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去势公猪体内脱氢表雄酮(DHEA)及其硫酸盐(DHEA-S)随日龄增长的变化规律,以及外源添加DHEA对去势公猪DHEA与DHEA-S水平、血脂以及脂肪沉积的影响,通过测定杜×(长×大)三元杂交仔公猪、仔母猪(21日龄)及去势公猪(28~203日龄)血清DHEA、DHEA-S、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理水平。选用体重4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45头,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饲料中添加0、25和75 mg/kg DHEA,处理105 d。结果显示:21日龄仔公猪血清DHEA质量浓度为仔母猪的2.86倍,明显高于仔母猪(P<0.001);28~203日龄去势公猪血清DHEA质量浓度仅为21日龄仔公猪的5.37%~12.03%,皆明显降低(P<0.001),且呈U型变化;日粮中添加DHEA明显增加去势公猪血清DHEA浓度,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和脂肪沉积,而对体重及血清DHEA-S浓度影响不显著。猪血清DHEA生理水平变化以及添加DHEA对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提示DHEA具有调节去势公猪脂质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梅山猪生长发育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于2003~2006年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梅山猪育种中心进行,对小梅山猪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观察分析。试验分析了120头公猪和280头母猪的生长发育记录,结果表明:小梅山猪体重体尺变化,公母猪间比较和生长各时期间比较,与其他地方猪种的发育规律基本一致。公母猪体尺和体重指标在180~360日龄期间的增长幅度均显著高于360日龄以后(P<0.05);180日龄时除体高外其他体尺母猪超过了公猪(P<0.05),360日龄时体重和体尺公母猪之间比较除管围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60日龄后体增重母猪为40.07kg,显著低于公猪的49.79kg(P<0.05),360日龄后体尺增长公猪显著快于母猪(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6,(6):89-92
本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疾病的美系长白、大白猪的母猪各10头、公猪各5头、去势公猪各5头分为4组进行为期85 d的饲养试验,研究两品种间生长性能及肉质品质的差异。当试验猪体重达100 kg时试验结束。结果表明,长白母猪、大白母猪、去势公猪与公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长白去势公猪与大白去势公猪的熟肉率、滴水损失(失水率)、压榨水分、初水分及嫩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肌内脂肪间差异显著(P0.05),大白去势公猪的肌内脂肪高于长白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4.
<正> 1986年3月中牟县配种站猪场流行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传播快,而治愈率较低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们对该病进行了现场调查、剖检及病原分离,确诊为猪溶血性链球菌病。一、发病情况该场共有种猪41头,其中杜洛克猪13头,淮南猪28头。于1986年2、3月份不断发病,杜洛克猪发病10头,淮南猪发病4头,总发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猪采食与生长性状的内在关系,选择体重为30 kg(27~33 kg)的大白猪288头(公71头、母217头),采用FIRE系统测定了30~100 kg阶段的采食性状和体重,并对6个采食性状和3个生长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猪日采食次数显著多于母猪(P0.05),每次采食量和料重比则显著低于母猪(P0.05或P0.01);每次采食量、日采食量与30~100 kg平均日增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达100 kg体重日龄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料重比与达100 kg体重日龄、30~100 kg平均日增重间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公猪采食与生长性状的第1、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 4(P0.01)和0.627 7(P0.01),占总相关的98.08%;母猪第1、2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727 8(P0.01)和0.532 2(P0.01),占总相关的95.75%;大白猪采食与生长性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公猪采食与生长性状间的相关主要由日采食量、每次采食量与料重比、平均日增重的相关引起,母猪则主要由日采食量、总采食量与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的相关所引起。在猪的育种和生产实践中,通过育种措施或优化日粮等途径提高日采食量,可望提高猪的增重速度、降低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对提高猪群生产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子猪去势是养猪场常用技术之一,凡不留种用的子猪,均应早期去势。公猪去势手术目前常于7日龄~10日龄或断奶前后进行。一般认为,公猪过早去势睾丸太小,易捏碎,不好操作。但早期去势具备了伤口愈合快、母源抗体高、应激小、不易发生感染等优势。为了探究小公猪适宜去势的最小日龄,刘金霞、王楚端等对小公猪进行了5日龄去势和15日龄去势对比试验,结果证实:5日龄去势术不仅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根据性激素对脂肪沉积起抑制作用可提高肉猪瘦肉率的原理,我场在研究提高肉猪瘦肉率的工作中,对不同体重去势的肉猪进行饲养,试图找出既能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又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适宜去势体重。试验猪从有亲缘关系的中约克×二花脸的杂交一代87头中,选出体重接近的仔猪39头,按处理分成5个组:A组是不去势,母猪8头;B组是50日龄去势,公母猪各4头;C组是25公斤去势,公母猪各4头;D组是35公斤去势,公猪3头、母猪  相似文献   

