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木耳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夏季,三明真菌研究所科技人员在仙游县九里湖地区采集到一个野生木耳菌株,经鉴定为木耳属(Auricularia)琥珀褐木耳(Auuicularia fuscosuccinea)。笔者对该菌株进行驯化栽培。在驯化过程中获得一个该菌株的纯白色变异株。经多年栽培,证实该白色变异株的白色性状能稳定遗传,依据其颜色特征命名为玉木耳。  相似文献   

2.
玉木耳大豆秸秆栽培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木耳(Auricularia cornea cv.Yu Muer)是毛木耳的白色变异新品种,其抗杂能力强,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且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设计13个不同比例的大豆秸秆栽培配方,以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和投入产出比为考察指标,筛选和优化玉木耳大豆秸秆栽培基质配方.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科学院于1992年3月12日在保定市组织省内外蕈菌专家对该院微生物研究所诱变选育的黑木耳白色变型种(Auricularria auricula Var.nivalis)进行了鉴定,其子实体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柔毛、孢子等与已报导的白色木耳有区别,因子实体颜色白、命名为雪白木耳。雪白木耳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7,(6)
<正>玉木耳是毛木耳的白色变异菌株,耳片洁白如玉,肉质滑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与多糖,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还有清肺益气、降血脂、降血浆胆固醇、抑制血小板凝聚等诸多特效。由于抗杂能力强,生物学效率高,加上人们对白色食品的天然喜爱,市场前景好,是木耳栽培的又一宠儿。江西省上饶市农用微生物科学研究所与江西省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合产业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玉木耳又名雪耳、白玉耳、白木耳,是从毛木耳中发现的白色变异菌株,经分离纯化、驯化栽培获得的遗传稳定的毛木耳新菌株[1]。玉木耳口感清脆,含有丰富的多糖,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且色泽温润如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营养丰富,商品性好,是木耳界名副其实的"白富美",堪称品质优良的"木生海蜇皮",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2]。近两年玉木耳食用菌特色栽培是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的优质项目,又是助力精准扶贫、农村农民致富的  相似文献   

6.
大木耳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枯榆树木上分离培养获得一株木耳菌,经外部形态、子实体横切面构造及凝胶电泳等观察研究表明,它有别于目前报道的木耳菌,笔者把它定名为大木耳(Auricularia maxima Guo,Liu et Lu,sp.Nov.)。该木耳质地明显较毛木耳软,吸水性较毛木耳强,是很有栽培前途的木耳种。本文主要报道大木耳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形态特征和菌丝生长条件,比较大杯蕈和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子实体形态、部分营养成分,并研究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白色,盖半球形或伞帽形,后期表面不光滑,有肉质瘤状凸起,菌盖肉质肥厚;菌柄灰白色或黄白色,菌柄短,粗壮;菌褶不等长,分叉;菌盖、菌柄的半纤维素、粗纤维、纤维素的含量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麸皮;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7~30℃;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8.
陈文良 《食用菌》1992,14(3):13-13
大木耳(Auricularia maxima)子实体的质地明显比毛木耳软,吸水性较毛木耳强.为了探明其是很有前途的木耳种.干湿比和营养成份状况,为大面积种植大木耳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9~1990年进行了这方面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围绕福建木耳历史文化渊源,经文献搜集分析,发现福建木耳始载南宋《仙溪志》,仙游是目前可知最早的木耳之乡,仙游九座山是福建最早的木耳胜地。世界大航海时代,张燮将木耳食用方法载入方志,影响深远。福建木耳另有木耳菇别名以及三种不同来源。针对福建木耳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可重构历史文化符号,结合与之相关的农副产品,融入主题,提出福建木耳文旅产业发展之路的构想。在填补福建木耳历史文化研究相关空白的同时,为新时期木耳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1.原料选择:选取无霉烂、变质的干木耳或新鲜木耳。 2.原料预处理:干木耳用清水浸泡3小时,新鲜木耳不需浸泡。将木耳用剪刀剪去蒂部,大朵剪成1.5cm至3cm的块状,依产品情况也可以剪成条状。然后清洗干净,沥干待用。将白砂糖用钢磨磨成80-100目的糖粉。 3.糖渍:配制50%的糖水溶液,将木耳加入锅中,木耳和糖液之比为1:2。煮制10分钟后倒出木耳和糖液于干净桶中浸置6-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大力推广"水稻—木耳"轮作栽培模式.由于册亨县气候炎热,黑木耳养菌阶段易出现"烧包"现象,冬季极易出现湿冷天气,菌棒绿霉感染风险极大,造成木耳栽培质量较差、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连续两年"水稻—木耳"轮作模式探索,集成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稻...  相似文献   

