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壤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严重制约了红壤旱地的开发利用。为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红壤旱地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于2004年7—10月对红壤旱地玉米进行了不同覆盖方式效益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覆盖种植有利于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为玉米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增产增收;特别是秸秆覆盖,在高温干旱季节可以降低土壤温度0.9 ℃,提高土壤含水量0.36 %~1.96 %,使土壤保持较高的含水量,其抗旱效果更佳。而地膜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0.59 %~2.94 %,提高0 cm土壤温度2.8℃,但温度过高不利于玉米生长,再加上地膜消耗,增产增收效应不明显,因此,地膜覆盖在高温的夏季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
提高旱地玉米制种产量技术山西省昔阳县种子公司邵双莲旱地玉米制种往往产量偏低,主要是春旱墒情不好,难捉全苗、齐苗、壮苗;伏旱影响扬花授粉结实;秋旱影响灌浆成熟,千粒重上不去。在整个玉米生长过程中,因旱情的影响生长缓慢,若再遇上早霜,成熟不好,不仅直接影... 相似文献
3.
4.
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干旱是榆中县旱作区影响胡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胡麻生长环境和提高胡麻产量,开展了旱地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对土壤水分和胡麻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减少了胡麻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胡麻生长期平均土壤含水量提高,胡麻的出苗率提高,胡麻有效分枝数、全株蒴果数、单蒴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明显改善;旱地胡麻微垄地膜覆盖沟播栽培比露地栽培增产634.2kg/hm2,产值提高4 439.4元/hm2,纯收入增加3 149.4元/hm2。 相似文献
5.
6.
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春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作物杂志》2017,(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地春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在各生育时期均可以提高玉米穗位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添加1.0%生物有机肥的T3处理在低、中盐碱土上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在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也是T3处理最大,在低、中、高盐碱土上分别可达到32.7、30.6、26.9μmol/(m~2·s);产量比对照增加14.3%~24.9%。说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盐碱能力,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地膜可以增加玉米叶面轵系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光能利用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等重要生理指标,从而提高产量。文章对该研究方向的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8.
育苗移栽春玉米高产的生态与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塑料拱棚,人为创造与控制玉米幼苗生长需要的微生态条件,可使冷凉地区春玉米提前15 ̄20d播种,提早20 ̄30d出苗,有效积温增加100 ̄180℃,光照增加200h,灌浆时间延长10d左右,光能利用率是常规栽培方式的1.26倍,移栽春玉米株高降低13 ̄35cm,穗位下降15 ̄32cm,结合定向移栽,可增加种植密度10% ̄15%,最大叶面积提早呈现10d,全生育期总光合势提高约10%,灌浆期间,C 相似文献
9.
10.
钾肥对玉米抗旱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曹敏建,张雨林,佟占昌(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辽中县大黑乡)许多研究指出,施用钾肥可增强玉米对干旱的抗性,但钾肥施量与抗旱性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试图在玉米对水分较敏感的灌浆期,测定一些重要... 相似文献
11.
覆膜方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低温冷凉与干旱对冷凉区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探求适宜冷凉区春玉米种植的覆膜方式, 于2012—2013年研究了8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苗期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苗期, 起垄高度 5~10 cm、 外露 50~70 cm的覆膜方式能提高耕层土壤水分, 起到良好的保墒作用, 0~5 cm土壤日平均温度较不覆膜提高1.5~2.3℃, 玉米抽雄期提前6~7天; 起垄5~10 cm、 外露50~70 cm的覆膜方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 与全膜双垄沟播、 膜上种植处理没有差异; 2012年, 起垄外露 70、 50 cm、 起垄高度 10 cm的玉米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 17.9%、 17.1%、 15.6%; 2013年, 起垄外露 70、50 cm、 起垄高度 10 cm的玉米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 15.5%、 6.4%、 18.2%。综合 2012、 2013年的水热条件、 玉米生长及产量情况, 起垄高度5~10 cm、 起垄外露50~70 cm为适宜该地区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12.
