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详细的形态学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鉴定了来自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份标本为Agaricus flocculosipes。该种是蘑菇属一个具有食用价值的野生种,在我国首次发现,对该种进行详细描述,给予中文名称为细丛卷毛柄蘑菇。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11株棕色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株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性状,并利用酯酶同工酶方法和ITS序列分析技术分析了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1株棕色蘑菇菌株在形态特征和栽培性状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工酶和ITS序列分析都能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鉴别,表明供试11株棕色蘑菇菌株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基于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新疆芦苇根蘑菇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采自新疆库尔勒博斯腾湖芦苇荡的蘑菇为研究材料,在进行初步鉴定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与获得的相关序列一起构建了蘑菇属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基于ITS序列对菌株的鉴定结果为绵毛蘑菇(Agaricus vaporarius)。  相似文献   

4.
由于微生物整个生活周期都具有确定的、容易观察的特性,因而就不难进行遗传研究。我们可根据子实体特性(颜色、形状、结菇能力),菌丝特性(形态、生化条件、抗菌素和抗毒性)进行栽培蘑菇的遗传研究。弗里奇(1964)用正常的褐色蘑菇菌株和畸形的白色蘑菇菌株进行杂交,研究了前两种特性。对其他真菌控制子实体发生能力的特性已作了极详细的研究,并发现栽培蘑菇也具备这些特性。还培育出对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生化要求,并能耐受特定抗菌素和毒素  相似文献   

5.
对四孢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L.:Fr.)形成的蘑菇圈形态和子实体发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间遗传差异进行了ISSR分析,建立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在生长于四川西部平坦高原草地上,四孢蘑菇形成的蘑菇圈为圆环状,蘑菇圈上生长的植物明显较蘑菇圈内、外生长的植物茂盛,同一蘑菇圈上生长的子实体生长期不完全一致;同一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之间相似系数为0.473~0.755,不同蘑菇圈上的个体遗传相似系数为0.333~0.604;在相似系数0.524水平上,不同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分别聚为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的品种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试验对176、163、U3、152、111五个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个品种在北方都能发菌出菇.176品种产量比较高,子实体外部形态特征较好;163品种产量高,子实体形态特征差;U3、152品种子实体形态特征好,产量偏低;111品种子实体形态特征好,产量太低.因此在北方鲜食的双孢蘑菇,可以栽培176、163品种,制罐出口的双孢蘑菇可以栽培U3、152品种.  相似文献   

7.
王波 《中国食用菌》2002,21(1):37-37
在西藏地区高原草甸上采到一野生蘑菇 ,其鲜菇具有浓郁的松茸香味。根据其形态特征 ,鉴定为双孢蘑菇Agaricusbiporus (Lauge)Sing .。同时根据其单孢株栽培能结实的特性 ,也证明其为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8.
同核体(homokaryon)是进行双孢蘑菇遗传分析和菌种选育的基本材料。我们曾经报道过应用原生质体技术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较方便地用菌丝体分离出大量的原生质体同核体(protoplasted homokaryon),这无疑为加快双孢蘑菇遗传育种研究的进程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双孢蘑菇的菌丝一般是多核的,而且又没有锁状联合标记,因此对所获得的原生质体同核体的真实性缺乏一种简单可靠的检测手段,而只能根据它们在再生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以及菌落的形态特征进行推定。鉴此,本研究,旨在寻找到可行的方法对推定的原生质体同核体进行有效的验证,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双孢蘑菇176菌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P_9、P_(11)、P_(12)、P_(14)、P_(15)、P_(20)、P_(21)、P_(22)为随机挑选出的八个推定的176原生质体同核体。 1.2 培养基及配方 ①PDM:马铃薯200g,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对山西省大部分地区蘑菇属物种资源进行较为系统的采集调查工作,并对采集的物种进行标本鉴定,共获得蘑菇属真菌标本70余份,鉴定出10种,其中7种为常见种,3种为山西省新记录种,其中2种首次在华北地区发现。该研究对3个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可知山西省蘑菇属物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知我国蘑菇科(Agaricaceae)的食用菌有44种,分隶于8属,种数次于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占第四位。该科中食菌种数最多、质味优良、经济价值大的是蘑菇属(Agaricus)。已知国产蘑菇属食菌28种。分布地区广泛的有:双环林地蘑菇(Agaricus pl-acomyces)、蘑菇(A.campestris)、白林地蘑菇(A.silvicola)、林地蘑菇(A.silvaticus)、野蘑菇(A.arvensis)、褐鳞蘑菇(A.crocopeplus)。此外还有白鳞蘑菇(A.bernardii)、大肥菇(A.bitor-quis)、大紫菇(A.augustus)、红肉蘑菇(A.hae-morrhoidarius)、紫红蘑菇(A.subrutilescens)和麻脸蘑菇(A.vllaticus),主要分布在北方草  相似文献   

