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准确提取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利用信息,本文以靖边县为例,利用分层分类法对该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在TM图像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分层分类的分类步骤,并利用ERDAS建模,逐层提取土地类型,将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9类。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法比较,分层分类法的分类精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较为理想,总分类精度达到87.41%,Kappa系数也达到了85.53%。为今后该地区的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2000年、2010年的TM遥感影像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水系、铁路、公路、降雨量、气温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Binary Logistic和CA-Markov模型,对陕西省咸阳台塬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并对咸阳台塬区2020年的土地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 2000-201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而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减少的趋势与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基本一致。② 从土地利用转化的方向来看,草地主要转化为林地,其次流向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和林地主要来源于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太明显,而未利用地则主要是由耕地转化而来,并少量流向耕地。③ 对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研究结果图层进行组合,并将其作为CA-Markov输入参数中的适宜性图层,可以拓展CA-Markov模型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拟的预测精度。④ 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加,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原有建设用地周边,扩展的趋势主要是沿着道路和铁路沿线,建设用地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咸阳市的秦都区三原县。  相似文献   

3.
以内蒙古多伦县1975年、1990年、2000年和2004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再辅以DEM数据、NDVI数据、土地利用图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基于此,在GIS空间数据平台的支持下,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对多伦县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多伦县土地覆盖以草地、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种类型为主.各个时期的地类变化中,以2000~2004年的林地变化最大,动态度为39.17%;以1975~1990年间的农业用地变化最小,动态度为0.32%.以20世纪70年代为起点,90年代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草地面积增加,而未利用土地、林地面积减少;到2000年左右,林地、未利用地、农业用地3种用地面积增加,而草地面积则大幅减少;至2004年,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则显著增加,表明近年来多伦县土地覆被状况有所改善,区域生态正朝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可以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信息来源与最佳方案,而数据库的设计是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最关键部分。以乾县试区为例,应用Visual FoxPro与ARC/INFO建立基于Windows平台的黄土高原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建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天津市市内区627份调查数据,运用二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市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具体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市民参与意识对市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具有较强的直接促进作用,而社会约束力和市民对政策措施的了解程度对市民垃圾分类行为的直接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软硬件建设通过市民参与意识和社会约束力向市民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正向的传导。进一步研究发现:市民认为政策法规建设是目前软硬件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通过市民参与意识和社会约束力的传导对市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具体举措。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把政策法规的具体化及其落实作为重点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疆疏勒县三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数据,对疏勒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四者之和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2.97%,盐碱地和沙地等未利用地占44.35%。1990~2006年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盐碱地和沙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其充分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影响越来越强烈。(2)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耕地转化为林地和草地,草地和沙地转化为耕地,耕地和草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草地转化为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经历了"显著变化-缓慢变化-显著变化"的过程。(3)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多样性增大,优势度减小。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因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受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及人类干扰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牧交错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以宁夏盐池为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TM影像尺度下的盐池县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盐池县1989年和2003年2个时期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池县2003年低覆盖度植被明显减少,较1989年减少了1 412.52 km2,中等植被盖度较1989年明显增加,为4 672.46 km2.中等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度在全县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期间,植被覆盖等级未变化面积为3 692.32 km2,主要由中等植被覆盖度构成.植被退化面积为608.61 km2,而植被恢复面积达到3 310.13 km2,是退化面积的5.4倍.并进一步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和谐理论,通过建立城市土地资源系统和谐性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评价模型,初步探讨了乌鲁木齐1995~2004年城市土地资源系统和谐性的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丰富土地学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城市土地利用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地区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健康程度。基于甘州区2001-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结合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借助GIS技术与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甘州区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研究表明:① 2008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被存在的生态风险集中在耕地和未利用地,两者的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7.32%;② 甘州区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内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地类交错地带生态风险尤为显著;③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的上升,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④ 甘州区2008年较2001年的土地综合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研究 --以乾县试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可以为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信息来源与最佳方案,而数据库的设计是建立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最关键部分。以乾县试区为例,应用Visual FoxPro与ARC/INFO建立基于Windows平台的黄土高原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建立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阐述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内涵,之后以黑龙江省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为例,在全面分析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理论,建立评价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AHP-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至2004年所产生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加强对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为全国新一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的编制及实施评价方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托克托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定量地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供需情况,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目标及其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省西部乾安县为例,基于Landsat TM和ETM+影像,分析该区1989年和2001年2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区域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89-2001年,乾安县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草地→耕地、草地与不同程度盐碱地、不同程度盐碱地内部的转换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12年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日蒸散量格局基本一致,表现为:水体>湿地/耕地>林地>草地/轻度盐碱地>居民用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其中,59.6%的地表蒸散强度变化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发生变化。草地→耕地、草地→不同程度盐碱地、不同程度盐碱地→草地的蒸散强度变化以基本不变、减少、增加为主;由轻度盐碱地向重度盐碱地逐渐转变时,蒸散强度降低,反之增加。由于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减少,其蒸散强度降低,而林地、居民用地、轻度盐碱地的植被覆盖度增加,蒸散强度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14.
