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4种杀虫剂(BT、阿维菌素、锐劲特、高效氯氰菊酯)对白菜5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14 d内,各杀虫剂处理白菜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施药后21 d各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顺序为锐劲特处理>高效氯氰菊酯处理>阿维菌素处理>BT处理>对照。锐劲特及高效氯氰菊酯处理7 d后,白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阿维菌素处理21 d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药剂处理后21 d,白菜叶片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而缬氨酸、组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施杀虫剂对白菜叶片中氨基酸的影响在药后14 d较为强烈,锐劲特处理影响程度较小,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影响较大。施药后7 d,阿维菌素处理和BT处理白菜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施药后14 d以阿维菌素处理最高,施药后21 d各处理均较对照低。施药后白菜叶片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锐劲特处理和阿维菌素处理增幅较大,分别达598%和247%。研究结果为合理选择药剂防治白菜害虫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硫磷在苹果上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对硫磷在苹果上的残留动态以及残留在苹果上的对硫磷在储存期间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对硫磷在苹果上消解半衰期为15.20-17.45d;储存期间,残留于苹果上的对硫磷的消解半衰期为12.53-13.32d。在苹果树上禁用对硫磷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氟硅唑(Flusilazole)在黄瓜及土壤内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薇  冷欣夫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2):150-152,162
采用室外小区试验及室内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方法,对杀菌剂氟硅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在土壤内的半壤期约为11-13d,在黄瓜上的半衰期约为2-3d。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橙汁加工过程中农药炔螨特残留的动态,通过田间喷施浓度为5倍于最高推荐剂量的农药溶液以强化炔螨特在甜橙上的残留,然后按照橙汁商业化加工过程进行加工,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炔螨特的含量,来考察橙汁商业化加工过程对炔螨特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炔螨特残留主要分布于甜橙果皮中,果肉中炔螨特的残留量不足全果的5%。清洗能除去全果中32.5%的炔螨特残留。初榨果汁、精滤果汁、非浓缩橙汁(NFC橙汁)和浓缩橙汁中的残留量分别为原料果的1.98%、1.95%、1.73%、1.37%,其中NFC橙汁和浓缩橙汁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173和0.0137,但炔螨特在果渣和精油中发生富集,加工因子分别为1.2822和18.4947。研究结果为橙汁加工工艺的优化和炔螨特残留的膳食暴露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黄瓜和土壤中啶氧菌酯残留量的检测分析方法,对啶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啶氧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3.5×10-11g;在黄瓜和土壤基质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1。对黄瓜和土壤2种基质,设置了0.005、0.05、0.25 mg·kg-13个添加水平,每个添加水平设置5个重复,啶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68.61%~122.4%,变异系数为1.06%~17.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氧菌酯在天津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71d和12.9 d,在山东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70d和10.3 d,在江苏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76d和14.9 d。距最后一次施药5d时,啶氧菌酯在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14mg·kg-1,远低于欧盟规定的黄瓜中啶氧菌酯最大残留限量0.05mg·kg-1。  相似文献   

6.
戊菌隆在棉花和土壤中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戊菌隆农药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每100kg棉种用戊菌隆75-112.5g(有效成分)拌种,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戊菌隆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较慢,半衰期7.8-10.1d,施药后35d,降解达90%。收获期土壤、棉叶、棉籽中均未检出戊菌隆。  相似文献   

7.
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带、不同施药季节条件下杀虫剂噻嗪酮在南京、南宁地区茶园环境中的残留行为,并进行环境影响因素(降水、温度)分析,药剂的作物适用性及区域适用性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植地域MRL值制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噻嗪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残留行为不同。同季节施药后在两地茶叶上的消解规律相近,统计分析表明两地区的残留消解行为无显著性差异,半衰期为3.97~4.69 d;不同施药季节的降水及气温均可显著影响噻嗪酮在茶叶上的残留状态,降水可明显减少其残留量,而低温则可延长其残留半衰期;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受土壤性质的影响较大,在南京、南宁地区的半衰期相近,但消解过程差异显著,半衰期为10.34~29.96 d。除2008年南京地区外,其他地区与年份不同处理剂量的噻嗪酮药后7 d在茶叶上的残留量均小于10 mg.kg-1,据此并参考国内外噻嗪酮MRL值的制定情况,建议延用国标(GB/T8321.6—2000)的MRL值10 mg.kg-1,建议噻嗪酮在茶叶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8.
