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吴明发  陈美球  黄茜  何维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67-1468,1470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其土地利用十分混乱,因而在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土地管理者.笔者以南昌市城乡结合部为例,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特征共性分析,引出了当前南昌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城乡结合部的特征,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调控对策和实现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结合部成为土地利用管理的薄弱部位。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特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并从战略与规划、准确定位、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城乡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是一个特殊的区域,是城市与农村相连接的边缘地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建成区空闲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通过近几年的利用,已所剩无几,因此城乡结合部周边的土地成了城市扩大的必经之地,征用这一区域的土地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题。文章通过对柳河县柳河镇建成区周边土地利用方面的调查,发现在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引起的经济社会变迁,探讨了城乡结合部经济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特点,分析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利用修补模型模拟了土地投标租金曲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日趋突出,如耕地挤占现象严重、用地结构复杂、土地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等,已严重阻碍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析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了城市发展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的突出。本文对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管理往往是重视城市土地的管理和乡村基本农田的管理,忽视了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从而造成该区域土地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对其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发挥该区域土地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小兰  杨小雄  易中君  王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40-1640,1658
结合南宁市那洪镇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的指标体系,为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太谷县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区域有限土地的合理利用,根据1996~2005年太谷县城乡结合部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各年土地类型转移数据得到年均转移概率,建立了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2006~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剔除政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基本符合太谷县城乡结合部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土地合理利用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在阐述土地产权内涵、土地产权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中旧城改造、农地征收以及"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产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象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18-11920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6个特大城市建成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我国特大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呈现总体水平偏低、地区差异明显及各大城市影响因素侧重点不同等3大特征.因此,需合理调整各大城市产业结构,以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城市土地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城市边缘区特殊而复杂的土地利用环境,从规划理念、规划理论与方法、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创新探索,以期为城市边缘区土地管理及城乡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索大城市边缘区景观破碎化格局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有助于把握景观动态的变化机制及其生态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这一典型大城市边缘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有效粒度尺寸方法,对1992年、1999年和2009年景观破碎化空间变异进行了地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尺度依赖性、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景观破碎化空间变异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特征,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较高;1992年和1999年景观破碎化空间总变异相对缓和,2009年空间总变异强烈;通过不同尺度上的异质性对比,选取1000m幅度作为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异质性分析较为适宜。2)景观破碎化空间异质性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斑块破碎化不断加剧,其中1999-2009年间的表现尤为强烈。3)景观破碎化高值区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态势,并且其空间布局具有集聚性与分散性的显著特征,空间上相似属性聚集与相异属性聚集的空间格局十分突出。4)景观破碎化空间自相关作用主要来自高强度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区位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城镇规划以及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北京城市用地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对于了解城市空间格局现状.研究城市扩展趋势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本文以多时相遥感影像及其分类结果为原始数据.应用GIS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北京城市规划中十个边缘集团和部分卫星城以及六条放射形交通线为基础做缓冲区分析,对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做了定量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得到一些北京市城市土地扩展的结论;北京城市原有的分散集团式规划效用不大,城市中心区的集聚能力依然较突出,沿交通线的扩展非常明显。整体来说北部地区的城市扩展强度指数远大于过南部,但是未来南部地区需要成为北京城市用地扩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地域的土地利用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志恒  杜啸尘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89-7590
分析了城市边缘地域的土地利用战略制定机制,通过具体案例研究了城市边缘地域的土地利用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7.
李广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28-19030
以合肥为例,介绍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征,指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边缘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来耕地、沙荒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城市及建筑用地和林地的面积在连续增加;各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其中耕地斑块向城市及建筑用地斑块的转移数量最大,沙荒地向林地的转变最为明显;1989—1996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在逐渐减小;城市及建筑用地的不断扩张,林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并呈现破碎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都市圈边缘区多尺度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圈边缘城市受圈层核心城市的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过程有着与一般城市不同的特征.笔者以位于武汉"8 1"都市圈边缘的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在农户、乡镇、区域3种不同的尺度水平上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过程和驱动力因子,并探讨LUOC驱动因素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的变化在较大程度上受圈层核心--武汉市需求的驱动.不同尺度上的驱动因子和驱动过程存在差异,随着研究尺度的不断缩小,作用域较小或非普遍存在的驱动因子的影响力逐渐显现.在最微观的尺度,农户的主观选择对土地利用变更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显著.该研究基于1990~2010年西安市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月/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模型评估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空间尺度的纵向与横向分析,进而推断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年来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其生态服务价值,该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建设用地面积剧增,林地、水域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是总服务价值增加缓慢的主要影响因素;引起城乡交错带生态服务价值变动的主要因素由人口质量和城市化速率决定,并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