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Eviews软件,从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中选取国内旅游人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建立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模型消除多重共线性,科学地确定了国内旅游收入预测模型,可为以后制定旅游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旅游逐渐变成了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利用STATA软件对湖北省旅游收入进行了分析,选取了湖北省旅游总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公路总里程、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发展动力不足、旅游竞争力下降等诸多问题,影响并制约着当地旅游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用灰色关联度对影响喀什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因素对喀什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星级酒店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对喀什地区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分居第一、二位,可见旅游接待能力和地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喀什地区国内旅游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入境旅游人数和国际旅行社个数是影响喀什地区旅游外汇收入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而国内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对其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依据《2009年河北统计年鉴》中关于农民纯收入的相关数据,选取地区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总产值x2、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3和生产性大牲畜头数x4等7个指标,对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总产值x2与人均纯收入正相关,影响程度最大;非农行业总产值x5、地方财政支出x6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民个人固定投资总额x7虽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较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3和生产性大牲畜头数x4的回归系数为负,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负相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民纯收入的对策建议:一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二是拓宽非农经济发展渠道,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加大地方财政支出,拓展"三农"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绿色GDP2.0核算项目框架下,构建安徽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核算生态系统为地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其经济价值总和。安徽省2014年全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37 892.6亿元,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82倍。单位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较高的主要为合肥、安庆、池州、黄山和六安等市。全省仅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北、铜陵5市人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可以反映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为建立生态系统保护效益与成效的考核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多维贫困理论的基础上,根据2010—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分别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政策制度等视角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地区的致贫因素。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正向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等级公路里程和互联网用户数较为显著,新农合人均受益次数影响程度次之;农村人口规模、受灾面积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弱,且为负相关关系;就区域而言,兰州农村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受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互联网用户数和等级公路里程等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大,兰州以外省内农村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受人均耕地面积、受灾面积、互联网用户数和等级公路里程等变量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安徽省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文在对安徽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旅游经济密度指标、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与全国比较的基础上,评价了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态势,探讨了制约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 素,提出了提高安徽旅游经济效益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拥有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区位交通等旅游资源优势,但是由于安徽省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尚有差距以及省内有关体育旅游的政策性支持不足、同时还存在着体育旅游的地域性差距明显、体育旅游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使得目前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立足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体育和旅游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划和策略提供参考,力争形成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品牌,以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安徽省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2008—2014年间赤峰市敖汉旗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建立建设用地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建设用地变化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用地与GDP、固定投资资产、人均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建设用地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高,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
王明  叶三梅  潘霞 《农业与技术》2023,(16):162-167
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面已经成为重要抓手,有利于带动区域农产品产业升级和发展。本文以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Geoda软件、灰色关联分析(GRA)等方法,对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看,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集中程度在逐步改善,地理集中指数从2012年的61.06下降到2021年的31.04,但在市域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中;从类型尺度上看,在同一类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上,水果和蔬菜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茶叶、粮食及水产等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集中,主要集中于皖南、皖中等区域;在影响因素方面,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关联度,其中,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产总值影响关联程度较大。因此,安徽省各地政府应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支持力度,与生产者、使用者合力打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组合拳,构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进而提升安徽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GIS软件Mapinfo9.0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分析福建省九地市1999-2008年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显示:福建省九地市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集聚度高,梯度明显;九地市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差异呈现单峰结构,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差异逐步减小;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间及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内部旅游经济差异波动下降;九地市旅游经济发展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正相关。近十年来,福建省九地市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并逐渐形成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和南平市4个旅游强市,且沿海地区对福建省旅游经济起到了较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指出,为了缩小云南与发达地区差距,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之路,到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个倍增,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实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对数线性模型对福建省旅游经济增长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000年至2015年期间,福建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收入和人数总体均呈上升趋势,旅游人均消费小幅增长。福建省国内旅游经济受总体经济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科技水平、政策、文化、法律、闲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总体经济水平、科技投入和交通条件对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对增加国内旅游收入的作用降低。福建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还受到汇率的影响。通过提高经济水平,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交通条件,稳定汇率,以促进福建省旅游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冯建中  周德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77-16579
选取河南1998~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个指标数据,利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动态描绘河南经济发展历程。结果表明,动态轨迹与客观实际能很好地吻合,为促进经济进一步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逐年缓慢上升趋势,低碳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通过全面梳理与剖析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将农业生产总值、财政支农、农业人口数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受教育程度、农药、化肥、农膜、农用机械使用量、农业耕地面积、牲畜养殖数量等低碳农业影响因素与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关系一一进行明确与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科学制定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促进金融对低碳农业的支持,积极推进安徽省低碳农业科研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与财政科技投入密不可分,财政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带动县域科技事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选取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6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对2009—2012年安徽省县域财政科技投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域科技投入的增加对其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有较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域财政科技投入的提高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4-2015年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巨额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重要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处于动态平衡过程,经济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该文研究2004-2015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变化规律,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探索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汽车拥有量、交通投资、道路通车里程和直接财产损失等因素变化对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汽车拥有量、交通投资、道路通车里程等影响因素变化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长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国内生产总值、道路交通投资和道路通车里程增长率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长率呈负相关,而汽车拥有量与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增长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高等级旅游资源构建旅游资源指标体系,利用安徽省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以及政府网站的数据,基于绝对数量、人均拥有量和地均拥有量3个评价指标,运用位序得分法对安徽省16个地市旅游资源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市各类旅游资源竞争力水平等级差异较大,其中黄山、宣城等皖南地区各城市旅游资源竞争力较强,宿州、阜阳等皖北地区城市旅游资源竞争力较弱。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旅游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提出了各地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103-104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收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通过对常见的几类影响因素做散点图,由F检验和剩余标准差,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二次回归模型,再根据T检验的结果,剔除不显著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全二次回归模型,进而预测出未来五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人均GDP、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游客数、假期政策等因素用因子分析建立了国内旅游收入的多元统计回归模型,以期为旅游部门做出合理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