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台     
《食用菌》1987,(3)
据有关部门统计:福建古田县1985年产银耳4141.95吨,香菇125.65吨,总产值3564.86万元;1986年产银耳4676.6吨,香菇1096吨,总产值6118.67万元,比85年总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银耳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化,降低银耳工厂化栽培成本,采用从福建引进的银耳菌株,进行栽培袋装量、含水量、p H、通气、加湿方式等对其产量和质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袋装干料650 g,银耳品质好,生物转化率高。培养料含水量53%时,产量最高,平均每袋产量达516.7 g。接种后10 d将胶布一角揭起,不仅可缩短原基分化时间和生产周期,还可加大产量;采用加湿器雾化的方式进行保湿不仅可避免采用传统盖报纸喷水方式而出现的栽培袋现原基期黄水分泌多、产量低、杂菌污染的问题,还可以提高产量,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3.
从产区分布、国内市场、出口贸易3个方面分析我国银耳产业发展现状,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耳产量稳步提升。福建省作为银耳最大产区,近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银耳国内市场总体向好,加工类产品中,冻干银耳羹、鲜炖银耳两类产品销量增长。银耳出口数量和金额在2021年后回升,2022年我国银耳出口总量为4 566.09吨,同比增长18.47%;实现出口额8 813.18万美元,同比增长32.26%;出口单价19.30美元/千克,同比增长11.63%。出口贸易主要省份为福建和湖北,2022年实现出口额和全国出口总量的占比分别为5 566.41万美元、63.16%和2 208.58万美元、25.06%。泰国是我国银耳出口主要流向国,其次是中国香港地区。分析我国银耳产业在种业创新与保护、生产技术水平、精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素有“银耳之乡”之称的福建省古田县当前处处呈现一派发展食用菌热,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有三万多户,占总农户近40%,经常从事食用菌供销活动的达10万多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1986年全县生产香菇(干品)1096吨,银耳(干品)2140吨,蘑菇1552吨,食用菌总产值达417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28亿元的三分之一。1986年冬季投产的香菇四千多万袋,到今年夏季采完,跨年度干菇产量达二千多吨。我县食用菌生产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注视,今年三月十七日至二十日,省科委、省农委等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4日上市挂牌。据悉,雪榕生物本次发行3 750万股,每股价格为16.82元,募集资金约5.7亿元,主要用于扩大产能、食用菌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及偿还银行贷款。雪榕生物成立于1997年,主营金针菇、真姬菇、香菇等鲜品,一直是国内大产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截至2015年末,"雪榕生物"近年来日产能金针菇304吨、真姬菇26吨、香菇130吨,  相似文献   

6.
分析比较传统银耳料棒制作与工厂化生产制作的效益,从厂区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生产工艺、标识、运输、生产管理等方面,系统总结袋栽银耳料棒工厂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李躬 《食药用菌》2023,(6):410-414
农法栽培和工厂化栽培是银耳生产的两种主要方式。按国家标准方法对古田县农法栽培(12批次样品)和工厂化栽培(6批次样品)银耳的粗蛋白、粗纤维、总糖、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砷、镉、汞、铅等重金属及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总体营养成分含量农法栽培银耳与工厂化栽培银耳相差不大,其中粗蛋白含量农法栽培在8.3%~10.2%,工厂化栽培在8.9%~10.5%;粗纤维含量农法栽培在2.2%~2.8%,工厂化栽培在2.3%~3.4%;总糖含量农法栽培在63.6%~70.2%,工厂化栽培在61.9%~75.1%;氨基酸总量农法栽培在58.5~76.6g/kg,工厂化栽培在64.2~68.1g/kg。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两种模式栽培银耳的检测结果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关于干制食用菌的限量要求。农法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的银耳内在品质上差异小的原因可能与应用的栽培基质和菌株基本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用菌生产有农户和工厂化两种模式,不同模式的生产成本、收益不同。基于调研数据,对山东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农户生产的成本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菇的农户生产成本为1.889元/kg,工厂化生产成本为2.215元/kg,工厂化生产成本要高于农户生产成本。平菇工厂化生产平均收益为1.785元/kg,农户生产平均收益为1.445元/kg,两种模式成本收益率相差不大。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成本为2.625元/kg,农户生产成本为2.820元/kg,工厂化生产平均收益为3.068元/kg,农户生产平均收益为1.240元/kg。相比较而言,平菇更适宜于农户生产,而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效益则更高。  相似文献   