8.
选择3.5月龄、遗传来源相似、体重9.83±1.78 kg的贵州从江香猪去势公猪6头,采用NFD+5%EHC无钙无磷纯合饲粮法进行代谢试验,以测定贵州香猪内源钙与内源磷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贵州香猪每千克自然体重内源钙、磷排泄量分别为47.31、20.74 mg/d。贵州香猪维持的净钙、净磷需要分别为0.047 3、0.020 7 g/kg BW。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避免公猪因含雄性激素、有难闻的膻气味而影响肉的品质,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小公猪生长发育快的潜力。[方法]以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三元杂交商品猪为研究对象,进行哺乳公猪最适去势日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杜洛克、长白和约克夏三元杂交哺乳公猪于14日龄去势,28日龄断奶时增重最大,与其他日龄去势相比,增重效果显著(P<0.05)。[结论]推行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年产仔窝数,对于饲养瘦肉型三元杂生长肥育猪的生产场,14日龄对哺乳公猪进行去势,既可以充分发挥小公猪生长发育快的潜力,又符合当前规模化猪场推行哺乳仔猪早期断奶的需要,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⒈特征特性湖北白猪产于湖北省武汉市及华中地区。是由大白猪、长白猪和本地通城猪、监利猪和荣昌猪杂交培育而成的瘦肉型猪种。主要特点: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较快,繁殖性能优良,能耐受长江中游地区夏季高温、冬季湿冷等气候条件。湖北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头稍轻直长,两耳前倾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臀丰满,肢蹄结实。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公斤,母猪体重200~250公斤。⒉肥育性能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体重可达90公斤。在每公斤日粮含消化能12.56~12.98兆焦、粗蛋白质14%~16%的营养水平下,体重20~⒊繁殖性能小公猪3月龄、…  相似文献   

11.
性别对商品猪体尺性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100 kg左右的商品猪12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了性别对猪体尺性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组的腹围、倒数3~4腰椎膘厚和倒数3~4胸椎膘厚均显著低于公猪组(P<0.05);母猪组的平均膘厚和皮脂率均极显著低于公猪组(P<0.01);母猪组的倒数3~4胸椎肌肉厚度、活体瘦肉率、瘦肉率分别比公猪组提高11.52%(P<0.05)、2.80个百分点(P<0.01)、2.97个百分点(P<0.01);肉质性状母猪组与公猪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和苦荞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种植牧草的利用途径和探索紫花苜蓿与苦荞的饲用价值,选择长×大外二元去势公猪40头,体重(20.08±0.76)kg,随机分为5组进行生长试验与屠宰测定,研究毕节地区优势饲料资源紫花苜蓿与特色饲料资源苦荞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50 kg、50~80 kg、80~110 kg体重段相应按日粮干物...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白猪Ⅲ系公猪的繁殖特性进行较系统的研究表明:小公猪初次出现性爬跨并伸出阴茎的日龄为98天,体重37公斤;第一次采得精液的日龄为130天、体重49公斤。最早能使母猪怀孕的日龄为150~155天、体重62~65公斤。从90日龄开始,睾丸和副睾指数迅速增加,180日龄时达高峰。120日龄时睾丸曲细精管中出现较多的精子,副睾管中有少量的精子。血液中睾酮含量从75日龄至165日龄上升很快,在165日龄时达856ng/100ml。240日龄的精液质量接近成年公猪的水平,从而认为湖Ⅲ公猪在120日龄进入初情期;150日龄进入性成熟期;初配期可在240~270日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8月,六安市城北乡某养殖场发生一起仔猪散发性疫病流行,发病突然,死亡较快;但发病率低,传播慢。临床上多呈高热、急性败血过程,慢性经过者以消瘦、关节炎为特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镜检,诊断为仔猪败血性链球菌病,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7月上旬从异地购进仔猪苗104头,每头体重10~20kg,分养在1栋12间新建猪舍内。仔猪购入后进行过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联疫苗的预防注射。从7月14日上午1头仔猪突然发病死亡开始,每间隔1~4d不等时间死亡1头,至8月2日共计病死8头。此时,进行治疗性预防,同时,猪舍用新鲜生…  相似文献   

15.
猪主推品种 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生产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好,体质结实等优良特性,既可作商品瘦肉猪的母本,又可作改良用杂交父本。   毛色全白,允许眼角有小暗斑。有效乳头 6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 300~ 400公斤,母猪 200~ 300公斤。   母猪初情期为 6~ 6.5月龄, 9月龄体重 120公斤适配,公猪 10月龄体重 160公斤适配。初产母猪产仔 9.5头, 60日龄成活 8.0头,窝重 150公斤;经产母猪产仔 12头, 60日龄成活 10头,窝重 200公斤,情期受胎率 90~ 95%。 "双肌臀 …  相似文献   

