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干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改良的Tullgren法,对鄯善县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螨类进行分类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26 637只,隶属于4亚目69科98属,其中甲螨亚目21 209只,49属,38科;中气门亚目3 702只,22属,16科;前气门亚目1 209只,22属,13科;无气门亚目517只,5属,2科。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螨类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防护林多样性最高,而耕地最低。【结论】不同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影响明显,其中地表凋落物和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干旱区螨类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土壤螨类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特征,为开展绿洲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改进的Tullgren法采集螨类,并对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获得土壤螨类共24 797只,隶属于4目67科88属,其中尖棱甲螨属、若甲螨属、全盾螨属、嗜粉螨属4属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捕获量的11.49%、12.27%、15.83%和11.53%,而小奥甲螨属、洼甲螨属、三皱甲螨属、上罗甲螨属、礼服甲螨属等13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37.91%。四奥甲螨属、珠足甲螨属、表珠甲螨属等71属为稀有类群,占总捕获量的10.97%。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在6种不同生境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个体数大小顺序依次为人工林、灌木林、草地、葡萄园、菜地、耕地,类群数大小顺序依次为人工林、灌木林、菜地、草地、葡萄园、耕地。垂直分布表现为螨类主要集中分布于表层土壤,即0~5 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 cm土层,在10 cm以下的土层中土壤螨类数量急剧减少,不同土层间的个体数差异极显著。不同生境土壤螨类在不同季节均有显著差异,其个体数大小顺序依次为9月、4月、7月、11月。[结论]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生境和季节变化特征,植被、土壤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其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南山小渠子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南部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为开展人类活动对市郊旅游胜地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野外采样方法和改良的Ttdlgren分离法对该山区针叶林、山地草原、阔叶林、山地灌木林、山地耕地及居民点6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土壤螨类7135只,隶属蜱螨亚纲的4亚目57科87属,其中甲螨亚目5785只54属38科,占总采集量的81.08%:中气门亚目1077只19属14科,占总采集量的15.09%;前气门亚目270只4属4科,占总采集量的3.78%;无气门亚目3只1属1科,占总采集量的0.04%。其中,小奥甲螨属为优势类群,占总捕获量螨类的10.06%,盖头甲螨属和真前翼甲螨属为亚优势属,占总捕获量的12.27%。礼服甲螨属、滑缝甲螨属、珠足甲螨属、洼甲螨属和懒甲螨属等35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76.73%;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数量的98.96%。广缝甲螨属、龙足甲螨属、卷甲螨属、沙足甲螨属和缰板鳃甲螨属等19属均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0.94%。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组成在不同生境、不同土层以及不同季节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的水平分布依次为针叶林〉山地灌木林〉山地草原〉山地耕地〉阔叶林〉居民地;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即表层〉中层〉下层。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结论]该山区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组成及时空分布动态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与植被类型、土壤环境因素及人为干扰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豆红蜘蛛是为害大豆叶螨类的总称,主要包括蛛砂叶螨、棉红蜘蛛、截形叶螨、豆叶螨等,属蜱螨目,叶螨科。这里重点介绍朱砂叶螨的发生与防治情况。亦可供其他叶螨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宁夏土壤螨类的调查,提供宁夏土壤螨类名录:累积得到116种(亚种),隶属4目(亚目),革螨11科35属108种;叶螨2科3属4种;瘿螨1科2属2种;甲螨1科2属2种,进行分类,并指明地理分布,为研究宁夏螨类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火焰山南麓农业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境对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采样和改良的Tullgren法对吐鲁番火焰山南麓农业生态系统10种土地利用类型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采集土壤螨类 21 195头标本,隶属于4亚目68科100属,其中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s为优势类群,Berniniella Balogh,1983和Monogalumnella Mahunka,1986为中国新纪录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境土壤螨类个体数、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标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其中葡萄园多样性最高,而荒漠最低;群落多样性存在季节差异,秋季最高,而夏季最低少。捕食性螨类以K选择型为主,甲螨主要为O型和P型。【结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螨类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表凋落物和人为干扰是影响该区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方法,研究了霸螨灵、克螨特及其混剂速霸螨(霸螨灵∶克螨特=1∶3)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在培养的第1d到第28d,对于低浓度处理(1mg.kg-1和10mg.kg-1),霸螨灵与克螨特及其混剂速霸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发,最后恢复到与对照土壤一致;而对于高浓度处理(40mg.kg-1和80mg.kg-1),霸螨灵和混剂速霸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发,再抑制,最后趋于恢复。克螨特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则一直处于被抑制状态。