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盆景大、中、小型的划分,在有关盆景的书籍和报刊上,似乎还没有见到刊登过明确的划分标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一本《盆景制作》中,曾有过一些大致的、粗略的划分范围。该书说,按盆长,大型为60—100厘米左右,中型为30—5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不要轻易称派。我们也深感这是一种需要十分慎重的事。我在刊于《中国花卉盆景》1986年3期《谈盆景艺术风格》一文中说过:盆景界流派的提法,有其利,也有其弊。可以推动各地盆景事业的发展是其利,容易造成门户之见是其弊。事物总有正反两面。既然流派的弊病不足以阻止流派的继续流动和发展,看来我们浙江也就不能不随大势所趋而加入这一没有被冻结的洪流。岂但如此,我们还深感海内不少地区  相似文献   

3.
2、常熟派盆景的造型形式关于“常熟派盆景”,在以往的盆景书刊、报纸中没有专门提出过。1994年夏天我在常熟进行教学考察中发现,这一地方流派的盆景在历史上早已存在,而且其代表作品在常熟的园林部门仍然保存完好,常熟派盆景的传人至今仍在从事盆景创作(见发表于94年《中国花卉报》11月29日第三版上的拙作《苏派传统盆景探源》一文)。常熟派盆景长期被埋没是有各种原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盆景界一些理论工作者,在编书写文章时没有深入发源地调查研究造成的。常熟传统盆景历史悠久,人材辈出,作品  相似文献   

4.
往事如烟,时间过得真快。仔细想想,我已经和伍宜孙博士八年没有联系了。2003年,时年93岁高龄的伍宜孙博士仍对盆景艺术恋恋不舍。这是因为,盆景给他带来了无限乐趣,也给他带来了健康长寿。早在36年前,倡导岭南盆景艺术风格的伍宜孙博士出版了《文农盆景》一书。1994年他获得  相似文献   

5.
学会写标题是盆景作者的一项基本功。因为在一般的新闻业务中,制作标题主要是报纸编辑的工作,可盆景的标题却非作者自已敲定不可!因此。给盆景制作标题,轻视不得。如潘仲连的《一介匹夫》,赵庆泉的《八骏图》,花汉民的《饱览人间春色》等等。标题所起的作用,除了精炼概括、明确主题大意外,更起一种欣赏导向的作用。但是,盆景标题制作不能太具体、太明确,现实针对性要尽量弱一些。如《一介匹夫》倘改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显得浅露丁;《八骏图》也不能题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或者《林茂草肥马儿壮》。有件作品(在贵刊登过照片和文章)叫《家多小水电》,针对性实在强烈得无以复加。如改成《夜明珠》该多好呢?观众会再三品味、寻觅。而当时,我们记得,一见标题,就不想再去探胜,因为已知“内有小水电”了。作者不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在北京出席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期间,陈庆惠先生受“厦门盆景花卉协会”委托,赠与我《厦门盆景》一书。捧着这本书不能不让我想起厦门盆景界的元老——为弘扬我国盆景艺术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耐翁先生。耐翁是当代中国盆景界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之一。他潜心研究盆景凡70年,对盆景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贡献。早在10多年前,我就拜读过他  相似文献   

7.
沈冶民先生现年70岁,是我国盆景界知名度较高的老一辈盆景艺术家。1982年,他编写的《五针松盆景》一书,曾引导过无数盆景爱好者走上盆景艺术家的道路。沈冶民先生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  相似文献   

8.
江苏扬州雅典娜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微型组合系列盆景小巧精致,在业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该公司主持的《微型盆景生产技术规程》和《微型盆景》产品标准已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9.
星期日,我正埋头于根艺室制作根艺新作《犹抱琵琶半遮面》。忽然耳边飘进一串熟悉的知音:‘先生,你认真欣赏过这期《年轻的北京盆景》彩照吗?’(指贵刊93.3.) ‘只是草草浏览,没来得及细看。夫人有何高见?’我与老伴虽职业不同,都喜爱盆景,经常就盆景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卉盆景》曾陆续发表过不少黄彪远制作的盆景作品,手法十分简洁自然。在拍成摄影作品时,加上光与色的运用,使盆景又展现出另外一些特有的内涵——本文题名赏黄彪远的摄影作品而非赏其盆景作品用意就在于此也——笔者手头正好有张黄先生拍摄的题名《静夜》的作品,看着这张照片,一股清  相似文献   

