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桑枝条”栽培香菇等食用菌技术开发》科研项目获得成功。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项技术成果,在蚕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是实现亩桑产值翻一番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1986年以来,嘉兴市科委组织对该项目的研究、试验证明,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蚕作安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一亩桑园每年伐条500公斤以上,可制成400多个香菇菌棒,每棒成本(包括劳力)计约0.80元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睢宁县从2000年开始立项利用桑枝栽培香菇生产技术,香菇的生产已成为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睢宁县桃园、姚集两镇已初步形成4个规模生产基地,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2种模式,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舍闲置期统一养菌,利用养蚕大棚分散出菇的生产方式,实现蚕桑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年生产菌袋40万袋,全年10个月(7、8月份除外)有鲜菇供应市场,确保了鲜菇供应市场的稳定性,新增效益160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桑园面积,丰富了蚕桑产业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桑树是落叶树种,木质松,富含纤维素,是生产香菇较为理想的原料。为探索桑枝屑与青(木冈)栎屑生产香菇最佳配比和栽培技术,2004年我们在卢氏县横涧乡淤泥河村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50%的桑枝屑与50%的青(木冈)栎屑混合,200筒产菇511.3kg,与纯青冈栎屑产量基本相当。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桑枝屑:选3年生冬伐桑枝条,通过切片粉碎晒干的屑粉。 青冈栎屑:为当地产8-15年生青冈栎粉碎的屑,是山区群众生产香菇普遍采用的原料。 香菇菌种:母种选西峡县食用菌研究所生产的中温型9608菌种,栽培种由县食用菌菌种厂提供,培养基以木屑(青冈栎)、麦麸为主料。 栽培袋:采用20cm×50cm×0.04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1.2 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4.
羿红  张惠珍 《中国蚕业》2004,25(3):75-76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而在可供人工栽培的众多食用菌品种中,平菇曾被誉为食用菌的后起之秀.由于平菇具有适应性强、原料易得、方法简单、易于成功等特点,所以栽培平菇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因而平菇生产在我国发展迅速,尤其在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栽培平菇最常用的培养料是棉籽壳和杂木屑,鲜有利用桑枝屑栽培平菇的报道.而我国蚕区每年都产生大量桑枝条,绝大部分桑枝条被丢弃或当作薪柴,若能利用桑枝屑栽培平菇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有效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促进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利用桑枝屑栽培平菇的技术探讨,并且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现将其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魏艳  李芬 《广东蚕业》2010,(1):19-21
正自2000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8个生产基地。栽培的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两种模式,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采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桑枝条蚕粪栽培黑木耳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京 《蚕桑通报》2006,37(3):62-63
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蚕业资源极其丰富.2005年全国共有桑园面积71.3万hm2,每年剪伐桑枝条干物约372.5万t,桑枝条是再生资源,如都能用于食用菌栽培,年可生产156亿袋菌菇.  相似文献   

7.
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距冷水镇政府不足1km,有磐(安)缙(云)公路经过,而且连接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该村现有农户151户395人,蚕桑和食用菌生产是该村的两大支柱产业。1桑菇模式小章村自80年代起充分利用本村土地资源种植桑树10.7hm2,发展蚕桑生产,并推广了先进的方格蔟养蚕技术,生产出优质的蚕茧,成为磐安县蚕桑生产第一大村。同时磐安冷水香菇生产的兴起也助推了该村菇类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秋冬季作为蚕桑生产空闲时间,主劳力转移至种菇上,空蚕房正好变成菇房,且大量剪伐下来的桑枝条也正好作为灭菌加温材料利用。目前全村有110多户既养蚕又种菇。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12个桑品种在生产季节1~5月龄桑枝条中的DNJ含量,研究12个桑品种在生产季节1~5月龄桑枝条种间和月龄增长对桑枝中DNJ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下半年生产季节中1~5月龄12种不同桑品种间桑枝条DNJ平均含量在P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其大小顺序为强桑1号(1.203 mg/g)桂桑优12(1.175 mg/g)桂桑优62(1.028 mg/g)粤桑11号(1.022 mg/g)桑特优2号(1.015 mg/g)沙2×伦109(0.945 mg/g)伦教40(0.903 mg/g)农桑14号(0.895 mg/g)粤椹大十(0.878 mg/g)桂桑5号(0.849 mg/g)桑特优1号(0.722 mg/g)桂桑6号(0.561 mg/g)。不同月龄桑枝条中DNJ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4月龄桑枝条DNJ含量(1.385 mg/g)3月龄桑枝条DNJ含量(1.032 mg/g)5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909 mg/g)2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746 mg/g)1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594 mg/g)。显示桑枝条DNJ含量随着枝条生长月龄不同差异很大,其含量随着枝条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4月龄时含量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9.
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枝条是栽桑养蚕的主要副产物之一,是蚕桑产业的大宗资源之一。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具有农药残留量少、生产适应性广、成本低廉的优势。本文通过不同比例桑木屑配方的生产试验,探索出了桑木屑与棉籽壳比例为2:1的高产、优质生产配方,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桑枝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双沟镇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主要生产基地。栽培的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屋及茧棚统一养菌、利用农户养蚕大棚分散出菇、再统一收购的生产经营方式。桑枝香菇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桑枝、养菌场所茧站和出菇场所养蚕大棚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林  魏艳  李芬 《四川蚕业》2010,38(3):59-60
自2000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八个生产基地。栽培的模式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两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磐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是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食用菌和中药材是当地的主导产业,食用菌栽培与中药材种植争地矛盾一直较为突出。该县冷水、仁川等地是传统的种桑养蚕区,食用菌的栽培规模占全县的50%。目前有桑园267 hm2,每年约有3000 t的桑枝条,是生产黑木耳的上等原料。2012年开始,磐安县冷水镇开展桑园—桑枝黑木耳套种生产模式的推广,有效缓解食用菌用地紧张,同时增加冬季桑园和桑枝的利用效率,提高种桑综合经济效  相似文献   

