农业资源型和人文资源型,用ArcGIS 10.2软件对数据分类并进行地理空间可视化处理,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类型与优化布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休闲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乡村地理与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的龙头,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等方面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利用我国960家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了全国尺度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尺度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空间分布及其类型结构。结果表明:1)在分布模式上,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城市呈集聚型分布;2)在分布格局上,每个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分布都存在明显的集聚区,在全国尺度上,这些集聚区在区域间具有连绵成片、形成大集聚带(区)的趋势;3)各区域间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发主体结构、主导功能类型的构成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但资源依托和区位选择的类型构成比例存在区域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在东部地区依托城市人口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带、提高中部地区休闲农业发展集聚度、加强西部和东北地区部分省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围绕风景名胜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区等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同时,还提出了四大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类型结构的优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休闲农业兴趣点(POI)大数据,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和回转半径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及其不同类型服务产品的分异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整体上形成"一轴两带多核"的发展格局,局部热点区域分散分布,如惠济区的古荥镇、二七区的侯寨乡、新郑市的郭店镇等;各主类中农事体验类数量占比最大,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次之,而乡村文化类和特色村镇类占比最少;休闲农业总体上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模式,且不同的主类在多尺度上的空间聚集表现不同,农事体验类区位布局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大,农业科技类次之,而休闲观光类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则最小;郑州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总体上构成了距离城市中心约20~40 km的一日游圈层和60~80 km的二日游或多日游圈层。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依据分类将POI数据中的1793个乡村休闲旅游地分为自然风景类、历史与文化活动类、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等4类.借助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整体和各类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趋于集聚.乡村休闲旅游地以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为主,二者共占62.87%,在古北口镇、石城镇等乡(镇)分布较集聚.依据最大空间集聚尺度的核密度带宽分析结果,整体和各类乡村休闲旅游地呈现"两条轴带,多个增长极"的集聚分布格局;自然风景类在白、潮河轴带沿线和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等增长极所在的村域集聚;观光农场类在已有白、潮河轴带的基础上,凸显了以司马台村为核心的增长极;休闲度假类在已有白、潮河轴带的基础上,呈现环绕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的安达木河轴带;历史与文化活动类主要集聚于古北口村、司马台村等增长极上.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格局主要受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村域等微观尺度乡村休闲旅游差异化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密云区乡村休闲旅游地选址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在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促进农业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幸福。明确青岛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挖掘出未来规划要点及优化路径,从而推进此类新型产业形态良性可持续发展。文中以青岛市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值等空间分析法,分析其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示范点的相关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青岛市的7个区县示范点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聚状态,但各区域发展较为不均衡。在影响要素方面地形地势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区域路网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4个方面都呈现与空间分布强关联性。基于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驱动研究,提出合理利用地区农业资源、加强示范点与自然景区联动、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注重前期规划调研4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休闲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行定位和发展。特别是在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方面,紧密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江北大景区,打造都市新田园"为抓手,深入实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三大战略,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实现产业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将江北区打造成为宁波环城游憩带先行区和都市休闲农业集聚区。目前,江北区已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市级农  相似文献   

8.
