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筛选高效降解三唑磷的降解菌,为三唑磷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提供降解菌资源.[方法]采用富集培养、划线分离筛选降解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降解菌;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法(LLE-GC)测定三唑磷残留量.[结果]筛选出一株三唑磷降解菌TDB-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确定TDB-2属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该菌株能以三唑磷为唯一碳源,生长最佳条件为pH 7.0和35 c;在最佳生长条件下培养9h对50 mg/L三唑磷的降解效率为69.71%.[结论]菌株TDB-2能高效降解三唑磷农药,具有开发成环境兼容性好的三唑磷降解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提高秸秆降解效果并缩短秸秆腐解时间,从腐烂秸秆及附近土壤中,筛选获得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细菌,并研究其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纤维素刚果红测定、滤纸条降解试验和秸秆失重法筛选到2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CMC-red、CMC-I),经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CMC-red为Massilia arvi菌属,菌株CMC-I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banpakuense)。菌株CMC-red的降解能力强,10 d可将滤纸降解成糊状,10 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24. 14%。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图可以得出,经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的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吸收峰减弱,纤维素的结构变得疏松。筛选获得的2株细菌中,菌株CMC-red对秸秆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3.
果园土壤中1株螺螨酯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等方法,从青岛苹果种植地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螺螨酯高效降解菌.对该菌株进行了螺螨酯降解率测定并测定了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和农药降解谱.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出的菌株QD23-4在培养120 h后对螺螨酯的降解率为74.50%,确定了该菌株最佳的生长温度为25℃、pH为7.0.该菌株在培养72 h后对三氟羧草醚、烯酰吗啉和毒死蜱降解率为42.00~31.10%;对苯达松、乙嘧酚磺酸酯、丁醚脲和吡虫啉降解率为28.50~16.22%.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油为唯一碳源,经富集、驯化、平板分离初筛和发酵复筛,从学校餐厅下水道废水中筛选高效油脂降解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分析降解时间、温度和油脂种类对降解的影响,测定菌株的脂肪酶酶活性和生物表面活性.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高效油脂降解菌DX2-6,经鉴定为腐生葡萄球菌;菌株温度环境适应好,在20~40℃范围内,在含10 g/L大豆油的培养基中48 h内对油脂的降解率达66.2%以上,30℃时降解率最高,达84.7%.该菌株可有效降解各种食用油,具有良好的脂肪酶活性和生物表面活性,在油脂废水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张世敏  赵迪  徐淑霞  刘翠翠  吴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30-3631,3715
[目的]筛选高效苯胺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河南某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以苯胺为唯一碳、氮源的高效苯胺降解菌DA-K,并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生物学降解特性研究。[结果]DA-K菌株呈革兰氏阴性,细胞为杆状,菌落颜色呈灰白色,初步确定为不动细菌属。通过测定,DA-K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可在苯胺质量浓度为2 5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良好。DA-K菌株在苯胺浓度为1 000 mg/L,pH 6.0,30℃,180 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96 h,苯胺降解率接近80%。[结论]DA-K菌株苯胺降解效率较高,具有实际处理苯胺废水的能力,为构建基因工程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筛选苄嘧磺隆的高效降解菌株,为磺酰脲类除草剂土壤残留危害的综合治理提供候选生物制剂。【方法】采用查氏培养基,从采自全国5省市的23份土壤样品中筛选降解菌,以苄嘧磺隆为唯一碳源进行摇瓶培养复筛,以相对降解率为评价标准,确定高效降解菌株,根据形态初步鉴定其种属,研究其降解特性。【结果】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耐受500mg/L苄嘧磺隆的真菌与细菌菌株共计78株,其中共培养2d后,菌株BP-H-01对25~500mg/L苄嘧磺隆的相对降解率达80%以上,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真菌。菌株BP-H-01降解苄嘧磺隆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28℃,初始接菌量2g/L,在此条件下相对降解率可达84.5%。【结论】菌株BP-H-01对苄嘧磺隆具有显著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7.
