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樟树叶油一种新的生化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C- MS联用仪和GC对水蒸汽蒸馏提取采自广西十万大山的樟叶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定出18个组分.结果表明该樟叶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醛、酯类、倍半萜类及其氧化物,主要成分为柠檬醛.柠檬醛型樟树是广西樟树叶油一种新的生化类型.  相似文献   

2.
广西樟树叶油的五种生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种子可榨油。近年来,国际上对沙棘果实的综合利用研究,以及对沙棘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多,特别是苏联从70年代至1986年以来,已相继发现沙棘含有150多种化学成分,同时还发现沙棘具有全面的生理活性,并且在营养科学、医药、化妆品中的应用已引起重视。在国内,用沙棘果实制作的饮料和沙棘酒已普遍推开,用沙棘种子榨油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化,而唯独对沙棘叶的应用研究却很少。为了综合开发沙棘,我们对沙棘叶及沙棘叶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白千层油生化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续2 a以上未经砍伐的243株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白千层枝叶进行精油含量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澳洲白千层油有4-松油醇型、1,8-桉叶素型和4-松油醇-1,8-桉叶素混合型3种生化类型,同时也得到了白千层初选优株的依据.其中4-松油醇型初选依据为:小于1 cm的枝叶含油率大于1.60%,精油中4-松油醇含量大于38.8%,1,8-桉叶素含量小于3.0%;1,8-按叶素型初选依据为:小于1 cm的枝叶含油率大于2.60%,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大于66.6%.  相似文献   

5.
樟科植物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林木。樟科植物的根、茎、叶和果皆含精油,且所含芳香油的主要组分类别很多,变化亦大。根据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樟科樟属植物中的樟组(Sect、Camphara Meissn)即使是同种不同植株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研究广西樟科植物精油的化学织成是开发利用我区植物资源的基础工作。广西樟树资源丰富,年产樟汕约150  相似文献   

6.
樟树叶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树为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在我国大面积栽培。樟树叶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但具有高附加值开发潜力的化学组分还未被深入研究,阻碍了樟树的综合开发利用。首次采用GC/MS联用技术研究樟树叶的高品位综合利用前景及途径。新鲜樟树叶经微波干燥除水,粉碎后于苯/醇溶液中进行提取处理,提取物滤液经浓缩后,取0.2μL样品进行GC/MS联机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叶的苯/醇提取物中富含名贵生物医药、名贵香料、以及大宗化工成分,首次发现樟树叶中富含总含量达13.06%的烯类物质,具有很好的高品位综合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樟树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索氏提取和超临界CO2萃取的樟树种子油油脂的理化常数及油脂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树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癸酸和月桂酸,占94%左右,并且超临界CO2萃取的油酸值低,适用于作医药和功能性油脂生产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气相色谱法测其精油中右旋芳樟醇的含量;比旋度法测定其精油比旋度;折光仪测定其精油折光指数;比重计法测定其精油相对密度。基本确定几个主要技术质量数据,给目前市场大叶芳叶油的商品交易提供一个相对质量准则。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5种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运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芳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樟脑、石竹烯、桉叶油醇等;异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9%,主要为异橙花叔醇、芳樟醇、桉叶油醇、樟脑等;油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67%,主要为桉叶油醇、芳樟醇、松油醇、樟脑等;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5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73%,主要为樟脑、芳樟醇、石竹烯、桉叶油醇等;龙脑樟叶挥发油共鉴定出4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61%,主要为龙脑、芳樟醇、左旋乙酸冰片酯、樟脑等。5种化学类型樟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有25种,主要为芳樟醇、桉叶油醇、松油醇、樟脑等,但是含量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芳樟优良无性系叶精油主成分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平市郊林场芳樟无性系测定林8个6年生的优良芳樟无性系为对象,测定不同母本及优良无性系叶精油及其芳香醇和樟脑含量,分析无性系在栽培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芳香樟精油及其主成分在栽植过程中子代较好地保持母本遗传的特性,性状遗传分化较小,遗传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香樟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香樟的组培快繁技术,试验表明4月是1年内采集外植体的较佳时期,在此阶段对外植体进行培养时,有效萌芽率最高。以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适合香樟组培各阶段的适宜激素浓度和配比,分别为:启动培养基MS+6-BA 0.6 mg/L+NAA 0.1mg/L;增殖培养基MS+6-BA 1.5 mg/L+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1/2MS+IBA 0.5 mg/L+NAA 0.1 mg/L。  相似文献   

12.
以红芽肉桂和白芽肉桂为试材,对肉桂枝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出油率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芽肉桂在整个生长周期的不同季节里,枝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在春季和秋季呈上升的趋势,夏季和冬季则呈下降的趋势;出油率以春季和秋季较高,夏季和冬季较低,尤以夏季出油率最低;红芽肉桂与白芽肉桂枝叶内总含醛量随着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各月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差异不大;枝叶出油率随着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各月份差异较大,在春梢生长时出油率能达全年最大值,夏季树体生长最旺盛,而出油率则达全年最小值,秋季和冬季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于广东德庆县三叉顶林场肉桂林设试验小区对枝枯病及其媒介昆虫进行了化学防治试验。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单施或混施的方式。施用的农药扬甲基托布津,菌毒清,敌杀死,桂虫灵和敌敌畏。其中只有1%敌杀死粉剂防治枝枯病效果较好。达63.5%。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相似文献   

15.
从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 析,分别鉴定为:4- 羟基苯乙酮 (1)、对羟基苯甲醛 (2)、丁香醛 (3)、α- 萘酚 (4)、香草酸 -4-O-β-D- 吡喃葡 萄糖苷 (5)、5- 羟甲基糠醛 (6)、 (3S,5R,6R,7E,9S)-3,5,6,9-tetrahydroxy-7-megastigmene (7)、(6R,9S)-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 glucopyranoside (8)、 (3R,9R )-9-O-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7,8- didehydro-β-ionol (9)、cyclomargenol (10)、N-p- 香豆酰酪胺 (11)、肌苷 (inosine, 12)。化合物 4、5、7、8、 9、10 为首次从石斛属中分离获得,化合物 1、2、6、12 为首次自铁皮石斛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提高精油得率为目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研究叶片采摘季节、叶 片鲜度、叶片浸泡时间和破碎处理以及不同的蒸馏方法对龙脑型阴香 (Cinnamomum burmannii chvar. borneol ) 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10-12 月至次年 1 月采叶,以新鲜叶片,叶片不需浸泡和简单破碎 处理,采用隔水蒸馏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精油得率。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条件下,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340研究了春季樟树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樟树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叶龄有关,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要高于老叶,最大差值出现在11∶00,为2.4μmol CO2.m-2.s-1。②不同叶龄樟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8.
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的异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和贝壳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共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8.2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蒎烯(35.38%)和芮木泪柏烯(33.57%);大叶南洋杉叶挥发油有27种成分被鉴定,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6.68%,其主成分为hibaene(77.88%);贝壳杉叶挥发油鉴定了37种成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7.44%,β-荜澄茄烯(56.34%)为其主要成分。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除主含萜类化合物外,还含烷、醇和酮等化合物,其中贝壳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醛、醚和酯,异叶南洋杉叶挥发油还含少量的呋喃类化合物。3种南洋杉科植物叶挥发油中,含有α-蒎烯、柠檬烯、α-石竹烯、γ-依兰二烯、β-荜澄茄烯、杜松烯、匙叶桉油烯醇、α-杜松醇和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等9种共同成分,但挥发油的主成分类型和含量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