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天津市武清区建成的性控冻精生产基地,将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性别控制技术——XY精子分离技术和设备,这项技术是继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之后,家畜繁育改良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它能使传统的奶牛产母牛犊的比率从50%上升到93%,这意味着如果得到1头良种母牛犊,采用常规冻精,需要花费2年时间,而采用性控冻精,只要1年时间。该基地第一期工程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性控冻精100多万支,1年后,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300万支。  相似文献   

2.
性控冻精的广泛应用给现代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性控冻精在制作生产过程会受到高倍稀释、离心、激光照射、染色及冷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精子DNA的完整性发生变化,结果降低受胎率,同时会对性控后代的遗传稳定性产生影响。精子DNA损伤检测方法有彗星实验(COMET assay,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 UTP末端标记法(Terminal tranferase d UTP Nick End Labelling TUNEL),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sperm chromatin structure assay SCSA)和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 SCD)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精子DNA损伤检测方法的使用概况,对比了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优势,为更好的评价性控冻精的质量,确定分离参数,及为生产受精率高、安全性高的性控冻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2,(11)
多年以来,让奶牛只生母不生公一直是中国奶农的梦想,如今在山东省即墨畜牧科技示范园内,这一梦想已然成真。示范园奶牛场应用一种叫做“高产奶牛性控冻精”的新产品。所谓高产奶牛性控冻精,就是将优质高产奶牛的精液通过精子分离技术实现X、Y分离,  相似文献   

4.
目前奶牛性控冻精技术已在各大养殖场广泛应用,一方面可明显提高奶牛数量和种群质量,给养殖户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将进一步缩短世代间隔,使得优质奶牛群体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繁,推动奶牛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前奶牛性控冻精技术已在各大养殖场广泛应用,一方面可明显提高奶牛数量和种群质量,给养殖户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将进一步缩短世代间隔,使得优质奶牛群体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扩繁,推动奶牛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提高奶牛X性控冻精应用效率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X性控冻精的优点 提高奶牛生产母犊的效率。 可以加快低产奶牛的改良步伐,迅速扩繁优良高产奶牛群体。 可以适时给发情母牛输精配种。 有利于预防传染病。可以提高配种成绩。可以缩短世代间隔,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奶牛性控冻精是一种将种公牛的精子通过精子分离仪使雌性的X精子与雄性的Y精子有效分离后而冷冻的分离冻精。目前选用的是X精子制成的冻精。根据性染色体配对的原理。用X精子给奶牛授精,奶牛就只生母牛犊。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步发生改变,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注重乳制品的消费,这就促使我国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奶牛养殖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无论是奶牛存栏还是原料奶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濮阳市奶牛的品种质量较差,自然繁殖率低,繁殖速度慢,年增长速度仅为15%,使得濮阳市现有高产、良种奶牛扩繁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已成为制约濮阳市奶牛业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合肥市畜牧水产局负责人口前表示,今年合肥市养殖业将主打“科技牌”,在奶牛养殖业将推广使用性控冻精。  相似文献   

10.
提高母牛冻精配种繁殖能力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提高母牛冷冻精液配种的繁殖率,达到多配、多怀、多产、多活应该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提高母牛受配率(1)提高母牛膘情,促进母年发情,从而提高母牛的受配率。  相似文献   

11.
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TUNEL)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常被用于检验细胞DNA的完整性。本研究采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对性控、常规冻精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对精子DNA损伤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TUNEL法检测性控冻精DNA的损伤率为63.32±0.56%,显著高于(P0.01)常规冻精的31.67±1.03%;SCGE法检测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的DNA损伤率分别为64.00±0.68%和32.23±0.72%,差异极显著(P0.01)。而两种方法对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DNA损伤的检测结果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冻精DNA损伤检测。  相似文献   