结果表明混剂速霸螨的两种有效成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土壤捕食性螨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开发利用及保护乌鲁木齐地区农林害虫捕食性天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塔氏( Tullgren)分离法和群落多样性分析方法对该区不同生境土壤捕食性螨类资源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不同生境土壤农林害虫捕食性螨类3643只,分别隶属于2目21科38属.其中前气门目螨类有5科11属,中气门目螨类有16科27属,其中优势类群为美绥螨属Ameroseius、囊螨属Asca、真长须螨属Eustigmaeus和表刻螨属Epicrius 等四类,占总捕获量的61.57;.常见类群为背刻螨属Epicriopsis、毛绥螨属Lasioseius、吸螨属Bdella、肉食螨属Cheyletus、寄螨属Parasitus、真派盾螨属Euparholaspulus、尾足螨属Uropoda、维螨属Veigaia、厉螨属Hypoaspis、土厉螨Ololaelaps等10类,占总捕获量的30.47;,其余14类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7.96;.在不同生境土壤捕食性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之间差异均为显著(P<0.05),其中自然榆林最高,菜地最低,个体数顺序为自然榆林>植物园>菜地>防护林>居民点>草地.群落类群数及个体数的垂直分布均具有表聚性,不同生境及不同土层间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个体数和类群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顺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群落相似性系数在不同生境样地之间基本上属于中等不相似(0.25≤q<0.50).群落多样性指标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Shannon - Wiener多样性指数(H)顺序为自然榆林>植物园>草地>菜地>居民点>防护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M)顺序为自然榆林>草地>植物园>防护林>居民点>菜地.[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土壤捕食性螨类资源相当丰富,因此,为了加强农林害虫的生物控制、提高绿色农产品产量,亟待进一步加强此类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干旱区极端环境下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采用形态特征分类和生态学方法对新疆托克逊县8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15 420头土壤螨类标本,隶属于蜱螨亚纲的有4亚目49科61属,其中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s)为优势类群。不同生境土壤螨类个体数与类群数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依次为ⅠⅡⅢⅥⅦⅤⅣⅧ,季节变化表现为秋季最高,夏季最少,垂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表聚性。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葡萄园和杏园内较高,而在灌木林和温室大棚中较低,其顺序依次为ⅡⅢⅤⅣⅦⅠⅧ。Jaccard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相似性较高,基本上属于中等相似(0.50≤q0.75)。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不同生境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研究,查明该区土壤甲螨群落结构特征.[方法]采用形态特征分类法、群落多样性、聚类及多维度排序分析法,对土壤甲螨进行分类及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3 753只,其中甲螨亚目为2 811只、中气门亚目为515只、前气门亚目为366只及无气门亚目为61只.所捕获的2 811只土壤甲螨隶属于24科28属,其中懒甲螨属(Nothrus)均为各生境共有的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H顺序为自然林>耕地>路边绿地>工业用地,季节变化都表现为秋季>春季,垂直分布都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0~5 cm).MGP分析表明,自然林、耕地、路边绿地土壤甲螨群落均为O型,而工业用地为P型.对春秋两季4种不同生境甲螨群落的密度进行组间平均聚类分析,形成3组.[结论]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均有不同,这也反应了土壤甲螨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不同生境甲螨无翅类和低等类的丰富度和个体密度对环境变化敏感,是较好的生物指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干旱区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鄯善县7种不同生境进行土壤螨类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方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法分离收集土壤螨类,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捕获土壤螨类成体标本26 637只,隶属于4目69科98属。7种不同生境之间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防护林>葡萄园>杏园>苜蓿地>草地>耕地>菜地。CCA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分别解释了土壤螨类主要群落总变量的29.7%和17.1%,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6和0.929,前两轴共解释了土壤螨类物种类与环境因素关系的92.9%。蒙特卡罗置换检验显示,10个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与第一排序轴(F=4.31,P=0.002)和全部排序轴(F=2.68,P=0.002)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鄯善县7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容重及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对螨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1997~2002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农学试验田进行了作物定位轮作的长期试验研究,1997年对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轮作与连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在前期数量较低,在生育盛期和成熟期较高,土壤真菌数量在前期呈现较高的水平,后期数量反而较低;大豆对各类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作物生育中后期才有表现;玉米连作使土壤微生物数量略有减少;小麦连作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大豆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与大豆生长发育状况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玉米间大豆是一项较成功的立体种植技术.已有研究表明玉米间大豆在时间、空间、地力、养分的分配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各自的增减达到总体的平衡,构成全年综合产量.在产量、产值、产能、纯收益等方面较之单作玉米和大豆有优越.本文主要揭示玉米间大豆后,从生理、生态、栽培、耕作等角度出发,阐述其增产机理,为玉米的立体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模式对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种种植模式下青稞根际土壤的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相关区片段进行测序,研究根际土壤细、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关系,从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角度解析青稞连作障碍的发生机制。