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种植密度对万寿菊生物学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黑龙江中部地区万寿菊合理栽培密度及群体活动,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万寿菊植株生物学性状和总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寒地万寿菊株高、茎粗、株冠直径和干物质积累均存在差异,且总产量差异显著,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05~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色素万寿菊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份供试万寿菊的农艺性状、色素含量及理论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万寿菊花瓣产量及叶黄素含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其中蒙菊的干花瓣产量最高(1891.35 kg/hm2),士杰3号次之(1831.35 kg/hm2);叶黄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士杰常规2号(1.778 g/kg)、赤菊1号(1.648 g/kg)及士杰3号(1.623 g/kg),叶黄素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士杰3号(2.999 kg/hm2)、蒙菊(2.361 kg/hm2).从农艺性状、色素含量综合分析,士杰3号是优良的色素万寿菊生产栽培品种;蒙菊次之,可加大种植密度应用;士杰常规2号、赤菊1号、猩红4号可作为育种亲本再经进一步选育或培育,有望成为优良的育种原材料或常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付敏 《新农村(黑龙江)》2014,(8):141-141
克山县自2005年招商引资引进万寿菊色素提取项目后,每年万寿菊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但在实际生产中,万寿菊产量及色素含量不尽理想,万寿菊的产量及色素含量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万寿菊是以提取色素为目的的经济作物,在实际种植中,影响万寿菊色素产量和含量的因素很多,通过总结克山县的万寿菊生产,归纳原因有以下几点,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更好发掘玉米品种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丰乐303的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栽培密度范围内,丰乐303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达到57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种植密度超过63 000株/hm~2时产量开始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空杆率、倒伏率和倒折率逐渐增大,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逐渐加重;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玉米抗逆性增强,病害减轻。[结论]丰乐303的最佳栽培密度为57 000株/hm~2。 相似文献
7.
8.
9.
色素万寿菊覆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近年来东北地区色素万寿菊栽培面积发展很快,而生产中多采用传统种植管理方式,导致单产不理想,为充分发挥色素万寿菊的增产潜力和完善其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出地膜覆盖是东北地区色素万寿菊高产、高效栽培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大田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科技》2015,(24)
进行马铃薯栽培不同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7.5万~9.0万穴/hm2,植株长势、抗逆性表现好,产量高,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不同密度对油菜品种华油杂62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北地区,华油杂62的直播适宜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在3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可达3 691.5 kg/hm2,但各农艺性状值并不是最高值。因此,合理密植,充分发挥个体生产潜力,是获取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良玉米品种特性,设置了2个密度水平,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评价。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对玉米的生育进程、出苗率、出苗整齐度无影响,对有效穗数、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茎粗及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适度增加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均有一定的增加作用,但不同品种增加密度后增产表现差异较大,仲玉3号、绵单1256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左右,中单901、绵单315稳产丰产性较好,适宜密度的弹性较大,密植可使二者获得更高的产量,协玉901、绵1304、蠡玉16号则需要适度密植。由此说明,合理密植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促进玉米增产挖潜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17.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环境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有机旱作农业和高粱机械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高粱品种晋杂108号、汾酒粱1号、晋杂3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环境,即旱地、瘠薄地、水肥地,裂区为种植密度,设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不同环境条件下高粱12个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栽培高粱合理种植密度及最佳种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主要性状指标和产量影响明显,相比水肥地种植环境,在瘠薄地和旱地种植环境下高粱株高降低,千粒质量减少,产量下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降低,而穗柄长随密度增加而增长,其中,正常水肥地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108号产量达到最高(7 143.7 kg/hm2),瘠薄地处理条件下汾酒粱1号在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1 177.2 kg/hm2),旱地环境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34号产量表现优异(799.5 kg/hm2)。说明种植环境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适宜的种植环境下,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提升机械化栽培高粱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大垄双行,整薯播种。在同一密度下对不同行距间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旨在为马铃薯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2株·m~(-2)和9株·m~(-2)的种植密度下,主茎数、结薯数、产量都是随行距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在7.2株·m~(-2)的种植密度下,主茎数、结薯数、产量是随行距的增加而呈现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同一密度下,淀粉含量随行距增加变化不明显,大部分维持在15%~16%之间。总体来看,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间对主茎数、结薯数、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