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新梢在春季不同采摘期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特异叶色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5种具代表性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龙井43和紫鹃,分别在2020年春季茶叶开采初期(T1)、开采中期(T2)、开采末期(T3)3个时间点比较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变化,并对含水率、茶多酚总量、氨基酸总量、没食子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儿茶素组分含量、氨基酸组分含量等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鹃春季新梢中CAT活性和SOD活性均处于偏低水平,推测可能和紫鹃品种选自云南大叶群体种有关.品质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代表性品种中黄金芽氨基酸总量最高,且已测定的21种氨基酸组分中的16种都具有更高含量,此外,黄金芽中的EGCG、GCG等组分含量及儿茶素总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具有高氨基酸低酚的特点;虽然福鼎大白的EGCG含量最高,但紫鹃品种的儿茶素总量及咖啡碱含量最高,同时较EGCG具有更低苦味、涩味阈值的ECG和苦味贡献较大的CG等儿茶素组分含量叶在紫鹃叶中最高,这与感官审评中黄金芽更鲜爽、紫鹃偏苦涩的品质特征结果相符.综合酶活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鼎大白后期更适合制作红茶,且同样作为白化变异品种,黄金芽比白叶1号更适合制作红茶.  相似文献   

2.
原料级别和储藏时间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不同原料级别、不同贮藏时间的9个普洱茶样品,分别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审评,对色度值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贮藏时间与普洱茶中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等含量成负相关,与没食子酸等含量成正相关,对咖啡碱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原料等级与氨基酸含量、干茶红度、茶汤亮度和红度、叶底亮度以及茶叶品质成正相关,且原料等级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大于储藏时间。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为国际上公认的茶叶品质成份。氮、磷、钾是茶树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与茶叶品质成分的形成与含量有着密切关系。适量的施氮对茶叶品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施氮不足或过量则会对茶叶品质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此外,茶树有喜铵耐铵的特性,施用NH4 -N肥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磷能促进类黄酮物质的形成以及增加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钾能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的含量,对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也有影响;不同钾肥品种对茶叶品质影响不同,就提高茶叶氨基酸的效果而言,以硫酸钾最好。氮、磷、钾三种元素配合施用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良好的效果,单施其中一种不仅无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反而会使茶叶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贵定当地茶种鸟王种与引进福鼎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差异,进一步提升鸟王种茶叶品质,选取种植在同一自然条件、不同茶叶等级、不同采摘时期的贵定鸟王种,以福鼎茶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种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含量,并分析其茶叶品质指标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茶叶中茶氨酸含量均显示出秋茶>春茶>夏茶的规律;鸟王种无论是嫩叶还是老叶,儿茶素没食子酸的含量均高于同等级福鼎种的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3种化合物(酯型儿茶素类)之和在鸟王种嫩叶、老叶和福鼎种嫩叶、老叶中的总含量分别为3430.16μg/g、2085.75μg/g和2964.10μg/g、1689.34μg/g,鸟王种儿茶素类(酯型儿茶素类)含量高于福鼎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优化施肥技术对普洱现代茶园茶叶品质的影响,为现代茶园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茶树良种云抗1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和2个不同施肥方式的处理进行小区试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施肥能提高茶叶内含物质。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可明显提高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儿茶素的含量,其中儿茶素含量增加幅度为1.36%~1.93%,儿茶素中C、EC和EGC提高了0.3%~0.46%、0.24%~0.33%、0.39%~0.62%。施肥处理茶叶儿茶素及C、EC和EG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总体而言优化施肥技术效果最佳。【结论】在茶园中,优化施肥技术能明显提升普洱现代茶园茶叶品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茶叶的采摘期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为获得品质佳的春茶,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采摘期取茶树的一芽二叶,进行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和叶绿素等活性成分的分析,并在同一加工工艺下将其制成绿茶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延后,春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持续上升,在4月27日采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分别达24.62%和110.33mg/g;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持续下降,在3月23日采摘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52%和4.81%;叶绿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波动较大。清明前茶样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最高,之后随采摘期的延后,品质综合得分逐渐下降。结论:不同采摘期茶树鲜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进而影响茶叶品质,以清明前(4月5日之前)加工所制春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绿茶中混合儿茶素含量的光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中的儿茶素 ,是决定茶汤口感、颜色的主体成分 ,因而是影响茶叶质量的关键性物质之一。