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与甘薯间套作种植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单位耕地面积产值最高的种植模式,以单作玉米和单作甘薯为对照,研究玉米与甘薯间套作不同的种植模式。分四大类型进行,分别为单作玉米、单作甘薯、间作和套作,其中间作又分三个模式,玉米与甘薯种植行比为2∶1,2∶2,2∶3,套作分4个模式,甘薯以不同方式和密度套种在玉米行间,共计9个模式。结果表明,各类型产值高低顺序为单...  相似文献   

2.
甜糯玉米与甘薯套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甜糯玉米/甘薯套作的最佳模式,以探索最适宜广西本地的甘薯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单作甘薯产量均高于套作的甘薯产量,桂薯131提高套作玉米产量5.06%。广87品种无论套作还是单作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3.
1B8型玉米甘薯套作系统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BX型玉米甘薯套作系统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套作后的田间小气候、植株生理特性、农艺性状、综合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BX型玉米甘薯套作系统是理想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作物间合理套作是发挥间作优势的基础,利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及经济产值。为提高贵州山地利用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甘薯-鲜食玉米套作试验,通过和单作甘薯、鲜食玉米比较,分析其套作和单作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探讨适宜贵州当地的甘薯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甘薯单作的主蔓长、茎粗、单株薯重、商品薯率较甘薯-鲜食玉米套作分别高48.5 cm、0.38 cm、158.2 g、4.3百分点。套作甘薯的单株结薯数略有增加,为5.1个。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时玉米的株高、穗位高、鲜穗重均高于玉米单作,分别增加8.9 cm、2.9 cm、37.5 g。甘薯-鲜食玉米套作甘薯产量为28 352.25 kg/hm2,产值为56 704.50元/hm2;鲜食玉米产量为10 060.35 kg/hm2,产值为25 150.88元/hm2;总产值为81 855.38元/hm2,较玉米单作增收38 268.38元/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 甘薯历来多种在瘦地、坡地或套作于玉米地中,除套作甘薯能间接地吸收少量玉米追肥外,给净作甘薯施肥的极少,因此单产较低,一般亩产鲜薯仅两千斤左右。为了提高甘薯单产,作者先后六年对甘薯叶面肥的种类、方法和次数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获得了每喷肥一次增产5—7%的好效果。通过单因子对比或多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用什么肥料喷施于甘薯藤叶,都  相似文献   

8.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2种三熟套作体系和"小麦-大豆"、"小麦-甘薯"、"蚕豆-玉米"3种两熟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和2012年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体系产量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套作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对应单作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2种三熟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提高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提高38.5%,玉米/甘薯套作降低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降低46.0%;全年总收益2年平均以三熟套作"麦/玉/薯"体系最高,比三熟套作"麦/玉/豆"体系高13.1%,比两熟轮作体系小麦-甘薯、小麦-大豆和蚕豆-玉米分别高14.7%、2.4%和41.2%。综上,三熟套作相对两熟轮作能提高体系产量和产值,与大豆套作能提高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甘薯套种鲜食糯玉米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套种鲜食糯玉米种植模式:即甘薯每垄种植1行,株距33 cm,密度4.5万株/hm2左右;每隔8行甘薯于垄沟内套种1行玉米,株距33 cm,每穴点种3~4粒,留2株壮苗,密度1.5万株/hm2左右。介绍了该模式下甘薯的育苗技术、甘薯套种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巴东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境内海拔700 m以下的三峡河谷地区,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 200 mm左右,热量值高,年≥10℃以上的活动温度5 513℃,年日照总时数在1 200~1 650小时,无霜期320天,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复种指数较高,大多为一年三熟或两熟,旱地主要种植模式为:薯—玉—甘薯三熟制,即冬马铃薯套作春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套作甘薯,玉米收获后,土地空闲时间长达5个  相似文献   

11.
甘薯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甘薯在我国种植面积、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四位,667m2产量达鲜薯3500~4000kg,甚至5000kg,是公认的高产作物之一.贵州省、遵义市甘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同样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居第四位.遵义市在20世纪80、90年代,推行旱地耕制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推广旱地分带间、套作"麦、包、薯"三熟制种植模式达3.33万hm2,周年667m2产量达到600~700kg,为遵义粮食生产发展,解决农民温饱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春甘薯与西瓜套作,甘薯单株产量提高0.13kg,666.7m2总产提高62kg,还能多产西瓜3120kg,总产值和纯收入分别提高1584.8元和1024.8元。该模式在临沂市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2年6点次4因素5水平组合试验,明确了3个生态区套作甘薯产量形成的决定因素:川中夏旱高发区宜提早栽插期,川南伏旱区宜提高甘薯生物产量,川中春夏旱区宜提高块根日增重和延长块根形成期,并建立了产量与决定因素及4个栽培措施的回归方程,提出了模拟套作甘薯高产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14.
幼龄果树下套作甘薯、花生、马铃薯,既符合加快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又可以充分利用幼龄果树下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产增收潜能.要想保证套作的甘薯、花生、马铃薯作物实现高产,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管理措施.基于此,对重庆市渝北区幼龄果树下套作甘薯、花生、马铃薯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介绍,为相关农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春玉米,甘薯套种的主要农艺措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了旱地麦/春玉米/甘薯三熟套种中对玉米,甘薯产量及亩净收入影响较大的春玉米的播种育苗期,移载密度,施氮量和甘薯的扦插密度,施氮量等5个因素,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研究,建立了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计算机模拟寻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5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春玉米3月底-4月上旬前期适期早播育苗,每亩移栽密度2800-3000株,亩施氮12kg左右;甘薯每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高秆作物,甘薯是蔓生块茎作物,一高一矮,玉米与甘薯实行套种,能充分利用空间和阳光,拉长玉米和甘薯的有效生长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甘薯间作套种,有利于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密度,行向,起垄方式和甘薯品种对甘薯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互作用。上荐玉米采取高密度(>3000株/亩)时,东西行向用得于甘薯高产;反之,则以地北行向为宜,。玉米在行间薯的光,温条件以行间中心为最优,甘薯对起垄方式和行间小气候的适应性因品种而异,迟熟长蔓型品种适宜于大垄双株种植,而早熟短蔓型品种则适宜于双垄单株种植。  相似文献   

18.
郭伟  邓虹 《农业科技通讯》2009,(10):102-103
以往多作为灾年口粮的甘薯,近年来已逐步转化成工业原料和饲用作物,特别是用于加工淀粉、燃料乙醇和轻工业产品的高淀粉甘薯的市场需求量大增,栽培高淀粉甘薯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改变四川丘陵旱区套作甘薯低产现状,提高种植效益,于2007年-2008年两年在麦、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提高土地产能,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甘薯玉米间作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以探讨该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产量优势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甘薯玉米间作促进了根系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其中,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作甘薯、单作玉米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5.76%、12.37%;与单作甘薯处理相比,甘薯玉米间作处理提高了磷酸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降低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为1.12,具有产量优势,种间相对竞争力为-0.26,甘薯种间竞争力弱于玉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产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可见,甘薯玉米间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土壤状况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甘薯与其他作物间作往往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并不是所有间作方式都能提高经济效益,究竟采取哪种间作方式经济效益最高,可以通过试验得出答案。对甘薯不同间作方式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垄甘薯间两行玉米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一垄甘薯间一行玉米一行大豆,一垄甘薯间两行大豆经济效益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