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重在激活林区经济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创造多元化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趋势.也是国有林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必然选择。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国有林区一开先河.是惠及林业职工、实现林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备受关注的全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黑龙江伊春林区正式启动了。这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的关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这项历史性的创举,惠及林业职工,是实现林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必将在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林权是一种产权形态,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除林木有个人所有形式以外,其余均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温家宝总理曾在2006年1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上指出:“伊春国有…  相似文献   

3.
国有林区的体制改革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和难点。2004年,我为此到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伊春考察调研,对森林资源产权不明的体制弊端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较清晰的认识,随即专门向国务院领导同志建议尽快启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时隔三载,看到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倍感欣慰和振奋,作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热心支持者.我愿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希望这项利国、利民、利企的改革实践取得圆满成功,以促进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改第一槌敲醒了林区职工 2006年4月29日.一个春机盎然的日子.一个改变了伊春林业职工命运的日子。根据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关于加快实施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全国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在伊春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正式启动实施.并相继在5个试点林业局全面展开.试点面积8万公顷。  相似文献   

5.
谈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是我国的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曾经是我们为之骄傲的“绿色宝库“。可是,由于近几十年的经营不善和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几尽枯竭;生态质量下降;林区经济发展滞后;林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为扭转这一局面,2006年,国家决定将伊春林区做为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对制约林业发展的机制体制进行改革,即将部分国有林地承包给林业职工经营,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本文从4个方面分别对伊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意义、实施模式等进行了介绍,并对今后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产业》2009,(5):67-67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区体制性矛盾迈出了突破的一步。“林改"触及了产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产业》2009,(8):45-45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区体制性矛盾迈出了突破的一步。“林改”触及了产权,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国有森林资源向统分结合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阐明了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国有林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介绍了黑龙江省伊春林区国有林权改革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十二五"森工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2006年1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伊春作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先行进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尝试。其实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出,要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际,国家林业局又在美丽的林业城市——伊春召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研讨会。这是继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我国林业改革史上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现代产权理论基础上、分析我国林权和林业产权的关系,对白龙江林区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该林区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伊春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我们要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寻找林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要谨慎思考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在中国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改革成本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经济改革成本、社会改革成本2个维度对我国国有林区的内部分开体制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改革成本是采取内部分开体制的直接原因,而社会改革成本会随着改革过渡期的延长而增加。在当前国有林权改革停滞的情况下,对林业产权体系进行边际创新,明晰林区居民对于森林生态资源的产权有利于突破林权改革遭遇的困境,实现林权的帕累托式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一、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伊春林区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林业施业区面积达400万公顷,是我国的重点国有林区。据测算,自194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共生产木材2.4亿多立方米,  相似文献   

15.
闫立海 《林业科技》2010,35(5):68-70
伊春作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自2004年以来,相继在5个试点林业局展开了林权制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科学、合理的对林改试点成果进行评价既是制定试点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也将直接影响国家对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决策。  相似文献   

16.
伊春地处小兴安岭腹地,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森林工业基地,开发建设50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社会事业欠帐越积越深,林业职工生活水平严重偏低,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进而积淀形成了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四大矛盾。其中,长期单一国有国营造成的体制性矛盾成为制约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2004年4月,国家林业局将伊春作为全国唯一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其试点方案经2006年1月4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伊春市在全国林区率先提出在所辖区域内全面停伐红松;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有林区惟一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和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7年,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以“关注伊春,保护红松”为主题的《红松龙卡》,设立了红松保护基金;2008年,在国家政策支持到位的情况下,已准备在所辖境内全面停止天然林主伐。近几年来,伊春市委、市政府、市林管局在林区发展上为什么能够采取这些开历史先河的举措?实施这些举措后对国有林区的森林培育、资源管护、森林管理可以带来哪些变化?伊春林区实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为国有林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前不久,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伊春,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素有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伊春在开展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有15个林场拿出8万公顷的林地进行林木流转、林地承包,为解决国有林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开始启动,意味着拉开了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尽管林权改革并非新生事物,特别是南方集体林区的林权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历史。但因涉及的改革对象和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木材生产的战略基地,森林资源占全国的42.34%。因此,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开始启动.意味着拉开了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尽管林权改革并非新生事物.特别是南方集体林区的林权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历史。但因涉及的改革对象和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木材生产的战略基地,森林资源占全国的42.34%。因此,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