为了适应绿茶品质鉴定的需要 ,有必要建立一个方便、快速测定混合儿茶素含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比较 ,利用儿茶素与磷钼酸的显色反应 ,可比较快速地测出茶叶中混合儿茶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方式对真空厌氧处理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筛选出能有效保留GABA和提高茶叶品质的最佳杀青方式,为高含量GABA黄金芽绿茶生产及黄金芽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微波、滚筒、蒸汽和锅炒4种杀青方式对常温下真空厌氧处理6 h后的茶样进行杀青处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茶叶GABA含量,并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水浸出物(AE)、游离氨基酸、咖啡碱(CAF)、茶多酚、儿茶素组分和类黄酮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黄金芽绿茶特征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微波杀青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保留效果最好,为1.66mg/g,达GABA茶的标准(≥1.50mg/g);其游离氨基酸总量(3.88%)、简单儿茶素总量(50.92mg/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41.47 mg/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64.48 m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2.45 mg/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13.70 mg/g)、儿茶...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企业生产的恩施硒茶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3种主要儿茶素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恩施硒茶中儿茶素含量为94.9~147.8 mg/g,平均含量为122.5 mg/g,儿茶素品质指数为539~1 234,平均值为856。不同企业生产的恩施硒茶中儿茶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儿茶素品质指数也高低不一,且儿茶素品质指数与儿茶素总含量不呈比例关系,需要根据恩施硒茶的开发目的选育实用的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嫩度的信阳毛尖夏茶为原料,在45℃~50℃的炭火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通过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的分析,探索炭火低温长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火低温长焙能够提高茶叶的香气,降低茶叶的涩味,但不同嫩度最佳品质的烘焙时间不一致;在烘焙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可溶性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氨基酸含量变化不规律,咖啡碱含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陕茶1号"是陕西省首个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探索不同冲泡条件下绿茶"陕茶1号"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为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消费者科学饮茶以及茶艺理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绿茶"陕茶1号"为研究对象,依据茶叶日常冲泡习惯和水温(℃)、冲泡时间(min)和茶水比(g/mL)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应用HPLC法检测并分析咖啡因、主要儿茶素(EGCG、ECG和EC)以及茶氨酸和谷氨酸等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结果】水温为70℃、时间为2 min时,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即超过20%,咖啡因的溶出率接近10%,EC的溶出率为6%左右,而酯型儿茶素的溶出率很低(不到2%)。水温为93.5℃、时间为10 min时,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超过3/4,咖啡因与EC的溶出率约35%,酯型儿茶素的溶出率仍较低(仅溶出约1/6)。【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品质成分溶出速率的顺序为:氨基酸咖啡因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对咖啡因、酯型儿茶素和主要氨基酸溶出率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时间水温茶水比,对EC溶出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水温时间茶水比。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组学解析遮阴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茶叶生产上常采用遮阴处理来提高其品质,然而,黑暗遮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尚未清楚。本文重点研究黑暗遮阴对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以期更加详细了解遮阴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方法】利用遮阳网对茶树进行中度(65.0%)、黑暗(99.7%)两个遮阴处理,不遮阴作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酚、总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茶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详细调查。【结果】 与对照相比,中度遮阴显著降低了茶叶的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P<0.05),轻微降低了总多酚含量,增加了酚氨比;黑暗遮阴显著降低了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了总多酚含量和酚氨比(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个遮阴处理明显改变了茶树叶片的代谢组。进一步鉴定得到了87个化合物,包括2个生物碱、18个氨基酸、12个儿茶素类、8个儿茶素二聚体类、19个黄酮(醇)糖苷、5个香气糖苷、6个核苷(酸)、9个酚酸、8个其他化合物;与对照相比,82个化合物在遮阴处理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遮阴后,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氨基酸呈现多样性变化,半数以上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部分儿茶素类及二聚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在中度遮阴后显著降低,然而大部分儿茶素类和儿茶二聚体素类物质的含量却在黑暗遮阴后显著上升;绝大部分黄酮(醇)糖苷的含量在遮阴后出现显著下降,且遮阴程度越高,下降越多;大部分香气糖苷含量在遮阴后显著上升;大部分核苷(酸)含量在遮阴后显著降低;多数酚酸的含量在遮阴后显著上升。【结论】黑暗遮阴后,生物碱、儿茶素类及儿茶素二聚体类等物质含量显著上升,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酚氨比显著上升,预示黑暗遮阴处理可能不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崂山绿茶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前期崂山茶园土壤养分研究的基础上,分不同季节对茶叶进行采样分析,运用HPLC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并计算儿茶素品质指数,分析儿茶素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及不同养分水平茶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各单体C、EC、EGC、GCG、ECG、EGCG均呈现出春低、夏高、秋居中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儿茶素品质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茶叶中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无论在春夏秋季均存在显著差异,养分水平低的茶园各含量明显低于养分水平均衡的茶园。  相似文献   

14.