11.
1984年,我正在上小学,还不曾听说过《中国花卉盆景》。但是从那时起,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以及有趣的自然课就给我播下了热爱植物的种子。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渐渐地知道的植物也多了。上大学以后,在学校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之后每每有时间就去翻一翻,并认真地记录下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一期已看了几遍,就只好耐心等待下一期的到来……也是从那时起,我真正开始接触盆景。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在盆景制作和鉴赏标准中引进自然美、画境美、意境美的概念是符合美学原理的。由于盆景制作还特别依赖于表现技术,因此技术美也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至于意境美,笔者认为它是一切艺术美的灵魂,也理所当然地应是盆景艺术美的灵魂。盆景艺术美如果离开了意境,就必须摘下“艺术”两字的桂冠,而不如干脆叫盆栽实在。事实上,《中国花卉盆景》刊登的盆景彩照中就有一部分作品尚只能划为盆栽的范围,因为它们在读者感受其美的时候,很难激发联想,更不用说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了。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未能使作品达到盆景应有的形式美以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些作品没有能运用盆景的  相似文献   

13.
意境随感     
对于盆景艺术来说,其意境如何,是品评优劣的第一标准。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把盆景象中国画一样分为四品:意境天成者谓之逸品,形神互映者谓之神品;富于情趣者谓之妙品;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赵庆泉先生的《八骏图》,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可谓神品。八五年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出现的《更立西江石壁》,景致确实是非常漂亮,但意境不够,就只能算妙品。既然意境在盆景艺术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14.
读了1994年第6期《花木盆景》及1995年第2期《中国花卉盆景》中石华、蒋汝凡两位同志对《寒江独钓》的批评改进意见后,笔者就个人管见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盆景分会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筹备,2014年各项筹备工作落实到位。为了加强对筹备工作的领导,中国花卉协会秘书处主持召开了两次筹备工作会议,帮助协调解决筹备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中国花卉协会章程规定,筹备组起草了《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工作条例》和《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费标准及使用办法》。2014年5月,在如皋召开的筹备会议邀请了各省(区、市)花卉协会领导、盆景界知名企业和盆景  相似文献   

16.
传统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树(植物)石、土、盆,而以树(植物)为其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即是山水盆景也离不开植物。没有生境,就不能成为盆景。这是盆景创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离开植物,否定“盆栽”这位主角,艺术造型再好,也只能是别种艺术品。例如把《鹬蚌相争》、《朽木长江万里图》、(以塑料代植物)贡石(古龙石)、等等没有生境的东西称为盆景艺  相似文献   

17.
秦翥翊     
秦翥翊,1947年7月生于广西阳朔,1966年开始从事园艺工作,1970年起迷上了盆景艺术。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之滨,自然资源丰富,景色优美,为他创作独特的山水盆景奠定了基础。他常常不辞辛劳,遍访名山,有时冒着生命危险,进深岩,攀高峰,漫山遍野地寻找制作盆景的素材,甚至忍饥受饿、风餐露宿也在所不辞。为了创作出具有美妙意境的作品,他除了向大自然学习外,还深入研究古典文学及绘画艺术中的各种构图章法,著有《盆景漫笔》。此文由中国新闻社采用后,先后被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转载。1978年,在首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中,他的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被作为佳作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曾有过不少以八骏为题材的作品。笔者受此启发,尝试创作了盆景《八骏图》。《八骏图》的创作,是先根据表现题材及初步构思,选好配件、植物、山石等材料,然后就所选的材料决定盆景的形式、布局以至盆钵的尺寸。《八骏图》的八马配件,选用了广东石湾的陶土  相似文献   

19.
我很早就爱山水盆景、树桩盆景、根雕和假山,但苦于没有老师的指点,难成气候。自从1986年订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之后,终于茅塞顿开,走上了盆景艺人之路,如今已在豫北方圆百里小有名气。为了寻求有价值的石头,造型好的树桩,我跑遍了豫北太行山麓的深山龙洞,终于找到了俊秀玲珑的钟乳石,造型独特的太湖石,文理清新的红、青斧劈石,灵  相似文献   

20.
1993年第九期《中国花卉盆景》刊登了几件瑞安盆景,本人观赏后觉得尚有些不足(优点在这里不一一分析))。现提一些个人看法和意见,供参考。一、《水旱盆景》的不足是:1.整个作品中树体背对水面,缺少顾盼呼应。2.主树顶冠过大、过密,象一座小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