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黑木耳与栽培黑木耳的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然黑木耳与栽培黑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对两者的粗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天然木耳的粗脂肪、粗蛋白和总糖高于栽培木耳;而粗灰分、粗纤维低于栽培木耳。天然木耳多糖略高于栽培木耳;栽培木耳的钠、铁含量远高于天然木耳。  相似文献   

2.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通常称木耳,相对毛木耳也名光木耳,属木耳科。黑木耳是中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1]。自东北建立黑木耳"全日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这一轻简化产业技术以来,黑木耳代料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形势[2~4]。在"北耳南扩"黑木耳产业战略实施过  相似文献   

3.
大光木耳(Auricularia raticulata L.J.Li)又称网脉木耳。是一种优质高产高抗的木耳新种。木耳分为有髓和无髓两大类型。有髓类型的毛木耳、黄背木耳、紫木耳等,均在子实体的中层有较硬的髓,表面的茸毛都比较长而且粗,吃起来比较粗糙;无髓类型的黑木耳、大光木耳,子实体的横切面中部没有明显分化的髓,表面的茸毛很细而且稀疏,肉眼不易看到,吃起来细腻。历史上云南的云耳、湖北的房耳、北方的燕耳、芦耳和东北木耳都是黑木耳。朵形不大,不耐  相似文献   

4.
地栽黑木耳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保温保湿,为了达到地栽黑木耳不单独占用土地和遮阳保湿的目地。我们对木耳地套种玉米的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其结果是:黑木耳地套种玉米可使木耳得到遮阳保湿的良好环境,达到木耳增产玉米增收的双层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华君 《食用菌》2017,(4):50-51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木耳、细木耳,属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福建建阳区发展黑木耳代料生产已十余年,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年生产量400余万袋,并逐渐形成了适合当地条件的栽培技术。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季节安排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4~35℃,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5~32℃~([1])。根据建阳区的气候情况和多年的经验,一般可安排在7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正黑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具有清涤胃肠、清肺益气、滋润强壮等功效。1椴木的培养技术段木栽培方法主要是将黑木耳适生的阔叶树枝干,截成适宜的木段,将黑木耳菌种接种在木段上,放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培养。1.1耳场选择与清理耳场是人工栽培木耳的场地,其条件应以满足木耳的生活条件为依据。只有满足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水分、光照条件才能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的营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黑木耳,又名木耳,光木耳,云耳,属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在《本草纲目》等书中已有记载,所以黑木耳早已被我国人民所认识和利用。 黑木耳不仅滑嫩可口,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据科学分析,每百g鲜木耳中含有蛋白质10.6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65g,纤维素7g,胡萝卜素0.031mg,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其中铁的含量在食用菌中为最高,因此它是治疗贫血的良好补品,例如红枣黑木耳汤即为养血药膳,红枣5枚,黑木耳15g,将枣洗净,黑木耳用冷水泡发,共同放入碗内,加适量水及冰糖后将碗放入锅中蒸1小时后,吃红枣、…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滑嫩可口、国内外市场畅销的产品。用玉米芯培育黑木耳,原料多、成本低、时间短、产量高、收益大,可代替椴木生产木耳,既可保护林木资源,又能增加木耳产量,是农村社队发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新门路。  相似文献   

9.
黄背木耳、金针茹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多种医药价值,但具有不同的耐热、耐寒特性的食用菌。黄背木耳是黑木耳的一种,又称血木耳、毛木耳,适于夏季栽培。我国人民认识利用可上溯二千年以前,《齐民夏术》《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黄背木耳与黑木耳一样,是素中之荤,是各种荤素莱肴的理想配料,食法咸甜均可,它的脆骨质的质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8,(6)
正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栽培袋的方式,在相同空间内,生产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2.5~3倍。黑木耳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产出木耳品质优良,吊袋栽培黑木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双层遮阳温控设施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黑木耳916。该品种菌丝体生长整齐、粗壮,菌丝浓密、洁白。菌丝生长温度20~30℃,菌丝活力较  相似文献   