筛选分离氯氰菊(cypermethrin)高效降解细菌,研究其降解特性.根据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降解菌;气相色谱法测定该菌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利用化学消除剂消除细菌质粒,测定消除质粒后细菌降解能力,初步定位降解酶基因.从长期使用氯氰菊酯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三株优势菌,编号为LF-1、LF-2和LF-3.选择对氯氰菊酯降解潜力最高的菌株LF-l进行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LF-1初步鉴定为kurthiasp.,该菌降解氯氰菊酯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35 ℃;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培养8天,对100mg/L氯氰菊酯降解率达80.15%,LF-1还能降解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菊酯类农药.经SDS或EB消除质粒后,LF-1降解氯氰菊酯的能力丧失,表明该菌降解基因可能位于质粒DNA.LF-1能有效的降解多种菊酯类农药,该研究为菊酯类农药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具有降解多菌灵功能的菌系和菌株,了解菌系构成和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确定实验室条件下菌系和菌株对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效果。【方法】采用无机盐培养基富集、筛选降解多菌灵菌系及菌株,比色法测定菌系及菌株降解多菌灵能力,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合切胶回收测序分析菌系构成,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细菌常规鉴定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到9个菌系,纯培养条件下10 d对初始浓度600 mg•L-1多菌灵降解率23.14%-70.64%;从5个降解菌系中筛选到5株降解菌,编号为111-3、161-4、165-2、166-2、167-4,纯培养条件下15 d对初始浓度600 mg•L-1多菌灵降解率33.90%-72.66%;菌株111-3、165-2、166-2、167-4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菌株161-4初步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筛选到的9个菌系和5株降解菌处理污染土壤,72 h 对初始浓度5 mg•kg-1多菌灵的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每个降解菌系大约由6-10株优势细菌组成,筛选到的降解菌株占菌系构成约1/10,推测菌系中其它菌株可能与多菌灵降解中间产物的进一步分解有关。【结论】筛选到9个多菌灵降解菌系和5株降解菌,72 h对污染土壤中5 mg•kg-1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红球菌属是目前已知的环境中降解多菌灵的优势种群;筛选到的降解菌只是菌系构成的小部分,菌系对于残留农药降解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油烟污染物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为利用微生物修复被油烟污染的环境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含金龙油的选择培养基,从受油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油烟污染物降解菌,探讨油烟污染物降解菌的最佳降解条件[结果]分离筛选出2株能降解油烟的菌株,命名为KD-1和KD-22株菌株能够不同程度地降解油烟污染物,但混合菌株表现出更强的降解能力,混合菌株对油烟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可达8711%,所选的微生物能利用油类物质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菌体降解油烟污染物的优化条件为:油烟污染物80g/L,NaNO3浓度2g/L,温度40℃,摇床转速220r/min、[结论]所获得的油烟污染物降解菌对于应用生物法治理油烟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生物质秸秆降解速度,筛选高效生物质纤维素降解菌系,以富含玉米秸秆的腐烂物为菌源,用纤维素刚果红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筛,从中分离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初筛由刚果红培养基上透明圈直径大小以及滤纸条崩解能力初步判定;复筛则通过酶活的测定,包括滤纸条酶活的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活的测定进行逐级筛选,从而组建高效菌株复合菌系。结果表明,从腐烂的玉米秸秆中筛选到一组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其C1菌株滤纸酶活相比最高,为8.52 U/mL;N1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最高,为6.44 U/mL。对所筛选的菌株复合菌系测序鉴定发现,复合菌系优势菌系主要组成是栓菌(Trametes)、稻瘟病菌(Sarocladium)、链霉菌(Streptomyces)、未分类的放线菌(Actinomycetales unclassified)、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研究土壤中主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选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作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富集驯化法从设施菜地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同时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细菌AS001。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重点考察了该菌株在不同转速、pH、初始浓度、接菌量和温度条件下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AS001的最佳降解条件为:转速175 r·min-1,pH 7.0,初始浓度100 mg·L-1,接菌量4%,温度35 ℃,且不同条件下菌株对DBP的降解效果高于对DEHP的降解效果。为该区域土壤中PAEs污染修复的环境条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将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应用在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防治上,对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粘质沙雷氏菌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结合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基组成成分,获得培养基最佳配方与发酵条件:葡萄糖23.27 g·L-1、蚕蛹粉22.37 g·L-1、酵母粉10 g·L-1、硫酸镁2 g·L-1、磷酸氢二钠3 g·L-1,氯化钠2 g·L-1;在28 ℃、150 r·min-1条件下发酵36 h,装液量体积分数为50 mL/250 mL,接种量4.73 %,pH 7.1~7.3。最后,根据最优培养条件验证发现优化后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为6.0×109 cfu·mL-1,是初始培养基的9.42倍,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研究结果为粘质沙雷氏菌的发酵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种子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植体类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桐子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为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外植体; 在MS+1.0 mg·L-16-BA +1.0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的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达96.8%; 继代培养在MS+0.08 mg·L-1 TDZ + 1.5 mg·L-16-BA +0.05 mg·L-1 NAA 培养基上能成功的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率达48.3%以上; 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0.03 mg·L-1 TDZ +2.0 mg·L-16-BA +0.1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增殖系数为4.83; 在1/2MS+ 0.5 mg·L-1 IBA +2%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上,无根苗生根率达88%。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适宜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cus pyridinivorans)Rp3生长的碳氮源并明确不同因素对Rp3菌株降解粪臭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Rp3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中粪臭素含量,分析最适碳氮源、金属离子、温度和传代对Rp3菌株生长和降解粪臭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p3菌株能够以粪臭素为唯一碳源生长。碳氮源对Rp3菌株生长的影响排序依次为酵母浸粉>牛肉膏>蔗糖,适宜碳氮源用量为蔗糖16 g·L-1、牛肉膏14 g·L-1、酵母浸粉6 g·L-1。培养液中不添加Mg2+时,粪臭素不能被降解,Mg2+被Fe2+、Mn2+、Zn2+替代后,Rp3菌株对粪臭素的降解率显著下降。Rp3菌株对粪臭素的降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40 ℃,培养24 h,降解效果可达到82.9%~95.5%。碳氮源和传代不影响Rp3菌株对粪臭素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嗜吡啶红球菌Rp3是易培养、不易退化的粪臭素高效降解菌株,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凤丹’牡丹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丹’牡丹芽为材料,对其外植体消毒、褐化防治、组培苗扩繁和生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 酒精消毒30 s,0.1% 升汞消毒8 min消毒效果最佳,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2.31%和64.32%;其最适初代诱导和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和MS+6-BA 1.0 mg·L-1+NAA 0.2 mg·L-1+PIC (毒莠定,Picloram) 1.0 mg·L-1,增殖系数为4.84;生根培养基为1/2MS+CaCl2 220 mg·L-1+IBA 3.0 mg·L-1+NAA 0.5 mg·L-1,生根率为74.30%;低温结合3 mg·L-1硝酸银培养可使褐化率降至29.15%。  相似文献   

16.