供水与地膜覆盖对干旱灌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限量供水与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的耦合效应,对于充实干旱内陆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甘肃河西石羊河流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全膜覆盖、半膜覆盖和未覆膜)和不同灌水水平(7200、6450和5700 m3 hm–2)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方式与灌水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双穗率、穗粒数、粒重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且二者互作效应显著。全膜覆盖高、中灌水量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达到13 275.5 kg hm–2和12 880.5 kg hm–2,显著高于同等灌水量的半膜覆盖和未覆膜处理,增幅达7.0%~31.0%。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6.9 kg mm–1 hm–2,较半膜覆盖和未覆膜处理分别高12.7%和6.3%,差异显著。全膜覆盖结合高灌水量玉米的双穗率、穗粒数和粒重在各处理中均表现最高,分别达到23.9%、658.6粒穗–1和36.4 g 100粒–1。全膜和半膜覆盖条件下,高灌水量处理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分别达到2.8和2.7,显著高于对应低灌水处理,中等灌水量处理与低灌水量处理的平均LAI差异不显著;全膜高灌水处理0~30 cm土壤含水量和0~25 cm土层0℃积温分别达到23.9%和3717.9℃,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通径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地膜覆盖主要是通过提高双穗率、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了玉米粒重和穗粒数,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进而双穗率、平均叶面积指数的提高均可归因于耕层土壤水热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旱作农业区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对蚕豆的增产效应,采用对比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明显改善了耕作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提高了2.4℃,土壤湿度提高了14.1%,有利于旱作农业区蚕豆的出苗,也加快了生育进程约7d;地膜覆盖种植蚕豆后,株高、干物质积累明显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了148.14%;单株英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121.7%、87.4%、90.4%,产量增加23.55%.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对春菠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广泛应用于多种园艺作物,但是尚未应用于菠菜春季栽培,笔者以杂交耐寒圆叶菠菜和‘美美’2个菠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地膜覆盖对春菠菜的影响,以探明地膜覆盖对春菠菜发芽、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菠菜的发芽时间和早期生长的影响非常显著,发芽时间平均缩短了7天以上,菠菜生长早期的各项外形指标都明显增加。但是到了收获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的差异并不明显。适时揭膜有可能是有效发挥覆膜效果的关键措施。覆膜后杂交耐寒圆叶菠菜叶片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在覆膜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地膜覆盖可以促进春菠菜生长发育并且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覆膜方式对坡耕地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覆膜对宁南山区坡耕地春玉米栽培的可行性,寻求合适的覆膜方式。在宁南山区坡耕地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裸地平作(CK)、垄沟不覆膜(NM)、垄沟全覆膜(WM)和垄沟半覆膜(HM)4个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WM和HM处理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65.4%和62.5%。WM和HM处理也能增加0~8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能力,提高土壤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较好地维持土地生产力。综合考虑春玉米产量、土壤储水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维持等因素,在宁南山区坡耕地春玉米植种中,垄沟全覆膜和垄沟半覆膜都是较好的覆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对甘薯垄内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不覆膜为对照,测定了黑膜和白膜覆盖甘薯垄内5、10、15、20、25cm的温度,调查了缓苗期和栽后30d的幼苗叶片数和主茎高及产量。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提高了垄内不同土层的温度,白膜提高2.7℃,黑膜提高1.74℃。覆膜促进缓苗,白膜早2d,黑膜早3d。覆膜后,发棵早,长势旺,栽后30d的幼苗叶片数和主茎高,黑膜比不覆膜增加13.2片和4.4cm,白膜增加6.9片和3.2cm。鲜薯产量,黑膜44 453.1kg/hm2,比不覆膜增产10 729.2kg/hm2,增产率31.8%,达到极显著水平;白膜41 250.0kg/hm2,增产7 526.1kg/hm2,增产率22.3%,达到极显著水平;黑膜与白膜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覆膜种植冬麦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和增产效果,在2008—2009和2009—2010年生长季,以露地种植为对照(CK),研究了3种覆膜方式(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垄膜沟播)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前期覆膜处理0~2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在2个生长季分别较CK高2.3%和1.7%,而在孕穗期至成熟期分别较CK低14.7%和7.6%。地膜覆盖可显著改善0~20 cm土壤墒情,但拔节后20~90 cm土层以及全生育期90~200 cm土层含水量普遍低于CK;2个生长季收获期0~2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覆膜处理较CK分别低64.7 mm和47.0 mm。在2个生长季中,覆膜处理平均耗水量分别较CK多64.6 mm和77.2 mm。2个生长季夏季休闲后,覆膜处理在秋播时0~200 cm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CK高29.8 mm和22.8 mm,显然,覆膜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快速恢复。2个生长季覆膜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较CK高49.4%和53.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8%和14.3%。在3种覆膜处理中,虽然全膜穴播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但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投入同产出效益角度考虑,则以全膜覆土穴播最优。因此认为,全膜覆土穴播是一种高产高效、操作简单、适宜于半干旱区推广应用的冬小麦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提出江西本地窖藏木薯种茎的出窖适宜时间及种植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设计地膜覆盖和露地方式,分别于2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窖,每10天种植1期,研究了木薯种茎质量变化、种茎出苗率、农艺性状、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木薯出窖种植易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降雨量过大,温度过低均不适宜出窖种植,出苗率均值为45.67%。3月中下旬出窖种植的出苗率高,均值为95.38%,中旬种植的产量高于下旬,地膜覆盖高于露地。而4月上中旬种植的出苗率虽高,但木薯种茎芽点完好率低,用种量大。采用地膜覆盖方式,鲜薯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降低,薯数增加,薯粗和茎粗增粗,株高增高,最终木薯鲜薯产量增加。江西及同等纬度区域,本地窖藏木薯种茎3月中旬适宜出窖,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优于露地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