采用液质联用仪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种植区域(江苏南京、广西南宁和湖南长沙)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动态,同时对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施药后,甲基硫菌灵在黄瓜和土壤中均能很快转化为多菌灵[施药后1 d甲基硫菌灵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低于大棚。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4 d和1.4 d,在大棚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 d和2.0 d。在3个试验点露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1.7 d和2.3 d,在大棚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2.0 d和2.3 d。最终残留试验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 d采样时,大棚、露地黄瓜中的甲基硫菌灵均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14~0.162 mg·kg-1,而在3个试验点大棚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121~0.561 mg·kg-1。参照我国所制定的黄瓜中多菌灵的MRL(0.5 mg·kg-1),露地种植方式下所有处理黄瓜中甲基硫菌灵代谢物多菌灵的最终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大棚种植方式下其残留量有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及其混合剂在土壤中的残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及其混合剂分别在土壤中使用后 ,定期取样测定在土壤中残留量。结果表明 ,单剂及混剂甲氰菊酯在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 17.4和 18.6d ;单剂及混剂辛硫磷在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 14 .8及 14 .6d。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及降解速率常数没有显著差异。从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在土壤中残留角度考虑 ,两者混合使用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油菜素内酯(BR)促进芹菜中阿维菌素和辛硫磷残留的降解效果,以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QuEChER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阿维菌素和辛硫磷在芹菜上自然降解及油菜素内酯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芹菜的安全采收期为21 d,半衰期为6.60 d;喷施40%辛硫磷乳油,芹菜的安全采收期为14 d,半衰期为3.04 d。BR能够有效促进阿维菌素和辛硫磷的降解,降解效果优于自然降解,且以0.1 mg·L-1BR为最适喷施浓度,2次为最适喷施次数。阿维菌素在最适浓度0.1 mg·L-1BR处理1次条件下半衰期为4.03 d,安全采收期为14 d,较自然降解提早7 d;最适2次BR处理下半衰期为2.11 d,安全采收期为7 d,较自然降解提早14 d。辛硫磷在最适浓度0.1 mg·L-1 BR处理1次条件下半衰期为1.83 d,安全采收期为7 d,较自然降解提早7 d;最适2次BR处理下半衰期为1.05 d,安全采收期为7 d,较自然降解提早7 d。最佳喷施条件下,BR对辛硫磷的降解效果优于阿维菌素的降解效果。本研究可为芹菜产品农药残留水平安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蔬菜产品农药残留降解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代森环在黄瓜上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鲁生  邵泽启 《农业环境保护》1995,14(4):172-174,166
本文对代森环及其有毒代谢物乙撑硫脲在黄瓜及土壤中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代森环在黄瓜上的残留半衰期为2-6d,在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为3-10d,黄瓜及土壤样品中均未检测到乙撑硫脲残留,水洗后黄瓜中代森环残留平均去除率达88.46%,结瓜期喷施70%代森环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5次,间隔3d后,黄瓜中代森环残留量不会超过3mg/kg的残留标准。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抗蚜威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湖北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抗蚜威消解快,其在茶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d和2.3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按照推荐使用和推荐安全间隔期,抗蚜威在茶叶中无残留。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和安徽两地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二甲戊灵在土壤与马铃薯植株中的残留降解动态与残留水平。试验样品中的二甲戊灵用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GCMS法,选择离子模式监测(SIM)定量测定。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块茎、植株和土壤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5%~89.8%、91.5%~101%和78.7%~88.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8.5%、6.2%~8.2%和5.2%~7.8%。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马铃薯植株与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安徽(潮土)和北京(褐土)两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0和30.1d,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5和10.6d。收获后,马铃薯块茎中二甲戊灵的残留量小于0.01mg·kg~(-1),低于欧盟规定的二甲戊灵在马铃薯中最大允许残留限量0.05mg·kg~(-1)。