11.
集毛木耳、细木耳优良特性于一体的木耳新种——大光木耳(学名网脉木耳)首次在内陆湖南发现并驯育成功。现已经过湖南师大生物系彭寅斌教授、中国食用菌协会顾问杨曙湘教授的鉴定。大光木耳属热带木耳,喜高温高湿,子实体在15—39℃可正常出耳,抗杂抗逆性强,生理结构与黑木耳相类似——没有髓层,柔毛稀而短小,蛋白质成份与黑木耳相同,而含糖量及氨基酸总量高于黑木耳、毛木耳。栽培对比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栽培表明:产量高于紫木耳,显著地高于毛木耳和  相似文献   

12.
木耳亦称黑木耳、光木耳、云耳、黑菜等。属于真子门,担子真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是我国传统的出口食品被人们称为“山珍”,产量和质量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13.
角质木耳的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主要栽培的木耳种类只有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两种,年产约6800吨(台湾省产量未统计在内)。为开发木耳资源,我们对收集到的木耳属中七个种,经分离和栽培试验,找出了一种质地如同黑木耳,而抗逆性相当毛木耳,容易栽培,产量较高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中英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黑木耳具有抗癌功效,常吃有助于预防癌症。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小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3个主要黑木耳品种进行了基因测序。3种黑木耳表面分别为光滑、部分起皱或全部起皱,但都是野生木耳驯化而来。  相似文献   

15.
全国黑木耳重点产区湖北房县,今年木耳又获丰收。截止七月底,全县收购四千二百八十三担,比去年同期二千九百九十六担,上升三十九点六,占全年计划七十一点四。房县黑木耳丰收是在大规模改革木耳生产形式的情况下取得的。房县二千零八十个产耳队普遍建立了木耳联产到户、到人的生产责任制。开春以来,各社队在供销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采用多种形式,对黑木耳生产重点户、专业户、兼管户进行技术培训。他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木耳、细木耳,是一种食用兼药用价值较高的山珍食品,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我国的黑木耳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年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其中尤以东北地区的黑木耳量多、质好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食用菌产品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是,要实现黑木耳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必须掌握黑木耳的生长发育规律,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分析玉木耳(white mutant strain of Auricularia fuscosuccinea)、九里湖木耳(A. fuscosuccinea)、黑木耳(A. auricula)8129和毛木耳(A.polytricha)781四个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玉木耳与九里湖木耳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9;4个菌株在遗传距离0.53的位置上可以分为三类:九里湖木耳和玉木耳为一类;黑木耳8129,毛木耳781各为一类.  相似文献   

18.
张广荣 《食用菌》2010,32(2):48-49
<正>木耳有很高的医疗价值与营养保健价值。具有清肺润肺、益气强身之功效。黑木耳销售市场一直看好。袋料栽培黑木耳因其生产工艺简单、周期短、材料来源广泛、投资回报快成为菇农致富的一条好门路。现将袋料栽培黑木耳的简易技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开始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早在公元7世纪的唐朝就有黑木耳古法人工培育的系统描述。较长时期内,我国黑木耳采用原始的伐木后借助黑木耳孢子的自然传播、老耳木菌丝蔓延、浇施洗木耳的水等方法进行栽培,产量低而难以保证。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发的黑木耳纯菌种和段木打穴接种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黑木耳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7,(5)
<正>日前,在黑龙江省饶河县朝阳食用菌生产基地,30万袋木耳正欲破袋而出,长出新耳,绽放的花朵和种植户的笑脸一样灿烂。在朝阳食用菌生产基地,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的木耳菌棒。基地负责人李勇介绍,饶河县临近大顶子山,一面临近乌苏里江,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水质良好,原材料充足,特别适合栽培黑木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得饶河县的黑木耳肉质厚道、口感绝佳、品相一流,在北京、天津、青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