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病情况2009年12月上旬,石家庄郊县某羊场,30余只2月龄左右的小尾寒羊羔羊有3只在一周内先后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经治疗两只羔羊存活,1只死亡。2.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高达41.5~42℃,发病两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病羊精神沉郁,目光呆滞,头低垂,一侧或两侧耳下垂,不能随群活动,食欲下降或不食。鼻孔流出黏性分泌物。眼流泪,视力下降。头颈偏向一侧,走动时向一侧转圈,遇有障碍物时则以头抵靠、不动。颈项强直,头颈呈角弓、反张。后期卧地不起、昏迷、四肢划动呈游泳状,病羊发病3~7后天死亡。  相似文献   

2.
王彦香 《农村科技》2010,(7):107-108
<正>羔羊腹泻是出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为特征。常常引起羔羊大批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一、发病症状潜伏期1~2天,病初羔羊精神沉郁,不想吃奶,随后发生腹泻,呈粥状,颜色有黄白、黄绿等,并有腥臭味,粘附于肛门周围及尾根,病羔卧地不起、背弓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情况 2008年5月28日由陕西购回关中奶山羊106头,其中3月龄羔羊103只,种公羊3只。1个月后陆续出现羊口膜炎症状,到9月初兽医站人员前往诊治时发病羊只数已达95只左右,占全群羊数的89.6%,先后因此病导致山羊无法进食而死亡者达6只,占发病羊只总数的6.3%,后因施行分群放牧,  相似文献   

4.
羔羊痢疾也称羊梭菌性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特征。1病因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2流行特点本病以2~5日龄羔羊发病为主,病菌可通过初生羔羊消化道、脐带或伤口进入机体引起发病。3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变化很大,时间为2~3日,有的羔羊出生后1天症状明显,最多为2~3日,具体可分为以下2种。3.1急性型最早流行出现的症例为急性型,死亡极快,羔羊头晚还吃奶,第2天发现突然死在羊舍。如细心观察,可见羔羊死前精神差,喜卧不愿活动,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周围环境有  相似文献   

5.
1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畜为0—90日龄内蒙古细毛羊哺乳期羔羊。羊群产羔后,从中选出21只初生重相同,健康状况良好的羔羊,分期分组进行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比较屠宰试验。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 羔羊初生—90日龄蛋白质含量的变化2.1.1 羔羊机体蛋白质含量由比较屠宰试验测出羔羊机体蛋白质含量列于表1。表1 羔羊机体蛋白质含量项目日龄初生90日龄一组二组三组羔羊活重(lg)4.2819.1514.3512.83机体总蛋白质(g)2243.796224.034808.704238.64单位体重蛋白质含量(g/kg)174.61156.13164.52165.27  由表1可知,随着羔羊体重的增长,机体蛋…  相似文献   

6.
羔羊腹泻病在养羊生产中是影响羔羊生长发育,甚至影响羔羊成活率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羊群舍饲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易引起羔羊发病死亡。据笔者在养羊场户中防治羔羊腹泻病的体会,采取中西药结合综合防治疗程短、疗效显著。羔羊发生腹泻病,一般病初羔羊表现精神沉郁,垂头弓背,不愿意吃奶,随即发生腹泻,有的腹泻呈粥状,有的呈水样,其颜色有呈绿色、黄绿  相似文献   

7.
<正>羔羊断奶以后,利用全精料进行短期育肥,到了3月龄出栏,充分利用了羔羊幼龄期生长快、饲料报酬高、日增重大、屠宰率高的优势。羔羊断奶后只喂精料而不喂粗料,管理简单,加快了羊群周转,提高了出栏活重和胴体品质,从而实现了养羊的最佳经济效益,适合现代高效养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1发病情况本次羊疾病发于内蒙某牧民家,发病时间为3月份。羊群病羊出现突然死亡,且其他病羊存在瘫痪表现。不到一星期,发现病羊7只,发病羔羊30余只。发病地区为内蒙,地区地形错综复杂,沙漠、丘陵、平地、少秋交错。牧草稀疏,气候干旱。大多数牧户家庭采用传统散养的方式饲养羊群,且较少补充饲料。常选用干苜蓿,玉米秸秆和精饲料对羊群及羔羊进行喂养。刚出生的小羊于出生25d左右开始断奶、喂精饲料。  相似文献   