板栗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胚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迁西板栗主栽品种‘燕山早丰’成熟胚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试验设计对增殖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二次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污染,污染率最低为16.67%。胚萌发和生长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PM+6-BA 1.0 mg·L-1,萌发率最高达到95.00%,胚萌发苗最高为59.65 mm。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IBA 0.1 mg·L-1。芽诱导率最高为92.50%。最适增殖培养基为GD+ZT 2.0 mg·L-1+NAA 0.1 mg·L-1,增殖系数最大为3.9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溶解氧质量浓度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水培苗生长、生理指标及根系结构的影响,初步探究雷竹水培苗对缺氧的适应性机制。   方法   以雷竹水培苗为材料,设置0、2、4、6、8 mg·L?1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对雷竹水培苗生物量积累、叶面积、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根系结构的影响。   结果   雷竹水培苗生物量积累、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均随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8 mg·L?1处理组中雷竹水培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峰值,分别为746.13×16.67 nkat·g?1、63.13×16.67 nkat·g?1·min?1、59 395.45×16.67 nkat·g?1·min?1和407.46 ×16.67 nkat·g?1·min?1。水培条件下,雷竹水培苗根系中形成溶生型通气组织,其面积占根系横截面面积的百分比随溶解氧质量浓度降低而显著升高(最高达到7.1%),通气组织个数变化趋势则相反(P<0.05)。   结论   水培条件下,溶解氧质量浓度越高,雷竹水培苗长势越好,且雷竹水培苗生长对氧气的需求大于8 mg·L?1。水培条件下,缺氧会诱导雷竹根中形成溶生型通气组织,但不足以使其具有高度耐水淹的能力。图5参50  相似文献   

18.
唐古特瑞香愈伤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古特瑞香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试验,以期建立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将幼嫩叶片进行表面灭菌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初代培养时,存在褐化现象,愈伤诱导前需进行除褐培养,除褐后的外植体经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幼苗出瓶移栽的试验过程,筛选出了最佳培养方案。除褐培养基以MS+6-BA 1.0 mg·L-1+PVP 200 mg·L-1效果较好,在此培养基上连续转移3次后褐变消失。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1+2,4-D 2.0 mgL-1,诱导率95.5%;芽苗分化培养基为MS+ZT 2.0 mg·L-1+TDZ 0.1 mg·L-1+NAA 0.5 mg·L-1,分化率93.2%,平均芽数为8.66条;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3 mg·L-1,增殖倍数为12.21,平均苗高4.81 cm;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1,生根数平均为3.83条,生根率为88.72%以上;组培苗移栽于珍珠岩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唐古特瑞香再生体系,为其无性繁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有色原生质体游离体系,以八仙花萼片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材料的预处理方式、酶液组分、酶解时间、纯化离心力等影响酶解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预处理方式选择分离花萼片上下表皮法,纤维素酶和离析酶水平分别为4%和0.4%(质量体积分数),甘露醇0.6 mol·L-1,酶解液加热冷却后加入 0.1%(质量体积分数)BSA和10 mmol·L-1 CaCl2,酶解2 h,低温离心机4 ℃、1 426 r·min-1离心5 min,为最优的八仙花萼片原生质体游离条件。利用所建的原生质体游离体系对4个不同品种的八仙花萼片进行有色原生质体游离,200× 镜下单视野内可获得13~35个有色的原生质体;对有色原生质体进行液泡的H+流测定,发现蓝色液泡较粉色液泡H+流的外排趋势明显,说明同一八仙花品种蓝色液泡的pH高于粉色液泡。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通风速率对异位发酵床处理肉鸭粪污的效果,以锯末和稻壳按6∶4体积比配制发酵初始垫料,设置3个处理(A1、A2、A3),通风速率分别为0.02、0.05、0.10 m3· min-1 ·m-3,通过每日定量向异位发酵装置中投加肉鸭粪污,监测38 d发酵过程中垫料的理化指标以及腐熟状况.结果 表明,3种通风速率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