以传统客家本土茶树品种——马图种为原料,利用国内第一条客家长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实时研究加工过程7个关键工序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对品质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加工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一炒"干燥工序最为显著,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均在"动态失水"和"一炒"两个工序中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二炒"后茶多酚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可溶性糖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减少;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变化同茶多酚一致;酯型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增加,EGCG在酯型儿茶素中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变化,在"动态失水"工序后,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增加,EGCG所占酯型儿茶素比例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客家本土茶树品种——马图种为原料,利用国内第一条客家长炒青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实时研究加工过程7个关键工序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对品质风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加工过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一炒"干燥工序最为显著,茶叶主要品质成分均在"动态失水"和"一炒"两个工序中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二炒"后茶多酚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可溶性糖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减少;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变化同茶多酚一致;酯型儿茶素总量在加工过程中增加,EGCG在酯型儿茶素中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变化,在"动态失水"工序后,酯型儿茶素总量显著增加,EGCG所占酯型儿茶素比例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水平下春季茶树新梢代谢组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研究了春季追施不同水平的氮肥对茶树不同时期新梢产量及品质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摘时期对新梢品质代谢物的影响要大于氮肥水平的影响,氮素水平对于采摘前期新梢产量及品质代谢物的影响最明显,对采摘中、后期新梢品质代谢物的影响不明显。采摘前期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茶叶产量,但在采摘中期,适氮条件下茶树产量最高。采摘前期,增加氮肥供应下,部分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下降,但是黄酮苷类(槲皮素鼠李糖苷、山柰酚葡萄糖苷、山柰酚)含量上升,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浙农113"、"平阳特早茶"、"迎霜"、"龙井43"、"嘉茗1号"、"翠峰"、"白叶1号"、"鸠坑群体种"8个品种加工的大佛龙井茶进行感官属性量化描述、品质成分定量检测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深入探究大佛龙井茶汤色与滋味的特征属性。结果表明,"龙井43"、"迎霜"和"嘉茗1号"的综合感官品质较优。色差分析结果表明,亮度高、黄绿度适中的大佛龙井茶汤品质较高,且杨梅素苷类和槲皮素苷类物质与大佛龙井茶汤色泽有显著相关性。在滋味属性因子中苦度及涩度与大佛龙井茶汤滋味有显著相关性,而厚度滋味的感受是对单独味觉的补充,可能会对茶汤风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品种大佛龙井茶的滋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鲜味氨基酸与鲜度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杨梅素苷类与苦度、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甜度呈显著负相关。黄酮苷类物质虽然在茶汤中含量较少,但表现出与大佛龙井茶汤色和滋味属性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嘌呤碱、儿茶素进行检测,并结合其感官审评分析,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品质与其化学成分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毛峰茶叶中氨基酸、嘌呤碱总量随着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减少;儿茶素指数除了特级比一级略低外,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基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审评因子来看,该批次的毛峰茶叶有随着等级呈现出与品质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永川秀芽是重庆十大名优绿茶之一,因其品质独特而闻名于国内外。为科学评价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品质,本实验对御芽、珍芽、极川、特川和一川等5个不同等级云岭永川秀芽茶叶品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等级永川秀芽感官审评总体得分与其等级高低顺序完全一致;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分离鉴定出43种挥发性香气组分,分别为御芽27个、珍芽35个、极川37个、特川36个和一川39个,其中乙酸乙酯等21种物质为5个等级永川秀芽中共有香气组分,对构成永川秀芽风味具有重要作用,而酯类和醇类对永川秀芽特征性香气成分形成有突出贡献;不同等级永川秀芽主要滋味成分茶多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酚氨比与其感官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与茶叶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对其滋味品质影响力为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其与茶叶感官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882、-0.945和-0.977);从5个等级云岭永川秀芽检测出23种氨基酸组份,其中鲜爽香味物质茶氨酸含量随茶叶等级升高而升高;不同各等级永川秀芽干茶色泽、茶汤和叶底没有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对云岭永川秀芽品质评价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的氨基酸、嘌呤碱、儿茶素进行检测,并结合其感官审评分析,对杭州地区有机毛峰茶叶品质与其化学成分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毛峰茶叶中氨基酸、嘌呤碱总量随着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减少;儿茶素指数除了特级比一级略低外,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儿茶素与氨基酸比值有随茶叶品质级别的降低而增加的规律;基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感官审评因子来看,该批次的毛峰茶叶有随着等级呈现出与品质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