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分隔网片将桁拖网渔具网囊分为上下2层(虾囊和鱼囊)以实现虾类和鱼类渔获分离,对于改善桁拖网渔具作业性能、提高目标种类渔获质量以及实现选择性捕捞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分析不同网日尺寸(60mm、75mm和90mm)分隔网片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分隔效率,在吕泗渔场开展了2个航次的海上生产实验.利用分隔装置性能分析模型,对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的渔获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虾类接触分隔网片的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虾类个体50%接触概率体长约为40mm,表明大多数进入网具的虾类都能接触分隔网片.随着分隔网片网目尺寸增大,50%选择体长也逐渐增大.因此,分隔网片的分隔效率随之提高.鱼囊和虾囊的网目尺寸相同,但结构有所差异.比较在不同网囊尺寸选择性假设条件下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后发现,鱼囊和虾囊具有相同选择性的假设更为合理;通过比较发现,分隔网片对虾类的尺寸选择性与相同网目尺寸的网囊选择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还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捕虾桁拖网渔具网目小、渔获对象繁杂、选择性能差。使用网片式分隔装置、实现渔具的选择性捕捞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2005年秋汛期间,在吕四渔场桁拖网渔业中开展了网目尺寸分别为60、75和90 mm分隔网片的海上生产试验,本文通过蟹类渔获为研究对象,分析分隔网片对其的分隔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使用以个体接触分隔网片概率和网片对个体的留存率为基础的分隔效率模型,对蟹类甲宽分布数据的拟合发现,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分隔网片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的50%留存甲宽和留存率范围均有所增大;而上述2种蟹类个体接触不同网目尺寸分隔网片的概率则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蟹类在到达桁拖网网身部时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且具有一定的游泳高度,也反映出使用向下倾斜的分隔网片在结构和装配上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桁拖网作业中鱼虾分隔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孙满昌  姚来富 《海洋渔业》1998,20(3):111-115
1996年末,我们在浙江渔场进行了桁拖网作业的鱼虾分隔试验,如同我们过去对这类渔具所作的放大网目以释放鱼、虾幼体;伸长吊纲,提高网口以增加对三疣梭子蟹的捕捞产量(季星辉等,1984)一样,本次试验也是这类网具选择性研究的内容之一,目标是改善桁拖网的选择性。在提高这种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兼顾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 试验工作是在现有多囊捕虾桁拖网上,选择其中一个囊网,用一片目大为100mm的网片进行分隔,使鱼进入原囊网下方增设的盛鱼囊袋,而虾因其遇惊会弹跳的习性,穿过分隔网片进入原囊网。实践证明,分隔的效果是明显的,虾的分隔率达到55~68%,鱼的分隔率达到95%。现有的试验是初步的,我们将创造条件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在桁杆虾拖网中间一只网囊前部加装圆形分隔装置,并在装置上部开设逃逸口.装置的格栅倾角分别为30.、45.、60.,栅条间距分别为2.5 cm、3.5 cm和4.5 cm.在逃逸口上方装有网袋,用于收集逃鱼.对装配不同倾角和不同栅条间距的装置进行了试验,根据各个网次网囊和网袋的渔获组成和体长分布情况,分析装置的分隔效果....  相似文献   

5.
桁拖网作业中鱼虾分隔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樊伟  孙满昌 《海洋渔业》2000,22(3):106-109
试验重点在于比较菱形网目与方形网目的鱼虾分隔效果。试验分别采用菱形100mm、菱形120mm、方形100mm和方形120mm四种分隔网片方案,试验证明。菱形120mm分隔网片分隔效果最好,其分隔率为59-69%,两种方形网目的分隔效果则不甚理想。本文同时对桁拖网渔具结构提出意见,并且建议对桁拖网也要实行禁渔期政策。  相似文献   

6.
大鹏湾捕虾拖网渔获分隔试验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捕虾拖网渔业的特点是渔获组成多样性和渔获抛弃率高。在我国南海捕虾拖网渔业中,尚没有关于改善渔具种类选择性的研究。试验采用蝴蝶拖网作为试验网具,在网囊前部安装不同网目尺寸(130和110mm)和网目形状(方形和菱形)的分隔网片,将网囊分为2层即上层的虾袋和下层的鱼袋,并估算了分隔网片对主要虾类渔获的分隔率;除此以外,还通过安装TED来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虾袋中虾类渔获个体较鱼袋中的大,对比不同分隔网片设计的分隔率发现,网目尺寸对分隔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网目形状的分隔率没有显著差异;安装TED可以有效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  相似文献   