在遥感和GIS支持下 ,利用TM、MSS、地形图及相关资料 ,研究了 1 95 4 - 2 0 0 1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时空转换形式 ,运用稳定性的概念来解释土地利用变化趋向稳定与否的。结果表明水域和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城镇及居民用地 ,耕地最为稳定 ,其次稳定的是盐碱地和其他难利用土地 ,湿地 ,林地 ,草地稳定性较差。这充分说明了人类在土地利用中一旦开垦耕地一般就不会放弃耕种 ,水域和湿地不能轻易改为它用 ,土地退化了的盐碱地因改良难而较稳定 ,湿地和草地因受降水量的影响 ,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作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课题,是所有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核心。区域案例研究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为例,阐明该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过程,揭示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力机制,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该流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影响,从而提出该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为试验区,基于单时相MODIS数据,主要利用其可见光多波段光谱信息,分别使用最大似然法、BP神经网络算法以及基于See 5.0数据挖掘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土地覆盖进行了自动分类研究,结果验证表明:决策树分类性能最优,总分类精度达到82.13%,神经网络算法次之,总分类精度为77.60%,最大似然法最差,总分类精度为73.93%;加入boosting技术的See 5.0数据挖掘决策树方法能够快速地进行决策树的建立且能很好地提高较难识别地物类型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国内关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区,依据扩展型PSR框架模型,并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与综合评分法计算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尝试性的研究了区域不同时段土地环境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自1991年以来,土地环境生态安全状况稍有好转,但还处于“预警”状态(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18.
以扎鲁特旗2000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建立土地荒漠化数据库.结果表明:扎鲁特旗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率达28.88%.荒漠化类型有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空间分异明显,南、北部严重而中部较轻,农牧交错区比纯农区和纯牧区严重.地形地貌、松散的土质以及干旱多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土地荒漠化的基本条件,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人口剧增是间接原因,而管理失误才是土地荒漠化的根源.要遏制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严峻态势,必须加强管理,控制人口,改革土地利用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重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对《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报批稿)》中以新增耕地系数、新增耕地面积或整治规模为潜力判别标准提出异议。以神木县为例,从质量、数量、经济、人为四方面选取指标测算其农用地整治潜力;借助SPSS软件,按照新增耕地系数、新增耕地面积、整治规模和综合潜力分别进行潜力分级。结果表明:《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报批稿)》中的潜力判别标准并不能全面反映评价单元的整治潜力水平,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性质、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表现为从城市向农村过度 ,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向农村土地利用类型过度 ,特定的地形地貌持征和区位条件使其土地利用具有复杂的演变模式和较快的演变速度 ,使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本文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利用 RS与 GIS技术 ,在对西固区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空间结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兰州河谷型城市边缘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开发模式及其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