借鉴产业集聚常用定量研究方法,选用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集聚度评价指标,测评得出福州市休闲农业整体呈弱集聚状态,且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项目同质化等问题,据此提出打造福州市休闲农业集聚中心区的对策:进行福州市休闲农业产业布局空间整合,从培育棱心企业和促进中小企业集聚两个层面提升福州市休闲农业集聚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物品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对休闲农业产业的推进作用,产学研相结合为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630家省级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估算、近邻分析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类型、均衡度、热点、关联地理要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剖析了不同因素对创意休闲农业品牌主体空间分异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①江苏省创意休闲农业整体上呈聚集型分布,空间分布较不均衡,呈现"南密北疏"的分布态势.在市际间分布较为分散,具有较好的均衡性.②水系、海拔、道路、高等级景区和城镇客源等地理要素与创意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关联紧密.③旅游市场、人才资源与文化禀赋是影响创意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创意能力、农业基础与社会经济是影响创意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次要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规划布局与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试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优化全域土地综合试点布局,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POI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网格维数法系统分析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整体呈集聚分布状态;集聚过程中连片分布特征呈不断加强趋势,由嘉兴市、衢州市和台州市“三核心”变化为以嘉兴市、湖州市和绍兴市为核心的连片高密度区;2)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空间分布上概率不等,分形结构复杂,存在局部围绕平原地区集聚情况;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迁移,移动幅度逐渐变小;3)政策文件数、农作物播种面积、人均GDP、地形起伏度和城镇化率是影响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影响强度依次递减,且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大于单因子对试点空间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可为浙江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21,(3):20-23
正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以节水农业为依托,休耕绿养相结合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打造以油菜花为主的金色田园。又到春暖花开季节,邢台市三区两县、衡水市安平县、雄安新区成方连片的油菜花尽情开放,放眼望去,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成为春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迎来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170个五星级休闲农庄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以及核密度分析法,运用Arcgis软件对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及影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的休闲农业分为农渔家乐、康体养生、特色农庄、休闲农业园、农业科技五大类,整体趋于集聚状态;康体养生的集中率最高,其次是农渔家乐、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园接近均匀分布状态,特色农庄的分布最为稀疏;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交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2010—2017年165个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Voronoi图三步迭代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缓冲区分析、双侧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布聚类、空间自相关性等进行了描述;并对有可能影响湖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其中,鄂东地区分布最为密集。休闲农业的分布受海拔、交通区位、市场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地方经济、人口密度逐渐变得次要。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企业空间布局有利于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减少资源调配成本,发挥区位优势。研究以海南省799个休闲渔业经营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法、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分布形态、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三个维度对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整体上呈现集聚型的分布形态,集聚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琼北区、琼南区、琼西区、琼东区、琼中区;(2)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形成南北两极,零星集聚,沿海环绕内陆的密度特征,密度梯度自沿海向内陆呈现4个等级的递减差度;(3)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受到交通、市场、景区区位因素的影响显著,符合“沿路”、“环城”、“傍景”的分布规律;同时,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海南省休闲渔业企业选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胜隽 《新农村》2013,(10):4-6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特色精品农业、乡村人文资源,以“吃农家饭、住乡村屋、游田园景、享休闲乐”为主要特征,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产生,它是社会消费需求升级,旅游产品从单纯的观光向体验式度假休闲转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本研究以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POI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结果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三大特性,即景区依赖性、集聚性和向心性,以“一片区,两个增长极”的空间集聚格局为主,总体特征表现为北部密度高、南部密度低。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蓟州区西部与北部,以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形成集聚格局,并通过极化效应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在集聚区内进一步增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蓟州区中部与西部,呈现出以增长极为主的空间集聚格局。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格局是基于自然本底因素形成,并受到社会经济和客源吸引潜力因素的共同驱动,影响因素按解释能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海拔高度(0.81)、A级旅游景区数量(0.68)、旅游发展政策(0.55)、旅游收入(0.53)。自然本底奠定了空间集聚的资源基...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对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选取了鄂西74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鄂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在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性分布特征;②密度分布表现为鄂西北、鄂西南和江汉平原三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③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政策、景区等人文因素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促进鄂西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1连片开发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带动农民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通过水、电、气、路、卫生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开发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该模式依托自然乡野风景,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休闲农业资源集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文献分析法、GIS空间分析和归纳法对湖南省休闲农庄集聚发展模式、五星级农庄空间集聚特征和湖南休闲农业产业集聚现状展开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休闲农业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五种集聚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五星级农庄在空间上初步形成长株潭城市、衡山景区、南岭丘岗山地、湘中盆地、西洞庭、张家界景区与怀化西部山区等六大集聚群;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和特点已初步形成四大休闲集聚农业特色区域。在此基础上指出集聚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东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阶段分为萌芽、探索及快速发展3个阶段,介绍了广东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交通、项目选址、生态环境、区位经济发展、区域文化等发展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广东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文化创意发展广东都市休闲农业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