9.
1我国食用菌行业面临的挑战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不是生产强国。2001年,我国首次引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设备,2008年开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迅猛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出现1家日产300吨的大型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产200余吨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有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产100余吨的有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用菌生产情况据23个省、市、自治区初步统计,我国1986年食用菌产量为54万多吨,其中平菇25万吨,蘑菇23.7万多吨,香菇1.5万吨,黑木耳1.5万吨,其他食用菌2.3万吨:年产值约16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世界食用菌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双孢蘑菇的总产上升显著地放慢了;金针菇和平菇在日本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香菇和木耳(毛木耳),对外国来说,还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产品;银耳业已饱和滞销;新鲜草菇逐渐成为暑期的重要菇种。驯化开发新的菇类品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绿色无污染,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消费健康化的必然要求。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自2008年以来发展迅速,2011年在建和已建成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达652家,比2010年443家增加47%,总产量由2010年的65万吨上升到99万吨,增幅达52%。白灵菇是工厂化生产中品质和价值较高,管理技术和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发展潜力和消费需求较大的珍稀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对银耳工厂化栽培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集成银耳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为银耳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古田县是银耳主产区,年生产银耳2亿袋以上,每年有10万吨的废菌糠,本项目以银耳废菌糠再利用为主要目标,开展利用银耳废菌糠为主要原料进行高产栽培鸡腿菇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1994,(2)
①菌种:各类各级多温型优质高产菇耳菌种,品种齐全,母种每支5~20元,谷粒原种每瓶6元(银耳原种10~15元),生产种每公斤1.2元。②筒料:进口原料加工而成。各规格丙烯筒料,厚4~5丝,吨价8300元,低压乙烯筒料,宽厚任选。③棉子壳:我地是全国最大的产棉区,年产棉子壳数千万公斤,质量优良,常年  相似文献   

15.
我县银耳生产是从1978年学习推广三明真菌研究所瓶栽银耳技术开始的。目前全县有一万三千多户栽培银耳,占总农户六分之一。去年全县总产超过二千吨,产值达二千万元,被称为我国新兴的“银耳之乡”。银耳生产的发展,对菌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从数量上要求满足,而且在单产与品质方面也要求更高。1981年春,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到银耳  相似文献   

16.
梅跃明 《食用菌》2009,31(3):47-48
鸡腿蘑(Coprinus comatua)又名毛头鬼伞,我县于1996年引种试栽成功,1997年利用家用空调进行反季节栽培试验也获得了成功,2002年用农用空调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2005年进行工厂化生产,2007年工厂化生产规模达到1500万袋,鸡腿蘑已成为安远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栽品种。工厂化栽培鸡腿蘑,每间菇房一年可栽培九茬,每茬周期40d,每袋可产商品鲜菇275g,生物效率约61%,鲜菇全年平均价10-11元/kg。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时下,江山菇农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在捐钱捐物支援四川灾区的同时,加足马力发展生产,把原来食用菌淡季的夏天,搞得红红火火,各种鲜菇一批批运往市场。2008年新建立的毅涵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毛江明,在向四川灾区捐款5000元的同时,又以多产菇、产好菇的实际行动,努力发展经济。第一批30万袋工厂化白菇刚刚“下山”,又抓紧种植白菇30万袋,70天后,每天将有1·5吨左右鲜菇直接运往杭州、温州等地农贸市场。建文菇业公司2007年发生火灾损失很大,他们在灾害面前挺起腰杆,很快重建厂房,恢复生产。目前快要“下山”的20万袋白菇,每天仍有250千克鲜菇直接运往上海市场。前几天公司的领导一面向灾区捐款,一面忙着种植第二批白菇,且种植量增加一倍,发展40万袋,8月初出菇上市。种菇大户周国才目前工厂化生产杏鲍菇80万袋,每天供应市场500多千克,到生产旺季可供应1·5~2·0吨,每千克8~9元,效益甚佳。江山现有25家工厂化种菇企业,年生产能力3000万袋以上,在抗灾期间,正在生产的有1000多万袋,每天有30多吨鲜菇供应市场,让市民在夏天同样可吃到鲜菇。运用低温刺激种植秀珍菇,是江山反季节种菇一大特色,2008年全市发展有5...  相似文献   

18.
简讯     
《食用菌》1982,(2)
宁德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背山面水,气候温和,食菌生产历史悠久。蘑菇年产18万担,加工罐头8千多吨,约占全国出口量的10%;干草菇年产50多吨,占全省出口量的95.7%;银耳年产100多吨,出口25吨。全区有食菌站、厂、场131个,专业人员400余人。  相似文献   

19.
《食药用菌》2013,(1):41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将达到2571.7吨,产值1488.45亿元。食用菌产业为繁荣农村经济,推助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工厂化生产方式是食用菌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截至目前,全国在建和已建成投产的工厂化企业达到788家,相比2011年增长了21%。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包括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十多个。  相似文献   

20.
1我区食用菌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区现有食用菌生产面积322亩,2007年产量2365吨,产值2280万元。其中无锡金菇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无锡地区工厂化栽培规模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入驻锡山两年来,日产金针菇等食用菌1.5-2.0吨,年产值500多万元,净效益达15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在无锡、上海、常州、南京等市场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白色金针菇和茶树菇两大主要产品已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该公司也因设施先进、工艺水平较高、效益显著、辐射带动力强而被评为2007年度无锡市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