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土壤措施对退化山核桃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及干腐病防治的影响,设置了酸性改良(T1)、养分调控(T2)、综合措施(T3)和加量综合措施(T4)等处理。测定不同土壤措施下山核桃林地土壤p H和主要养分含量,并调查统计了感病指数、发病率和病斑数等防治效果指标。结果表明:酸性改良处理提高了土壤p H和有效磷含量,养分调控措施对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提升有明显效果。土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山核桃抗干腐病能力,发病率、感病指数和病斑数分别下降了44%~64%、38.2~60.6、6.62~12.2,其中以酸性改良和养分调控结合综合的措施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PDA培养基分离了不同感病等级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树组织中的内生真菌,共得到28种内生真菌,用两点对峙法测定这28种内生真菌对山核桃干腐病(Canker disease of Carya cathayensis)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有3株内生真菌(编号分别为X-5、X-7和H-3)对山核桃干腐病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对峙培养的72 h内,X-5对山核桃干腐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为45.32%、34.98%、28.61%,X-7抑制作用分别为10.73%、23.03%、12.01%,H-3抑制作用分别为49.72%、44.30%、32.03%;其余内生真菌对山核桃干腐病均无抑制作用或在对峙培养的后期出现比较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山核桃干腐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潜伏侵染和树体内越冬的侵染特性,研究了针对性的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腐霉利在离体条件下对干腐病菌表现很强的抑菌活性,平均EC<,50>分别为0.70,1.08 mg/L;二者1:5复配后表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F)为1.84.在淳安、桐庐两地的林间药剂筛选实验也表明戊唑醇和腐霉利对干腐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涂干+喷雾"的防治技术也有很好的效果,其中福美胂涂干+戊唑醇:腐霉利(1:5)连续喷雾3次在淳安、桐庐两地的平均效果迭81.44%.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林土壤养分渗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规经营下山核桃林土壤养分的渗漏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山核桃渗林漏水中可溶性氮流失是氮素渗漏流失的主要形式,平均可溶性氮含量为10.17 mg/L,占全氮含量的86.3%,其中可溶解性氮峰值达到17.56 mg/L;总磷、可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65、0.45 mg/L;阳离子渗漏流失c(Ca2+)>c(K+)>c(Mg2+)>c(NH4+);施肥影响渗漏水中养分的浓度,6月初施肥后,各养分输出动态过程可以分为前期浓度出峰期和后期浓度下降稳定期,直至8月底再次施肥,N浓度明显升高,P浓度则不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人工生草和清耕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油菜、绵枣儿、野豌豆3种不同生草处理对山核桃林地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山核桃生态栽培管理中林下生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山核桃林下设置3种人工生草及清耕4个处理,4年后对林下各生草处理土壤酶及土壤养分进行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山核桃林下不同生草处理后,0~...  相似文献   

6.
对 3种类型黑松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各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 ,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油茶林地土壤电导率与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到一种快捷的林地养分含量检测方法,减少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的成本与工作量,以油茶林地土壤为对象,采用土壤养分常规分析和电导法,测定土壤样品的N、P、K养分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建立区域性土壤养分含量与电导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测定样品的电导率快速预测该区域土壤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油茶林地土壤样品N、P、K养分含量与电导率的相关性良好,且均遵循多项式拟合模型。经实测验证,预测模型精度达90%以上。因此,生产上可根据需求建立特定区域土壤养分与电导率的预测模型,实现实时养分监测。  相似文献   

8.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在不同土层林地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在林地0~2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全钾含量呈递增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反,全磷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2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全钾、速效磷含量呈递增趋势,全氮含量相反,全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大;在林地0~40 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递减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相反。  相似文献   

9.
沿海沙地湿地松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上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福建省东山赤山防护林场在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采伐迹地上试种湿地松(Pinuselliottii) ,以丰富沿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 ,营造湿地松林分对沿海沙地土壤性质及肥力水平的影响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湿地松林分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规律 ,为防止地力衰退 ,提高林分生产力和沿海沙地土壤的生态管理提供依据。1 研究区概况东山赤山林场位于福建沿海南部 ,东经 1 1 8°1 8′,北纬 2 3°40′。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干、湿季节明显 ,年平均降水量 945mm ,大部分降水集中于 5…  相似文献   