12.
《福建农业》2011,(6):34-35
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忻州市奶牛性控冻精冷配产仔技术项目最终获得成功。实践证明,利用该技术母牛犊的生产率可达到97%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奶牛性控冻精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应用性控冻精授精的情期受胎率在50%以上(58%~77%),胚胎生产的可用胚胎3.8枚以上(3.8~5.5),性控胚胎冻胚移植成功率40%以上(40%~58%).从我国乳品业和牛奶业发展来看,性控繁育的发展前景看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育成牛发情开始后的20~24h内,输精部位为子宫角大弯至小弯之间的技术条件下,用进口和国产的奶牛X性控冻精分组进行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分别为:43.10%、58.28%,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母犊率分别为:在92.00%、91.5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进口和国产奶牛X性控冻精,在快繁高产奶牛中,情期受胎率差异极显著;母犊率均可以达到90.00%以上。本试验对奶牛生产者,在选择奶牛X性控冻精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性别控制是一项历史悠久而又朝气蓬勃的生物技术,性别控制技术与性别决定理论和精子分离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1997年英国首例牛分离精子—人工授精成功,目前这一技术已经产业化;日本于1998年,首例分离精子—显微受精试管牛成功;美国于1996~2000年的开展精子分离技术产业化开发,目前已达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通过精子分离技术平台、综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提高奶牛个体单产为目标、增加良种奶牛数量,加强科学管理、致富广大的农牧民。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人为地干预并按人们的愿望使雌性牛繁殖出所需性别后代的一种繁殖新技术。牛的性别控制的两种途径:一是受精之前通过在体外对精子进行干预,使在受精之前便决定后代的性别(精子分离技术)。二是受精之后通过对胚胎性别鉴定,从而获得所需性别的后代(胚胎细胞核型分析法和SRY-PCR法)。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初水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在广西桂平市拉开序幕,全市30多个乡镇的配种员积极参与,几个月来,各乡镇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大多数乡镇农村散养水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受胎率不高,受胎率只有35~45%左右。究其原因是由于性控冻精分离速度和成本原因,每支输精试管装入性控精子总数仅为200万,相当于常规冻精精子的1/5左右。而配种员通常是携带解冻好的细管冻精上门服务,  相似文献   

17.
奶牛的精液分离及性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ecoll梯度密度法和电泳法分离了奶牛的为精液,并用分离后的冷冻精液给460头母牛输精,试验牛的产母率,percoll梯度密度法为63.5%,电泳法为63.07%,分别比对照组(48.8%)提高14.7%和14.27%,差异均极显著,两种分离方法间对性控影响的差异不显著,相比较,电泳法更适合有牛性控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实现奶牛出生性别控制.多产母牛犊是广大奶牛养殖人员的美好愿望,是奶牛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奶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奶牛合理的超排方法,采用分离的X冻精对17头超数排卵的荷斯坦奶牛进行人工授精,生产体内性控胚胎。结果表明,处理Ⅰ组在头均获卵数、可用胚及退化胚几个方面都低于处理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头均黄体数和未受精数,Ⅰ组高于Ⅱ组(P>0.05);青年牛头均获卵数、可用胚和退化胚方面都高于经产牛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青年牛头均未受精卵数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头均黄体数低于经产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分别对12~16h、16~20h和20~24h间的三个输精组,及与其相对应的三个输精组同时肌注LHRH-A3,试验六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输精+肌注的三个组比与其相对应的三个直接输精组,其情期受胎率分别提高了:-3.34、13.33、3.3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P〉0.05)。(1)20~24h输精+肌注的效果,极显著优于12~16h输精组和输精+肌注的效果(P〈0.01);(2)20~24h输精的效果,显著优于12~16h的效果(P〈0.05);(3)16~20h输精+肌注的效果,显著优于12~16h输精+肌注的效果(P〈0.05);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输精时间越接近母牛排卵子时间,情期受胎率越高;参配育成牛健康、营养均衡且生殖系统发育正常时,16~24h间输精+肌注,能提高其情期受胎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