16.
淮南猪生长发育与肥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淮南猪5 4头公猪和30 8头母猪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并对82头育肥猪进行了屠宰测定和胴体分析。结果表明,淮南猪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在3月龄以前公母猪无明显差异,4月龄以后母猪的体重和体尺逐渐大于公猪。后备猪6月龄体重,公猪(4 1.2 8±3.2 3)kg ,母猪(4 5 0 8±3.86 )kg ;体长,公猪(88.37±4 .2 )cm ,母猪(90 .6 9±4 .36 )cm ;体高,公猪(5 1.73±3.94 )cm ,母猪(5 3.0 4±4 .4 2 )cm。胴体组织的早熟顺位为骨、皮、肉、脂,体躯各段的早熟顺位是蹄、头、腰、腿臀、颈胸。其体型大小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居中等。育肥期日增重(375 .182±4 0 .2 6 )g ,屠宰率为70 738% ,瘦肉率为4 9.0 75 % ,眼肌面积(2 3.32 8±3.75 2 )cm2 ,含脂率为33.5 % ,与多数地方猪种含脂率相当。育肥猪适宜屠宰体重90kg左右,适宜屠宰期8月龄,饲料转化率3.84∶1。淮南猪肉质优良,肉色3.5 ,为正常鲜红色,大理石纹3.5 ,肌肉脂肪分布为理想分布,pH值6 .3~6 .5 ,属正常范围,无PSE肉  相似文献   

17.
野公猪与鄂西黑母猪杂交一代猪与2种家猪生长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17头杂交野猪(野公猪×鄂西黑母猪)、21头长白猪和22头大约克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及平均日增重以及杂交野猪从出生到6月龄各阶段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杂交野猪的公猪和母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及平均日增重均分别低于长白猪的公猪和母猪,也低于大约克猪的公猪和母猪,且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野公猪的初生重、30日龄重和60日龄重均与杂交野母猪差异不显著(P>0.05),但6月龄重低于杂交野母猪,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江口萝卜猪的种质特性,对江口萝卜猪的部分种质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江口萝卜猪初产母猪产仔数为(4.96 1.01)头/窝,初生重为(0.60 0.08)kg/头,21日龄窝重为(11.87 3.08)kg,双月龄断奶重为(9.98 1.82)kg/头。经产母猪产仔数为(8.95 1.06)头/窝,初生重为(0.65 0.10)kg/头,21日龄窝重为(15.65 3.78)kg,双月龄断奶重为(10.23 2.31)kg/头。母猪4、6月龄体重分别为(28.74 3.86)kg、(46.44 5.56)kg,公猪4、6月龄体重分别为(21.20 1.38)kg、(37.76 7.47)kg,母猪的生长发育速度高于公猪。在产区饲养条件下,江口萝卜猪从3月龄开始育肥120 d,日增重为(418.11 14.56)g,每增重1kg消耗精料(3.19 0.13)kg、青料1.80 kg;育肥猪屠宰率为(69.58 5.01)%,瘦肉率为(41.35 4.98)%,背膘厚为(3.38 1.20)cm,眼肌面积为(16.92 3.70)cm2,皮厚为(0.26 0.12)cm,后腿比例为(25.62 0.85)%;肉色评分为(3.17 0.40)分,大理石纹评分为(3.33 0.51)分,失水率为(18.17 2.58)%,熟肉率为(65.90 1.38)%。综合结果表明,江口萝卜猪的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19.
哺育公猪不同去势日龄增重效果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公猪于不同的日龄去势,至断奶时其增重效果不同.对7日龄、14日龄、21日龄去势和不去势的哺乳公猪在28日龄断奶时增重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去势的哺乳公猪,14日龄去势的,断奶时增重效果最为明显,跟7日龄和21日龄去势的相比,增重效果差异显著(P<0.05).同时发现,不去势的哺乳公猪,断奶时增重效果优于去势的公猪.  相似文献   

20.
郭建凤  武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91-6791,6865
[目的]为了研究比较不同育肥体重和屠宰体重商品瘦肉猪的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方法]选择体重约35 kg的以杜洛克公猪与莱芜猪合成系母猪配套生产的杂交猪30头,饲喂同一水平日粮,平均体重达90~105 kg时结束育肥试验,挑选符合屠宰体重的试验猪进行屠宰测定,研究不同体重试验猪的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结果]结果表明:不同体重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差异不显著;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对不同体重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及肉品质进行综合评定,2个体重阶段的试验猪肥育性能及肉品质的综合选择指数基本一致,以90~95 kg组稍大。[结论]在该试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试验猪的屠宰体重选择90~95 kg;该研究为优质肉猪的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