9.
2013年冬,佳木斯市苏木河乡养羊户饲养小尾寒羊120只,其中成羊97只,羔羊23只,羊群中羔羊连续出现死亡,一周内死亡6只。畜主求诊,经我们诊断为羔羊缺铁性贫血。经过治疗,症状消失,死亡停止而获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某羊场 2~ 3月龄羔羊爆发一种以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死亡羔羊 70余只 ,经病原学与病理学诊断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感染 ,经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11.
山羊羔羊早期补饲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疆绒山羊种羊基地 (温宿县萨瓦甫齐牧场 )位于托木尔峰南簏 ,气候干旱少雨 ,属于荒漠、半荒漠草场。山羊群全年在天然草场放牧 ,气候、草场等自然情况的变化对羊群影响很大 ,尤其是春季产羔季节 ,母羊正处于体质最弱的时候 ,这直接影响了羔羊哺乳期的生长发育 ,在断奶分群时因羊羔弱小或断奶体重不达标 ,使牧场和牧工的经济利益都受到了损害 ,是个长期困扰山区畜牧业的不利因素。为了扭转这种状况 ,通过改变牧民在羔羊出生 1 5~ 2 0日龄后 ,才开始给羔羊补饲草料的传统习惯 ,将补饲日龄提前到 7日龄 ,并使用专用羔羊饲料 ,进行了山羊羔羊…  相似文献   

12.
羔羊痢疾是专一侵害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病,大羊不受感染。羔羊出生后数日,即可通过吮奶和接触污染病菌的粪便等而发病。2008年3月19日,法库县李某饲养的绒山羊出生2~4天,出现精神不振、垂头、不吮奶的症状,接着就出现下痢、排黄色液体粪便或带血色,随后昏迷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确认为羔羊痢疾。经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定时合理安排哺乳时间。1月龄内的羔羊每3小时喂1次;1~2月龄时每日喂4次;2~3月龄时每日喂3次;3月龄后每日喂1~2次。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适当增加每次的喂量。定量喂量以满足羔羊的营养需要为前提。初期每只羔羊每次喂250克左右,可根据个体、运动量和年龄的大小酌情增减。定温人工哺乳的奶温应接近或稍高于母羊  相似文献   

14.
在养羊生产中经常有些母羊一胎产2只-3只羔羊或母羊产羔后产奶较少,不够羔羊吃;有些母羊产羔后死亡,留下孤羔,这时都需要为羔羊找代奶的母羊,即“保姆”羊。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伊宁市塔什科瑞克乡新生羔羊流行一种以拉稀、呼吸困难、共剂失调、多数4~12小时内死亡的传染病,应用细菌学分离技术,从病死羔羊的内脏组织中分离到病原菌。经观察其细菌学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确诊为羔羊大肠杆菌病,即羔羊痢疾。  相似文献   

16.
正羔羊梭菌性痢疾习惯上称为羔羊痢疾,是新生羔羊的一种毒血症,其特征为持续性下痢和小肠发生溃疡,死亡率很高。由于小肠有急性发炎变化,有些放牧员称之为红肠子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出生后1~3d的羔羊,较大的羔羊比较少见。一旦某一地区发生本病,以后几年内可能继续使3周以内的羔羊患病,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本病常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一、羊口疮病发病特点羊口疮,即羊传染性脓疱,是一种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在山羊和绵羊中传播,人类接触后也可患病。羊只发病后的特征为,在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结成疣状痂。发病后,羊只不能正常进食,不加以及时治疗会导致羊的死亡,且死亡率非常之高。羊口疮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产羔季发病较多,该病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的羔羊身上,其中3月—6月龄羔羊是最易患病的羊群。羊群中,若一只患病,得不到及时  相似文献   

18.
养羊场(户)要想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首先要保证羊群的发展壮大,羊群产羔多且成活率高。生产实践证明,羔羊出生后2周内,特别是2~10日龄内,发病死亡率占全部死亡的85%以上。母羊秋季发情配种,春季进入产羔旺季,北方地区春季气候多变,常有风霜甚至降雪,气温变化幅度大,新生羔羊体质娇嫩更容易得病。本文就羔羊低温症、软瘫症、羔羊肺炎等几种常见易发病病因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效防治措施,提高羔羊成活率,降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4月份在和静县巴仑台镇古仁郭勒村牧民的羊群中,出生1周至1月龄的羔羊发病后多数出现死亡现象,笔者前往进行诊治,诊断为羔羊皱胃毛球阻塞. 1 发病情况 当地放牧的巴音布鲁克黑头羊,在3~4月份,出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死亡,最少40只,最多80只羔羊.牧民们认为是去年雨水少,气候干旱而草长得不好引起死亡,因为这种发病情况以前从未发生过.  相似文献   

20.
2014年8月6日,实验室接诊了一起以初生羔羊发病而死亡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原学分离鉴定,诊断为奇形变异杆菌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该养殖户现有存栏150多只,免疫过山羊痘、口蹄疫和梭菌三联四防苗,此前部分成年羊有流涕、咳嗽现象,但羊群没有出现发病和死亡的现象。2014年4月份后,产出的羔羊有如下表现:羔羊出生后的第1~2d活泼、强壮,第3d后出现不吃,四肢无力、卧地不起等现象,其他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