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域生态需水研究体系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生态需水研究是科学管理水资源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关注.在定义流域生态需水的概念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现状,提出了包含四级的生态需水研究体系,从流域角度对比分析了水生态系统和旱地生态系统以及二者地下水系统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认为流域生态需水尚需要在生态需水的内涵和研究内容、时空尺度效应、“三水”耦合关系、计算方法、非常规水资源利用、3S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适应现代水资源流域管理的理念基础上,完善生态需水研究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下游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对黑河下游天然植被生态状况的分忻,对不同水平年提出了5个生态恢复方案,计算预测了各方案的生态需水量.提出了推荐生态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3.
生态需水研究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维持流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生态需水研究中,估算方法众多,选用的监测指标提供的整体信息容易发生重叠,不易得出生态需水变化规律。为此,在回顾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生态需水量估算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评价,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研究目的选用不同方法。同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诸如术语混乱、概念不清、定量研究突破少等若干问题,今后应从加强收集监测资料、建立生态学模型、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需水概念体系,以及加强多学科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国  何俊仕  武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86-4388,4390
论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情况,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等概念,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的特征,综述了国内外植被和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常用计算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分析,再此基础上,分析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未来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苏建安  王玲  奚秀梅  任远景  成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451-9453,9469
生态需水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水是新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生态需水随着西部开发受到广泛的关注。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是生态需水研究的主要地区。介绍了国内外对生态需水的定义,讨论了干旱区植被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及在新疆的应用,并对新疆生态需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当前生态需水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流域生态补偿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从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分类和机制设计3个方面对流域生态补偿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疆干旱区流域规划中生态需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平原区荒漠和绿洲两种生态系统的分析,特别是对天然绿洲生态系统中人工绿洲水资源利用方式及过程的分析,尝试性提出了干旱区流域规划中不同生态系统的保护方式,生态需水量在规划中的定位和基本生态水量的确定方式,并简述了新疆奎屯河流域规划以生态退水作为恢复干旱区流域生态水量实践实例。  相似文献   

8.
生态需水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涉及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植被生态需水研究对于指导区域植被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生态需水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植被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植被生态需水的概念和内涵,总结并介绍了植被生态需水的各种计算方法。对各类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的基本思想、优缺点、差异及其适用范围做了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植被生态需水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通过对过去植被生态需水研究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国外研究的侧重点为土壤、大气和植被之间的生态水文过程以及维系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我国研究的侧重点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问题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的湿润区,但由于起步晚,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同时,植被生态需水的计算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后民勤盆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乃至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羊河下游典型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民勤盆地为研究区,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基于NDVI像元二分模型的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研究了2000年(治理前)、2006年(治理开始)、2010年(治理Ⅰ期)和2016年(治理Ⅱ期)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情况。结果(1) 2000—2016年,整个研究区低和高植被覆盖度的面积分别增加了7.71%和0.71%,平均植被覆盖度年增幅为0.13%,轻度和中度改善的面积分别达到了6.39%和0.56%,尤其以治理Ⅱ期(2010—2016年)的生态恢复最为明显。(2) 综合治理后,2016年绿洲区低和高植被覆盖面积较2000年分别增加了1.05%和2.88%;荒漠区无植被面积从56.98% (2000年)减少至47.27% (2016年),而低植被覆盖面积则增加了11.30%。(3) 以青土湖、黄岸滩和老虎口的生态恢复最为典型。结论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民勤盆地植被覆盖度和面积均有明显向好的发展趋势,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简要概述了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当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需水影响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变化对湿地植物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土壤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境需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化与湿地生态需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预测及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下湿地生态需水的适应性管理策略。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及亟需重点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南徙泛淮史料为依据,分析了黄河南徙入淮期间徐淮流域的洪涝灾情,着重阐述了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徐淮区域地处长三角与环渤海湾经济区过渡地段,据《禹贡》记载,历史上的徐淮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植被类型和生物物种十分丰富,是九州中的上等区域。但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持续夺淮入海以后,苏北成为黄河泛滥之区。每次决口之后,冲走了庄稼,吞噬了生命,淹没了农田,淤塞了河流,填平了湖泊,阻断了交通,毁灭了城镇,严重摧残徐淮区域经济,将原先经济堪称发达的徐淮区域,变成了早、涝、沙、碱的常灾区,从而陷入了灾难的深渊。  相似文献   

12.
以黄河南徙泛淮史料为依据,分析了黄河南徙入淮期间徐淮流域的洪涝灾情,着重阐述了黄河南徒对徐淮区域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总结了该区域历史上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环境数据中心的框架,分析了数据中心的建设原则和内容,提出了省级环境数据中心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巧  刘阳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25-4626
通过对南渡江流域的污染源、水文参数调查和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结合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和产业发展战略,运用水质模型计算南渡江流域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环境容量,分析计算结果,提出目前需削减的污染物量,为水污染防治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沅水流域建立村级环境管理责任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沅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农村环保建设的村级环境管理责任制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齐霜  姚学林  宋连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91-7292,7330
[目的]研究环境约束下尼洋河流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方法]依据平衡性、多元性、可比性等指标界定的原则,构建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该流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结果]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其中,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生态经济指标、农村中非农业发展指标、服务经济指标。促进尼洋河流域经济和谐发展,其本质在于进一步地改善和发展该流域的生态经济、农村中非农产业发展及服务经济。[结论]该研究为尼洋河流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省袁河流域为例,介绍了控制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初步提出了控制单元的命名方法,同时还探讨了控制单元划分的尺度和等级问题。根据划分结果,袁河流域自上游而下共划分为5个控制单元,依次为芦溪控制单元、袁州区控制单元、仙女湖控制单元、新余控制单元和樟树控制单元,这样的划分模式既保证了小流域的完整性,又为袁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提供了实施单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发展长江流域机采棉产业的现状和必要性,明确了长江流域发展机采棉的优势,分析了机采棉推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的战略。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区域化优化布局;充分利用本区域冬闲田发展小麦、油菜作物;在长江流域两湖(洞庭湖、鄱阳湖)两江(长江、汉江)近700000 hm2滩涂旱地宜棉区扩大种植棉油(麦)双直播双机采;形成以棉增油、棉油双稳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李东辉 《农业考古》2019,(4):267-272
《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一书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变迁为中心,全面深刻地研究了历史时期尤其是宋元以来淮河流域的生态社会变迁。该书善抓重点,以问题为导向,将宏观论述与个案分析巧妙结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采用多重研究视角,提出了新的见解,还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现实关怀,是一部有关淮河流域生态社会变迁研究的力作。对于今后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对研究时段的认知,把握“整体”与“部分”、注重横向与纵向对比研究,丰富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左江流域花山旅游景区段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浩东  胡衡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65-6366,6378
在2007年左江流域花山景区段丰水期(7月)及枯水期(11月),设置4个监测断面,监测分析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pH值、粪大肠菌群数5个水质指标,研究调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山岩画)水域水质现状,探讨人类活动对当地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依据国家地表水GB3838-2002评价标准,风景区周边水环境质量大多处于Ⅱ类以上标准,但化学需氧量在3#断面一直为Ⅲ类标准,是该区域水体污染的限制性因子。分析水质恶化原因,并对水资源保护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