12.
白背木耳营养丰富,具有毛木耳的清脆性和黑木耳和柔软性,成分与黑木耳基本相似,是一种保健食品。白背木耳适应性广,抗杂强,产量高,管理粗放,且耐高温,是食用菌周年生产比较理想的配套品种。笔者利用香菇棚夏季栽培白背木耳,获得高产。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征 白背木耳是一种中温、恒温结实性菌类,较耐高温。菌丝生长温度3~35℃,适温25~30℃,于实体生长温度18~32℃,最适20—28℃。基质最佳含水量60%,菌丝白色,绒毛状,分校有横隔。多条菌丝体纵横交错互相缠绕为菌丝体。空气湿度在50%~…  相似文献   

13.
高留现  周建宾 《食用菌》2010,32(1):58-58
雪白木耳是我部从毛木耳的变异品种中选育出的一株新菌株,它具有片大耳基小、抗杂等优点。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木耳、黑芝麻等量.将木耳炒焦,黑芝麻炒香、混匀收藏.每服5~6克,用沸水120毫升冲泡,代茶饮.能凉血止血,润肠通便,老年人常饮,可收强身益寿之效.木耳15克,太子参25克,冰糖适量.水煎饮服.用治气短心悸,养血和荣.木耳15克,猪肝60克.炖服.治白带有赤色,味腥臭者.木耳15克,红枣5枚,冰糖20克.炖服.治小儿盗汗.木耳、红枣各50克,冰糖适量.煎浓汁服下.治体  相似文献   

15.
木耳属子实体含有大量多糖、蛋白质和色素等物质,严重干扰基因组DNA(gDNA)的提取,普通方法难以提取脆木耳子实体的高质量gDNA.以脆木耳子实体为试材,利用4种方法提取gDNA,以期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4种方法提取的脆木耳子实体gDNA浓度及纯度各不相同.改良CTAB法提取的脆木耳子实体gDNA浓度和纯度...  相似文献   

16.
张富平  王敏强 《蔬菜》2001,(3):17-18
当前,随着木耳市场的不断开拓,尤其是优质木耳的出口,木耳的栽培量逐渐扩大。相继出现了“木耳村”(如西华县田口乡大滩村)、“木耳县”(如河南省的卢氏县)等现象。木耳的大规模生产,随之产生了大量废料,废料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掌握了一套木耳废料的再利用技术。现将木耳废料的再利用方法之一──木耳废料栽培平菇的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不吃料或菌丝较稀疏 不吃料或菌丝较稀疏是木耳废料栽培平菇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料未处理或处理不得当耳的…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赵大振在榆树枯枝上发现的一株白色木耳,完成了分类鉴定、驯化栽培和中试生产,最近通过了河北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认为是一项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银白木耳系毛木耳白色变种,定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 var argentea Zhao et Wang,子实体颜色纯白,朵大肉厚,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木耳单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栽培户关注的问题。这里介绍一种可提高产量10%~30%的木耳增产剂配方。(一)配方素乙酸1%,硼酸14%,硫酸镁20%,硫酸镁26%,淀粉39%.(二)制法按重量配比称好上述原料,充分混匀,按50gi份分装人小塑料袋中,密封贮存.(三)用法在木耳子实体形成前后,结合每次喷水,用该剂so召加水SO升稀释,喷雾至湿润为度。木耳增产剂的配制与使用@薛允连$沈阳市辽中化工总厂  相似文献   

19.
木耳(Auricula)是担子菌纲、木耳目中最重要的一个属。有关木耳分类问题,过去研究还是较多的,但鉴于当时所采用方法和定种标准上的不同,分类比较混乱。早先Sacardo(1882~1931)把木耳列为50个种,而Holterman(1898)和Maller(1895)等人则将其全部划为一个热带种,并认为其它种都  相似文献   

20.
中稻田套种木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稻田中后期田间温、光、湿环境极适合木耳生长,特别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有利于木耳耳片生长;相反木耳菌丝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可供给水稻光合作用.它们两者互为利用的关系,为提高两者产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充分利用中稻田良好的生态环境,笔者于1997年夏季进行了中稻田套种木耳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套种技术介绍如下:1 供试品种 ①木耳菌株:大光木耳,引自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属中高温型品种.②水稻品种:Ⅱ优58,生育期较长且植株叶片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