10.
西南桦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西南桦人工幼林土壤肥力6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在幼林期基本不会导致土壤有机质、氮素、有效P含量下降,但会导致土壤有效K含量下降。GM(1,1)模型预测:在今后5年内,西南桦人工幼林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P含量总趋势为上升;土壤全N和有效N含量变化不大;土壤有效K含量则明显下降。因此,在营林生产中只要在定植5年以后适当施用钾肥,就可防止林地土壤有效K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科尔沁沙地18 a、34 a、43 a和56 a林龄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油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随林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显著增大,有机质含量由对照样地的2.75 g·kg-1增至43 a林地的11.95 g·kg-1;全氮含量由对照样地的0.23 g·kg-1增至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辽东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以辽东地区3种典型林分类型红松林、落叶松林和柞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类型表层土壤(0~10 cm)养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分类型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落叶松林>柞木林>红松林;铵态氮含量表现为柞木林>落叶松林>红松林;硝态氮含量表现为落叶松林>红松林>柞木...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都匀马尾松种子园近年来的产量在年份间的悬殊较大,其差异不仅影响种子园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加剧了生产用种的余缺矛盾,对造林和生产造成被动局面。通过对都匀马尾松种子园的土壤调查取样,对养分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养分元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根据所分析的数据,将施肥配比设计完善,为合理施肥提供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覆盖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毛竹笋用林覆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咸宁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覆盖措施连续覆盖3 a,分析比较不同土壤层次间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覆盖可改善表层(0~1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使该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等显著提高(P<0.05)。覆盖对土壤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影响,覆盖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较深层(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来说,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毛竹林覆盖后,不同土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等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除全钾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在0~10 cm层最高。【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稻草20 cm+谷壳10 cm方式覆盖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15.
枯落叶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反映了土壤的养分状况以及植物的吸收能力。以南瓮河有代表性的落叶松、白桦和蒙古栎3种树种为例,对枯落叶的C、N、P、K等4种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枯落叶的C含量范围为14.1%~16.5%,各枯落叶的养分含量顺序皆为:N> K> P。对比林地与岛状林地,较低的植被盖度、充足的水分等条件不仅有利于枯落叶分解维护土壤中氮的肥力,而且有利于植物生长,叶片中氮元素含量也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复垦土壤不同营林管理模式对其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主要探讨了三种处理模式,即灌溉模式、施肥模式、施肥+灌溉模式。对比了三种处理模式分别对土壤养分含量、含水率以及重金属含量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重金属含量效果最佳的为施肥+灌溉模式,与其它处理模式相比,施肥+灌溉模式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而含水率最高的为灌溉处理模式。经过对试验段结果的综合分析可知,施肥+灌溉模式为最佳营林管理模式,并对复垦土壤的修复效果可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4种人工林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下不同层次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明显;土壤pH、有机质及各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杉木林的土壤肥力状况最好,樟树林较差;不同林分下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变化规律,杉木林酶活性最高,枫香林酶活性最低;各林分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与土壤容重、含水率没有相关性,土壤磷酸酶、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中5种酶的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连栽对沿海沙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东山 1代、2代和惠安 1代、2代、3代林分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集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木麻黄多代连栽后 :( 1 )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 ,沙地土壤的pH值表现为降低趋势 ,而土壤的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等指标随着木麻黄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 2 )沙地土壤中水解性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碳和全氮的含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而且木麻黄连栽对表层土壤中上述养分的降低更为显著 ,但木麻黄连栽对缓效钾的影响并不明显。 ( 3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总量逐代增大 ,这主要与交换性钙和水解性总酸度逐代增大有关。 ( 4 )沙地土壤中脲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随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3种灌木根际土壤pH值及其养分状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际一般是指根土界面数毫米范围内受根系影响的土壤区,它是水分和矿质养分进入根系、参与生物循环的门户,同时也是根系自身活动和代谢对土壤影响最直接、最强烈的区域(刘建军等,1998; 杨玉盛,1998).根际区具有许多不同于原土体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特性,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高于非根际区(焦如珍等,1999); 根际养分离子浓度与非根际区不同(曾曙才等,2003); 根际土壤pH值与非根际区不同(马健等,1998).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种不同肥料配方的3个浓度梯度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红花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土壤的EC值,降低了土壤的pH值,使土壤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处理效果一般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施肥增加了红花槭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2.6%~21.3%,4.4%~16.3%和10.5%~20.1%,不同的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以Ⅰ2、Ⅲ3、Ⅱ1处理效果较佳;土壤肥力的提高尤其是土壤中N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植物光合色素的合成,进而提高植株的光能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