6种种植模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WHD模式最高,全磷含量YC模式最高,全钾含量MLS模式最高,pH均为碱性;3种连作模式下,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逐年降低,全磷显著升高。6种种植模式下,细菌和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和覆盖度没有显著差异,与连作相比,WHD和MLS模式可显著提高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与混作、轮作相比,连作显著提高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但Chao1指数差异不显著;连作使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减小,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增加。6种种植模式下,genus水平群落结构表现为连作使青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发生较大改变,导致有害菌群丰度增加,有益菌群数量减少,尤其是真菌菌群发生较大改变,而轮、混作模式使优势菌群及新种数量明显增加。细菌、真菌群落PCoA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在6种种植模式间变异较小且未发生明显分化,PC1、PC2的总解释能力均大于80%,表明有显著主导因子。细菌、真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显示,土壤有机质、全氮与提高WDH、QKA模式下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而pH、有机质、全氮与提高WDH、YC、QKB模式下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表明,与连作相比,WDH和MLS模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是缓解青稞连作障碍的可能途径,可为青稞连作障碍修复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连作菊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特征,以不同连作年限菊花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MiSeq)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无连作(CK)、连作2年(2a)、连作9年(9a)菊花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以期为菊花连作障碍防控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2a、9a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较CK显著(P<0.05)增加,2a和9a的群落结构相似,共有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比例高。连作对菊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影响较小,但对真菌群落组成影响显著,2a、9a根际土壤真菌接合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属等群落丰度减少,明梭孢属、镰刀菌属、土赤壳菌等群落丰度增加。菊花连作会显著增加其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6.
土壤灭菌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连作大豆茬土壤和玉米茬土壤灭菌后栽培大豆表明,灭菌可基本消除大豆连作土壤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大豆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而且大豆连作土壤还略优于玉米土壤,据此认为前作大豆所形成的土壤生物环境乃为大豆连作障碍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苹果园植被多样化对叶螨天敌群落自然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在北京国营巨山农场对地面种植苜蓿的苹果园中叶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植被多样化苹果园中叶螨天敌复合体具有很强的自然控制作用,与地面清耕的单植被果园相比,叶螨的峰值低1.67倍。统计分析表明,在叶螨天敌群落中以东亚小花蝽和叶螨发生量的相关最为显著。排除笼罩试验结果表明。天敌群落对叶螨的生物学效应与天敌发生作用时间的早晚、天敌发生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叶螨的密度有关。叶螨天敌自然控制的生态学效应主要表现在峰值的螨量明显降低;推迟了达到常规化防指标(2头/叶雌成螨)的时间;缓和了叶螨种群数量的波动、降低了其平衡位置;随种草年限加长,幼树园树上天敌、害螨比有增高趋势。系统结构更趋完善,幼树园种草区的高峰期螨量值比对照区低46%~89%,成树园降低28%~33%。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土壤微生境对干旱区极端环境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8年3、6、10、12月中旬采用样线法和Tullgren法对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县7种微生境(防护林SF、杏园AG、葡萄园VY、耕地FL、菜地VF、草地GL、苜蓿地AF)的土壤甲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捕获甲螨11 752只,隶属于34科44属,其中合若甲螨属(Zygoribatula)和长单翼甲螨属(Protoribates)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5.94%。不同微生境的土壤甲螨个体数量、类群数量和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个体数依次为SF>AG>AF>VY>VF>GL>FL,类群数为SF>GL>AG>VY>AF>VF=FL,多样性指数为FL>VY>GL>SF>VF>AG>AF。7种微生境下,甲螨群落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0.25~0.50)。MGP分析Ⅰ表明,甲螨群落基本上为O型;MGP分析Ⅱ表明,甲螨群落均属于P型。本研究表明土壤微生境对甲螨群落的生态分布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壤螨群落与土壤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螨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螨的群落分布。在北方传统农业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常规轮作农田,1年温室蔬菜大棚、4年温室蔬菜大棚和4年露天菜地下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和螨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露天菜地和温室大棚的利用方式均会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同时温室大棚的长期利用会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螨群落分析显示常规农田中甲螨亚目为优势类群;常规农田转变为温室大棚后,由于施肥造成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以及人类对土壤扰动程度的提高,无气门亚目取代甲螨亚目成为温室内螨优势类群。但随着温室年限的延长,螨多样性和粉螨科丰度都要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磷累积和强扰动效应的共同后果。常规农田转变为露天菜地后,加强的人类扰动也会降低甲螨亚目丰度,但与温室螨群落相比,4个亚目分布要相对均匀。温室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土壤螨的负面影响最为明显,从土壤功能的自我维持和修复方面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温室内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