研究结果为了解二甲戊灵在环境中的残留水平及食物链迁移转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湖南、江苏、河北、宁夏、重庆、广东6地的田间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研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叶用莴苣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最终残留量,结果显示,吡虫啉在叶用莴苣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叶用莴苣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9~4.6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8.6~8.7 d。收获期吡虫啉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量为<0.78 mg/kg,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13 mg/kg。结果表明,吡虫啉属易降解农药,其在叶用莴苣上的最终残留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规定的吡虫啉在圆生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2 mg/kg),按试验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是安全的,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嘧菌环胺·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在葡萄和土壤中开展两年两地的残留消解和最终残留试验,旨在为该农药在生产上的使用及有效控制提供合理数据。本文依据《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设计田间试验方案并实施,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QqQ-MS/MS)对葡萄和土壤样品中的嘧菌环胺和异菌脲进行检测,对残留量用农药风险商和危险商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是6.6~11.2 d,异菌脲在葡萄和土壤的半衰期是1.7~18.7 d。结果表明,当采收间隔期7 d时,嘧菌环胺和异菌脲的残留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其风险商和危险商均小于100%,在可控风险范围之内。因此,嘧菌环胺·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在葡萄的生产中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战氏生物农药残留降解剂对茶树中多菌灵、炔螨特、吡虫啉、联苯菊酯、甲氰菊酯、阿维菌素6种农药残留的降解效率,在茶树上喷施添加战氏生物农药残留降解剂的农药,同时喷施未加该生物农药残留降解剂的农药做对照,研究降解剂在第1、 5、 10、 15 d对上述农药的降解效率。结果显示,战氏生物农药残留降解剂对多菌灵、炔螨特、吡虫啉、联苯菊酯、甲氰菊酯等5种农药有较好的降解作用,降解周期为1~15 d,降解效率为37.3%~100%,对阿维菌素降解效果不明显。该项研究为战氏生物农药残留降解剂在茶树中的运用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有机磷农药氧化乐果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盆栽及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氧化乐果在兰州地区蔬菜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并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光照、有机肥含量对其降解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土壤中氧化乐果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微生物寻氧化乐果的降解作用影响较大,光照的影响次之,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对其降解有促进作用,在耕种灌淤土中的降解速率大于自然灰钙土。田间试验得出氧化乐果在自然条件下降解的半衰期2-3d,需17d就可基本降解完毕。  相似文献   

18.
扑菌唑50%WP在蘑菇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制订扑菌唑在蘑菇上安全使用标准,采用温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的残留量。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扑菌唑在蘑菇和土壤中消失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1.5-4.3d和7-10d。按推荐剂量使用,在蘑菇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0.0017mg/kg。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毒氟磷在植物体内的残留代谢规律,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利用14C示踪法研究了[苄基-14C]-毒氟磷在大豆中的残留分布特征及代谢产物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药后毒氟磷主要残留在大豆受施叶上,在豆叶中毒氟磷母体的半衰期为15.32 d,施药后代谢产物的残留浓度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至施药20 d时,叶片上毒氟磷母体的残留浓度为6.960 mg·kg-1, 占总放射性活度的53.443%;代谢产物M4、M3、M1+M2的残留浓度分别为3.838、2.431、1.464 mg·kg-1; 收获时,可食豆子中残留物含量小于总放射性残留的0.3%,其代谢产物组成与叶中相同;母体及M4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1.932%和20.301%,且两者残留浓度均大于0.050 mg·kg-1。本试验为客观评价毒氟磷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代谢数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草莓与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多菌灵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1,添加浓度在0.05~2.0 mg.kg-1范围内,回收率为81.6%~102.6%,变异系数为1.44%~5.3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推荐浓度和加倍浓度在草莓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3.212 2e-0.1354t、C=8.810 3e-0.1379t,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2.941 1e-0.1011t、C=6.173 3e-0.1144t。多菌灵消解较快,草莓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2~6.7 d,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5.4~7.3 d。加倍浓度和推荐浓度各施药2次,30 d后残留量均降至0.1 mg.kg-1以下,低于多菌灵在果蔬中最大允许残留量(MRL)0.5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