7.
格林轮(Grim Wheel)是与船舶螺旋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装置,能够提高推进效率。它是由德国科学家格林在几年以前发明的,已经开始在船舶上接受考验。  相似文献   

8.
种业上市公司营销效率代表着我国种业营销的最好水平,分析种业上市公司的营销效率能反映当前我国种业的整体营销效率的现状。文章运用DEA超效率模型对种业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种业营销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数公司处于DEA中度或者严重无效的状况,前景不容乐观。各级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内、外圆环形刚性框架和柔性六角形网片组合而成的桁杆虾拖网选择性装置。所研制选择性装置在东海区近海桁杆虾拖网中,采用对比试验法开展了海上选择性试验,并针对试验期间主要渔获品种哈氏仿对虾,以Logistic曲线为选择性模型,对六角形网目水平缩结长度分别为D1=31.00 mm,D2=27.50 mm,D3=21.25 mm三种规格选择性装置的选择性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规格选择性装置均具有选择性效果,其中安装六角形网目水平缩结长度为31.00 mm和27.50 mm的选择性装置的目标网囊内哈氏仿对虾的优势体长均为75~95 mm,相应非目标网囊内哈氏仿对虾的优势体长分别为25~45 mm和35~55 mm,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而安装六角形网目水平缩结长度为21.25 mm的选择性装置的目标网囊内哈氏仿对虾的优势体长35~55 mm,相应非目标网囊内哈氏仿对虾的优势体长同为25~45 mm。六角形网目水平缩结长度31.00 mm的选择性装置对哈氏仿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最大,为48.89 mm,而选择性范围SR最小,为16.75 mm,在试验规格范围内的选择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桁拖网不同网目结构的网囊对虾类的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东海近海桁拖网对主要虾类的选择性,使用对比作业法,在吕泗渔场开展了多个航次、不同网目结构(菱形、方形及转向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试验,并进行了选择性分析。在选择性分析中,将几何相似原理运用于选择性曲线模型(Richards曲线),并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同时使用假设检验理论对选择性曲线模型进行简化。选择性模型对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渔获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选择性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但存在航次间差异;不同网目结构网囊的选择性曲线模型都可简化为Logistic曲线;对于哈氏仿对虾,相比菱形网目网囊,方形网目和转向网目网囊的L50较大,而SR较小(菱形和方形网目之间差异显著,菱形和转向网目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葛氏长臂虾,方形网目和转向网目网囊的L50较大(菱形和方形网目之间差异显著,菱形和转向网目之间差异不显著)。根据虾类在网囊中的逃逸行为,方形网目、转向网目具有较好选择性的原因在于这2种网目较传统菱形网目不易合拢;不同网目结构网囊的选择性对开展渔具种类选择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囊桁拖网选择性研究中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健  石建高  张鹏  孙满昌 《水产学报》2010,34(1):160-168
对比作业法是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中重要的试验方法之一,而对比试验中对照网囊网目的选择至关重要。研究利用多囊桁拖网不同网目尺寸(20、30、35和40mm)网囊捕获的哈氏仿对虾、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渔获体长分布数据,应用几何相似原理,分析过滤性渔具的选择性,并按不同假设条件下(假设1:符合几何相似原理对渔获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假设2:对渔获种类没有选择性),探讨如何合理选择对照网囊网目尺寸。结果表明,对照网网囊网目尺寸为20mm,在上述2种假设下,对选择性模型的拟合、简化及对其它网囊的选择性参数没有显著的影响;在考虑了桁拖网渔具各网囊具有相同相对作业强度,以及桁拖网渔具与普通拖网渔具选择性分析方法上的差异等因素后,认为在此项研究中,将小于20mm网目尺寸的网囊视为没有选择性的对照网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China is the world's largest tilapia producer. This study uses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function in the Cobb–Douglas model to evaluate a production frontier for tilapia aquaculture and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A random sample of 300 tilapia farmers was surveyed in the main tilapia‐producing areas to study their economic efficiencies. The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of tilapia farm technical efficiency was determined, with an average efficiency of 79%, which showed that the sample tilapia farmers operate at 21% below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and hence that they still have a chance to achieve targeted yield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ies of two categories (≤1 ha and >1 ha) were 78.82% and 79.27% respectively. A second‐stage analysis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howe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ordinary least‐squares model. The optimal farm size was found to be 7.50 ha. This study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enlarging the farming scale moderately, thereby achieving the advantage of economies of scale, and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ilapia industry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