13.
利用桑木屑培育香菇是增加蚕桑生产综合效益的良好途径之一。2004年6月至2006年2月,靖江市蚕桑站实施了桑木屑培育香菇技术的研究。两年来,全市在马桥镇祖师村和生祠镇金星村共接种176 200袋,利用桑枝约40万kg,相当于700亩桑园桑枝产量,桑木屑培育香菇产量累计约为352 400kg,蚕  相似文献   

14.
何猛  李瓒 《江苏蚕业》2006,28(2):49-50
<正>蚕桑业是睢宁县特色产业之一,全县有桑园 6.5万667m2。围绕着如何巩固桑园面积、增加桑园效益,县蚕桑站组织推广在桑园中种植金丝绞瓜、莴苣等立体种植项目及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技术, 已初见成效,但因数量较少,始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2004年秋,县蚕桑站组织规模生产桑枝香菇的尝试,在不影响茧站晚秋茧收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茧站房舍,进行养菌,生产香菇8万袋,创造效益10 万余元。  相似文献   

15.
安吉县超龙蚕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桑枝条破碎调直去皮机是一种新型的桑枝条去皮加工机械,它的应用与推广以及与之配套的桑枝条加工经营模式的建立,为桑枝条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解决了关键性的原料加工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桑枝条的破碎、去皮工效;桑枝条的综合利用,蚕农每667 m2桑园可增加收入500~600元.  相似文献   

16.
桑枝是蚕桑生产中的农付产物,在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将桑枝条再利用,作为资源开发内容之一,无论在社会效益,生态和经济效益都有其深远意义。目前国内外利用桑枝栽培香菇木耳均采用桑枝粉碎加入各种辅料行袋栽方法,这种方法成本高,操作烦,污染率高,给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桑枝条直接还田利用的方法,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桑园对云桑2号桑树品种进行了桑枝条直接还田盖园艺地布(A布)法、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和桑枝条传统处理法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桑枝条的3种不同处理方法每667 m~2桑园投入的人工和生产资料成本由低到高依次是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1 050元)桑枝条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1 210元)桑枝条传统处理法(1 450元),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每667 m~2桑园的直接成本投入比桑枝条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节约160元,比桑枝条传统处理法节约400元;每667 m~2桑园的桑叶产量由低到高依次是桑枝条传统处理法(1 863 kg)桑枝条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2 067 kg)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2 410 kg),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每667 m~2桑园的桑叶产量比桑枝条直接还田不盖A布法增加343 kg,比桑枝条传统处理法增加547 kg。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枝条直接还田盖A布法在桑园管理过程中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可作为桑园管理的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凡周  仝斌  王林 《四川蚕业》2013,41(2):54-55
<正>近年来我镇积极开展以桑枝生产香菇为重点的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年生产鲜香菇近100万kg的生产基地。在栽培方式上采用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两种方式,生产经营方面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屋及茧棚统一养菌、利用农户养蚕大棚分散出菇、再统一收购销售。桑枝香菇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桑枝、养菌场所——茧站和出菇场所——养蚕大棚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蚕桑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2012年全镇生产香菇菌袋60万袋,其中春栽40万袋,秋栽20万袋,全年除6、7两月之外月月有鲜菇供应市场,全年  相似文献   

19.
桐乡市桑枝条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纯清 《蚕桑通报》2011,42(4):31-32
桐乡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业资源极其丰富,目前是全省第一蚕茧生产大市(县)。现有年报桑园面积约8500hm2,每年剪伐桑枝条约72000t。长期以来,桑枝条仅作为薪柴使用,近年已有部分作为胶合板(中密度板)的生产原料,2008年开始引进食用菌生产技术,从事桑枝条培植黑木耳。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丹阳市对饲料桑产业的探索,进行桑树草本化栽培、饲料化开发、多元化利用的尝试;构建了蚕桑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桑树—饲料—禽畜—粪便—桑树”生产模式,探讨了桑叶作为禽畜饲料的可行性.丹阳市云阳镇田园圣树专业合作社按高产栽培标准栽植饲料桑20 hm2,饲养蛋鸡1.5万只,其中桑园散养蛋鸡5 000只,全年收获鲜桑饲料900 t,产蛋180万枚,产值近300万元.同时,介绍了饲料桑的品种、饲料桑栽培和特点、饲料桑栽培与收获等技术,这一模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