11.
菜窖种蘑菇     
我省长治市常青公社新民菜场,于1980年利用菜窖种蘑菇2900尺~2,收鲜菇4300余斤(其中一级菇占80%左右),获得平均每平方尺1.5斤的好收成,对促进北方地区蘑菇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将菜窖种蘑菇的有关技术介绍于下。 (一)菜窖的规格:菜窖分群体和单体两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白色双孢蘑菇W192、W2000、AS2796、棕色蘑菇MC441、棕蘑MRC948—2等5个菌株的性能比较试验,经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态特征和产量、质量以及生物学效率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双孢蘑菇W2000、W192这两个菌株增产效果明显,质量佳,可作为替代AS2796的优良菌株推广使用。棕色蘑菇MC441、MRC948—2,这两个茵株产量都较高,质量较好,值得进行中试验证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鬼伞类真菌,是蘑菇播种到出菇前后容易发生的一种竞争性杂菌,它包括墨汁鬼伞、毛头鬼伞,粪污鬼伞和长根鬼伞等。本文着重对长根鬼伞的形态特征、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作一简单介绍。 (一)形态特征:长根鬼伞(Coprinus macrorhizus)单生,菌盖展开前钟形,宽约1.5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蘑菇新品种,苏州市多管局于1986年,对引进的八个蘑菇菌株,在昆山县张浦乡菌种厂进行了适应性栽培试验,现简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蘑菇93和闽1号引自福  相似文献   

15.
蘑菇(Mushroom)之所以为消费者所喜爱,主要是它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特殊的鲜香风味。蘑菇的风味主要来自不挥发性含氮化合物和挥发性物质。其中不挥发性含氮化合物可使蘑菇食时具有鲜味,而挥发性物质能在菇切碎后散发清香。 Craske等(1965)以干蘑菇为材料进行研究,认为在脱水蘑菇的含氮化合物中高度盐基化氨基酸是特有风味的主要成分。Altamura(1967)从四孢蘑菇中分离和鉴定了一系列游离氨基酸,认为这些氨基  相似文献   

16.
国际蘑菇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hroom Science)成立于1953年,旨在保证组织四年左右一次的国际蘑菇会议。以后,其活动范围又扩大到包括组织一些专题学术讨论会和出版每季一次的通信报道等。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Dr. W. A. Hayes(联合王国)副主席:Dr. K. Grabbe(西德),秘书:P. B. Flegg(联合王国)。自1950年以来,国际蘑菇会议已举行过十二次,现将历次大会的时间和地点列表介绍如下: 第十三届国际蘑菇大会将于1991年9月1日~7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Dublin)召开。这是一次既有科学理论研究,又有实践经验的交流大会。  相似文献   

17.
精准鉴定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重要前提。利用病原菌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四种木霉病害进行鉴定,结果证明它们分别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哈茨木霉T.harzianum、子座木霉T.stromaticum和钩状木霉T.hamatum,为今后精准鉴定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的病害提供方法,同时也为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中这四种木霉病害的鉴定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8.
巴西蘑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名 :AgaricusblazeiMurill;日本名 :ヒメマツタケ (姬松茸 ) ;别名 :カワリハラタケ (代蘑菇 )。图 11 分布、沿革巴西蘑菇 ,最初是由古本隆寿在圣保罗的彼埃达得发现的 ,并把菌种送给岩出亥之助。岩出亥之助起初把它叫做代蘑菇 ,其后改为姬松茸。分布于北美的佛罗里达州和南卡罗来纳的平原以及巴西圣保罗市周边的草原。 196 5年古本隆寿和岩出亥之助配合分别在巴西和日本两国进行园地栽培 (古本氏 )和室内栽培 (岩出 )的研究 ,古本隆寿 1972年首先人工试验栽培成功 ,1972年正式投入栽培 ,并以采集地有关的彼埃达得…  相似文献   

19.
以Atp6、ITS、Rpb2基因片段分别构建了蘑菇属中9个种[白蘑菇(Agaricus bisporus)、奶油蘑菇(棕色蘑菇)(A.bisporus)、(四孢)蘑菇(A.campestris)、大肥菇(A.bitorquis)、大紫蘑菇(A.auqustus)、野蘑菇(A.arvensis)、姬松茸(A.blazei)、酒色蘑菇(A.subrutilescens)、白林地蘑菇(A.silvicola)]20个菌株的分子遗传关系无根树。结果表明,ITS、Rpb2基因片段能够从某种程度对实验材料中的蘑菇种类进行区分;但Atp6基因片段因为进化较慢,其区分能力较差,不适于研究蘑菇属的遗传多样性。同时3个基因的联合分析较单一基因具有更好的分辨能力,所构建的亲缘关系树,可将9个种20个菌株划分为4个大的支系,进一步划分为7个明确的类群。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孢子在液体中萌发极其困难,故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双孢蘑菇孢子萌发只停留在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的基础上.卢作仁等(1980年)曾采用液体静止培养和振荡培养的形式萌发双孢蘑菇孢子,但尝试未能成功.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对双孢蘑菇孢子在液体中萌发的技术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双孢蘑菇孢子在液体中萌发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